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的有效思考

2023-07-10 07:31徐春晖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7期
关键词:文物管理优化对策

徐春晖

【摘 要】文物是历史遗留下的重要遗迹或者珍贵遗物,有着十分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而博物馆是文物的主要集中地。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文物管理工作也得到了有效完善和更新。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可以有效发挥文物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以及文物展览等相关功能与作用,因此应加强馆内的馆藏文物管理,以此来有效促进馆藏文物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和合理化发展。博物馆馆藏文物数量相对较多,而且具有不可再生性特点,因此管理难度相对较高。通过加强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一方面可以使博物馆社会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还可以满足文物保存的客观需求,有效传承民族文化。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带来的影响,进而导致在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相关问题,不利于文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需要结合当前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现状,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合理优化和完善馆藏文物的管理体系,使馆藏文物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使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得到保证。本文针对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展开分析,介绍了馆藏文物管理的目的和重点,探讨了馆藏文物管理现状,并提出具体的优化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起到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7—241—04

针对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展开分析,其不仅真实记述了我国发展历程,而且还可以有效传承我国历史文化,是最为鲜活的一类物质载体。博物馆的基础职能在于对馆藏文物有效收藏和妥善保管,在确保文物本体安全的基础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并向公众充分展示,从而对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加以承担。通过有效陈列和展览博物馆馆藏文物,不仅可以帮助民众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而且还可以对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加以见证。这些文物往往脆弱不可再生,因此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对文物保存和管理加大重视,对文物管理现状充分探索,完善具体的管理工作,从而使馆藏文物的管理效果得到提升。

一、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的目的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在人类发展过程当中,不同地区的人民在受到当地文化影响后,有不同的文化珍品创造出来。在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为了使现代人对文明发展历程充分了解,需要对这些文物加大关注。在文物鉴赏过程中,可以对不同地区和时代的文化特色加以学习,所以文物对文明传承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为了使文物保存时间得到延长,博物馆需要确保文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相关专业人士加以邀请,结合文物特性合理分类,在适合的地方放置文物,防止文物由于保存不合理而有损坏情况出现。当文物保存情况良好时,博物馆可以对相关的展览活动加以设置,并通过文物展览对中华文明魅力充分领略。所以,相关博物馆需要保證文物管理的有效性,使我国人民的文化视野得到扩大。由此可以看出,文物管理对于扩大居民文化视野和传承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发扬我国的优质文化,使我国文化综合实力得到提高[1]。

二、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的重点

我国多数博物馆在管理藏品时比较简单,只是在库房、展厅两个空间对藏品进行放置,变动情况较小,相关工作人员仅需记录好相关档案,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随着博物馆职能的快速发展,博物馆之间的交流活动不断增多,这也使得多数馆藏文物向外地运送和展览,需要将文物从仓库中不断移动和搬运。在这一过程当中,由于存在许多的影响因素,导致文物易受到损坏。对此,需要动态化管理馆藏文物。博物馆在实际管理馆藏文物时,需要对日常管理机制加以完善,从而使馆藏文物的安全性得到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在具体移动和搬运文物时,需要对各项审批手续进行出示,这样一来,可以按照相关文物保护条例对文物加以移动,使文物安全性得到真正保证。除此之外,通过健全管理机制,可以进一步明确馆藏文物的来源和去处,为后期管理提供方便[2]。

三、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现状

(一)机制建设滞后

在博物馆文物管理过程中,机制建设是其核心方式,可以有效规范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行为,并使文物管理标准化程度得到提升。目前,博物馆在实际建设文物管理机制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从机制覆盖范围角度分析,多数博物馆文物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进而对文物管理工作开展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在具体执行管理机制时还相对随意和粗放,未有效纠正相关违反机制行为。

