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欺凌发生后,家长该如何应对

2023-07-10 18:49于明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应对策略

于明东

摘要:欺凌事件会对欺凌事件中的每一个人都产生不良影响。当孩子卷入欺凌事件,家长要谨防被害者心态,避免一些“负面行为”,同时要做到以下几点:引导孩子合理表达,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支持;与学校合作解决问题;要帮助孩子学会应对欺凌的正确方法。除此之外,家长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其学会与同伴积极互动,减少接触暴力情景的机会,等等。

关键词:欺凌;家庭教育;应对策略;家庭支持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19-0075-03

学生一旦卷入欺凌事件,不管是被欺凌者还是欺凌者,还是旁观者,都有可能受到巨大的不良影响,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谨防被害者心态

什么是被害者心态?孩子刚刚升入幼儿园或者小学低年级的家长常常会担心孩子被欺凌,这种焦虑和紧张可能会促使家长更多关注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的负性事件。有的妈妈会在孩子回家后询问孩子是否被老师批评、是否被同学欺凌等,这其实就是某种被害者心态的展现。当我们过度关注负面事件,或者对一些同学之间的交流、打闹等正常事件做負面解读,时间长了就有可能会造成不良的人际互动,阻碍孩子正常的人际交流。

小振是个初中男孩,从小就有注意缺陷的问题,所以经常会被老师批评,也经常会被叫家长,导致师生关系、家校关系还有同学关系紧张。后来,小振的妈妈总是担心孩子会被同学欺凌,被老师针对。小振每天放学回家会将同学对自己不好、老师对自己不好的事例告诉妈妈,妈妈就经常打电话举报老师、同学家长,小振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很紧张。

当某些事件偶发后,当事家长心态不佳,没有从孩子的发展出发,而是过多地诉诸媒体,希望把事情搞大,反而会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童童是个小学男生,有一次和同学发生了一点小矛盾,打了一架。本来童童和同学很快和好了,可是童童的妈妈坚决不同意,认为老师处事不公,说孩子被欺凌,出了很大的心理问题,并且不让孩子到校上学,希望借此施压,把孩子转学到一所热点的小学。最后事情处理了两个多月也没有结果,孩子却真的无法上学了。

这两个案例警示我们,要重视学生欺凌事件,但也不能把日常矛盾扩大化。

二、孩子被欺凌,家长的不当做法

当孩子告诉父母自己被欺凌,甚至家长已经确认欺凌行为确实存在的时候,家长可能会采取一些不利于问题解决的行动,以下这些行为特别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一)拍案而起,替孩子出手解决问题

有的家长会因为孩子被欺凌而特别愤怒,或者特别悲伤,然后马上联系老师或者对方家长,替孩子解决问题;有的家长甚至会冲到学校,直接质问、威胁孩子的同学。这些做法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让孩子陷入尴尬之中。我校有一个孩子,有一次和同学发生了点矛盾,他爸爸和老师吵了一架,结果把问题变得更复杂了。有一个爷爷,在孙子和同学发生矛盾后,冲到学校大闹一场,要求老师马上给孩子调座位,搞得孩子很尴尬,觉得无法面对同学,很长时间没有到校上学。

(二)教孩子以暴制暴:“谁打你,你就打回去”

要不要让孩子打回去,是很多家长感到困惑的事情,到现在依然有很多家长是这样教育孩子的,但是这种方式问题很大。对于年龄小的孩子而言,小孩子在判断别的孩子的主观意图方面是有困难的,如果我们这样教育,孩子可能因难以判断别人是恶意攻击还是正常的身体接触,都一概打回去,结果自己成了爱打人的孩子,造成了更大的适应困难;还有些被欺凌的孩子,在身体、智能、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存在劣势,一味让孩子“打回去”,很容易给孩子带来更大伤害,甚至把孩子置于风险之中。

(三)轻视问题的严重性,或者让孩子承担被欺凌的责任

有的家长在事情发生后,会漠视问题,告诉孩子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或者指责孩子,埋怨孩子有错误,常见的说法是:“你能不能离他远点!他怎么不打别人?”

(四)总是让孩子自己面对和解决

有的家长会让孩子自己面对和解决问题,美其名曰锻炼孩子的能力,却忽略了孩子的实际能力,给孩子造成更大的身心伤害。

(五)寻找替罪羊

有不少家长在欺凌事件发生后,会指责学校、指责老师,甚至指责其他不知情的人,就是不能承担自己作为家长的责任,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三、孩子被欺凌,家长的合理做法

当孩子被欺凌后发出求助信息时,在处理和应对上,家长要秉持两大原则:零容忍,共进退。所谓“零容忍”是要重视欺凌,哪怕孩子只是发出了一点点的求助信号,家长也要高度警惕。在孩子最初遭受欺凌的时候就想办法解决,可以避免小问题变成大问题。青春期阶段的孩子可能会故意隐瞒被欺凌的事实,轻易不向父母求助,一旦孩子开始求助,就说明已经遇到很大的困难了,家长就要更加重视。所谓“共进退”是指家长要作孩子的坚强后盾,及时提供陪伴和支持。

(一)仔细观察,关注情绪,引导孩子说出来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回家后确有异样的情绪反应或异常的行为举止,并且不愿跟家长说,那么,家长可以先避开这个话题,跟孩子聊些别的事情,或让孩子玩玩游戏、听听音乐,或干脆躺一会、静一静,借以减缓压力,走出封闭的心境。等孩子愿意说了,再好好听孩子诉说。

