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信息技术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023-07-12 16:02杨红艳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3年7期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学改革信息技术

杨红艳

摘  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音乐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营造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音乐课堂教学,获得真实而深刻的审美体验,进而推动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简述了信息技术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现状,再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信息技术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音乐;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逐渐从静态走向开放,从信息化走向智能化,大数据渗透教与学,电子白板整合黑板与多媒体优势,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即时互动,让知识点“随叫随到”,让书写标注“随心而动”,将思维过程以更为透明直观的方式呈现。音乐作为一种抽象的听觉艺术,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然而,乐理知识琐碎且晦涩难懂,音乐欣赏活动流于形式,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低。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艺术想象,完善学生的审美建构。因此,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现状,探讨信息技术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既是中职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又是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必然追求。

一、信息技术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 视听结合,有效激发兴趣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使用,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普及,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视听融合、直观形象、信息丰富的优势,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生动有趣的情景活动、线上游戏、小组抢答等,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不断升级,为中职音乐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智慧环境,能够让学生在互动、即时、共享的智能条件下开展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更浓,音乐学习积极性更高。

2. 多元整合,丰富课程资源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音乐教学,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课件、交互式电子白板、共享屏幕等的使用,方便学生在线欣赏名曲,有效扩充课堂知识容量。与传统板书教学相比,电子板书、多媒体图片的呈现能够节省课堂时间,让学生将更多时间和精力聚焦于重点和难点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3. 共享交互,促进个性化学习

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高效应用,能够让学生的“学”更为便捷、即时、共享,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软件呈现交响乐队的位置图,让学生结合直观形象的图片高效记忆。借助信息技术,学生还可以在智能化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对交响乐位置图自由拖拽,自主组建交响乐队,并根据课件提示及时纠错。在学生画乐曲旋律线时,教师可以利用备课助手的“拍照上传”功能,将学生创作的音乐作品共享到电子屏幕上,以便勾画作品细节,同时直观展示批阅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乐曲旋律线并自主纠错。共享交互的信息化环境,不仅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平台支持,还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方便学生在线创作、感知乐理知识、欣赏名家作品等,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高效化、情景化学习。

二、信息技术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 喧宾夺主,形式大于内容

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深度融合,对教学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然而,在当前的中职音乐课堂中,部分教师仅将信息技术视为一种教学工具,过度注重形式的创新,而忽略了学生对于音乐本身的感知与理解。这样,借助信息技术营造的“视听盛宴”,尽管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但是实际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滥用,挤占了学生有限的课堂时间,使其在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学习上只能“蜻蜓點水”,不能及时消化与有效建构。由于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时并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不仅不利于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有效掌握,而且还限制了学生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的发展。

2. 过度依赖,忽视深度备课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日渐加深,教师的信息素养大幅度提升,在制作课件、线上授课、大数据备课等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然而,当前的中职音乐课堂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教学竞赛、教学评比、教学考核必须有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部分教师在常规音乐课堂上也存在“有媒体无教学”的现象。这样,教师极容易失去教学创新的动力,以下载并播放音乐片段代替现场演奏,以链接课程资源代替精心备课。由于教师忽略了深度备课,对课堂教学预设不足,加上过度依赖线上课程资源,在面对学生的奇思妙想时往往表现得力不从心,也就难以对课堂进行精耕细作,不利于推进学生高效、自主地学习。

3. 墨守成规,融合创新能力不足

信息技术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包含了在技术及软件应用基础上的融合创新,即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和学情特点进行知识的精加工与音乐的再创作。但是,在当前的中职音乐教学中,简单模仿比比皆是,而融合与创新尚有不足。教师对线上音乐资源的利用率低,很少能够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知识清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也无法利用微课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由于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过于因循守旧,一旦脱离了教材的范畴,离开了音乐课堂的引领,学生对所学乐理知识便不会灵活运用,甚至对某个音乐作品难以作出中肯的评价。

三、信息技术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 创设情境,丰富视听感受

对于学生来说,乐理知识抽象乏味,如果只依靠教师讲授,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可能不高,学习效果也不会理想。而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能够丰富学生的视听感受,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人们擅长以视觉和听觉来获取外界信息,而音乐教学中的多感官刺激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使学生在声情并茂、活泼灵动的信息载体中发现与探索,深入感悟乐理,培养乐感,发展音乐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当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或直观展示过程,或提供演唱示范,为学生构建一个全方位、个性化的动态音乐学习环境,这样有利于学生化抽象为形象,在情境中丰富视听感受,增强对乐理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例如,在教学高教版《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用书·音乐(基础版)》(以下统称“教材”)“视唱:自然大、小调音阶”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播放名曲片段,将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与约翰·威廉姆斯的《奥林匹精神》对比,让学生聆听并感受作品风格,思考作品风格与曲子调式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明确了什么是大调、什么是小调,大调和小调的区别是什么,以及怎样给小调找调号,了解了如何找主音、排音阶,以及半音与全音之间的关系。为了强化学生对音阶的记忆,教师可以引入儿童歌曲《音阶歌》,将抽象的音阶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并融入动作与手势,引导学生多感官参与视唱活动:do变成拳头,re变成滑梯,mi变成桥,fa变成蝌蚪,sol变成门,la变成伞,si指向天空。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融入想象,多感官参与歌曲视唱,学习体验更为丰富真实,学习效果更加理想。

