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治疗胃肠穿孔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3-07-19 10:36王祥军
系统医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穿孔胃肠开腹

王祥军

新沂市中医医院普外科,江苏新沂 221400

胃肠穿孔是临床高发消化外科急腹症之一,其发生发展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存在直接关联,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1]。胃肠穿孔初期一般表现为突发上腹疼痛,短时间内疼痛便可扩散至全腹,一旦未能得到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干预,可危及患者生命[2]。而伴随近几年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逐步转变,胃肠穿孔发生风险也随之升高,并对当前急诊外科快速诊断、急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手术修补穿孔是现阶段临床常用胃肠穿孔治疗措施,既往临床多实施传统开腹手术修补,但这一术式创伤大、术后应激反应强烈,患者术后恢复较慢,不利于其预后康复[4]。腹腔镜技术则为现阶段临床广泛应用的一项诊疗技术,其可通过较小创口,置入腹腔镜,并于镜下完成各项精细操作,可有助于减轻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继而减轻手术应激,促进患者术后康复[5]。本次研究选择2020 年1 月—2022 年6 月新沂市中医医院接收的70 例胃肠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会审批。选择本院接收的70 例胃肠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5 例。对照组中男18 例,女17 例;年龄25~71 岁,平均(43.55±6.25)岁;穿孔直径3~10 mm,平均(6.33±1.21)mm;穿孔部位为胃部、十二指肠分别21 例、14 例。观察组中男19 例,女16 例;年龄25~72 岁,平均(43.49±6.31)岁;穿孔直径3~11 mm,平均(6.31±1.19)mm;穿孔部位为胃部、十二指肠分别20例、15 例。两组常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在腹部X 线、超声等检查下确诊为胃肠穿孔;②穿孔发生时间<8 h;③穿孔诱因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④参与病例与家属知情。

排除标准:①妊娠、哺乳期女性;②合并凝血障碍;③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④既往有精神疾病史;⑤合并免疫系统疾病;⑥合并恶性肿瘤。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在12 h 内行手术,术前均进行抗感染、补液等干预,常规留置导尿管、胃肠减压管。

对照组行开腹胃肠穿孔修补术: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静脉复合麻醉,定位切口(上腹部正中),将切口长度控制在6~8 cm 之间,将皮肤与组织逐层切开,进入腹腔,探查穿孔部位、大小,使用可吸收手术缝线修补穿孔,沿着胃、十二指肠长轴缝合,而后使用大网膜覆盖穿孔部位并进行妥善固定。此后于网膜表面喷洒生物蛋白胶,进一步加固,并对腹腔进行甲硝唑、生理盐水冲洗,完全吸净腹腔积液后,分别在盆腔及Winslow 孔留置引流管,将手术切口缝合,术毕。

观察组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麻醉方式同对照组,三孔法操作,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1.0 cm Trocar,为观察孔,观察病变部位情况,判断穿孔部位、大小、范围等,于右肋骨下缘锁骨中线穿刺,创建操作孔,置入0.5 cm Trocar;并于左肋骨下缘锁骨中线穿刺创建另一操作孔,仍置入0.5 cm Trocar,将术野胃内容物、积液完全吸净,结合穿孔直径、水肿状态合理选择可吸收缝合线,并沿着胃、十二指肠长轴缝合(缝合方法为“8”字法),而后覆盖、固定带蒂大网膜,后续操作同对照组,常规喷洒生物蛋白胶,冲洗腹腔,留置引流管,术毕。

术后两组均持续胃肠减压,直至恢复肛门排气;术后2~3 d 拔出引流管,常规抑酸、抗感染。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及胃肠动力恢复时间。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排气、恢复肠鸣音、解除胃肠减压、住院用时。

对比两组胃肠激素。术前、术后1 周,分别采集5 mL 外周静脉血,离心(速度:3 000 r/min;时间:5 min;半径:15 cm),取血清,测定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

对比两组炎症因子。血清获取方式同上,测定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对比两组肠黏膜屏障指标。血清获取方式同上,测定内毒素(endotoxin,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D-乳酸(D-lactic acid,D-Lac)。

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出血、幽门梗阻。

1.5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对比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排气、肠鸣音恢复时间、胃肠减压解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对比(±s)

组别对照组(n=35)观察组(n=35)t 值P 值术中出血量(mL)33.26±9.25 12.42±4.13 12.171<0.001手术时间(min)65.34±10.12 80.11±9.23 6.380<0.001术后排气时间(h)46.55±7.12 34.26±7.25 7.155<0.001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h)31.25±7.24 12.45±3.11 14.115<0.001术后胃肠减压解除时间(d)4.12±1.02 2.45±0.68 8.059<0.001住院时间(d)12.23±1.55 9.12±1.57 8.340<0.001

