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价值与机制研究

2023-07-20 05:25刘燕
关键词:决议纲要党史

刘燕

摘    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契合《决议》的主题设置、内容排布及其作为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的性质定位。从融入价值来看,《决议》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有利于拓展和更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内容体系与话语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唯物史观和正确的党史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从融入机制来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应分类构建理论认知机制、载体融合机制、情感认同机制和实践养成机制,在理论认知与实践锻炼、知识获取与情感陶冶的统筹兼顾中,合力推动《决议》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

关键词: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思政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8-0090-03

一、前言

《决议》指出,“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学习、宣传、阐释《决议》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2]将《决议》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摆在思政学术界面前的重大理论课题。在各门思政课程中,鉴于《决议》在性质定位上是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在主题设置、谋篇布局上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教材的各章节内容高度对应,探讨如何将《决议》融入“纲要”课程教学之中,成为思政学术界关注的研究热点。现有研究聚焦《决议》融入“纲要”课程教学的原则、内容与路径,尚未深入阐明融入价值和融入机制。《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建议》侧重于阐明《决议》融入“纲要”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具体内容,并未系统解答《决议》融入“纲要”课程教学有何重要价值,如何构建切实可行的融入机制等重要问题。鉴于此,本文重点阐明《决议》融入“纲要”课程教学的重要价值与实现机制,以期为《决议》融入“纲要”课程教学凝聚价值基础,提供可行路径。

二、《决议》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重要价值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

关键课程,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

堂、进头脑的主渠道”[3]。将《决议》融入“纲要”课程教学,不仅与《决议》的性质地位、主题设置与谋篇布局高度契合,而且对增强“纲要”课程教学的政治性和时效性,引导学生树立唯物史观和正确的党史观,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意义重大。

(一)拓展和更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内容体系与话语体系

《决议》将坚持理论创新确立为党百年奋斗的一项基本经验[4],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思政課作为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载体,其内容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应当与党的理论创新同频共振、同向而行。《决议》承载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重要使命,第一次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位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深入阐明“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决定性意义[4]。“两个确立”是《决议》最重要的政治成果,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融入“纲要”课程教学,并将其纳入“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四个自信”的政治表述序列,对拓展“纲要”课程教学的话语体系、增强“纲要”课程教学的政治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决议》对百年党史的认知不断发展深化,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划分为“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四个阶段,将抗战时期更新“14年”抗战,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由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八个明确”拓展更新为“十个明确”,在进一步丰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拓展和更新了“纲要”课程教学的内容体系。将《决议》中的新论断新表述融入“纲要”课程教学,是对“纲要”2021年版教材的及时补充,有助于进一步拓展更新、发展完善“纲要”课程教学的内容体系,增强“纲要”课程教学的时代感。

(二)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唯物史观和正确的党史观

历史观教育是贯穿“纲要”课程教学的一条逻辑主线,“纲要”课程教学应引导大学生形成对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等的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旗帜鲜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5]《决议》坚持用全面而非片面的、发展而非静止的、客观而非主观臆断的观点总结历史,是对百年党史的客观总结、理性认识和科学评价,其中蕴含的唯物史观和正确的党史观是“纲要”课程教学可资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源,有助于教育引导大学生准确把握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决议》坚持用全面而非片面的观点看待百年党

史,既全面总结党百年奋斗经历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也理性客观地分析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反右斗争扩大化等曲折历程,对陈独秀、毛泽东等历史人物的功过给予科学客观的评价,真正做到“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1]。将《决议》的上述内容融入“纲要”课程教学,能够以党中央关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权威评价廓清历史迷雾,引导大学生辩证地看待党百年奋斗的得与失,准确把握百年党史的主线与支线,分清主流与本质,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决抵制否定领袖、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等错误倾向。

《决议》坚持用发展而非静止的观点看待百年党

史,对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评价既注重同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和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相衔接,又注意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百年党史的新认识[1]。《决议》首次阐明不同历史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以及党百年奋斗实现的四次伟大飞跃,不断开辟认识百年党史的新境界,是对“纲要”课程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创新。将《决议》的上述内容融入“纲要”课程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把握不同历史时期党面临的主要矛盾、开展的中心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为准确把握党百年奋斗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提供具体而又连贯的历史线索。

《决议》以客观而非主观臆断的观点看待百年党

史,对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评价都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和客观实际为转移,摒弃主观态度和情感色彩的影响,力求做到每一句评价都有翔实、准确的史料作为支撑,与以今非古、凭空捏造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将《决议》的上述内容融入“纲要”教学,能够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形式提高历史评价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引导大学生区分“正史”与“野史”“歪史”,消减各种所谓“档案解密”“歷史揭秘”在大学生中的传播空间。

