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四阶”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原理课程中的应用

2023-07-10 20:58韦积华冼心媛赖文芳蒋宜宏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

韦积华 冼心媛 赖文芳 蒋宜宏

【摘要】本文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探索出学前教育原理课程“三环四阶”教学模式,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提高学前教育原理课程教学效果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三环四阶 学前教育原理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2-0098-05

学前教育原理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程是学习学前教育专业整个课程体系的基础,旨在培养“尚师德、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幼儿教师。但是,当前学前教育原理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模式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场域单一、教学评价模糊、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亟待改进。

教学研究团队通过问卷、访谈、教学观察三种方式,对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1级对口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551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式和特点、认识与实践基础。调查发现,中职对口学生专业意识与专业技能已有前期经验与基础,但学生前期知识储备存在分层,学生未形成对知识的体系化理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受课程难易程度的影响,对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对理论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大多数学生有幼儿园实习经历,但部分学生未组织过幼儿园教学活动,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不足,实操能力欠佳。

针对以上情况,研究团队基于“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理念,探索出一套“三环四阶”有机结合、有序推进的线上线下实践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一、学前教育原理课程“三环四阶”教学模式

研究团队依据教育部最新统编教材,以云班课线上平台为基础进行课程改革与重构,以“1+2+3”为教学导向,探索出“三环四阶”教学模式(见下页图1)。其中“1+2+3”为:坚持以学生为一个中心、“实践取向”“价值引领”两个导向,完成课程“立德树人”、教师“以课育人”、学生“以课成人”三个根本任务。“三环四阶”为:课程实施“课前自学与探究、课中共学与深究、课后延学与跟究”递进式三环节和“学—思—悟—行”循序渐进教学四阶段。“三环四阶”教学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其一,课前自学与探究,这是线上自学、自主探索的“学”阶段。主要从态度、方法、资源三个维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运用任务驱动法组织学生使用云班课App自主完成课前任务:一是自学主题材料(必选),二是完成课前测验(必选),三是反馈学困问题(可选),四是向教师推送资源(可选)。教师根据学生自学反馈和测验情况,分析本节课基本学情,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学生自学以及与他人合作探究完成课前任务,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其二,课中共学与深究,这是课中线下重点的“思”与“悟”两个阶段。包含启思与理解、体验学习、突破与感悟难点。教师基于课前导学,在课堂上进行集中答疑解惑;依托云班课App中的“轻直播/讨论”“摇一摇”“头脑风暴”“小组任务”等在线活动,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通过设置热点分享、测试活动、观看视频、绘制思维导图、参与头脑风暴、小组合作与讨论、师德演讲、入园实践、角色扮演等任务,让学生分享心得体会、展示学习成果、进行组间组内自评与互评,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突破学习重难点。

其三,课后延续与跟究,这是课后行动与实践,学以致用的“行”阶段,是开展过程性学习评价的重要环节。课后,教师在云班课平台发布与专题相关的课证融合题目,并检测;发布本专题的评价结果,学生根据检验结果自查并端正学习态度、调整学习方法、反馈学困问题;布置“菜单选学”教学实践项目,该项目有个人任务、小组任务,学生根据能力、爱好选择其一完成。线下,教师利用开放办公时间与QQ平台答疑互动,学生自主登录智慧职教网站,在平台中学习“学前教育学”相关章节课程,扩大学习范围。

“三环四阶”教学模式既保留了传统课堂的可控性和有序性,又融合了网络教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既能提升“教”的灵活性与趣味性,又尊重“学”的个性化与自主性,能实现“教”与“学”的双向发展与延伸。

二、学前教育原理课程“三环四阶”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

(一)以生为本,制订教学目标

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制订教学目标时需要更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特征等进行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在此基础上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重视学习方法与过程。例如,在“项目6 任务6.2 组织与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通过课前线上导学任务、前一次任务的课后测试与社会实践任务,收集整理学生知识薄弱点和最关心或者最困惑的问题,分析本次任务的学情并制订教学目标。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基本掌握了幼兒园教育活动的设计要素与原则,从小组交流、课前导学反馈发现学生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认知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只有极少学生真实组织与实施过幼儿园活动。在能力水平表现上,学生对真实教学情境有一定了解,但是联系实际生活、迁移知识的能力不足。在学习特点上,学生普遍思维活跃但缺乏系统思维能力,虽擅长使用信息化技术,乐于在课堂上多交流互动,授课内容上更偏爱选择案例分析,但易受互联网获取知识方式的影响,需求呈现出维度多、变化快的特点,喜欢求新求变。因此,本次任务的教学目标定为“能列举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途径和组织策略”。具体如下。

