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与课程思政建设耦合模式构建

2023-07-10 09:48吴琼刘宇杰
关键词:人文精神医学生耦合

吴琼,刘宇杰

(锦州医科大学 人文与健康管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2)

医学是一门具有鲜明专业特点的科学学科,它既具有科学属性又具有人文属性,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有机统一。医学生人文素质状况会直接影响其人文伦理道德价值的形成和今后医疗卫生服务行为的表现。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是实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的重要途径[1]。为了实现“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的根本目的,发挥其协同育人功能[2],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价值回归。因此,在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实施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的双重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课程思政的育人资源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构建一个适应形势需要和时代要求的人文素质培育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耦合教育模式,对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营造高校人文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与课程思政建设耦合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1.医学生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外,还需要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医学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医学生作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人文素质不仅是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本要求。

2.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医学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中积极开展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思政教育本身的应有之义,只有做到人文素质培育与课程思政建设协同发展,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并重,才能实现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将“耦合”的概念应用到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模式构建中,就是要将课程思政建设思想融入和渗透到人文素质的培育工作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耦合并不是把二者简单叠加,而是从理论基础、精神内涵到外化作用的全面融合和相互渗透,最终实现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和课程思政的全面整合。特别是在医学生教育面临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的今天,高校要充分利用课程思政这一平台实现医学生“医德”和“医术”的协同发展。

3.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中“医闹”“伤医”事件频发,医患关系也日趋紧张。医护人员人文精神的缺失和人文关怀的不足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和医疗矛盾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势在必行[3]。医学模式的转变也要求高校注重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延伸发展,医学模式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单一模式,而是发展成为综合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全新医学模式,这不仅标志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更标志着医学道德的进步。因此,面对医学生培养过程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高校应该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模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

二、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耦合机制

从本质上看,无论是人文素质培育还是课程思政建设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活动[4]。课程思政与人文素质培育都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价值观引领为有效途径,二者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5]。

1.人文素质培育与课程思政建设具有相同的培养对象。二者都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提倡人本主义,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进行有机统一,最终实现对人的精神的培育;都是以提升和发展人的思想品质和素养为根本目的。而且,二者都强调人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都是以理解、塑造、关心、激励和对人的尊重为基本要求。具体而言,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育是以对人的终极关怀为出发点,将理论层面的人文思想、德育教育通过外在的德育环境与社会实践和临床实践环节内化到医学生的精神层面和思想观念层面,使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升华为医学生的内在精神,从而达到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最终实现对医学生个人精神境界、医者情怀和职业精神的全方位塑造。

2.人文素质培育与课程思政建设具有相同的培养目标。无论是人文素质培育还是课程思政建设,都是为了实现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者的终极目标都是为社会发展培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的全面发展医学人才,最终的归宿都是提高医学生的思想政治境界和综合素质,帮助其实现完整精神与独立人格成长。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和价值观基础,特别是对于医学生来说,教育和培养不仅仅要包含医术和技能,更要涵盖人文素质,实现传授知识、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在医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人文素质不仅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精神要求和道德规范,也是实现医学院校人才培养和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所以,在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上,人文素质培育和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高度一致性。

3.人文素质培育与课程思政建设具有相同的育人功能。课程思政的根本要求是实现立德树人,打破传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局限性,遵循思想政治和专业学习的双重规律,在注重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育人育才的教育功能,积极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人文精神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有温度、有感情的优秀医学人才。课程思政通过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的有机统一。人文素质培育作为医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人文素质培育可以促进医学生建立高尚的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同时引导医学生树立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高尚情操。所以,在育人功能上,人文素质培育与课程思政建设是协调统一、协同发展的。

三、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耦合路径

课程思政与人文素质相互耦合可以实现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培育可以实现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度耦合。基于上述分析构建本文的分析框架(见图1)。