(二)库房环境不佳

对于博物馆馆藏文物而言,库房是保管文物的重要场所,而库房环境直接影响到文物保管效果。多数博物馆的库房建设环境缺乏良好通风条件、相对潮湿,具有较高的防火难度,这也增大文物管理难度。例如,在保管纸质文物时,由于受到空气湿度大带来的影响,导致纸质文物容易有虫蛀、霉变等问题出现。所以,博物馆需要根据文物管理需求,对库房环境加以改善。但目前许多博物馆还未对库房环境优化加大重视,进而降低了自身的文物管理水平[3]。

(三)安全保护欠缺

在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是其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博物馆在管理文物时的主要问题。现如今,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博物馆所接待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加,这也导致文物安全风险有所增加,例如部分游客在观赏文物时存在不文明行为,在文物上刻画和涂抹,或者出现文物失窃情况。而博物馆自身的安全保护不够完善,没有针对文物采取有效的保护对策,安全保护机制也不够健全,进而导致相关文物受到损坏。

四、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完善文物保护的相关管理机制

对于我国多数博物馆而言,其在管理文物时采取的方式比较单一,通常在库房当中闲置文物,仅在藏品展览时将其拿出,并在完成展览后放回。相关工作人员应准确记录文物出入情况,并对档案编号进行整理。各博物馆在相互展览藏品时,会导致文物辗转于各地,需要对文物加以运输和储存,进而给文物带来的损害问题。所以,博物馆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完善文物管理机制,有效落实管理措施。在实际管理库房时,除了需要由专员进行轮流看管,还应对馆内的防火防盗进行强化,例如合理布置灭火器、监控器的安放位置和数量,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定时检查,具体包括是否准备齐全的馆内小推车以及登高梯等设备。与此同时,还需要二十四小时持续开启安防装置和监控室,由相关轮班人员随时进行监控,并记录出入库房的工作人员。在实际出入库房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采用人脸、指纹的识别控制权限,对工作人员进出进行严格把控。在实际转移和运输文物时,同样要制定出具有相应法律效应的出入库流程,以磁卡防盗技术来保护馆内文物。通过健全文物管理机制和奖惩机制,可以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加强各部门间的配合,使馆藏文物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4]。

(二)创造良好的文物储存环境

从博物馆角度展开分析,需要将大量珍贵的博物馆馆藏文物存放于库房当中,为了使文物得到长久保存,应合理改善文物的储存环境,采取有效的保存方案和方法,防止文物出现侵蚀问题。许多博物馆通常将库房建设在馆下一层,安全性较高,受潮问题比较严重,对文物保存产生不利影响。首先,相关博物馆需要对库房加以修缮,可以有效保证其防潮效果。其次,相关工作人员在分类文物时需要根据保存要求进行,对比金属类的文物,木质、丝质以及纸质等文物对环境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实际保存时需要严格控制其温度和湿度。再次,需要对文物进行分级储存,并要对价值较高的文物进行单独储存,避免文物受到环境因素带来的侵蚀。当文物在地下埋藏时间较久时,与空气容易发生相应的氧化反应。所以,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采用现代化设备,严格监测与调控库房温度和湿度等参数。相关库房管理人员应定期查看文物保存情况,防止出现文物氧化脱落以及虫蚀等问题,优化文物储存环境,有效保持文物价值[5]。

(三)加强文物安全保护工作

现代人对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等精神文化不断追求,在博物馆内参观的人数持续增加。但目前在文物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影响因素,除了在文物展览期间容易有盗窃情况出现,而且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也相对较高。所以,对于管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制度规章,确保科学、规范地开展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在具体参观前应系统教育游客,提升公民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在馆内合理设置注意事项警戒牌,采取有效的震慑措施。再次,应针对文物对电子标签进行合理添加,对现代监控技术加以采用,当文物和柜中固定位置发生偏离时,报警器将会及时报警。最后,各博物馆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的预警机制,并健全安全防控机制,增加相应的安全防护硬件设施,提高安保人员的专业素质,使人员应急能力得到培养,有效应对相关突发情况,降低突发情况带来的危害。近年来,博物馆还应有效征集民间文物,多数文物存在残缺不堪的情况,由于各类文物十分珍贵,因此需要及时上报给文物局,由专业人员加以修复,从而预防文物的损坏问题。在实际展览藏品时,需要对复制和扫描的高清照片加以使用,防止文物有损坏问题出现,发挥出文物的重要价值,提高文物的安全保护水平,从而使馆藏文物管理效果得到提升[6]。