知识目标:一是能运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策略初步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二是能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初步评价。

素养目标:一是在模拟教师组织活动的情境体验中能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培养热爱幼儿的教育情怀;三是生发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意愿,愿做幼儿健康成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目标导向下,教师在课程实施全过程中,需要通过讲(课堂讲授)、查(学生查阅资料、课前自学相关资源)、做(社会实践、实践调研、课件设计、微视频制作、读书笔记、思维导图、微访谈)、演(学生演讲、情境模拟)、论(案例分析、实践小论文、小组研讨、辩论)等方式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使学生在实操实训中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对接标准,重塑教学设计

教学研究团队结合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岗课赛证要求和行业用人标准,立足“三教”改革重构课程内容,系统整合课程的内容体系,融合幼儿园真实岗位设计任务,帮助学生明确学前教育的目标及价值取向,理解和分析幼儿教师职业特点和岗位任务,掌握幼儿园的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方法,从而加深专业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后提升自身经验,做好职前“第一步”。

课程内容划分为理论篇与实践篇两大模块(见下页图2),共计32个学时,按照“理解和认识学前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要素—实施幼儿园教育—支持家庭科学育儿—掌握教育评价方法”的步骤将课程内容项目化,引导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模块一为理论篇,包括三个项目:项目1是理解学前教育学,项目2是认识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项目3是明确幼儿园教育目标、任务与原则。模块二为实践篇,包括5个项目:项目4是探析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项目5是了解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项目6是设计和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项目7是开展幼儿园教育合作,项目8是掌握幼儿园教育评价的方法。课程教学设计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实施理念,达到以岗定课、以赛导课、以证验课、以赛提技的目的(見图3)。

(三)育人导向,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从政治素养、哲学思维、师德修养、法律法治、创新理念5个维度全方位挖掘课程思政资源,提炼出科学儿童观、公民家国情怀、教师职业情怀3个维度的课程思政元素。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依托校企合作的校外幼儿园实践基地和职前全日制教学中的案例、学生作业和各类线上平台等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素材库,基于幼儿园的岗位任务和教育情境,教师设计大量真实、有趣的课程场景任务,让学生练习和使用,在实操实训中使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融合,专业课程与思政理念链接,思政引领与职业教育双线并行,校内、校外、课前、课中、课后思政育人全覆盖。

一是科学儿童观的建构。通过课前自主预习、查阅资料,课中小组立足当代中国立场和方法辨析各国、各个时期的儿童观,课后撰写读书笔记和观后感、开展实习采访、制作微视频等活动,促使学生了解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的关系;借助《儿童权利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文件资料的分享与研讨,使学生了解保护儿童权益的政策法规和儿童的法律地位,培养学生“以爱育爱”的幼师情怀和依法执教的法治意识;通过师幼互动、家园沟通情境模拟、问卷调查和社会调研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构建良好的师幼互动方式,提升指导家庭科学育儿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二是公民家国情怀的融入。在课堂导入环节常态化开展“学前两会我来说”课前分享活动,促使学生关注时事,增强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强国”平台的视频资源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专业自信;在交流研讨中,对比各国学前教育的情况,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在小组汇报中了解陈鹤琴、陶行知等我国知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及教育理论,了解他们在国家危难时“教育救国”的理想信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的职业理想;在案例分析中,结合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比较不同时期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古今中外儿童观,使学生理解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提高社会责任感、政治意识、法治意识、大局意识,并认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三是教师职业情怀的培养。结合当代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看法及热点新闻,引导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标准,深入理解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解《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观看历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视频、全国育人楷模和优秀教学名师案例、观摩幼儿园优秀教学活动案例,促使学生厚植教师职业情怀;在入园实践中开展教学模拟、采访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进行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强调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职业素养对幼儿的重要影响,突出有“善心、耐心、童心”的幼师品格和“以爱育爱、以智启智”的幼师情怀;通过师德演讲、虐童案例辨析、“绘制我心目中的优秀幼儿园教师职业画像”、梳理“幼儿教育与儿童发展”专题思维导图、“列一列我的职业素养加油清单”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幼儿园工作和职业的认识。

