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肺炎患者负性情绪、自护能力的影响

2023-07-12 00:28赖文君黎金玲孙慧娟黄靖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条目动机肺炎

赖文君 黎金玲 孙慧娟 黄靖

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200433

保护动机理论是以行为改变为主的健康信念理论,其在国外护理领域已经得到广泛运用,该理论从健康行为的预测、解释、干预入手,从认知调节中对威胁评估、应对评估有所把控,进而改变自身行为〔1-2〕。研究发现,保护动机理论所指导的护理干预会让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自护能力得到有效提升〔3〕。而集束化护理干预让患者拥有防范风险的能力,同时,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相配套的有效的、安全的护理措施,这些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在临床实践中也已经得到证实〔4〕。肺炎以呼吸困难、咳嗽、气促、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换气、通气功能,在临床护理中需要为患者制定个性护理计划。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肺炎患者的负性情绪、自护能力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上海市肺科医院在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肺炎患者13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温、动脉压、氧合指数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对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①所有受试者均符合《内科学》〔5〕中有关肺炎的诊断标准,同时经快速抗原检查、胸部X线片检查确诊为肺炎;②患者伴有呼吸困难、咳嗽、气喘、发热等症状,听诊可闻及患者肺部有哮鸣音、湿啰音;③患者精神状态正常,意识清楚;④患者以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肾、心、肝疾病者;②恶性肿瘤者;③因患其他合并症需进行特殊护理者。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保持病房环境舒适,室内湿度控制在60%~70%,室温控制在20~22℃;依照患者情况为其加入常规雾化吸入,每日3次;护患之间建立有效沟通,让患者了解实施护理的目的及配合方法。研究组依托保护动机理论,实行集束化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易感性、严重性、内外部回报、反应效能、自我效能、反应代价等维度,制定针对性的集束化方案,具体干预方式见表2。

表2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具体方案

1.3 观察指标

1.3.1负性情绪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抑郁程度,SDS共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1~4分/条目),<50分为无抑郁,50~59分为轻微至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至重度抑郁,≥70分为重度抑郁。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严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6〕评估患者焦虑程度,SAS为20个条目。分数采取1~4级的评分法,分为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70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严重。

1.3.2自我护理能力 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7〕评估患者的自护能力,该量表总共有43个条目,其中包括6个自护责任条目、17个健康知识水平条目、12个自我护理技能条目以及8个自我概念条目。计分0~4分,其中有11项反向计分,32项正向计分,总分172分,分值与自我护理能力呈正相关,分值越高越好。

1.3.3疼痛评分、PSQI评分 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法〔8〕评估患者疼痛度,分数0~10分表示疼痛程度逐渐加深。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检测患者睡眠状态,分数0~20分,不足5分表示睡眠质量良好,20分表示睡眠质量差或无法入睡,分数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3.4预后指标 主要包括咳嗽消失时间、气促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

1.3.5护理满意度 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定,总分100分,85~100分表示很满意;70~84分表示满意;<7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很满意+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

护理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降低,但研究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SDS及SAS评分(分,

2.2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护理前两组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及总分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后两组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及总分均升高,但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分,

2.3 两组疼痛评分、PSQI评分

护理前两组疼痛评分、PSQ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PSQI评分均降低,但研究组疼痛评分、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疼痛评分、PSQI评分(分,

2.4 两组患者预后指标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咳嗽消失时间、气促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预后指标

2.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7。

表7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肺炎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属于多发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同时易伴发心力衰竭、脑炎、心肌炎等,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肺组织因病毒、细菌侵袭或因酸中毒、缺氧等而造成的肺部损伤〔9-10〕。目前,人群中基础疾病患病率不断提高,抗生素耐药率的上升、病原体种类的增多都为肺炎的治疗、护理带来更大阻碍。常规护理在现下肺炎患者预后中的效果有限,因此,寻找先进、科学的新型护理方案已成为肺炎救治中的热点。

保护动机理论侧重点是让患者及医护人员认识到健康行为决策的重要性,以动机为切入点来探讨有效的护理行为〔11〕。保护动机理论与一般的常规护理理论不同,这个理论更多强调患者自身参与度与能动性,让患者从结果评估中自觉选择健康信息,干预后期护理行为,对疾病有威胁及应对的正确评估〔12-14〕。而集束化护理干预则是临床护理理念更新换代的产物,从实质上它将实践与循证护理理念相结合,提出特定疾病的特定护理方案,在整套护理方案中以证据为基础,以有效、健康、优质的服务为内容,不断改善、提高预后〔15-16〕。因此,本研究中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护理细节都有较强的把控,为患者身心整体提供服务,且在临床实践中制定更为详尽的护理计划。

相关研究显示〔17〕,当患者身体出现疾病时,其心理方面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当患者心理出现问题时,会进一步影响患者对护理依从性,对护理质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干预尤为重要,能够尽可能地提升最终护理效果。相关研究表明,患有肺炎的患者多数心理方面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18〕。通过对患者心理上进行相应疏导,更多地给予关心,与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交流,多急用护理成功案例来鼓励患者,并对疾病相关知识进行专业的讲解,让患者对自身的情况得到清晰的认知,从而有效转移患者注意力,让其患者能够配合护理人员的正常工作,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集束化护理方式对肺炎患者进行干预后能够明显降低SDS、SAS评分。

根据保护动机观念可知,集束化护理干预除了生理方面的护理外,还包括社会支持、心理情绪等,需要形成生物-心理-社会的护理机制有机体〔19〕。该护理干预还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护能力,以及肺炎患者对疾病的反应效能及认知水平也能得到提高,护理人员的个性化指导、集体化教育以及健康教育宣传弱化了肺炎患者的不良行为,帮助其养成健康行为方式,充分发挥了患者的能动性,也让患者的保护动机得到提升〔20〕。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保护动机理论指导下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后的肺炎患者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及总分升高幅度最为显著,疼痛评分、PSQI评分降低水平更显著、咳嗽消失时间、气促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更短、护理满意度更高。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护理模式镇痛效果更好,让患者疼痛感消失,使其更好地参与治疗中,有效缩短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保护动机理论指导下,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肺炎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患者自护能力,降低其疼痛度、缩短其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升了护理满意度。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条目动机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