(四)健全相关管理条例

博物馆馆藏文物多数情况下都在巨大库房中闲置,因此在馆内文物储藏室的库房十分关键,需要对库房加大管理力度,并健全相关管理条例。具体来说,相关博物馆除了需要安排专人对库房进行看守,還需要合理规划其安全性问题,井然有序地采取防火防盗措施。在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后,可以更好地落实人员看管工作。相关管理人员应在库房中对监控电子设备进行安装,安排专人二十四小时持续勘察,确保万无一失。与此同时,还需要严密排查专门看管的人员,对轮流制的看护方案加以采用,确保其具有明确的工作内容,避免出现监守自盗情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可以在博物馆安装监控系统,还可以对高科技产物加以利用,例如通过磁卡防盗技术来保护馆内珍贵文物,对完善的库房安全管理条例进行制定。除此之外,需要加强各部门间的配合,确保长期开展库房管理工作,使馆藏文物储藏的安全性得到保证[7]。

(五)提高库房周围条件

为了能够长期保存博物馆中的文物,需要在文物入库后加强文物的储藏保护工作。想要有效实现这一点,需要在上述条件的前提下,为博物馆内部管理提供良好的外在保护条件。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安置文物,防止由于时间流逝而导致文物受到侵蚀,这在文物管理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内容。对于我国多数博物馆而言,主要在建筑最下面一层放置库房,可以使文物储藏的安全性得到提升,但库房环境也相对潮湿,容易影响到博物馆内部的后期管理工作。因此,不仅要充分保证文物安全性,而且还需要高度重视文物储存的环境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在处理博物馆内部防潮问题时,我国博物馆已提出相关的硬性要求。结合文物储存特点,需要对不同的储存环境加以选择,确保文物储藏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对文物进行储藏时,需要对藏室中的温度进行严密监控,避免有丝毫偏差出现。部分文物由于埋藏在地下的时间相对较长,其与空气等特殊环境因素长期接触,进而产生了空气氧化特殊反应。相关工作人员在储藏管理文物时,不能有任何懈怠出现,不仅要妥善储藏,还要定期查看,避免文物有损害问题出现,从各个层面对文物储存和保护进行强化[8]。

(六)规范文物藏品入库保存操作

对于博物馆而言,其具有良好的馆藏文物保护作用,因此在管理期间,需要严格规范文物的科学研究、入库保管、移动展览以及资料登记等。

首先,需要对收藏管理合理引进。在收藏入库过程中,需要做好基础分类,并在入库前做好准备工作。对于博物馆藏品,需要做好具体的登记整理工作,详细记录文物资料,为后续科研展览提供良好服务,使藏品得到有效保护。

其次,应对馆藏文物进行登记和分类。在博物馆当中存在多种历史文物,在入库和登记博物馆文物时,需要对相关的规范制度进行详细制定。根据文物质地,可以将文物合理划分为货币、丝织品、书画、玉器等类型。相关管理人员需要结合不同条件和级别进行分类保存,设置转库重点保存和管理具有较高级别和研究价值的文物[9]。

再次,馆内库存管理。对于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工作人员需要分类编制账目卡片,并对资料加以整理,科学建立藏品档案,详细登记相关藏品信息,制定出完善的存放修复计划。除此之外,还应全面收集藏品资料信息。

藏品鉴定。在实际管理博物馆中的馆藏文物时,需要做好藏品鉴定工作,明确藏品的保管条件,对其价值加以认定。因此,在入库登记藏品时,应做好具体的鉴选工作。

定名鉴定。针对博物馆当中的馆藏文物,应以定名方法做好文物的鉴定和定名,并填写具体的意见表。

最后,藏品入库管理。在前期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对文物资料加以获取,有效落实数据库登记、技术实测、处理等工作,在必要情况下进行技术处理,全面实施简单修复与除尘除垢。在入库管理过程中,需要对文物尺寸、成色、重量、拍照绘图等加以记录,并在入库前对入库凭证进行填制。

