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青年自然教育游戏系统设计

2023-07-18 03:42王思源
艺术科技 2023年14期
关键词:Z世代自然教育游戏设计

摘要:Z世代即Generation Z,指出生于1995年到2009年的年輕人。Z世代的成长受到网络迅速发展、经济环境大好以及学习压力不减等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出独特的群体特点。这些因素导致Z世代户外活动少、与自然关系疏远等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对青年群体的自然教育有所缺失,如何加强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自然教育逐渐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随着疫情防控的放开,回归自然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回归自然为目的的户外休闲活动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在Z世代亲近自然的过程中,仍存在出行机会少、活动门槛高、体验差等问题。基于此,文章运用具身认知理论中的涉身性、体验性和环境嵌入性三个特征,结合自然教育方式,设计一款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游戏系统,促进Z世代走进自然、了解自然。通过分析Z世代的成长轨迹,归纳现阶段青年接触自然时遇到的问题,基于访谈总结、用户画像等多种方法,深入挖掘用户心理特征与需求,寻找可利用的设计机会点。立足于具身认知理论,通过环境嵌入设计、涉身交互设计、认知体验设计三大设计方法,最终完成设计框架的构建。通过分析,文章提出植物探索与植物培育两种游戏方式,利用增强现实技术,结合现实自然互动与虚拟养成游戏体验,激发Z世代亲近自然的兴趣,也为数字时代的自然教育创造更多途径。

关键词:Z世代;自然教育;具身认知;系统设计;游戏设计

中图分类号:G521;TP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4-0-03

1 自然教育的内涵与现存问题

自然教育是指在自然环境中以游戏、解说等为媒介,通过自然体验建立人类与自然的联系,引导参与者认识了解自然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最终增进生态福祉、惠益人类健康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教育方式[1]。

研究发现,青少年的自然缺失不仅表现在缺乏客观的自然环境和自然相关的知识上,还表现在心理层面,即与自然疏离,包括不能对自然产生共情,不认同自然界的生命,对自然缺乏感知能力[2]。我国现阶段的自然教育仅停留在将青少年带到自然环境中开展科普教育,增加其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和普及与自然相关的知识,没有考虑到青年在心理层面对自然的漠视。

2 具身认知理论概述

具身认知也被译为“涉身认知”,具有涉身性、体验性和环境嵌入性三个特征[3]。涉身性即认知由身体的运动、体验或者肌肉状态决定。体验性即人们的认知来自身体与外界环境中事物的相互作用,通过与环境事物发生交互,可以产生不同的认知。环境嵌入性即通过对环境进行模拟再现,引发身体与环境的互动体验,最终形成主体的认知内容。

具身认知抓住了传统认知对身体性忽视的重要局限,为理解和设计学习提供了新基础。而整合具身认知与新型交互技术的具身学习,打开了一扇设计新型学习环境的窗口[4]。

具身认知理论下的自然教育应关注受教育者的兴趣与体验感,让青年在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中自由自主地认识、了解自然。通过具身认知理论的指导,可以拓展自然教育的方式,弥补当下自然教育对受教育者心理感受关注的不足。

3 青年接触自然活动的现状及问题

3.1 现状

Z世代的成长伴随着独特的结构背景与社会环境。家庭少子化、物质条件优越使Z世代有更好的成长条件和更强的自我意识。而“鸡娃”“内卷”等与学业焦虑相关词语的出现,意味着Z世代学生时代的户外运动时间被学习不断挤压。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与数字时代的到来,使Z世代更偏向网络化生活。另外,中国自然教育起步较晚,2010年后才得以蓬勃发展[5],Z世代缺乏相关自然引导。由此可见,与其他人群相比,Z世代与自然接触的机会较少。

随着疫情防控的放开,青年人的社交方式发生转变,开始走出户外,拥抱自然。巨量算数发布的《2022年青年户外运动与社交生活洞察报告》显示,抖音户外运动相关视频的互动率在一年内上涨了116%。在参与过户外活动的调研对象中,55%的青年以欣赏原生态大自然作为户外运动的主要目的。

3.2 问题挖掘

虽然当下青年对户外运动与回归自然产生了极大的热情,但实际参与户外活动的青年占比仍然较少。《2022年青年户外运动与社交生活洞察报告》显示,近三年参与户外运动的青年群体数量虽然有小幅上升,但也仅有55%的青年参与过户外运动。这种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差异是开展自然教育的关键突破口。

4 用户调研及用户需求

笔者对108个Z世代青年开展问卷调查,对28个目标用户进行了深度访谈,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多数用户有过走进自然的冲动,但由于诸多阻碍未能行动,仅有43%的用户在最近三个月有过户外活动的经历。其中,没有时间是主要原因,占据72%;其次为体力不支和无人陪伴。访谈中,用户普遍表示传统户外活动如骑行、爬山等,时间、体力消耗太大,难以达到舒展身心的目的,更倾向于在家玩游戏、刷短视频。

在接触自然的方式方面,用户普遍表示会保存自然相关的图片,也会观看以自然环境为背景的影视或游戏作品。但在亲身与植物相处的体验中,如培育盆栽、花束等,半数用户表示体验不佳。对于“因什么原因放弃花草培育”的问题,76.9%的用户表示没有时间关照植物,62.04%的用户认为花草会招引蚊虫蜂蚁,39.81%的用户表示不会培育植物,害怕其死亡。

基于问卷结果和访谈情况,本文总结了以下四点结论。

第一,用户普遍对自然保持好感,但仅存在于网络平台的欣赏。

第二,碍于学业和工作压力,难以抽出时间深入自然与参与户外活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降低了体验感。

