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23-07-17 06:11白志栋万宏强
文教资料 2023年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人工智能

白志栋 万宏强

摘 要: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高等学校思政教育的教育模式智能化、学习模式个性化、教学资源开放化、思想动态精确化、教学评价规范化等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工智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人工智能 思想政治理论课 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的优劣直接会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2]高等学校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参与者,推动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不仅能够有力促进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教学水平,而且有助于教师对学生日常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换言之,人工智能通过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模拟人类的各项能力或行为。本文所指的是教育人工智能,顾名思义即将人工智能与学习科学有机结合。学习科学本身就是跨学科的,内容涉及人文、自然、教育、心理等,需要学习者持续探索,并不断提高效率。人工智能可以不被环境条件所限制,并通过协同作用融入各类学习过程,使学习者能够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探索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和方法,合理运用人工智能分析学生的思想状态,做出精准、有效的决策是每一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人工智能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一)教学模式智能化

智能化是人工智能的核心特征。人工智能拥有旺盛的精力、超强的记忆力,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步加强其感知力、判断力和进化力。人工智能的这一特征全方位冲击、改变着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并逐步颠覆传统教育模式。在工业社会中,各个国家为了培育出标准化的优秀人才普遍将教师放置于首位,也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中心地位,这种教育模式受到教育资源的空间或场所的限制。人工智能问世后,教育模式进入了变革阶段,朝着智能化的趋势逐步发展,具体表现为各种网课平台的问世,如爱课程、超星课堂、腾讯会议、钉钉会议等。学生只要有一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而人工智能依托于算法的不断精确化,又能给学生持续推送其感兴趣的知识。这样循环往复,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智能设备,其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加强,甚至在某些领域,学生掌握的知识可以和任教老师旗鼓相当。

(二)学习模式个性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3]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的“一言堂”或“填鸭式”教育为主,很少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将人工智能逐步引入教育领域之后,个性化的学习不再是学生的奢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并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为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创造条件。人工智能可以满足学生学习模式的个性化需求,因其可以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各种行为加以检测,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能力不断优化课堂内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细节都展开分析,明确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并为学生创建专属的学习环境,不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切实践行党和国家的教育理念,抓住人工智能的时代机遇,尊重每位学生的水平差异,强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个性,最终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的应有效果。

(三)教学资源开放化

在教育人工智能的发展史中,大数据是非常重要的驱动因素,它的问世为普及教育資源开放化模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各种各样的知识与资源都被灵活地转变成数据,从而形成共享资源、共建资源。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借助网络及终端设备收集相关信息,从中汲取知识、掌握技能。人工智能的问世使教育资源动态化,全面实现开放化,学习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例如,2015年4月27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改革,本科学生必修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部上线,面向全社会推出,这大大拓展了学习对象,促进了教育公平,提升了教学质量。

(四)思想动态精确化

在人工智能时代,学生可以获得大量新知识,认识很多新事物,接触到许多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但由于年龄、心理的客观原因,学生存在认知与行为的矛盾。[4]教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偏好、知识储备、价值取向、平时关注的热点问题甚至情绪波动,这有助于思想政治教师“有的放矢”“防患未然”。利用人工智能的海量存储建立学生的生活档案,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引导和研判,持续观测学生的成长路径,不断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对待、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规范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往往是一门课结束时的一份试卷考核,也就是一卷定成绩。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是两合堂、三合堂,学生人数为100人左右。一学期结束,任课教师不知学生姓名及班级的现象客观存在,而一张试卷决定学生政治课成绩的方式有失公允。人工智能更能体现出对学生评价的规范化,更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过程性考核。以甘肃医学院为例,该校2022年到2023年第一学期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考核有五次之多,线上完成随堂章节测试,题型多为单选、多选、判断等客观题,成绩由人工智能自动评定;线下完成三次过程考核,具体由任课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制定,题目多为论述、材料分析等主观题,再加上平时的出勤情况。最终成绩取五次成绩加权平均,给每位学生一个尽可能客观的评价。在人工智能的参与下,评教过程逐步实现了规范化。

二、人工智能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一)传统教育模式弊端不断凸显

工业社会班级制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公平地接受课堂教育。但在人工智能时代,这种教育模式开始显示出其弊端。当代大学生,尤其是“00后”,网络陪伴着他们的成长过程,一方面从网络上了解了大量的知识,另一方面形成了不惧权威、追求自由、人格独立的个性。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充分考虑到“00后”大学生的这些行为特征,做到“有的放矢”。就目前而言,虽然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得到了显著改善,绝大部分教师能按照教学大纲认真完成每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但依旧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课堂教学的效果仍然有较为宽广的提升空间。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依旧采用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注重给学生传授抽象化、概念化的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脱离“00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5]由此可见,在人工智能时代,学习对象的特征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有待加强