图1 “课程思政—人文素质”耦合教育模式分析框架

1.强化人文理念,实现知识传授与精神塑造的多层耦合。人文素质作为体现人类文化的最根本精神,是通过长期的文化实践活动所形成的主体社会意识,是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和对人的文化价值属性的肯定[6]。要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首先,要加大人文素质教育的比重。针对当前医学生的培育现状,要充分认识加强人文素质培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对人文素质培育理念的认识并不断加以创新,坚持医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并重培育[7]。其次,要知识传授与精神塑造并重。从人文精神培育和课程思政建设的耦合点入手,使医学生在心灵感受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职业精神培育和价值观的塑造。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并关注学生的不同特质及其人格特质。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思政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指引人生道路的重要途径[8]。最后,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医学生的不同特点指导其价值观的塑造和人文素质的培育,培养医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8]。通过个体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学会友善、真诚和理解,使学生在临床实践和与患者交流、服务时,可以将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真诚和理解回馈到患者身上,平等而真诚地对待患者,将救死扶伤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信仰和原则,竭尽全力救治患者。

2.丰富教育形式,实现人文素质培育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度耦合。首先,在理论教学中培育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要想培养医学生成为医生、成为良医,人文素质至关重要。高校需要科学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通过学科整合拓宽专业口径、扩充专业内涵等形式增加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的渗透作用,搭建学科教育与人文素质培育的融合平台[9],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综合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6]。其次,发挥课程思政隐形育人和人文教育功能。让医学生更加直观地进行理论学习,实现教学过程与课程思政育人相统一,能够深入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变迁和规律,引导学生将课程思政、人文精神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锦州医科大学在医学人才培养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贯穿“两个课堂”,强化思想道德素质、医学人文与职业素质、身心素质,培养专业技能与社会服务能力、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最后,重视实践教学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的作用。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医学临床实践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人文精神和课程思政不断内化和升华的过程,因此,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检验课程思政和医学人文素质培育的成效。医学生见习、实习、规培各阶段缺一不可,尤其是在实习阶段,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体验如何进行人文关怀与关爱,如何进行医患沟通,如何进行临终关怀。

3.注重师资培养,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耦合。首先,重视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10]。教师要增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导意识,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和价值观塑造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的个人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会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包括教师观点的输出等对学生人文观念和思想观念的塑造具有导向作用。其次,不断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时代特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注重师德师风的塑造。在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要广泛涉猎其他相关学科特别是人文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9],帮助学生树立合格的职业精神。最后,打造积极健康的专业课教师队伍。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训。高校教师作为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家国情怀和医学人文素质的培育者和引领者,要加强其利用专业课课堂开展课程思政和医学人文素质培育的力度,巧妙利用学生对专业课课程的学习兴趣,将医学人文素质培育和课程思政建设耦合起来渗透到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

4.营造人文环境,实现环境育人和机制育人的有机耦合。医学人文素质的培育不仅仅需要在课堂和专业教学中完成,还可以延伸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实现高校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功能。锦州医科大学采取多样化、多层次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采取“三个课堂”贯通式育人。把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线上授课)之间相互贯通。在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强第二课堂的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作用,并着力提升第三课堂的网络教育内涵。三个课堂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协同发展。例如,开展“人文讲堂”“无语恩师”等感恩教育活动为医学院校的课程思政和医学人文素质培育开辟了新思路。其次,营造“家校协同”立体化育人。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和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挖掘社会教育的育人功能,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形成育人合力,实现立体化育人。高校还可以利用学生社团建设和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学术氛围,让学生了解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舍生忘死的顽强意志和命运与共的道义担当,帮助学生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生命的价值体系,全面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高校文化传播的重要场地,校园环境对医学生的思维方式、处事风格、礼仪风范、言行举止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影响。医学院校需要在育人环境上下功夫,让学生在特色鲜明的育人环境中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不断提升综合素养,让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时时刻刻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和锤炼,实现育人于无形,无处不人文、无处不文化。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医学生耦合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求解奇异摄动Volterra积分微分方程的LDG-CFEM耦合方法
非线性耦合KdV方程组的精确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