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探析

2023-07-13 09:31王彩霞
百花 2023年5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王彩霞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历史的见证和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省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凝结祖先智慧、彰显历史文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传承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推动张掖市各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融合创新、助力张掖发展文阿旅经济、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融合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近年来,高台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采取项目保护与产业开发并重、创新载体与加强交流并举、静态展示与活态传承并行等措施,使非遗保护焕发出了生命力。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生活越来越现代化,传统的民族文化也不断经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如何持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必将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长期性问题。下面笔者以高台县“铁芯子”保护与传承为例,找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短板,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台县“铁芯子”简述

高台县铁芯子是历史悠久、流传较广的一种地方民俗文艺活动,追本溯源,最早开始于人们为拜神祭祖,用面团捏成鸡、牛、羊、猪和各种人物造型,供奉于桌上,焚香化纸顶礼膜拜,以表达一年来人们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喜悦之情并祈求先祖神灵的护佑和降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更多人的观瞻愿望,每年正月里闹社火时,组织者将八仙桌与供品抬街游行,迎来很多人围观。发展至今,经过几代民间艺人的创新发展,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文化娱乐形式,而且在造型、内容、制作工艺、表演技巧等方面逐渐丰富和完善,有较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广受群众喜爱。

高台县“铁芯子”特点是设计奇巧惊险。一台铁芯子展现的就是一个戏剧故事的经典部分,把十二三岁的男孩女孩装扮成某一故事中的人物,分两层或三层固定在铁支架上,铁支架不外露,而是隐藏在戏装下面、相互连接在一起的,支架根端固定在平台上。有的人物看来悬浮在空中,实际上有一根与支架连接的铁圈把人物稳定在铁架上,各种各样独特的造型,使得观众看了回味无穷。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铁芯子”的价值及保护传承的时代意义

高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铁芯子”就形式上来说,随着表演场地和现代设备的变化不断地进行改进发展,有的设置于四轮推车上,有的安装在小型拖拉机上,改变了过去靠人抬的单一表演形式,更具有觀赏性和艺术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就内容上来说,演绎着各种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文学经典、现实传奇,这种集艺术性、科学性、娱乐性于一体的展演形式,对影响、规范广大群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有利于人与社会的和谐、全面、平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和谐价值,同时,通过“铁芯子”展演的人物、故事、传说,有的还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价值,如果形成产业化运作,也将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事实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是无法用数字估量的,一旦消失,将意味着永远消失。

在现代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现出一些新的时代意义。一是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发展多元文化。从整个世界来看,虽然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保存好了各种特色的民族文化,才能进一步丰富世界文化。虽然近些年不同的地方都有各自的“铁芯子”表演,但各有特色,都反映着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具有本土特色。所以,保护并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丰富发展多元文化。二是有助于了解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传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同时又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对于研究地方历史非常珍贵。高台县“铁芯子”有文字记录和能够通过记忆表述的历史不超过200年,但已然成为高台社火乃至整个张掖社火的一大景观,是一份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做好保护传承工作有助于高台人民了解自己是谁,借助过去的记忆,人们可以知道过去的发展历程。三是增强群众文化认同感。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中华民族文化身份和国家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保护独具特色的文艺形式、地方历史,更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更好地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台县“铁芯子”表现了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不仅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劳动人民渴盼幸福生活的心愿,而且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保护传承高台县“铁芯子”可以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灿烂辉煌。

三、高台县“铁芯子”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因为没有可保存的物质形态,所以这类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保护传承的难度更大。近年来,高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铁芯子”保护传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

(一)高台“铁芯子”的保护传承面临传承人断层的危机

一台“铁芯子”表演需要有很多人参与,除了表演的人员,还要有大量的人员参与到展示中。比如负责扶持的、负责指挥的、负责保护演员安全的、负责音乐伴奏的等等。最重要的是,这一整套人员之间必须要有相当高的默契,整套人员配置要科学安排并通过长时间的排练才能形成。事实上,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中国的很多农村都出现了“空心村”,能负责扶持的参与人员越来越少。同时,高台“铁芯子”的服装、道具等的制作是一门需要长期学习才能掌握的技艺,目前在这一方面的传承人,大多是些上了年纪的老艺人,一方面是传承人的老龄化,另一方面是年轻一辈不愿意学习,使得传承人出现人才断层的危机。