(七)加大管理人员建设

在实际开展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时,需要由人来完成各项工作,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到博物馆文物管理成效。所以,对于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而言,需要对管理人员建设加大重视,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强化。首先,需要严格制定准入机制。由于博物馆馆藏文物具有的珍贵性、多样性以及丰富性,需要确保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文物管理能力。博物馆在具体招录相关人员时,需要对招录门槛加以设置,例如可以将博物馆专业毕业生作为馆藏文物管理岗位优先录用的对象,对应聘人员考核进行强化,保证文物管理人员的持证上岗,使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其次,需要有效强化培训工作。文物管理工作受到技术条件的影响相对较大,需要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文物管理中有效应用先进技术,从而使博物馆文物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最后,博物馆需要对管理人员加强培训工作,制定出常态化的培训机制,从而使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在具体开展培训工作时,除了要引导文物管理人员对文物管理技能进行熟悉和掌握,还需要在职业道德、法律政策等方面对人员加强培训,从而使相关文物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10]。

(八)利用科学技术保障藏品安全

相关博物馆需要科学养护馆藏文物,而对于博物馆中的各类藏品,例如毛皮、书画纸张、纺织品等,在具体保管时具有较大难度,需要合理控制光照、空气以及湿度等环境因素。为了有效延长藏品使用寿命,博物馆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湿度和指标。例如,在保管丝织品时,为了避免藏品出现褪色情况,需要合理优化藏品保存环境,具体需要设置在库房阴面,对自然光的垂直照射有效预防。与此同时,还需要确保保存环境温度和湿度的适宜,避免丝织品出现脆裂、曲卷等问题。与此同时,对于具有较高经济、科研和艺术价值的陶器、玉器以及铜铁器等相关考古发掘品,需要对专门的囊匣进行配置,避免对文物造成震碎和损坏问题。在摆放器具时,需要严格按照前大后小、高卧矮立、上轻下重的顺序进行放置,垫入海绵软隔,防止由于文物器具的碰撞以及滚动而造成损伤。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使博物馆馆藏文物环境得到改善。在未来博物馆馆藏管理过程中,需要运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对藏品信息加以统计和查询,及时反馈文物损坏、被盗等信息。在对藏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时,需要对计算机、电子以及机械等先进技术加以引进,对文物加强保管与修缮。在动态移动文物时,应运用科学技术对文物定位跟踪,避免在文物移动过程中出现损毁、遗失等问题[11]。

五、结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中的馆藏文物传承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对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加以见证,是十分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民族凝聚力和精神的重要寄托。所以,对于我国博物馆行业而言,应高度重视馆藏文物的管理与保存,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合理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从而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馆藏文物,使博物馆文物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推动我国博物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贾西沙.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的有效性探討[J].文物世界,2018(3).

[2]李靖.基于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问题的探索[J].卷宗,2020(9).

[3]李芳.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的有效性初探[J].东方藏品,2018(10).

[4]李秋玉.试论如何提高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的有效性[J].商业故事,2018(26).

[5]张石惠.县级馆藏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探讨——以湖北省枝江市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6).

[6]耿然.馆藏文物及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探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2).

[7]张红彦.浅谈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工作的几个问题[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9(1).

[8]王国宏.试论如何做好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管理工作[J].丝绸之路,2019(3).

[9]曾喜琼.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J].传奇故事,2021(32).

[10]赵娜.试论如何做好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J].探索科学,2019(7).

[11]焦韵博.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以馆藏文物管理与展示为例[J].文渊(小学版),2021(11).

猜你喜欢
文物管理优化对策
文物管理工作中藏品的保护与保养
利用物联网提升博物馆文物管理的探讨
试析文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对策
新时期文物创新管理模式探析
浅析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战略管理视角下企业内部风险控制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关于文物管理工作的探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