2. 联系背景,融入视频影像

在乐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某个音乐术语或理论概念了解得不够透彻,教师可以重点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还可以结合具体作品,联系创作背景,融入视频影像,让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发展理性思维,获得乐感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教材《雪绒花》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音阶图,让学生用连贯而优美的声音试唱音阶,在柯尔文手势的辅助下巩固演唱高音,为欣赏乐曲作准备。随后,教师播放《雪绒花》片段,让学生从速度、节拍、情绪等方面谈感受。在视唱双声部乐谱时,教师让学生自主找出主题旋律,体会该主题旋律在全曲中重复出现了几次,重复出现该主题旋律的作用是什么。为了让学生理解音乐情绪的不同表达,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音乐之声》,对比欣赏歌曲《雪绒花》在电影中两次出现的场景。第一次是上校被歌声打动并激发兴致,在家中为玛丽亚和孩子们即兴演唱,节奏舒缓轻快,气氛温馨欢乐。当奥地利被德国占领后,上校誓不归降德国,在与大家告别时再次演唱这首歌曲。这时,他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比眷恋演唱歌曲,内心充满了悲愤与沉痛,曲调也较为深沉。该乐曲采用的是C大调,[34]拍,伴有再现的二段体结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联系背景整体试听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同时,教师可以搜索视频影像,让学生欣赏《顽皮的小杜鹃》《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等奥地利民歌,感受其热情欢快的音乐风格,从而加深对《雪绒花》的音乐风格和节奏的理解。

3. 立足课堂,优化课件制作

课件作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手段之一,为学生提供了视、听、说、练相融合的新型学习模式。精致美观的课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清晰简约的课件能够让学生聚焦知识重点。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教师立足课堂需要优化课件制作,无论是素材选取还是内容设计,应该精益求精,这样不仅能够使抽象难懂的乐理知识形象化,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突破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录制微视频,让学生对教材知识有更深入的把握。

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子之歌》这首歌曲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歌曲中蕴含的深厚情感,教师可以提前录制微视频,列出知识清单,让学生了解歌曲创作背景,并对学习内容有初步感知。由于乐曲中融入了潮汕民歌的元素,故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融入经典潮汕民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潮汕民歌典雅古朴、优美抒情、兼容并蓄的特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乐曲《七子之歌》,再根据自己的理解,配乐演唱歌曲。开始是以真诚倾诉的语调,抒发孩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然后是急切呼唤的语调,表达久别的游子渴望回归母亲怀抱之深情。由于感情挖掘较为深入,情感分析到位,教师用钢琴弹奏歌谱时,学生在教师的伴奏下演唱,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活动体验,还能够真实再现《七子之歌》蕴含的深厚情感,形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 智能支持,满足个性需求

信息技術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智能支持。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备课助手的直播功能引导学生学习乐器指法,有效化解传统教学中的理论讲解和指法纠正难点。这样,从被动的乐理知识学习变为自主的音乐演奏操作,学生通过观看大屏幕来辨识乐器及特点。画质高清、醒目放大的图片将乐器结构细致呈现,教师从旁点拨或提示,以辅助学生学习乐器演奏技法。其次,无论是平时的乐器练习,还是参与课堂演奏,学生接触乐器的时间有限,乐理知识掌握不牢,难免会在聆听、辨识乐器的音色上存在困难。而利用平板电脑点击乐器,重复听辨,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区分相近乐器。再次,智能乐器在音乐课堂的投入使用,对学生的高效学习形成强大助力。先进的静音数据采集相当于建立了数据库,而开放性远程协议和录音回放功能则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能够随时得到在线指导及重复练习的机会,智能纠错评分及进度查询功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借助人机交互系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最后,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与音乐创编有效融合,推动课堂延伸和学习迁移,鼓励学生利用音乐创作软件在线自由选择各种乐器,再选择节奏、音色、速度进行音乐创编活动。在线创编音乐作品,方便了学生对音乐素材的选取,以及对乐曲和歌词的修改、保留及对比,能够真实呈现学生创作过程中的思维痕迹。

例如,在教学教材《剪羊毛》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保留原有音乐结构、节奏、速度的基础上,自主谱曲填词,利用“随身乐队”app进行编创表演。学生可以将修改好的作品分享至人人通空间,促进线上音乐交流活动的开展。在线上音乐创编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音乐文化的多元性,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感受审美建构和艺术创造的乐趣。

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是一个多层次、长期化、系统性的实践探索过程,教师应该处理好独立与统一、观念与实践、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推动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学生营造视听有机统一、线上线下衔接连贯的音乐学习空间,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发展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凌安琪. 网络信息时代中职音乐教学改革探析[J]. 职业,2021(8).

[2]靳慧娥. 现代信息技术下提升中职音乐教学质量策略[J]. 知识文库,2022(2).

猜你喜欢
中职音乐教学改革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中职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信息技术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