2.2 两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对比

两组术前GAS、MTL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GAS、MTL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对比[(±s),ng/L]

表2 两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对比[(±s),ng/L]

组别对照组(n=35)观察组(n=35)t 值P 值GAS术前19.71±2.42 19.66±2.35 0.088 0.930术后18.13±2.34 16.55±2.12 2.960 0.004 MTL术前296.12±31.46 295.62±30.27 0.068 0.946术后281.13±30.15 246.34±26.82 5.101<0.001

2.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两组术前CRP、IL-6、IL-10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

组别对照组(n=35)观察组(n=35)t 值P 值CRP(mg/L)术前9.22±1.35 9.30±1.42 0.242 0.810术后42.16±3.55 17.56±3.24 30.280<0.001 IL-6(μg/L)术前52.46±3.57 52.51±3.46 0.059 0.953术后76.25±6.13 56.25±6.33 13.428<0.001 IL-10(μg/L)术前34.58±3.77 34.26±3.79 0.354 0.724术后114.26±17.25 62.59±15.94 13.015<0.001

2.4 两组患者肠黏膜屏障指标对比

两组术前ET、NO、D-Lac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肠黏膜屏障指标对比(±s)

表4 两组患者肠黏膜屏障指标对比(±s)

组别对照组(n=35)观察组(n=35)t 值P 值ET(EU/mL)术前0.22±0.04 0.23±0.05 0.924 0.359术后0.33±0.05 0.25±0.02 8.789<0.001 NO(μmol/mL)术前62.35±7.11 62.51±7.23 0.093 0.926术后75.62±8.45 66.59±8.27 4.518<0.001 D-Lac(μg/mL)术前9.02±1.13 8.99±1.15 0.110 0.913术后11.33±1.26 9.15±1.30 7.124<0.001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2.86% vs 5.7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n(%)]

3 讨论

胃肠穿孔为临床高发急腹症之一,多为消化道溃疡所致[6]。胃肠穿孔发生后,可导致胃肠道内的消化液(胃酸、胆汁、胰液等)、胃内容物等进入腹腔,进而造成化学性腹膜炎,一旦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干预,甚至会造成腹腔脓肿,引发毒血症或菌血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7-8]。因而一旦胃肠穿孔发生及早诊断并实施科学有效的治疗十分关键。既往临床针对胃肠穿孔的治疗以开腹手术治疗为主,这一术式可通过开腹定位穿孔部位,进而以可吸收线进行修补,帮助患者修复穿孔,改善病症[9]。但开腹手术也存在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不足,临床应用有一定局限存在[10]。而在现代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下,腹腔镜技术逐步在各类外科手术中获得了广泛应用;腹腔镜手术可转变既往开腹手术创伤大的弊端,无须制作较大的腹壁切口,只需做小创口置入腹腔镜,建立操作通道便可完成穿孔修补操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应激反应轻等特点,是目前临床领先的外科治疗术式[11-12]。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2.42±4.13)mL,少于对照组的(33.26±9.25)mL,手术时间为(80.11±9.23)min,长于对照组的(65.34±10.12)min,术后排气、肠鸣音恢复、胃肠减压解除及住院时间为(34.26±7.25)h、(12.45±3.11)h、(2.45±0.68)d、(9.12±1.57)d,均短于对照组的(46.55±7.12)h、(31.25±7.24)h、(4.12±1.02)d、(12.23±1.55)d(P<0.05),提示腹腔镜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但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这可能与腹腔镜操作精细化较高、操作较复杂有关[13]。杨善智等[14]研究也发现,腹腔镜治疗下,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2.40±5.11)mL、(9.62±1.87)d,低于对照组(开腹手术)的(37.65±9.43)mL、(13.25±1.69)d(P<0.05),和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此外,本次中观察组胃肠激素(GAS、MTL)、炎症因子(CRP、IL-6、IL-10)、肠黏膜屏障指标(ET、NO、D-Lac)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2.86% vs 5.7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应激损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15]。分析可见,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可采用三孔法,仅需在体表做长约1 cm 的3个小切口,将操作器械、腹腔镜置入,便可完成手术操作,不仅可有效减轻创伤,还可避免腹腔脏器暴露,维持腹腔内环境稳定性,减轻对胃肠功能的影响[16-17]。且腹腔镜下修补也可更为清晰地观察穿孔情况,彻底清除胃肠内容物,清除潜在感染病灶,降低手术感染风险,促进患者术后恢复[18]。

综上所述,予以胃肠穿孔患者腹腔镜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应激反应轻,术后恢复更快,预后良好,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穿孔胃肠开腹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老年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