(四)指向过程,注重教学评价

课程实施“多元、双轨、双效”全过程教学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不断探索增值评价。“多元”包括校内授课导师、校外实践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多主体评价;“双轨”指注重知识点的掌握、课堂学习表现、自学能力体现、任务完成效果的师范教育,以及关注学生职业素养、团队协作、专业应用能力的职业教育双轨道评价;“双效”是指关注评价知识技能的增值情况,也注重评价课程思政的效果。从课堂活动参与的活跃度、任务和作业的完成度等角度测评学生学习态度,以现象分析正确、策略选择得当、情怀落实到位为标准进行课程思政评价(见图4)。

以“任务3.2 组织与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为例,可从3个维度对学生的教育活动组织进行质性评价:一是校内授课教师巡视并评价各小组组织实施活动情况;二是幼儿园各班的实践导师实时观察并评价在本班组织实施活动的小组表现;三是每组的学生观察员分别到不同小组进行观摩与评价。再如,依托云班课教学平台记录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活动与表现,并把其量化为云班课“经验值”,以“经验值”的数据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水平。如在“项目1 理解学前教育学”中,学生开展小组任务,通过介绍并评析陈鹤琴、陶行知等我国知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及理论,了解他们在国家危难时“教育救国”的理想信念,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的职业信念,以达到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

三、学前教育原理课程“三环四阶”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为了了解课程教学效果,研究团队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查看云班课后台数据,并综合学生课前反馈、课堂任务、课后实践的表现及满意度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得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业“獲得感”增强,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信息化平台提供的各种互动功能基本涵盖了所有教学活动,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开放、多样的任务让学习时间和空间得到延伸。线上线下翻转课堂,打破了知识接受与内化在传统教学中的空间顺序,促进了课堂互动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学生专业能力得以巩固,更深入地理解了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及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价值,了解了学前儿童自身发展的特征、幼儿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幼儿教师的职业特征以及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方式;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提升,很多学生加深了热爱幼儿的职业情感,并提升了问题意识,分析教育观点和总结归纳能力有所提高,合作探究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学生学习能力情况见下页图5。

“三环四阶”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课堂信息化教学环境支撑不完善。由于研究团队所在学校迁入新校区,支持信息化教学的服务不全,校区目前尚未全区域网络WIFI覆盖,导致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网络未链接、卡顿等现象。同时学生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也有待完善,课堂中学生都使用自己的手机进行课堂互动、完成相关作业,容易出现操作不顺畅、甚至不会操作的情况,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另外,“三阶四环”教学模式对授课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较高,需要教师灵活借助各种信息技术创新开展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研究者深刻体会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在使用希沃白板、制作微课、录制与剪辑视频、优化课件等方面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相信在良好的信息化教与学环境的保障下,在教师信息化素养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三环四阶”教学模式会持续优化,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实践体验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拥有崇高职业理想、宽领域专业知识和系统专业能力的新时代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李少梅,唐宇.“以本为本”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以“学前教育原理”课程为例[J].学前教育研究,2019(9).

[2]甘鹏,赵建霞,陆海莲.高职高专学前教育原理课程走向实践的教学改革[J].广西教育,2020(31).

[3]吴志勤.产教融合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研究:评《学前教育原理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24).

[4]秦波,杨建.探索课程建设中的SPOC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21(3).

[5]肖全民.“问题导学式”案例教学探讨:以《学前教育原理》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7).

注:本文系2020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课题“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行为观察与支持一体化课程建设研究”(GXGZJG2020A034)、2021年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专项课题“基于校企研训机制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2021ZJY77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韦积华(1989— ),广西柳州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师专业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游戏;

冼心媛(1996— ),广西南宁人,研究方向为儿童亲社会行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赖文芳(1985— ),广西南宁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原理、教师教育;

蒋宜宏(1996— ),广西桂林人,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责编 蒋海兰)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
基于体验式教学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