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的“互联网+”教学模式创新

2023-07-12 01:28黄田浩徐天宁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2期
关键词:大学物理课程思政互联网+

黄田浩 徐天宁

[摘 要] 从传统大学物理教学面临的痛点问题及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出发,分享了一种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互联网+”教学模式——“教”“赛”“情”三位一体,开拓课程思政广度;“智”“思”“创”多维共生,打造人才培养高阶。详细展示了“大学物理”课程线上资源建设、课堂教学活动、考核评价,以及将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的思路和举措。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和育人有机结合,不仅是大势所趋,也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有助于培养新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促进大学生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互联网+”教学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大学物理”(浙教函〔2021〕47号)

[作者简介] 黄田浩(1987—),男,黑龙江伊春人,博士,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发光材料与光谱物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2-0156-04[收稿日期] 2022-08-01

一、背景及问题

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核心和现代工程技术发展的源泉,深刻地影响着人類的文明和进步。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天和号”空间站、“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等举世瞩目的成果都离不开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思想和方法。因而,“大学物理”成为高等学校理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必修课,是学生大学阶段接触最早的一门多学科内容交叉的课程,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然而,在传统“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却面临着以下痛点问题。

(一)学生基础不同,知识掌握能力不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因材施教

2014年,我校机械工程专业开设了单考单招,招生对象为职高生,他们没有任何高中物理基础。2017年,一些省份开展了新高考改革,采取选考制度,部分学生未选考物理,而选考物理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赋分之间也存在差距。另外,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擅长的学科也有所不同。因此,课程教学对象存在基础差异较大这一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下基础薄弱的学生经常出现听不懂、跟不上,对课程内容难以理解的情况,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主动性不高。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新工科人才培养

很多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的是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并把这种习惯带入“大学物理”的学习中。而传统物理教学模式又存在概念、公式枯燥难懂,以及与实际应用和科技前沿相脱离的问题,导致学生不善于主动思考,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参与物理类学科竞赛的积极性不高。

(三)重教学轻育人,缺乏情怀和“温度”,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学方式将重心放在知识的传授上,忽略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塑造。因此,课程思政势在必行。

为解决上述痛点问题,教学团队设立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有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能加以应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创新思路和举措

为达成教学目标,教师既要探索如何因材施教,让学生对物理建立起浓厚的兴趣,又要让课程内容贴近生活,紧跟时代前沿,助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还要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把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此外,还要把握新时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因此,教学团队以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为依托,探索了一种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互联网+”教学模式——“教”“赛”“情”三位一体,开拓课程思政广度;“智”“思”“创”多维共生,打造人才培养高阶。

(一)“互联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1.在线资源建设。教学团队以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为基石,构建了在线学习资源。课程录播视频和章节测验都在超星平台上设置了学习任务点,供学生随时学习和测试。视频讲解中,将生活实例、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授课语言平白如话、通俗易懂,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易于接受。例如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对于一些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的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较好地实现了因材施教[2]。

任务点的完成情况由系统自动统计,可查询到每个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将学习过程列入总评成绩。其好处是:一方面,便于让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另一方面,对于学习不太主动的学生,能起到较好的督促作用。

2.具体教学过程。为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一痛点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主体,设置丰富的课堂活动,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

课堂教学活动十分丰富,一是运用学习通签到考勤、随堂在线测评;二是通过案例的引入、思政元素的融入,实现相关知识点的回顾与互动;三是在知识点讲解过程中,同样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并结合动画或视频演示实现师生互动;四是设置分组讨论环节,让学生主动交流、分享,在解析的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五是教师总结,布置在线自主学习任务。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签到考勤、随堂测评、“摇一摇”选人等活动,解决了课堂时间有限的问题,让这些过程变得更加快速、高效。对于习题课,主要采用线上方式,如腾讯会议、QQ群课堂等。随堂录制的讲解视频可长期保留,便于学生反复复习。

通过交流和互动,教师可发掘学生的潜力,选拔培养新工科创新人才。同时,利用高阶知识分析物理思想,训练学生的科研报告撰写能力、科技作品制作能力和答辩能力,促进成果产出。

3.考核及评价。考核评价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平时成绩由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课程视频观看、平时作业、话题讨论、课堂签到等多样化的形式共同生成。过程性评价中各部分权重可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设置。为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报名参加浙江省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的,平时成绩加10分(加分后不高于100分)。总评成绩为(平时成绩+竞赛加分)×40%+期末成绩×60%。视频任务点完成情况统计、随堂测评统计、课后作业统计和在线话题讨论等过程性评价结果存入超星系统,学生可查看成绩,及时得到有效反馈,并且给学生创造了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的机会。