有些被欺凌的孩子,无论家长运用什么手段,都不愿意跟家长说自己被欺凌的事情。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绕开孩子自身的话题,说些别人的事情,用类比的方式让孩子明白,只有告诉了家长,才能帮助其摆脱被欺凌的困境。例如,可以说说自己小时候曾被同学取外号、嘲笑的故事,并着重说明自己如何在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下解决了问题。

当孩子愿意开口跟家长说的时候,家长要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和表情来倾听,不要表现出焦虑不安的情绪,也不要说一些没用的甚至会起相反作用的话,如“他骂你,你也可以骂他呀!”“让老师给你调座位,不跟他坐在一起。”这类话对孩子来说都属于“废话”,只能让孩子产生“跟家长说没用”的感受。

(二)作出承诺,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支持

家庭是孩子的安全港湾,家长是孩子的稳固靠山。在孩子跟家长诉说被欺凌的事情后,家长首先要给予孩子一个坚定的站在他这一边的明确承诺,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支持力量。其次,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错误的一方是欺凌者而不是你,防止孩子将出现问题的原因归结到自身。例如,学习优异的孩子可能因为常被其他同学取笑“书呆子”,而故意让成绩下降。在家长坚定的保护之下,被欺凌孩子的内心痛苦能较快地得到缓解和平复。

遭受了欺凌的孩子往往不敢向教师报告自己遭受伤害的事实,但如果有了家长的支持和明确承诺,孩子就能体会到足够的安全感,此时若家长给出问题解决办法,孩子便敢于向教师报告,从而可以更好地应对问题,防止事件的继续恶化。

家长虽不是解决欺凌和暴力问题的最终力量,却是引导孩子正确应对欺凌和暴力事件的重要帮助者。只有在家长、教师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地解决欺凌和暴力问题。

(三)联系老师和学校进行处理

如果孩子遭受了欺凌,家长要立即与班主任联系,要求班主任对事件进行调查,向学校求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确认是否存在真实的欺凌行为。如果孩子确实被欺凌了,家长也应要求班主任进行处理,并主动配合学校的工作,而不是直接找对方家长去说理或数落对方家长。

(1)详细地反映情况。和学校联系之前,首先应该尽可能详细地记录欺凌的过程,以防止向学校反映时漏掉重要的情节。然后,把孩子受欺凌的时间、地点、参与者、见证人以及整个过程向学校进行详细的、实事求是的陈述和说明,不要夸大事情的严重程度,尽量保持客观性。

(2)协同学校工作。首先,和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帮助学校制定干预计划,与学校和孩子保持联系,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了解事情的进展,关注行动的结果。其次,家长要根据自己和学校所制定的计划,配合学校老师的工作,共同努力,使学校变得更为安全、可靠。

(四)教给孩子应对欺凌的正确方法

为防止孩子以后继续遭受欺凌,家长应用较平和的方式,就事论事地跟孩子讲明如何理性应对欺凌,尤其注意教给孩子应对各种类型欺凌的具体方法。

(1)告诉孩子不要害怕,引导孩子大胆讲出受欺凌的经历并写出来。

(2)引导孩子主动寻求帮助,教给他们获取帮助的方法,例如,鼓励孩子把被欺凌的经历告诉家长或老师,让孩子记住一个在危机时可以求救的成人的电话号码等。让孩子知道,虽然欺凌你的同学可能会威胁你,不要告诉大人,如果告诉大人会报复你,但你应清楚自己根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教师和家长才能处理,一味地隐瞒只会让你受到更持续的严重伤害。

(3)灵活判断是否需要反击。部分家长认为教孩子反击会带来更多麻烦,但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有时候恰当反击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例如,有的欺凌行为未必是出于主观恶意,而是由于大脑发育不足引发的自控力不足。在小学低年段,常常有孩子因为注意缺陷而情绪冲动,自控力不足,容易与同学发生冲突。普通的教育手段常常是无效的,找老师,找家长都有可能无能为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孩子自我保护,教孩子学会用安全有效的方法反击,可能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五)其他长期应对策略

(1)给孩子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2)体育运动有助于提升身体的协调性,增强孩子的体质,家长平时应督促孩子加強体育锻炼。(3)对于挑衅性的受欺凌者,家长应帮助孩子改变自己的人际互动模式,对孩子进行社交技能训练,增强与同伴的积极互动。(4)增加对孩子行为、活动地点及交往对象的监控。家长要采取措施限制孩子与不良同伴的接触,减少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消极影响,同时鼓励孩子与具有亲社会行为的同伴交往,充分发挥同伴影响的作用。(5)教给孩子有关欺凌的知识,让孩子知道欺凌与玩笑的不同。(6)减少孩子接触暴力情景的机会,确保孩子在家庭里面不看到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7)家长要常常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改正自己的行为方面都做了什么,孩子的行为方式是否有很大的变化。

孩子卷入欺凌事件,家长的态度和做法很重要。家长与学校应密切联系,帮孩子科学应对欺凌,同时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指导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邵守刚,赵卫东,高美美.向欺凌说不!学生欺凌预防与治理30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

[3]张文新,纪林芹,等.中小学生的欺负问题与干预[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4]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5]张文新.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普遍性与基本特点[J].心理学报,2002(4):387-394.

[6]张文新,鞠玉翠.小学生欺负问题的干预研究[J].教育研究,2008(2):95-99.

[7]纪林芹.初中学生品行问题的发展轨迹、影响因素与干预[J].教育科学研究,2019(12):88-92.

[8]李茜.孩子被欺负了德国家长这么做更有效[J].中华家教,2018(8):6-7.

编辑/ 卫 虹 终校/ 张 旗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应对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