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3-07-18 17:59郭立刚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6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知识点情境

郭立刚

摘要:小学阶段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学习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发展。为此,必须积极迎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找寻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革新育人理念,真正达到增强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目的。考虑到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性质的学科,很多数学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都有着鲜活的体现。为此,教师完全可以发挥生活情境教学法优势展开数学教学,从而达到加深学生狗对知识点的理解及把握的目的,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形成相对系统的数学逻辑思维,也在迁移模糊中增强数学素养。为此笔者联系自身相关教育经历,聚焦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本文首先肯定了生活情境方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明确了应用原则;其次分析了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最后详细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高效利用生活情境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方法教学质量提升

一、生活情境方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及原则

(一)意义

生活情境教学就是深挖生活中问题的来源,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和知识基础,再加上教师对知识点的理解及把握,采用生动趣味的方式让学生接受目标知识的教学手段。显然,生活情境教学法应用的基础是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数学问题向数学模型的顺利切换,学生理解和把握数学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发展的过程。

1.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众所周知,兴趣是保障学习活动高效、顺利、有序开展的核心动力。小学生年龄小,想象力丰富。如果一味地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开展数学教学,那么这些抽象复杂的知识点根本不能被学生理解,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甚至排斥的情绪。但是巧用生活情境方法却可以打破这一教学僵局,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为数学学习增添无限趣味,调动学生积极思索、主动探究的情绪,深挖数学知识的奥秘,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复杂的数学知識点自然被学生掌握充分。

2.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数学作为一门典型的生活性学科,细细观察不难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的身影。但是小学生年龄小,观察事物的能力欠缺再加上知识经验有限,很难通过生活感受数学知识的妙用。所以,教师更需要充分利用生活情境方法展开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应突出教师的引导优势,调动学生观察生活中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提升。此外,解决生活中学生难以理解的生活现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整合,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高涨。

3.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反思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多以口授式教学为主,也就是教师在讲台上卖力地讲,而学生在台下被动地听,全程毫无互动,更没有留给学生自主实践把知识内化的机会,可见整个学习过程十分被动。生活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使数学知识点与生活情境高效地融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把握具体知识点,明确知识点的使用方式,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拉进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

形象性强是生活情境的突出特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精心选择生活情境,使学生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正处于快速提升阶段,数学学科同其他学科相比,逻辑性和思维性很强,所以学生学习某些数学知识的时候会感到吃力,甚至无从下手。此时,教师可巧用生活情境方法辅助学生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原来与我们的生活之间的联系如此密切,进一步提升了数学知识的形象化、生活化水平,学生自然而然地把教材知识掌握扎实。生活情境扮演了学生与教材知识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的角色,两者之间的距离就此被缩短,课堂教学质量自然高效,一堂高质量的数学课就此呈现。

(二)应用原则

发挥生活情境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科学使用才能取得理想的应用成效。生活情境方法教学中坚持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迎合学生的学习特征

发挥生活情境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需要建立在合理应用的基础上,也就是把握好既定原则。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循序渐进的活动,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综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水平,有针对性地落实教学活动。以计算教学为例,考虑低年级的小学生往往喜欢直观判断事物的特征,所以数学计算需要符合小学生的运算能力,严格控制应用题目的难度系数;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可尝试将抽象算数的概念渗透到数学教学过程中,针对复杂性强的应用题目,尝试着通过与事物相联系的方式来解答。

2.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特征显著,主要为运算逐渐深入,由简单的加减法逐步深入乘除法及混合运算;应用题逐渐从简单直观的题型转变为复杂抽象的题目;知识难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长。低年级小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不足,往往需要用实物来展示题目内容,才能真正理解题目意思。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一般可通过平时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力来判断一些相对简单的事物。这就表明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其悟性会越来越高,也逐渐掌握了用图形来表示抽象事物的能力。

3.把握好教学重难点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生活情境方法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也就是精心备课,把目标情境与课堂教学系统整合起来。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小学阶段就应开始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法。联系大纲要求,教师应当系统全面地把握好教学重难点,在恰当的教学情境的助力下,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4.营造积极健康的氛围

