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效果分析题”的解题思路探析

2023-07-12 04:28糜晓文王万忠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3年4期
关键词:分析题伍子胥渔夫

糜晓文 王万忠

新高考着重考查同学们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小说的“艺术效果分析题”为代表的开放性试题成为考试中的一大难点。

2022年高考全国卷的命题更加灵活,注重考查同学们的思维能力。试题的开放性与创新性大大增强,如新高考I卷《江上》的简答题:

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乍一看,这道题的题干很长,在此前的模拟卷中这类题也很少出现。一些同学拿到这道题完全摸不着头脑。但是仔细分析就能发现,这并不是一道新题型,而是一道“艺术效果分析题”。解答此类题目,具体可以这样做:

一、追本溯源

题目中的核心句是“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这考查的其实是改写的效果。这种类型的题目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高考试卷中。2020年新高考I卷中的语言文字运用题里也有这样一道分析艺术效果的题目,原题如下: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 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原文表达效果更好”是相对改写的内容而言的。也就是说,同学们要比较改写的内容与原文的表达效果。《江上》的第9题要求大家思考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也是要求比较改写的内容与原文的艺术效果有何不同。这两道题其实都属于“艺术效果分析题”。

语言文字运用题中的“艺术效果分析题”出现的频率较高,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一类题目,大家也能较好地找到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一般来说,一些同学会按照“找不同——作比较——明角度——定答案”的思路来解题。当然,切入的角度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分析词语、语体、句式、修辞手法、人称、语言风格等角度。

二、探寻规律

同属于“艺术效果分析题”,在解答小说阅读题中的“艺术效果分析题”时,能否从语言文字运用题中获得一些启示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改写小说时,人们一般会改写哪些内容?其实,我们可以从历年的高考题和教材中的习题中去寻找答案。

笔者搜集了一些资料,发现小说阅读题中的“艺术效果分析题”有:

【2022 年新高考Ⅰ卷《江上》】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2020 届南京·盐城二模《羊肉风波》】文中的画线句在电视剧中被改成“高唯说:‘十五块,是我的五倍。”请比较并分析两个版本的不同表达效果。

【2023 届湖北省名校联盟第一次联合测评】小说以精卫化鸟作为结尾,删除了《山海经》中精卫衔石填海部分。这样处理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苏教版必修二习题】《祝福》请顺着以下虚拟的线索和情境展开想象,并把你想象的“故事”和原文进行比较:假如祥林嫂没有死……;贺老六没有死于伤寒,阿毛也没有被狼吃掉……

经过分析,我们会发现,人们一般会对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情节等进行改写。其中,改写情节的最多。

三、找到抓手

要弄清楚改写了什么,还需分析改写前后的艺术效果。以《江上》为例,笔者将借助解答语言文字运用题中的“艺术效果分析题”的答题思路来分析:

首先,我们需找到《江上》中改写的内容与原文的不同之处。试卷上只有改写后的《江上》,并未呈现原文。同学们没有可参照的文本,有些甚至都没听过渔夫拒剑的故事。很明显,命题人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在题目中用非常简洁的语言交代了渔夫拒剑的故事,并且给出了一些关键信息。

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

细读这几句,我们可以整理出以下关键信息:渔夫的身份: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明知”“冒死”;渔夫的选择:自尽。

找出这些关键信息以后,我们再回到《江上》,找到与我们梳理出的关键信息不相符的语句,并作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分析改写的艺术效果。

上面的表格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江上》与《史记》中“渔夫拒剑”的不同的艺术效果。通过梳理,我们会发现,题目其实还是在围绕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主题等设置考点。

参考答案:

①渔夫拒剑并自杀的历史故事体现了渔夫的侠肝义胆,距离普通人的生活较远;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人,更有人情味,更接地气。

②作者通过写渔夫的歌声、平坦疏散的心境和淡泊名利的性格对伍子胥的影响,表现了伍子胥思想转变的曲折历程,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③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来刻画伍子胥和渔夫,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

④渔夫不仅摆渡伍子胥过江,还摆渡了他的灵魂。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渡人者”的形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学以致用

找到了解题的“抓手”后,我们不妨借助2020年南京市盐城市第二次模拟考试中的一道题来进行练习。试卷中的小说文本节选自毕飞宇的《推拿》,其中有这样一道题:

文中画线句在电视剧中被改成“高唯说:‘十五块,是我的五倍。”请比较并分析两个版本的不同表达效果。

我们先回归原文,看相关的段落:

高唯說:“你不数,好。你不数还是我来数。”她数得很慢,她要让每一个数字清清楚楚地落实在每一个盲人的每一只耳朵里。休息区里死一样的寂静。当高唯数到第十二的时候,人群里有了动静。但是,没完,高唯还在数。数到第十五的时候,高唯说:“就不用再数了吧?”

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撰写的《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加强教考衔接——2022年高考全国卷命题总体思路》反复强调要“聚焦关键能力考查,突出思维品质和过程”。笔者对这类试题进行探究并不是为了提供某种解题的“套路”,而是希望同学们能将所学的知识点勾连起来,以开放、创新、发散的思维迎接新高考。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分析题伍子胥渔夫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生物分析题解题能力的对策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生物分析题解题能力的对策
“千金”的由来
东周列国志(10)
渔夫和小猫
提高初中生解答《思想品德》材料题的对策
渔夫之利
伍子胥出昭关
伍子胥巧言保命
巧用“三法”指导高年级语文阅读分析题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