(三)培养又红又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高校思政课承担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将“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6]。实现该目标需要用好百年党史这一宝贵的红色资源。将《决议》融入“纲要”课程教学,是对大学生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在对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重大成就、光明前景的了解把握中坚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仰信念,从党百年奋斗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巨大牺牲中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从对人民至上这一党百年奋斗的基本经验的深刻理解中坚守党的初心使命,不断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和治理有效性的政治认同,夯实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认知基础,争当又红又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决议》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教学的实现机制

构建《决议》融入“纲要”课程教学的实现机制,是推动《决议》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常态化、长效化的现实需要,为将《决议》的新论断、新表述融入“纲要”课程教学提供可行路径。在构建融入机制的过程

中,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发挥理论知识、宣教载体、内心情感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宣传教育媒介的符号象征、内容解码、意义阐释功能,推动《决议》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政治社会化传播,增强大学生贯彻落实《决议》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理论认知机制

理论认知机制是指思政课教师在学懂弄通《决议》的核心要义、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理论讲授、知识讲解、案例讨论等多种方式,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对《决议》全面系统的理论认知。构建切实可行的理论认知机制,适应推动大学生对《决议》的认知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表象认识上升为本质认知,从零散认识上升为系统认识的现实需要。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应密切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把学党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深入领会《决议》中诸如党百年奋斗的重要意义、党百年奋斗的基本经验等理论热点、思想创新点和社会关注点,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中深刻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7]思政课教师将《决议》融入“纲要”课程教学,应将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史融入到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之中,将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成就融入到大学生亲身经历、可感可知的生动事例之中,做到用道理教育学生,用例证说服学生,用真情打动学生,推动大学生对《决议》的理论认知由被动认知向思想自觉转变。

(二)载体融合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客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依托的活动形式和物质载体。构建《决议》融入“纲要”课程教学的载体融合机制,需要思政课教师综合运用线上和线下载体,多渠道提升《决议》进入大学生头脑的到达率和实际效果。在当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思政课教师应树立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的全媒体传播理念,推动线上载体和线下载体相融合,“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8],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6]。在线上教学载体的使用上,思政课教师应发挥学习通、雨课堂、微助教、智能课堂等线上教学载体的技术优势,将互联网中体现《决议》内容的新媒体作品,比如动漫、微视频,及时纳入“纲要”课堂教学素材库,以丰富多样、新颖灵活的线上教学资源为依托,提高大学生对《决议》的了解兴趣和掌握水平。在线下教学载体的使用上,思政课教师可以组织开展高品质、多层次、多方位的校园专题讲座,组织大学生宣讲团,调动大学生宣传、传播《决议》的主体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决议》融入到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和日常学习之中。

(三)情感认同机制

构建《决议》融入“纲要”课程教学的情感认同机制,需要思政课教师综合运用场景式教学、沉浸式教

学、启发性教学等教学方式,采用共情、调动历史记忆、典型案例剖析等教学手段,以大学生可知可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引导大学生从内心深处激发对《决议》的情感认同和情感共鸣。在实践路径上,高校应积极开展与革命博物馆、党史展览馆、红色教育基地等实践教学平台的合作,为激发大学生对《决议》的情感认同提供红色教育场所。思政课教师要发挥红色遗迹、革命文物在“纲要”课程教学中承载的育人功能,运用红色视频、红色图片、红色文本、红色器具等多种媒介,调动大学生的脑、眼、耳等身体器官开展沉浸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启发式教

学。在对百年党史的场景还原和故事挖掘之中,生动阐释《决议》背后蕴含的红色故事和感人事迹,增强《决议》宣传教育的代入感、感染力和实效性,激发大学生内心深处对《决议》的情感认同和情感共鸣。

(四)实践养成机制

《决议》融入“纲要”课程教学贵在知行合一,重在行胜于言,还应建立健全《决议》融入“纲要”课程教学的实践养成机制,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贯彻落实《决

议》的行动自觉。实践养成机制是指思政课教师借助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爱心支教等实践形式,教育引导学生做《决议》的坚定信仰者和模范践行者,将内化于心的《决议》落实到具体行動之中。为此,高校应鼓励支持大学生积极参加“我为群众办实事”、学雷锋志愿服务、党员下沉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组织广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深入基层,在亲身实践中深入理解为何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百年奋斗的一项基本经验,为何坚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具体场景、亲身经历、深刻感悟中进一步筑牢初心使命。此外,高校还应当着力打造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大思政课”,组织大学生开展口述史、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实践活动,实地采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见证者,从一个个平凡人物的亲身经历和实际感受中透视党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圈破壁”[9],引导学生在鲜活生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切实感受《决议》的现实意涵与实践伟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

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21-11-17(2).

[2]  习近平.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

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 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 更好把

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N].人民日报,2022-

01-12(1).

[3]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的教学建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3).

[4]  李宜蒙.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

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1).

[5]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

2021(7).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J].社会主义论坛,2017(3).

[7]  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

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

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1).

[8]  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

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9]  刘建军,朱倩.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适应与自我调适[J].

思想理论教育,2022(7).

猜你喜欢
决议纲要党史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的经验启示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