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期,学习氛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及心理建设情况。良好、积极、正向、趣味的生活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性格,提升认知水平。例如,学生父母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来和孩子做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孩子复习简单的数字运算。这样一来,数学课堂中,学生自然会联系生活实际来感知隐藏在数学数字背后的含义。积极健康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更好地投入数学课堂学习中奠定了有力基础。

二、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不密切

发挥生活情境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学促进作用的前提是做到科学合理的应用,但是从当前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不足,平时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事物并不多,为此,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的时候,应当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但事实并非如此,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生活情境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但是所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并不密切,很多内容都超出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出现无效教学的情况。

(二)教师对生活情境缺乏完善认知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其教学意识直接决定教学质量。部分教师对生活情境的认知不完善,從而导致其应用价值体现不到位。目前,新课程改革工作高效推进,影响深远,但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仍然有一些教师对生活情境教学法存在误解。他们认为,生活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很容易让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也脱离了数学课堂,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其应用仅仅是走形式,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数学课堂氛围相当沉闷。

(三)教学生活化素材缺乏层次

突出生活情境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需要以把握好生活情境方法的本质、精髓作为前提,如果仅仅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只能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并不能从根本上对数学教学起到促进作用。但是依然有部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过分追求形式化。选择生活素材的时候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生活化素材的层次性较差。依托这些素材创设出来的生活情境显然不符合教学实际,无法突出其对数学教学的促进优势,反而会让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良好的课堂秩序就此打破,不利于高质量数学课堂的打造。除此以外,一味地追求生活化,却忽略了最关键的数学化,只能让数学课堂无奈成为表演课或游戏课,这样的课堂显然无法实现让学生深入全面掌握数学知识点的目的。

三、生活情境方法如何高效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一)巧创情境点燃学习热情

细细留心不难发现,日常生活中很多内容与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是相通的,教师可以尝试着把生活内容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从而达到降低数学知识难度,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兴趣的促进下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状态,对数学知识点的印象更为深刻。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可以通过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来助力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点。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超市购物结算的场景,有的学生扮演顾客,有的学生扮演收银员。例如,顾客到超市购买了一支钢笔和一个错题本,已知每支钢笔12.4元,错题本每本3.8元,那么顾客需要向收银员支付多少钱?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用水情况来完成进一步感受小数加减法。例如,让学生计算2022年2月的家庭用水量,已知第一季度总用水量为65.9立方,其中1月总用水量23.4立方,3月总用水量为20.4立方,求算2月总用水量。这样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十分熟悉,自然可以调动其学习热情,使其愿意积极主动地投入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显著提升。

(二)凭借生活情境增加互动机会

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可为学生提供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紧抓学生的注意力,改善精力不集中的情况。教师选择和生活联系密切的数学游戏的方法来达到提升学习成效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竞赛的方式来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进其抽象思维能力显著提升。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面积计算方面的问题。例如,计算草坪、广告牌等的面积。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实地测量,然后展开探究互动,完成这些实物面积的计算。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恰当引导、高效协助,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成效的提升,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中,一堂高质量的数学课堂就此呈现。

(三)合理布置生活化学习任务

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还需要做好生活化学习任务的布置工作,引导小学生把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点扎实、牢固地掌握好。小学数学教师可尝试着运用多媒体设备来做好生活化课后作业的布置工作,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同时为课后数学学习增添更多趣味。例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一课时,教师可依托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布置一些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题目。例如,让学生统计一下自己班级男女生的身高和体重,然后获得两组数据的平均值,让学生尝试着分析一下哪些数据可以成为本班同学身高和体重的代表性数据。这样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参与热情高涨,自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对数学的分析能力以及对数字的敏感性,这是提升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关键步骤。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本着为学生今后的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高效推进教学活动,积极迎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清醒地意识到数学学科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点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从而愿意全身心地投入知识的学习以及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促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妙用,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使其数学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提升,为今后接触更为系统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有力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小平.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6):83.

[2]阮锦霞.德育背景下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教育,2021(13):3435.

[3]吴立勇.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及实践性[J].启迪与智慧(下),2021(7):83.

[4]王露露.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好家长(创新教育),2021(32):5859.

[5]周学安.生活情境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J].教育研究,2021,4(1):4748.

[6]沈科龙.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世纪之星(初中版),2021(5):5556.

[7]谭晓娜.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界,2021(9):3031.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知识点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