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思辨强力驱动

2023-07-10 07:19刘艾国向贤琼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试卷试题文本

刘艾国 向贤琼

“宜荆荆恩”(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3届高三起点考试语文试卷,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南,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为依据,以2022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为样本命题,呈现出情境凸显育人价值且思辨性强、任务典型且驱动力强的特点。

一、任务情境凸显立德树人

语文试题所选任务情境应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依托。“宜荆荆恩”2023届高三起点考试语文试题的任务情境设计在打动人、教育人方面具有如下特点。

1.任务情境承载价值导向

这套试卷中,试题所选任务情境立意深远,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体现了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坚强意志,有助于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扎根人民、服务人民、热爱祖国、奉献祖国的坚定决心。

如现代文阅读Ⅱ基于师陀的小说《灯》创设任务情境。《灯》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在含蓄、诗意的语言和静谧的意境背后,呈现的是饱受日本铁蹄蹂躏的普通中国人的艰辛生活,一方面表达作者对侵略者的无声指责和控诉,另一方面展现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顽强意志、患难与共的民族精神和向往光明的坚定信念。语用Ⅰ以陈琦的《寻时代之变,溯生活之美》为语言运用情境,情境记述的重走长征路的内容,有助于学生体会革命志士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写作情境引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公安局科尔沁分局施介派出所副所長包占全烈士的事迹,引导学生关注并学习新时代涌现的英雄模范事迹,树立练本领、守初心、担使命的责任意识。

2.任务情境体现科学精神

尊重事实、理性思辨、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现象,是《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核心价值指标;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是重要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套试卷着力对此进行强化,笔者举两个例子。

试卷的论述类文本选择了两篇有关“文化相对论”的文章,材料一肯定了文化相对论的积极意义,但对西方“我族文化中心主义”提出了尖锐批评,客观公正地指出其局限性;材料二肯定了文化相对论的理论意义,但对其实践意义提出了质疑,并与文化进化论的片面性和积极意义作比较分析。两则材料引导学生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明确既要看到事物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利的一面。

试卷的文言文阅读任务情境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好素材。该任务文本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一》,要求学生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把握苏秦、张仪说词的侧重点和游说结果,达成透过现象看清问题实质的思维训练目标。该文本一方面写“苏子为赵合从”,魏王答应“敬以国从”;另一方面写“张仪为秦连横”,魏王“请称东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效河外”。 表面上看,魏王没有主张,不太讲诚信,实质却是魏王看问题僵化、片面、孤立,缺乏辩证思维能力。认识到这些,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会有所增强。

3.任务情境踏准时代节拍

把握时代节拍,感知时代特征,积极投身于时代建设,是当代学生应有的情怀。这套试卷在任务情境的选择上力求关注社会热点、反映时代特征、呼应时代要求。如论述类文本第4题“社会学家费孝通晚年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的观点,已经成为诸多文化学者的共识,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个观点加以分析”,呼应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又如,语言运用情境Ⅰ基于央视“你好生活”节目创设话题,通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鲜活的内容,引导学生融入时代、关注社会;语言运用情境Ⅱ选用了“营养早餐”话题,告诉学生早餐应该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有新鲜蔬果,呼应了健康中国的时代风尚。写作情境的时代性尤为鲜明:

庄子在面对楚王欲托付国事时,用“吾将曳尾于涂中”的回答拒绝了楚王……成绩优异的烈士之子包家骏收到很多大学的邀请,但他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因为这是他父亲的母校。生活中有很多选择,每一次慎重选择的背后都有我们自己内心的坚守。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不少于800字。

该写作情境巧用包家骏“择校”的事例,引导学生关注当下时事,思考人生选择,有利于实现考试评价对学生成才有为的价值引领。

二、典型任务培养学科素养

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是当前高中学业评价所倡导的理念,也是高中语文试卷任务设计应该把握的原则。本套试卷无论是阅读还是表达都立足学生的已有基础,通过一系列典型任务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与运用能力以及语文核心素养水平。任务设计力求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统一,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是任务恰切、典型。任务恰切、典型就试题内容而言,指任务所要求的思维过程与方法、所体现的思想情感、所呈现的学习成果有典型性。如论述类文本阅读的5个任务(①选出对文本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②如何辩证地看待各个种族、群落的文化;③选出不属于“种族中心主义”思想和行为的一项;④结合材料分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的观点并加以评价;⑤梳理文本针对如何使落后文化进步提出的各种主张)依次从信息提取、推理判断、理解应用、分析评价、梳理探究等维度设计,契合论述类文本特征,能有效检测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和思维水平。

二是任务有驱动力。有驱动力就试题难度而言,指任务对学生具有挑战性,且任务本身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启发性和建构意义,能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和动力。如:第9题“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散文化小说的理解”,学生完成这个任务,除了要读懂文本、掌握小说和散文的文体特征外,还要有一定的比较分析、抽象概括能力;第23题(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就“选择与坚守”谈自己的感悟与思考,符合学生近期将面临的志愿选择和远期将面临的各种人生抉择的实际,对学生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

三是任务灵巧、独特。灵巧、独特就试题形式而言,指任务设置不落俗套,能做到随文设计,既体现所选任务情境的特点和风格,又准确检测学生的素养、能力和知识。如第8题“分析文中多次出现的‘梆,梆梆!声的作用”是随文命题的体现,任务切入视角独特,需要学生思考声音由谁发出、发自何种环境、为什么反复发出等问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文中语句、意象的领悟和感受能力。

四是着意关联教材。试题任务与教材内容关联,有助于落实教、学、评一致性,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如第11题D项“‘东藩的‘藩与《过秦论》中‘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的‘藩意思相同”和第16题“陆游在作品中自称‘闲人,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也自称‘闲人,请分析两者有何异同”,直接关联学生高中、初中所学内容,凸显了学以致用。除上述显性关联外,试题还蕴含着隐性关联。如第3题A项“乡下的阿Q们讨厌城里人煎鱼时放切细的葱丝”关联《阿Q正传》、B项“国学爱好者认为京剧是国粹,需要保护、传承”关联《拿来主义》等。

(作者单位:刘艾国,宜昌市三峡高级中学;向贤琼,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刘佳

猜你喜欢
试卷试题文本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