(二)高台“铁芯子”的保护传承缺乏产业效应

高台“铁芯子”作为一种古老的社火艺术形式,表演时间多为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的元宵节期间,收益也仅仅是表演带来的,由于产业化集聚度和市场化开拓程度较低,铁芯子传统技艺的经济价值得不到很好的重视和发掘。由于不能带来更多的收入,参与期间的传承人不能通过这个职业获得较有保障的经济收益,极大地束缚了保护传承的发展空间。

(三)高台“铁芯子”自身的艺术创新度不高

高台“铁芯子”不仅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娱乐大众也是高台“铁芯子”的一个重要功能,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一些现代化的高科技娱乐产品、娱乐方式不断涌现,人们对于具有感官刺激和更加有个性化的艺术的需求大大增加。高台“铁芯子”在传承和发展中没能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没有充分利用新型科学技术手段去适当改造和影响传统技艺,自身的艺术创新程度不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台“铁芯子”的现代化转向,影响了保护和传承的重视度、关注度。

四、关于高台县“铁芯子”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一)积极创新宣传方式,不断扩大“铁芯子”的影响力

当前,数字报刊、移动电视、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各种新兴媒体迅速发展,影响力大而广。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网民规模持续稳定增长,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这就要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重视新型媒体所具有的宣传力和影响力。比如在高台“铁芯子”的宣传方面,要广泛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展播高台“铁芯子”宣传片,讲述高台“铁芯子”的历史演变、地方特色等,还可以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栏目,积极宣传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在全社会营造关注、支持、保护高台“铁芯子”的良好氛围,让更多的民间艺术爱好者看到,吸引更多的民间艺术爱好者参与进来。

(二)加强“铁芯子”传承人队伍的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非遗项目活性传承的良好载体,非遗传承人保护是非遗传承的核心,所以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挖掘传承人。一方面要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权利与义务,另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已被认定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各种各样的传授讲习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赛事、展览、培训、交流活动,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参与热情。高台“铁芯子”展演,多限于正月里的几天集中展演,广大群众看着热闹开心,但大多看不到参演人员的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付出,也很少有专门的展览、培训、交流活动,不利于激发更多的群众参与学习和传承。要加大代表性傳承人保护力度,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为传承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等方式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给予一定的社会荣誉,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

(三)大力提倡“铁芯子”创新,增加现代元素

从“铁芯子”的表演内容上来看,大多是一些文学经典、历史故事等的片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并积极引导一些年轻人参与其中,就要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铁芯子的个中精妙,既传承,也要求发展。年轻人追求时尚、现代化,所以要不断挖掘现代文化元素,丰富活动形式,无论是服装、道具,还是在造型设计上,要突出现代题材的戏剧人物造型,以现代人物故事来表达人们的情感,通过现代化的装扮表演,体现忠义、孝道、爱心、诚信等。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铁芯子艺术进行全面改造升级,使得高台铁芯子艺术的服装、道具、音乐等各个方面更加贴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使“铁芯子”年年翻花样,岁岁出新招,进一步推出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符合时代特征的艺术活动。

(四)加快推动“铁芯子”产业化模式,拓展其经济价值

大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面临着传承危机,传人断层、后继无人,有的项目甚至已经到了“人亡艺亡”的地步[1],主要原因是缺乏经济支撑。比如高台“铁芯子”表演时间短(大多限于正月里),收入少,在传承和发展中,其创收能力有限,自身的造血功能不足,影响了其传承和发展。所以,要借助现代化的手段,可以开发一些衍生品,加快实现“铁芯子”产业化模式,拓展其经济价值。例如每一台“铁芯子”表演都要重视其保护和留存,可以通过录制录像的方式把高台每一台“铁芯子”的表演留存下来,搬上荧幕,或者通过网络传播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点击观看,通过流量吸粉扩大吸引力。通过影视和动漫产业拓宽收入渠道,逐步向营销经济体等方向发展,形成保护、传承、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产业模式。

(五)统筹形成整体合力,制定保护规划,完善保护制度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要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政府主导、文化部门牵头、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良性动力传递机制。统筹做好各职能部门、群众团体及乡镇、社区的协调工作,及时有效地研究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出现的问题,形成人人保护、人人传承的生动局面。

五、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非遗是根,非遗是魂,非遗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2]。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使我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而且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不竭动力。

(中共高台县委党校)

参考文献

[1] 张辉,赵莹.开放背景下的重庆本土文化建设战略初探[J].法制与社会,2011(1):223-224.

[2] 江航.非遗美术资源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3(6):55-57.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