近年来,有关“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研究开始增多,以中国知网为搜索引擎,以人工智能和思想政治教育为关键字进行相关搜索,共得到108篇相关文章。参考、研究这些论文发现,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倾向于认同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工具,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撑。随着研究的深入,部分学者已经在较深入的层面探讨两者的融合路径,但从总体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的融合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人工智能的理念有待提高

人工智能发展得越来越快,越来越深层面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可以说人类未来的生活是离不开人工智能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主动接触、学习人工智能,掌握其原理、方法,以便进一步提高课堂育人的效果。但在现实中,绝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是文科出身,很少有理工科背景,再加上平时工作任务繁重,因此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和运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人工智能又爱又怕:“爱”是因为人工智能能大幅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育人效果;“怕”的因素也很多,如信息泛滥、泄露学生个人数据等。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人工智能持不会用、不敢用、不愿用、不想用的态度,反映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对人工智能的理解还有待提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人工智能时代这一客观存在。参与创造人工智能的技术人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求不甚了解,不能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有经验,却不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这就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深度有机融合的路径模糊。[6]

三、人工智能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

(一)提升教师应用人工智能的能力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建设一支能够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原理,熟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队伍,这样才能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提升,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使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要建设一支能够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队伍,国家、地方政府和学校应共同努力、多层面配合。从国家层面看,坚持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地位,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7],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利用好人工智能教学创造基础环境;从地方政府层面看,应大力保障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资金、政策支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工智能资源平台、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企业与学校进行合作,积极鼓励学校和企业开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相关网络平台,切实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应用人工智能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从学校层面看,定期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人工智能技术培训,积极组织人工智能教学比赛,通过比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本领,出台相关的奖励制度,对表现优异的教师给予奖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而言,必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要求,自觉加强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意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有全面客观的了解,懂得人工智能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流程,最终能够熟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达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应用人工智能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美、英、日等国家发展得已经比较成熟,广泛被教师、家长、学生所接受。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已经很难适应“00后”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单纯的线下或线上教学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人工智能时代,线上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扬长避短,弥补单纯线上或线下教学的不足,较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育人”的关键作用。在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的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跟踪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及时总结出相关的经验教训。[8]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留下的大量数据信息,如线上签到率、课堂互动、作业完成情况、在线成长时间等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具体学生的学习效果、价值认同等,根据人工智能分析的数据做出相应的对策以便“有的放矢”;另一方面,通过人工智能可视化分析,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课程学习、交流互动、考核结果、精神面貌等方面的反馈信息,在人机互动中不断增强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完善自己的不足、促进自身成长。因此,人工智能技术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完善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三)利用人工智能创新教学过程评价

传统工业社会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多为考核评价和课堂评价。考核评价是结果性评价,“一考定优劣”“一考定终身”。课堂评价则带有教师的主观性,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接受结果。因此,这两种考核方法都不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状态,存在片面性。人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在不断完善与成熟。相对于理科课程,比如数学,一道计算题的对与错完全可以判断学生知識点的掌握情况。但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仅仅是最基本的。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明白真善美、明辨善恶对错,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这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更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一张试卷就决定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做法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在人工智能时代,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完全有可能实现。[9]过程性评价涉及的内容大致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日常线上线下的学习内容、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等;另一方面是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日常生活,如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社会活动等。在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挖掘技术、智能技术、算法技术等对实现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可以建立起实时、动态、全面的教学评价系统,一方面全过程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可系统地收集学生的日常行为数据,从而为精准化的教学提供保证。过程性教学评价对于一些行为有偏差、学习较落后的学生更加有帮助。过程性评价形成的分析数据能指导这些学生改正错误、争取进步。

四、结语

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使用时要注意克服其负面作用:一方面,在人工智能时代,要引导学生依法上网、文明上网,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另一方面,教师在应用人工智能中一定要严守底线、公私分明,严格做到不以任何原因泄漏学生的各项数据。

参考文献: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8.

[2] 习近平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信[N].人民日报,2019-05-17.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8.

[4] [7]白卫华.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路径探微[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3):52-57.

[5] 马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行动研究——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融合创新[J].教育学术月刊,2020(7):97-105.

[6] 陶好飞,莫勇.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8):44-49.

[8] 逄锦聚.以人为本 改革创新 提高质量——学习《纲要》的体会和对经济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2010(12):4-5,12.

[9] 杨文杰,张珏.以教育现代化支撑与驱动国家现代化——兼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愿景[J].教育发展研究, 2021(3):1-11.

基金项目:2021年度甘肃省教育厅青年博士基金项目“人工智能应用趋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研究”(2021QB-133)。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人工智能与就业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