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认同视角下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3-07-10 12:36罗莹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政治认同实践策略课程建设

罗莹

【摘要】本文围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校本课程的研发,以南宁市滨湖路小学的“石榴籽大课堂”主题课程建设为例,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内容的构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实施路径的探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的评价三方面系统探讨政治认同视角下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政治认同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课程建设 石榴籽大课堂 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3-0058-04

2021年4月9日,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联合印发《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切实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完善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长效机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在中小学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旨归,侧重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2022年印发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凝练了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其中,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是指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初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校在着手构建未来学校理念下的“梦想+”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喜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在此背景下,我校决定对之前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凝练,在学生童梦课程中的“品德与理想”课程版块专辟一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题课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行课程建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要论述,我校决定将建设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课程命名为“石榴籽大课堂”,“石榴籽”是课程内容建设的形象描述,“大课堂”是课程设施路径的形象描述。

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课程内容构建

《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版)》指出:课程开发应注重与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的关联,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如下页图1所示,在以上课程实施方案指引下,我校立足本土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多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经验,从“民族团结思政课”“民族知识科普课”“民族传承体艺课”“民族特色劳动课”四个方面精心梳理了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题内容,体现课程内容在思想性、认知性、体艺性、技术性等方面的结构化特征,引导各民族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和发展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共绘最美同心圆,践行民族复兴的最美中国梦。

民族团结思政课坚持“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在“思政大课堂”设置“中华民族一家亲”“英雄儿女中华魂”两个主题内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在“思政小讲坛”开设“桂藏中队心连心”“我为壮乡出份力”两个主题内容,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在“民族节庆课堂”开设“文化溯源龙抬头”“欢歌樂舞三月三”“粽叶飘香迎端午”“团团圆圆话中秋”“红红火火过大年”五个主题内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本民族先进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让学生学会尊重各民族文化,达成“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目标。

民族知识科普课通过在国家课程各学科教学中挖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素材,编写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校本教材,设置了“服饰溯源民族韵”“美食飘香壮乡味”“‘非遗传承壮乡情”“民族符号传文明”“民族建筑技艺精”“骆越文化渊源长”六个主题内容,将民族文化烙印在学生的精神血脉,让学生对中华各民族的民俗文化知识有更为全面的了解,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传承体艺课以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以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为抓手,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国家课程有机融合,设置“童心共绘家乡美”“翰墨飘香中华情”“民族歌舞韵律美”“民族器乐大擂台”“民族体育大比拼”五个主题内容,落实体育、艺术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融合。

民族特色劳动课体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聚焦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开发了“蜡染刺绣”“黏土陶艺”“手工编织”“美食烹制”“农耕劳作”五个主题内容,发挥劳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

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课程实施路径探索

《纲要》就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出了六条实施途径,包括加强学科融入、开展专题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搭建交往交流交融平台等。我校在实施“石榴籽大课堂”主题课程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基于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特点,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课程实施路径。

(一)探索学科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形态

《纲要》提倡各地中小学校依据课程标准及相关教材,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我校在执行《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版)》并落实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过程中,打破学科界限,将民族知识科普课中的有关民族知识与国家课程各学科教学有机融合,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课堂、进头脑,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知识、丰富民族文化底蕴的热情,培育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志成长为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例如,道德与法治课通过项目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广西毛南族群众脱贫背后的时代元素,从中深刻体会党和政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及其背后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美术课通过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以绘画、动手剪贴民族服饰的方式完成“服饰溯源民族韵”的民族文化知识学习,从中了解民族服饰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中华文明,感受各民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共同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贡献力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落实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新举措

除了学科融入,专题教育不可或缺。我校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规律,结合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衔接南宁市青秀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区创建活动,在各民族传统节日庆典和学校自设的相关节庆活动中专题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做到各学段教学内容整体设计,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同时注重知行结合。例如,我校以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为契机,组织开展“壮娃庆新春·铸牢民族魂”的专题教育活动,围绕“民族家庭我探寻”主题,引导各年级各民族学生基于任务清单开展探究性学习:低年级的学生要初步了解在广西聚居着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等12个世居民族,各民族的名称是什么,从中树立各民族团结奋进、为广西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共同努力的意识;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走进社会生活,以访谈形式了解身边有多少个多民族融合的幸福“小家庭”,从中感知正是这些相亲相爱的幸福“小家庭”汇聚成了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美好“大家庭”,然后在课堂交流中向小伙伴们简单介绍自己走访到的情况,以及自己的家人所属的民族,并围绕尊重民俗的话题谈谈这些幸福“小家庭”是如何相亲相爱的。

2023年4月,我校联合南宁市青秀区举办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绽放青秀民族团结石榴花——南宁市滨湖路小学教育集团庆祝‘三月三主题教育活动暨2023年青秀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三)开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新样式

开展语言文字教育工作,学校每一名教师都责无旁贷。首先,语言文字教育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使命,用标准普通话实施语文教育是我校对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其次,为了让全校教师不断提高语言文字修养,我校在广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专家的指导下,组织全校教师参加了“学习强国”平台“一起读课文”的朗读音频作品征集活动,并以年级组、学科组为单位组织了学校“‘滨湖蓝诗会”展示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朗读水平。

为了做好学生的语言文字教育工作,我校规定学生在校园一律讲普通话,并把每年9月第三周定为“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举办一系列宣传、评比活动,如引导学生设计“推普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宣传海报,参加“滨湖好声音”“精心书写”“校园啄木鸟”“推普星”等评比活动,促进学生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彰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夯实终身发展基础、帮助中华少年儿童共同成长成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探索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实践活动新路徑

