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先进制造产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3-07-20 17:35孙伟城
职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孙伟城

摘 要:本文分享了广东省技师学院对接先进制造产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即以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根据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岗位导向、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用新思路、新机制、新模式设计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融合多方资源,探索建立院校主导、企业协同、各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对接制造业产业链和创新链,实现培训交流互动,搭建校企合作桥梁,通过产、教、评融合建立校企精准对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开展先进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研修、职业技能培训、创新研发、产品孵化、技术推广和成果交流工作,打造适应智能时代要求的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关键词:产教融合 先进制造产业 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总量逐年增长。与此同时,先进制造专业人才的培养却相对滞后。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信部等部门共同编制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该指南显示,中国制造业10大重点领域2020年的人才缺口超过1 900万人,2025年这个数字将接近3 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

近年来,广东省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努力建设高水平技师学院,在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校企合作、技能竞赛、社会培训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十四五”期间,学院将坚持“立足广东、服务湾区、面向全国、走在前列”的办学定位,进一步服务现代产业发展,对接区域产业布局和国家新基建、新业态,增强技能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适配性,全面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以智能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等产业人才培养为特色,将学院建成高水平先进制造产业学院。

学院制造产业相关专业对接惠州“2+1”现代产业体系,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强与头部企业的合作,共同打造国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加强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训条件、培训项目和资源等方面的建设,满足先进制造业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技能练兵等需求。

一、建立“岗位导向、柔性定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实现专业设置方向和企业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学院首创“岗位导向、柔性定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校企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充分发挥工学一体化优势,打造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认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进一步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是在职业岗位上开发面向制造业相关领域的个性化定制培训项目,柔性制订培训计划,积极开发“新型学徒+技能等级认定”培养项目计划,如开发“青蓝、湛蓝、宝蓝”培训项目等。

二是开发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岗位任务课程体系,开发岗位课程和教材,校内基地实行“前置培养”、校外基地实行“轮岗带教+评价认定+定岗定级”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根据学生在适岗训练期间的学习表现,进行遴选就业,实现定岗、定级、定薪的“三定”目标。

四是在教学岗位上打造技能人才八级(学徒工、初级工、中级技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资深技师、首席技师)发展通道,建立分级培训考核认证标准,定期组织“理论+实操”培训与考核认证、技能比武大赛等。

二、搭建产、教、评融合框架,建立全生命周期培养机制

学院以欣旺达先进制造、模具制造、新能源装备等技术为引领,联合利元亨、华阳精机等区域头部企业共同构建先进制造人才培养体系,以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根据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即了解岗位—(学习)—融入岗位(实习)—提升技能(在岗提升)3个阶段的技能人才成长规律,通过行业认识、岗位知识、技能前置、岗位带教、月度答辩、集训授课、导师交流等方式进行适岗训练,完成岗位定制培养任务。校企双方真正实现理念融合、内容融合、产学融合、创新融合,对学生进行全生命周期培养,真正实现工学一体化、产教零距离。

三、建立岗位任务的课程体系

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岗位任务课程体系,开展“前置培养+岗位训练”。前置培养将通过5+(公共基础平台+专业群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模块+技能竞赛模块+素质拓展模块)模块化课程体系,实行“产教融合、靶向培养”个性化人才培养,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以技能和人文素养培养为目标,将工匠精神融入实习实训课内容。

岗位训练结合“轮岗带教+评价认定”,全面实施前置期(基地培训)—跟岗期(跟岗实习)—顶岗期(顶岗实习)—在岗期(在职培养)人才培养路线,最终完成岗位定制培养任务,全力打造院校专业方向(学生)与企业岗位需求(员工)精准对接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四、开展“课证同生、柔性定制”的职业技能培训

“以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轮岗带教+评价认定”方式,为广大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失业人员、残障人士等重点人群提供面向制造业相关领域的个性化定制培训,积极开发“新型学徒+技能等级认定”培养项目计划,如开发“青蓝、湛蓝、宝蓝”培训项目。形成“一梯三线”(“一梯”指技能人才成长阶梯,即技工—初级技术员—中级技术员—高级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三线”指企、校、生三线并举)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同时在开展安全生产培训、退役军人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等基础上,建立先进制造等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及标准化的培训讲师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估和培训管理体系。

五、推进先进制造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研修

根据先进制造产业前置岗位通用知识与技能要求,以学院“能手”“大师”和企业导师担任培训师资,以真实岗位图谱、真实产业场景、真实任务训练的形式开展集训学习与基地培训工作,重点开展先进制造产业高技能人才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的培训研修。

校企共同开发技能等级标准和评价体系,搭建信息化平台,形成企业评价及工种资质获取数据库,建立分级培训考核认证标准,分别建立导师和实习生的月度考核机制,定期组织理論+实操培训与考核认证,根据学生在适岗训练期间的学习表现,进行遴选推荐就业,形成定岗、定级、定薪的“三定”制度,真正实现教、学、练、考、评一体化,实现企业与技能人才之间的柔性定向培养。

六、加强创新研发、产品孵化、技术推广和成果交流

进行技术攻关,解决当地企业乃至行业技术难题,提高产品质量;进行技术创新,降低成本,为当地企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承担制造类专业师资培训;多举措开展技术交流互动;开展常态化教学研究活动等。

七、建立与完善师资培养机制

以激发教师自身发展的内驱力为推手,从学院培训的安排、互帮互学模式的建立、提供交流展示机会、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等诸多方面,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包括建立和完善优秀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增强其自觉发展的动力;有计划、有层次地安排教师参培参训;开展教学竞赛,给教师提供展示教学能力的机会;组建科研团队,提高科研能力;构建规范的培训体系,采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主研修”的模式,充分发挥“教学者”“学习者”和“资源者”各自优势和作用。

八、小结

按照先进制造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要求和广东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统一部署,瞄准“广东以制造业立省”的目标,学院积极推进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改革,充分发挥校政行企各方优势,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利用学院的专业体系优势、行业企业的技术资源优势,校政行企共同构建先进制造等职业国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平台和体系,建立先进制造产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及标准化的培训讲师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估和培训管理体系,实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促进制造业产业工人终身学习。

同时发挥工学一体化优势,进一步提升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力提升先进制造业产业工人队伍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助推技能人才供给侧改革,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加快培养新时代高技能人才,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经济发展,实现广东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俊茹,林洪.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3).

[2]刘彦国,范建蓓,徐志扬,等.“专业平台+岗位方向”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机械职业教育,2012(11).

[3]邹心遥.基于人才成长规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4]程晓农,杨娟,袁志钟,等.以“产教融合”为内涵的“全素质链”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國高等教育,2018(3).

(作者单位:广东省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