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指导模式对食物转换期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2023-07-12 00:28曾玲艳孙亚莲綦美姣吴翠玲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辅食月龄婴儿

曾玲艳 孙亚莲 綦美姣 吴翠玲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 528000

婴儿食物转换期是婴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1-2〕,但是多数家长由于缺乏辅食经验与相关知识,导致婴儿添加辅食无法满足食物多样性、辅食量充足等要求。原因分析可知,家长缺乏婴幼儿辅食添加的相关营养知识与正确理念,对自身婴儿喂养能力缺乏正确认知,均会影响婴幼儿的体格发育。而大多数辅食添加时间较早,母乳喂养时间较短。研究表明,婴儿食物转换期给予早期的综合干预能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减少营养性贫血的发生,而且能降低婴幼儿常见疾病的发生〔1,3〕。实操式辅食制作课程能促进早产儿适时引入辅食及转换食物性状,促进顺应喂养及体重增长,提高血清铁水平〔4〕。应用仿真辅食模型进行婴儿食物转换期辅食指导能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有利于改善喂养者对婴儿食物转换的信念与行为〔5〕。本研究通过比较常规指导、辅食制作实操班指导、仿真食物模型指导,三种形式健康教育下婴儿体格发育、血红蛋白水平、微量元素的差异,旨在探索出更有效可行的指导婴儿食物转换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获得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后,选取2019年6~12月在该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4~6月龄未引入辅食的足月婴儿共300例。于照顾者知情同意后,根据照顾者的意愿予以实操式辅食制作指导组(实操组)100例、食物模型指导组(食物模型组)100例和常规式指导组100例(对照组)。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脏、肺脏、神经、遗传代谢等影响进食和体格发育疾病的患儿;②未按月龄完成指导和随访者。三组婴儿在出生头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前的其他体格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婴儿6、8、10月龄体检时给予常规营养转换指导,并提供简洁的文字指导手册,指导人员不固定,按照既往传统模式完成。

实操组应用辅食制作实操课程指导;除定期体检外,由儿童保健科营养专科护士分别于6月龄、8月龄、10月龄参加“实操式婴儿喂养指导班”。①宣教:根据婴儿食物转换原则,讲解现阶段婴儿食物的品种、性状、数量,如何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等。②辅食制作:根据婴儿不同月龄,由专科护士使用实物现场演示米糊、蔬菜泥、水果泥、蛋黄泥、肉泥、厚粥、馒头、饭团、煎饼等食物的制作方法,先由指导护士演示,然后指导家长亲手制作辅食,及时指出家长操作过程中的失误或不足,使家长可独立完成辅食制作。③现场喂食,指导顺应喂养,调整喂食方法,同时现场解答家长的疑问,交流育儿经验,使家长了解每个月龄阶段下婴儿的正常体重、头围、身高等标准范围,根据婴儿体重情况调整每餐食物用量,同时根据体检检测营养情况,及时通过饮食补充所需营养素。④后期随访:培训后建立微信群,家长回家后每日制作辅食,并将辅食照片上传微信群,由专科护士进行点评指导;家长遇到喂养相关问题也可在群内询问,由专科护士在群内进行解答。定期进行保健门诊随诊,帮助婴儿顺利度过食物转换期。

食物模型组应用仿真食物模型指导食物转换,由专科护士指导,内容包括:由指导护士对婴儿家长进行宣讲指导,30~40 min/次。①婴儿6月龄时:食物性质为泥糊状,可向家长展示泥糊状食物模型,最初以米糊为佳,控制在5 g左右,待婴儿食用米糊后,可引入一种新型泥糊状食物,例如蔬菜泥、肉泥、蛋黄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两种食物单独喂养;待婴儿适应后,再将2种及以上的泥糊状食物混合喂养,以米糊为主,配合其他食物;喂养期间要观察婴儿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若无不良反应可顺应喂养,若出现不良反应,则应及时处理,待婴儿适应后再顺应喂养。喂养时,应让婴儿坐在固定的餐椅上,用固定的婴儿餐具,家长坐于婴儿对面,面对面喂养,喂食过程中密切关注婴儿反馈的饱腹信号,此时不可再喂食,进而帮助婴儿合理进食。②8月龄指导:此时可过渡为颗粒状食物,向家长展示颗粒状食物模型,指导家长利用绿豆大小的肉、菜煮成婴儿可食用的稠粥,例如谷薯类食物模型,颗粒状食物最初每餐食用剂量为25 g,可根据婴儿月龄增加,增加辅食分量、每日用餐次数。③9月龄婴儿可给予黄豆大小的食物;向家长展示条状食物模型,指导家长掌握青瓜条、地瓜条等条状食物,可用手抓取食物,自行食用,对手、眼、口的协调能力具有很好的培养作用,更好培养婴儿自主进食。④10月龄指导:此时可过渡为块状食物,进一步强化自主进食习惯。可向家长展示颗粒状模型,同时展示谷薯类食物模型,以便家长更好了解块状食物的性状与用量,辅食制作过程中食物质地应相应比8个月龄时更粗厚,肉类、蔬菜等食物应切成花生粒大小,同时可制成碗团、煎饼等食物,每个的重量在25 g左右。展示块状食物模型,指导家长学会制作香蕉块、苹果块、土豆块等,方便婴儿用手抓握的食物。同时根据婴儿生长发育情况调整每餐食物用量,根据体检检测营养情况,及时通过饮食补充所需营养素。后续随访均通过微信开展,开展方法与辅食实操组相同。