第三,当下户外活动的门槛较高。目前,主流的户外活动主要为露营、骑行等,对前期准备、时间和体力都有一定的要求。除此之外,大多基于自然的户外活动场所如景区、山林等位于郊区,长时间的路程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意愿和感受。

第四,短视频等数字化娱乐方式激增。数字时代,人们有更多样的娱乐和放松的选择,如游戏、短视频等,这使人们逐渐减少户外出行并养成习惯。

根据用户调研得出的信息数据,挖掘出以下几个机会点。

第一,基于城市开展自然教育与户外活动。城市户外活动的主要场地在街区或休闲公园,以休闲为主,运动项目门槛低,时间消耗少,路程较短,适合想要短时间回归自然的Z世代。

第二,将部分自然教育内容以虚拟互动的方式呈现出来。虚拟互动一方面具有即时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体验;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真实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如培育盆栽时出现的蚊虫问题等。

第三,建立用户间私域社群。私域社群在潮流传播和社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建立社群,可以寻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出行,减少户外活动中的孤独感。

基于前文的用户调研,本文总结出3种用户画像,如图1所示。

5 具身视角下自然教育游戏设计策略与实践

根据前文的分析,将具身认知理论运用到自然教育游戏中,对Z世代户外出行与亲近自然的方式进行创新设计,开发“草木之形”青年自然探索游戏系统,即基于线上客户端与线下活动的植物探索与植物培育两种游戏方式。

5.1 设计方法概述

针对自然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得出的用户痛点和需求,提出三种自然教育游戏设计方法:环境嵌入设计、涉身交互设计、认知体验设计。

5.1.1 环境嵌入设计

自然教育主张在自然环境中开展活动。在具身理论中,知识存在于知识与世界、生活及情境的互动过程中[6]。将现实自然环境嵌入游戏设计中,可以创造一个具有真实感和沉浸感的自然体验情景,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联结。

运用增强现实技术,以自然植物作为主要展开点,基于现实自然环境构建最贴近自然的交互方式,为学习者搭建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实时互动开展自然教育。同时,通过在虚拟游戏中模拟出大自然的气候运作和植物生长规律,将用户置于自然环境中,从而加深用户对自然的理解。

5.1.2 涉身交互设计

具身视角下的认知由身体的运动和体验决定。选择符合游戏情境的交互方式也能够达成玩家交互与游戏体验的统一。

以徒步作为主要的户外游戏方式,更为轻便,符合运动姿态。通过手机图示图标,提示玩家在徒步过程中经过的现实植物与虚拟植物,为玩家出行活动提供目的和契机,便于玩家发现不易察觉的自然之物。

5.1.3 认知体验设计

自然教育通过注重受教育者的个人需求与感受,以及传递客观的自然环境和自然相关知识而开展。因此,通过个人的体验获得的认知更加符合其思维,从而能获得更深刻的记忆。

在开展植物培育游戏的过程中,强调植物生长习性等与自然相关的内容。以植物识别作为植物探索游戏的辅助工具,玩家遇到感兴趣的植物时可通过扫描及时获得植物的相关信息,从而达到认知与体验的对接。

5.2 “草木之形”线上线下系统设计

5.2.1 线上客户端游戏机制设计

线上游戏基于手机端,设计重点主要在于激发用户的出行兴趣,补充自然教育科普内容,虚拟化植物互动体验。

玩家通过扫描现实植物,获得植物习性、喜好等科普信息以及虚拟植物的种子,前往虚拟花园进行植物培育。植物成熟后可以分享到社区平台,平台获取玩家投放的虚拟植物信息,根据所在的地理位置,投放虚拟植物。其他玩家可以在游戏地图中根据导航寻找虚拟植物,扫描并获得種子。当虚拟植物收集到一定程度,触发成就解锁,获得奖励

5.2.2 线下游戏服务设计

线下实体服务设计的核心内容是建立玩家间私域社群,强化现实自然互动体验,吸引潜在用户。定期举办线下玩家社群活动,促进玩家间组队共同游戏,并设置限定奖励。同时,还能宣传和普及AR功能,吸引更多用户前来体验。

6 结语

近年来,相关政策陆续出台,我国对自然教育和户外运动的重视度逐步提升,同时,轻户外运动的热潮印证了Z世代对回归自然的需求。本文针对Z世代成长轨迹中存在自然缺失的情况,结合具身认知理论和自然教育方式,创新Z世代户外出行与亲近自然的方式,设计了一款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自然探索游戏系统,力求在现实与数字平台之间搭建桥梁,激发Z世代走进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也为数字时代的自然教育创造更多途径。

参考文献:

[1] 杨文静,石玲.儿童感知视角下的自然教育体验[J].中国城市林业,2020,18(6):73-77.

[2] 王博,顾璇,王沙.青少年自然缺失量表的编制[J].心理技术与应用,2020,8(9):559-568.

[3] 张志祯.虚拟现实教育应用:追求身心一体的教育:从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与VR教育应用学术周”说起[J].中国远程教育,2016(6):5-15,79.

[4] 杨南昌,刘晓艳.具身学习设计:教学设计研究新取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7):24-29,65.

[5] 张亚琼,黄燕,曹盼,等.中国自然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21,46(4):158-162.

[6] 张良.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中课程知识观的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3):65-70.

作者简介:王思源(2002—),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Z世代自然教育游戏设计
中国“Z世代”:花得多担忧少
快手收购A站听老铁讲述“Z世代”的故事
什么是“Z世代”(答读者问)
利用农村花木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特色教育活动
VR技术现况及其未来对游戏设计的影响
小学低年级语文游戏教学设计探讨
让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焕发生机
自然教育的内涵及其启示
分析小学体育游戏的设计与合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