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有效追问 构建生命课堂

2023-07-17 04:56张军年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有效追问数学课堂初中生

摘 要:追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一门精妙的教学艺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有关键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课堂追问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文章指出,初中数学教师要提高对课堂追问的重视,创新追问方法,实施有效追问,将学生的思维方式由单一变为灵活,显示出课堂鲜活的生命力。

关键词:有效追问;初中数学;数学课堂;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8-0048-03

引  言

在数学教学中,追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导和激发作用,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意识,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每一个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特点都是不同的,这给课堂追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还要关注创新课堂和生命课堂的构建,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1]。初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实施平等的师生对话,强调课堂的动态性和生成性,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数学教师要结合课程教学目标,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追问艺术,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促进学生数学知识认知体系的建构,形成高效的数学课堂。基于此,本文分别论述初中数学课堂追问存在的问题和有效的追问策略,旨在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层。

一、初中数学课堂追问存在的问题

(一)追问较为随意,脱离课程目标

教师追问语言清晰、明了,才能够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实际上,教师追问的语言往往较为随意,没有体现出数学学科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学生听得昏昏沉沉,与教师的配合十分不协调,教学效果不理想。有些数学教师追问的内容与课程目标不符,甚至有些内容超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学生产生挫败感或逆反心理,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数学教师的追问形式也缺少规范性和科学性,对于追问的时机把握不准确,导致学生不知道如何应对,有时候会出现“冷场”的现象。

(二)追问过于浅显,缺乏深度分析

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数学教师在追问时只关注问题的表面,而学生只要翻看教材就能够快速说出答案,完全不用思考。这样的追问没有任何意义,难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为了快速衔接教学内容,教师往往不会深入拓展数学知识,即使学生有深入学习的想法,也得不到教师的支持和辅导。另外,数学教师担心追问学困生需要给他们提供较多思考的时间,会浪费课堂时间,所以都是追问优等生。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是不科学的,容易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三)追问急功近利,忽视学生实际

众所周知,初中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希望学生考上一所理想的高中。所以,数学教师在追问的时候内容过于急功近利,考试时考什么就追问什么,对于一些考试中很少涉及的内容则置之不理,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此外,教师的追问缺乏情感熏陶,没有与德育融合,将数学知识孤立起来,给学生造成误导,使其错误地认为学习数学仅仅是为了考试,没有体会到数学中蕴含的美感和哲理。

二、初中数学课堂有效追问策略研究

(一)在错误处追问,鼓励学生积极反思

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综合性特点,学生学习数学难免会出错,教师可以在学生出错的地方进行追问,一方面强化学生的记忆,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哪里犯错了,为什么犯错了,避免下次再犯相同的错误,另一方面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指导学生掌握反思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数学教师没有把握学生出错的契机,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的指导和教育明显存在不足,这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为了构建生命课堂,展现数学课堂的风采,数学教师要抓住学生出错的时机,设计一系列问题,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利用错误求知,在求知中成长,进而形成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要求学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产生对几何领域的学习兴趣。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程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引导学生预习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然后提出一个思考问题:“小明家里一个三角形的玻璃窗户坏了,妈妈要去配一块新的玻璃,那么需要测量窗框的哪些数据呢?”此时,学生展开了讨论,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一名学生说:“只要任意找出两条边和一个角就行。”此时,教师追问:“对这个角有什么要求吗?如果是随意的一个角,那么我能画出来很多不同的三角形。”接着,教师就在黑板上画了很多符合条件的三角形。通过观察,该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补充说道:“需要两条边相等,并且这两条边的夹角相等。”教师鼓励他动手画一画,发现这样真的能够找到与原来窗框相同的玻璃。在教师的不断追问下,学生对三角形全等有了正确的认识,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在肤浅处追问,指引学生深入研究

数学知识是环环相扣的,新旧知识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容易忽视这种联系,在实际应用的時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2]。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如果仍然故步自封,那么将会失去很多进步的机会,不利于形成自主学习习惯。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学情入手,对肤浅的数学知识进行追问,引发学生的深入研究和讨论,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创造更大的发挥平台,还有利于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还要注重追问的内涵,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针对某一个或某一层次的学生;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主动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

以初中数学“勾股定理”为例,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勾股定理是数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吸引无数科学家为之探索,从而加强学生的重视程度,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学生只知道“a2+b2=c2”,并没有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进行探索,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对此,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勾股定理的定义进行追问: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非常多,我们常见的是“割补法”,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分别构成的正方形的面积关系。学生们纷纷利用手中的硬纸片进行裁剪和拼图,对图形进行分割和拼接,有效锻炼了推理能力。为了加深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了解,数学教师还引入了数学史知识,并设计了追问内容:“同学们,我国历史上很多科学家对勾股定理都有深入的研究,请结合自己的知识,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相关的科学家。”师生互动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掌握了建模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品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数学思维会变得越来越缜密,教师要借助有效的追问,将学生引入正确的学习轨道,提高学习的信心。