1.3 评价方法

随访婴儿至12月龄,以12月龄体格指标(体重、身长、头围)、血红蛋白及血清矿物质(钙、铁、锌、镁、铜)水平为标准。①体格指标。由3名固定护士按照标准测量方法测量,体重及身长使用康娃婴幼儿智能体检仪(WS-RTG-1D)测量;应用无弹性材料制成的标准软尺测量婴儿的头围。②血红蛋白。检测设备为SysmexXS800i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③矿物质水平。检测设备为武汉奥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高准度微量元素分析仪(AS-9000C)。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婴儿体格发育比较

干预后,实操组体重高于食物模型组及对照组(P<0.05),而食物模型组体重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身长及头围增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婴儿体格发育比较

2.2 三组血红蛋白与血清矿物质水平比较

干预前,三组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月龄时实操组及食物模型组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6月龄时实操组血清钙水平低于其余两组(P<0.05),经干预后,12月龄时实操组血清钙水平与其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6月龄时实操组及食物模型组血清铜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2月龄时实操组及食物模型组血清铜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干预前后三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血红蛋白与血清矿物质水平比较

3 讨论

3.1 辅食制作实操班指导能促进婴儿的体重增幅

本研究结果显示,12月龄时实操组体重高于食物模型组及对照组,根据婴幼儿的月龄不同,实时调整食物类型与性状,保证食物的多样性,可使婴幼儿生长过程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6-7〕。辅食制作实操班,现场亲手制作辅食,了解辅食类型与饮食量、不同食物如何科学搭配、不同食物的最佳制作方法等,使家长更容易掌握辅食的制作,通过辅食制作与后期随访,保证家长有效掌握辅食的制作方法,并在后续回家后可自行为婴儿添加适宜的辅食,满足婴儿不同时期生长发育需要〔8-9〕。进一步获取家长的认可。体重是体现营养状况较敏感的指标,故辅食实操班体重增幅更明显。

3.2 辅食制作实操班指导及仿真食物模型指导组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本研究结果显示,12月龄时实操组及食物模型组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有研究指出,婴儿到10月龄时,仍未给予块状食物,则会增加喂养困难的风险〔10〕。有研究表明〔11-12〕,利用肉块模型进行指导,可使婴幼儿家长的配合度与接受度有效提升,使家长对婴幼儿日常食肉量进行定量计算,合理搭配膳食结构,可有效改善膳食效果。因此,给予婴幼儿家长开展食物转换期营养指导,利用仿真食物模型进行讲解,可使家长更生动、直观了解不同月龄婴儿食用食物的性状,家长经过有效教育学习后,可根据婴儿不同月龄阶段所需应用不同,适当调整饮食比例,保证婴幼儿的饮食结构更理想,满足婴儿生长期间需求,使婴儿的血红蛋白水平有效改善。辅食制作实操指导具备模型指导优势的同时,在课堂中让家长制作辅食,可使家长了解婴儿各阶段辅食形态需求的同时,更好提升制作能力。

综上所述,对处于食物转换期婴儿家长进行教育指导,实操式辅食制作指导能促进体重增长,实操式辅食制作指导及仿真食物模型指导均可提高血红蛋白水平,两种方式均可促进婴儿健康成长,让婴儿度过食物转换期。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最佳的指导方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辅食月龄婴儿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提高育肥猪出栏率合理的饲养密度
宝宝教你判断辅食何时添加
不同月龄荷斯坦牛产奶量的研究
辅食大作战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婴儿房
不同月龄婴儿ABR正常值分析
分龄宝宝辅食添加指南
婴儿为何会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