《纲要》倡导中小学校依托少先队、共青团、学生党支部、学生会等组织,积极开展各民族学生共同参加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结合各地实际,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观摩学习活动,发挥基地实践育人功能。我校作为首批广西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校、首批自治区中小学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特色校,依托少先队、“梦之莺”学生社团等组织,以体育、艺术社团课程及校内课后服务课程赋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积极开展各民族学生共同参与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例如,学校常年组织开展“春季民族体育运动会”“民族文化体育节”,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学校“梦之莺”艺术社团常年开设民族歌曲、民族舞蹈、民族器乐等普惠课程和精英课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艺术修养;校内课后服务“学科+”兴趣课程将“劳动与绘画”“劳动与手工”等短课程、小课程作为年级、班级特色课程,激励学生发挥创意想象,将民族传统文化绘于笔尖。此外,我校还与广西革命纪念馆、广西民族博物馆等九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引领一批又一批“红领巾宣讲员”到基地讲述红色故事、践行责任与担当、弘扬中华文明;组织“再走长征路,共筑中国梦”活动,先后与甘肃会宁、江西井冈山、贵州遵义、广西河池等地的15所革命老区学校结成“滨湖蓝”学校联盟,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共同开发红色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红色研学、民族团结进步研学活动,激励学生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营造校园文化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氛围

《纲要》倡导学校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积极营造弘扬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的氛围。作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入选学校,我校有文明校园创建的深厚根基,在获批成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以后,以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了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着力营造爱党爱国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正能量氛围,在校园里创新打造了“中国园”同心文化广场、“中国梦·民族魂”竹笺景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心门等一系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了一条“弘扬中国精神·赓续红色基因”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长廊和“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的红色文化长廊,让校园文化景观成为一本立体的“教科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彰显学校的理想教育办学特色。此外,我校还以每月一主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管理、定期更换学校文化长廊和教室文化墙中的主题内容,展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题的学生优秀作品,展示相关的教育教学成果;学校每学期更新学校图书馆“悦读馆”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书籍,带领学生在“静心悦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涵育文明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六)搭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平台

《纲要》倡导各地中小学校积极稳妥地推进民汉合校,开展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促进各族学生共学共进。自建校以来,我校一直采取各民族学生混班教学的方式,并通过开设“家校社小讲坛”,让各民族“爸爸妈妈讲师”、“非遗”传承人和各行业专家进课堂,给学生传授民族文化知识和民族手工技艺,促进各族少年儿童在民族大课堂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相互了解,实现共同进步。此外,学校还时常组织学生到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民俗文化基地开展红色研学、劳动研学、民俗研学活动,帮助学生在与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增强民族团结进步意识,体验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美好情感。

学校大队部作为一级少先队组织,时常组织本校少先队员与南宁市青秀区南阳镇中心学校、南宁市青秀区南阳镇施厚小学、河池市凤山县第一小学、河池市凤山县凤城镇思源小学、崇左市宁明县桐棉镇中心小学等结对帮扶学校的各民族少先队员们同上“民族团结一家亲”少先队活动课、同台进行才艺展演,增进城乡各族少先队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才艺交流,并通过组织本校少先队员参加“那梦空间”乡村艺术节、啊哩哩乡村音乐市集及好物交换等活动,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助力乡村振兴。此外,我校少先队大队部还与西藏林芝市米林县扎西绕登乡中心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共同参加了一节“手拉手心连心”云端少先队活动融合课学习。

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课程评价探索

课程评价可以为课程实施保驾护航。在构建和实施“石榴籽大课堂”主题课程的过程中,我校创新开发了多元主体参与的“石榴籽大课堂”评价模式。如表1所示,“石榴籽大课堂”评价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价值导向,立足学校、家庭、社区三类不同的活动场域,引导学生、家长、学校、场馆或社区多元主体参与课程评价,围绕政治认同、水平能力、参与实践三个维度评价学生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的学习成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团结进步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政治认同核心素养、掌握民族文化知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民俗手工技艺,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政治认同”维度的评价,聚焦家国情怀、民族意识、建设家乡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领,侧重评价学生在参加民族团结思政课学习过程中,对国家、民族、中国共产党、国家制度、国家政策、民族政策、政治理想、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精神等的认同,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平等的观念,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家乡并愿意为之不懈奋斗的情感,以相关的外在行为表现评价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达成度。

“水平能力”维度的评价,锚定知识获取、思维发展、能力提升等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侧重評价学生在参与民族知识科普课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掌握相关民族团结进步知识、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能否将习得的民族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民族团结进步的问题,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相关行为表现包括对待他人的态度、做人做事的方法、处理问题或矛盾的态度、对待时政事件的看法等是否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思想。

“参与实践”维度的评价,聚焦实践操作、适应拓展、应用习得,侧重评价学生在参与民族传承体艺课、民族特色劳动课的过程中,能否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参与实践探究活动;能否将所学的民族技艺化为己用,主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应用习得的同时体现出民族自信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总之,南宁市滨湖路小学通过创新设置政治认同视角下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石榴籽大课堂”,构建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课程内容,采取小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方法和课程评价方法,系统推进面向小学生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完善家校社馆协同育人机制,实现无边界、跨学科、以生为本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下精心培育学生的“民族魂”、筑牢学生的“民族根”,让学生用心绘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同心圆,实现“民族花”的精彩绽放。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自筹经费重点课题(B类)“未来学校理念下‘梦想+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的研究”(2021B213)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罗莹(1974— ),广西玉林人,研究生学历,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德育实践研究、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

(责编 白聪敏)

猜你喜欢
政治认同实践策略课程建设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幼儿园艺术整合活动的实践策略研究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