(三)在困惑处追问,帮助学生生成知识

对很多初中生来说,数学是众学科中让他们最头疼的,不仅要记忆大量的概念、公式、定理,还要掌握多种多样的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学生的数学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各不相同,这就导致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惑,影响学习效果。数学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学生遇到困惑的地方进行追问,这既能够缓和枯燥的学习气氛,打开学生的思路,触及学生思维根源。为了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数学教师要勇于创新,构建问题情境,将追问包装成有趣的课堂互动,让初中生产生一探究竟的想法,从而降低数学的学习难度,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3]。

以初中数学“中心对称”的内容为例,这部分内容考查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抽象思维。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会混淆轴对称和中心对称,这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可以在学生出现困惑的地方设问:“中心对称与轴对称有相同之处,但也有区别,请同学们想一想它们各自的定义都是什么呢?”这个问题能够带动学生回顾以前的知识,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浓郁的课堂氛围。然后,教师继续追问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例子,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品是轴对称,哪些物品是中心对称。问题情境的构建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存在一些错误,教师不要进行批评和指责,而是要耐心给他们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一节优质的数学课,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知识,形成数学思维模式,做到举一反三。数学教师要重视追问过程与结果的和谐,走出重结果而轻过程的误区,避免使用思维含量低的追问内容,追问后要鼓励学生不断反思,尊重学生的自我感受和独到见解。

(四)在重点处追问,促使学生思维发展

当前的初中数学教材以单元形式编排,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和主题,学生需要跟随教师的步伐,一步一步地深入挖掘数学知识,找到每个单元的学习重点,从而突破学习困境。在实际学习中,有些初中生对教学重点的重视程度不足,在教师讲课的时候不注意听讲,导致在解题的时候找不到方向。对此,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师要创新求变,在教学重点处设计追问内容,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多动脑思考,多动手实践,循序渐进地提高数学综合水平。对于较复杂的重点内容,教师要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向小组进行追问,让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后给出答案,这样可以发挥学生合力,取长补短,真正落实“减负增效”的目标。

数学课堂的追问与其他课堂不同,需要体现出追问的探究性和逻辑性,帮助初中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掌握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活学活用知识。教师要认真预设每一个追问方式,在课堂追问中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将每一个数学重点都讲解透彻,对重点知识进行补充,帮助学生形成质疑习惯,在数学学习中崭露头角。例如,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教学重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为了使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数学教师设计了如下追问内容:“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形如y=kx+b(k≠0)的函数都是一次函数,那么反过来成立吗?运用函数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方程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它们有什么区别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一系列的追问下,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了一次函数,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获取了知识和素养,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提高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在意外处追问,调动学生逆向思维

受定式思维的影响,学生无论学习教材还是解题都缺乏新意,总是沿用固定的步骤,这会束缚学生的能力,导致他们不能快速进入现代化的学习环境。此外,还有些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必须完全按照教师教学的步骤学习,导致数学课堂教学过于平淡。对此,数学教师可以故意制造一些“矛盾”或者“意外”,打破平淡的教学局面,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对问题进行创新思考和解答。教师要在意外处设计追问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富有探究性和趣味性的追问支持学生的学习。

有意外才有生成。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正视课堂上的意外,及时做出反应,在关键点上追问,让学生從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思辨过程中水到渠成地达成教学目标。例如,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这部分内容是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需要学生全身心参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数学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互动问题:“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把这张纸对折,厚度变成0.2毫米,再把这张纸对折,厚度变成0.4毫米,继续把这张纸对折,厚度变成0.8毫米……请猜想对折20次以后,这张纸的厚度变成了多少?”当学生一步步计算时,突然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说道:“这样计算太麻烦,而且还容易出错。我们可以利用乘方的形式去计算。”教师没有阻止这名学生,而是继续追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该生说:“一次对折使纸张厚度变为2倍,就可以列出方程0.1×220= 104857.6毫米。”通过折纸游戏,教师捕捉到课堂的“意外”,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间,还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结  语

总而言之,有效追问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能够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实现融会贯通。初中数学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追问,提高师生之间沟通的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考能力,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教师要解放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被追问”到“主动追问”,构建目标多元的数学课堂,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永葆活力。

[参考文献]

芮协婷.追求有效教学 焕发生命活力:初中数学课堂有效追问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

146-148.

陈丽娜.实施有效追问,构建高效课堂[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6(12):1.

孙振阳.实施有效追问,构建绿色高效数学课堂[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9):154.

作者简介:张军年(1971.1-),男,甘肃武威人,

任教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坝镇九年制学校,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有效追问数学课堂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追问
在追问中生成数学课堂精彩
课堂有效追问例谈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