(二)课程思政如盐化水,贯穿教学全过程

融入课程的思政元素既包括科技成果、历史故事、生活实例,实现晓历史、晓生活、晓发展的“三晓”促学,又包括民族自豪感和传统文化元素,即家国情、人文情,通过师生的有效互动,也增进了师生情,实现“三情”育人。

1.“三晓”促学:晓历史、晓生活、晓发展。让学生了解物理概念的相关历史,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生活处处皆物理”;用科技发展新成果、新发展激励与引导学生。例如:在《绪论》一节中,为学生介绍我国青年科学家曹原发现石墨烯超导现象并在世界知名刊物Nature发表两篇论文的故事,鼓励学生以他为榜样,“天才+勤奋”才有可能成功。

2.“三为”促赛:为福祉、为民生、为报国。教学中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讨论,发现学生的创新潜力,选拔出适合参加物理科技创新竞赛的优秀人才,培养他们利用高阶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撰写研究报告、汇报答辩的能力。在挖掘作品物理思想与竞赛主题契合点时,关注与福祉、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例如“三农”问题、中国梦、“一盔一带”、节约能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这不仅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学生心里,也使作品增色,在以赛促学、促进成果产出的同时,更加坚定了学生科技报国的决心。

3.“三情”育人:家国情、人文情、师生情。通过史实、视频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该章节的超星页面上传诗朗诵的视频,供学生课余时间观看。慷慨激昂的朗诵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践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有助于因材施教。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在很多经典诗文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墨经》中“力,刑之所以奋也”,道出了力的本质,即力是使运动发生转移和变化的原因;毛泽东《送瘟神》中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则表达了运动的相对性。将与物理学规律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添加到课程内容中,让学生认识到人文情怀和科学思维并不相悖,反而有助于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有些学生的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因此可引导他们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例如,可以自己创作一些朗朗上口的诗词语言,去描述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这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很好的方式[3]。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博雅读书”沙龙平台,向学生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诗词创作知识,鼓励理科生积极创作,促进学生人文情怀与科学思维的结合。

春风化雨,增进师生感情。团队教师要经常在语言上鼓励学生,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以身作则,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通过生活细节关爱、温暖学生,让学生如沐春风。

三、效果及推广

(一)成绩进步,“智”的提升

通过实施教学改革创新,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氛围轻松幽默,师生互动良好。学生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评价:“平时在上课的时候,教师会用自己的方式把这节课的内容表达清楚,最后当这节课结束的时候,他会用一首诗来总结这节课的内容。平时我去教师办公室问问题的时候,他会先搬把小板凳让我坐下来,然后与我轻声交流,让我明白整道题的解题思路。”

表1为近五年同一专业学生同一学期的期末总评成绩分析,优秀率和不及格率的变化趋势见图1。可见优秀比例呈上升趋势,不及格比例呈下降趋势。成绩的进步,正体现了“智”的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为浓厚。结课后,学生还表达了物理课没有上够的想法。这说明,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教学模式创新是十分有效的。

(二)尊师重教,“思”的提升

通过实施教学改革创新,学生更加尊师重教,这是“思”的提升。毕业后,学生还把学业、事业上的成就积极反馈给教师,并表达了对教师的感恩之心。

(三)成果丰硕,“创”的提升

通过实施教学改革创新,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的同时,参与各类创新活动的热情也更为高涨。学生积极参加浙江省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竞赛(省级A类赛事),连续四年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第一。还有多名学生参与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发表了SCI学术论文,获得了授权专利等。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信心,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增加了重要的筹码。

结语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大學物理”“互联网+”教学模式——“教”“赛”“情”三位一体,开拓课程思政广度;“智”“思”“创”多维共生,打造人才培养高阶。通过实施“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师较好地践行了党中央提出的课程思政理念,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田浩,虞凤英.“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与文化元素相融合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6):126-127.

[2]黄田浩,虞凤英,徐天宁,等.“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5):18-19.

[3]黄田浩,徐天宁,李春娜,等.物理课堂供土壤,优良文化正弘扬[J].教育现代化,2019,6(43):147-149.

Innovation of “Internet +” Teaching Mode Based 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aking the Course of College Physics as an Example

HUANG Tian-hao, XU Tian-ning

(Faculty of Science, Zhijiang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aoxing,

Zhejiang 312030, China)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pain points faced by traditional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shares a “Internet +”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egrating “teaching”, “competition” and “emotion” in one, expanding the breadth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promoting “wisdom”, “thinking” and “creation” to create a high-level talent trai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resources,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College Physics, as well as the ideas and measures of integrating abunda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are showed in detail. This teaching mode makes full us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rganically combines teaching and education, reflects the concept of student development as the center, which is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applied and innovative talents in new engineering and promo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quality and humanistic quality.

Key words: college physic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ernet +” teaching

猜你喜欢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互联网+
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教育的探讨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物理教学中需要做到十个“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