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蛇酶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损伤的影响

2023-07-17 09:36肖守斌李绍平
西藏医药 2023年3期
关键词:阿司匹林溶栓计数

肖守斌 李绍平

福建省将乐县总医院 福建三明 353300

脑梗死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的脑血管疾病,其具有病情复杂、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1]。溶栓治疗是目前较为有效的脑梗死治疗方案,但溶栓治疗时间窗较短,部分患者就诊时已错过最佳溶栓时间,故考虑采用别的药物治疗[2]。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是临床治疗脑梗死的常用药物[3]。但血栓形成会造成阿司匹林药效下降,难以有效溶解血栓,且单一用药在保护神经功能、积极控制病情中效果不够显著[4]。而蕲蛇酶是从尖吻蝮蛇蛇毒中提取的凝血酶样酶,其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轻度溶栓的作用,该药已在多种血栓性疾病治疗中应用。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8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析蕲蛇酶联合阿司匹林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6 月~2021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第3 版《神经病学》[5]相关诊断,且经头颅CT 确诊为脑梗死;②错过溶栓时间窗,未行溶栓治疗;③首次发病;④肝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脑出血者;②患有消化性溃疡者;③患有脑肿瘤者;④入组前4 周行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者;⑤造血系统严重病变者;⑥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⑦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条件的80 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降颅压、营养脑细胞、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之后对照组指导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河北瑞森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00mg/片,国药准字H20173209),每次口服100mg,每日1 次,共治疗14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蕲蛇酶注射液(福建汇天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ml:0.75 单位,国药准字H19990362)治疗,取本品0.75U溶于浓度为0.9%、剂量为250ml 的氯化钠溶液中行静脉滴注,每日治疗1 次;在用药过程中观察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若出现血小板明显下降,需立即停止用药,在停药后2~5d 血小板计数即可恢复,出血持续1-3d 即可自行停止,针对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全身皮肤黏膜广泛出血者,可给予注射用矛头蝮蛇血凝酶(蓬莱诺康药业有限公司,规格2 单位,国药准字H20051840)2U+生理盐水10ml 静脉注射,每隔12h 注射1 次,若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无新鲜出血点即可停用注射用矛头蝮蛇血凝酶,共治疗14d。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血液流变学、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功能、血小板计数、不良反应。(1)血液流变学:采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ml。以血液流变仪[天津美德太平洋科技有限公司,型号LBY-N8C,批准文号:津食药监械(准)字2009 第2400016 号]测定血浆黏度(PV)、血小板聚集率(PAR)、纤维蛋白原(FIB);再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日本光电公司,型号MEK-9100,批准文号:国械注进20172402469)测定红细胞压积(PCV);测定时间为治疗前、治疗14d 后。(2)神经损伤指标:于治疗前、治疗14d 后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测定时间为治疗前、治疗14d 后。(3)神经功能: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6]评估,评估时间为治疗前、治疗14d 后,量表内含11 个项目,共42 分,评分高则神经功能差。(4)血小板计数: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日本光电公司,型号MEK-9100,批准文号:国械注进20172402469)测定血小板计数,测定时间为治疗前、治疗14d 后。(5)不良反应:包括腹痛、腹泻、皮下及黏膜少量出血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统计分析软件,血液流变学、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功能等为计量资料以()表示,t 检验;性别、不良反应等为计数资料以%表示,χ2检验;P <0.05 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血液流变学

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P <0.05

2.2 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功能及血小板计数

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功能及血小板计数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P <0.05,bP >0.05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6/40,皮下及黏膜少量出血3 例,腹痛1 例,腹泻2 例),与对照组的5.00%(2/40,腹痛1 例,腹泻1 例)相当,无统计学差异(χ2=1.250,P=0.264)。

3 讨论

脑梗死的发生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若临床未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患者局部脑神经损伤严重,危害极大[7,8]。近年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脑梗死发生率不断增加,严重危害中老年患者身体健康。阿司匹林为水杨酸的衍生物,患者口服后药物成分进入血液循环中,能够阻断环化酶,阻碍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控制脑梗死病情发展[9,10]。但单用该药效果有限,在改善患者脑部微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中存有局限性。

NSE 和GFAP 是临床评估患者神经损伤的可靠指标。NSE 是反映人体神经元损伤的生化标志物,GFAP 可反映脑内中枢神经细胞损伤程度。脑梗死患者多伴有神经损伤,而NSE、GFAP 水平越高,则反映患者神经损伤越严重[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PV、PAR、FIB、PCV、NSE、GFAP 水平及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相近,且两组不良反应相近(P >0.05);提示蕲蛇酶联合阿司匹林在改善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缓解神经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会导致血小板计数降低,用药中需观察血小板计数及皮肤黏膜出血情况,确保用药安全性。原因在于蕲蛇酶是采用现代高科技生物化学方法从尖吻蝮蛇蛇毒中分离、提纯、精制而成的凝血酶样酶制剂,其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使其释放纤维溶酶原激活物,此物质可将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从而促进血栓溶解[12]。蕲蛇酶还能够选择性作用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纤肽的A 肽精,逐渐形成微纤,该物质易被纤溶系统分解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碎片,而FDP 又会刺激纤维酶原形成纤溶酶,进一步加快溶解血栓,下调PV、PAR、FIB、PCV,改善血液流变学,为神经功能的恢复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蕲蛇酶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脑神经损伤,从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将蕲蛇酶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二者可充分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增强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加快血栓溶解,帮助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对于其尽早回归正常生活意义重大。但蕲蛇酶会直接破坏血小板,导致患者血循环中的血小板大量转移到脾脏,进而引起血小板下降,再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停药后即可缓解血小板下降情况。针对全身皮肤黏膜广泛出血者,本研究遵医嘱使用促凝血药物,可起到止血作用,故治疗期间不会出现严重出血情况,可能出现皮下及黏膜少量出血,停止用药后可自行缓解。另外,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但仍有少部分患者饮食没有严格低脂低盐、对服用的药物不敏感,可能造成治疗效果差。

猜你喜欢
阿司匹林溶栓计数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古人计数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这样“计数”不恼人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