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路径研究
——以山西省吕梁市为例

2023-07-21 00:44王世涛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吕梁市资源型转型

王世涛

(兰州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一、引言

要实现经济的永续发展,应将对双碳目标的践行放在重要位置。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石油、钢铁、煤炭等资源的开采,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全球经济飞速发展。以工业为主导的传统型产业极大程度上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但是,不可逆的生态灾难和巨大经济损失随之而来,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1]。2015年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各国签署《巴黎协定》,致力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而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于2021年3月15日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这对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发展质量以及发展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

资源型城市是指以矿产、石油等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普遍自然资源富集,但都具有不可再生性,而城市的发展也会随着资源的集聚而繁荣,随着资源的溃散而衰败[2]。在国务院印发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中,强调了吕梁市作为资源成熟型城市的地位。但随着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吕梁市也出现了诸如矿产资源枯竭、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发展放缓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使得传统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模式受到严峻挑战,转型发展迫在眉睫。[3]因此,文章以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为背景,以传统资源型城市吕梁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探讨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摆脱“资源诅咒”,最终实现吕梁市的转型发展。

文章以双碳战略为背景,通过对现有成果的学习借鉴,以资源型城市吕梁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大环境下经济发展趋势与当地经济发展模式,针对其在践行双碳目标以及转型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从不同层面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促进吕梁市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为其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二、吕梁市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

1.作物类型多样,特色农业蓬勃发展

吕梁市地处暖温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步,境内有汾河、文峪河等多条河流穿过。另外,地貌涵盖中山区、丘陵区、平川区三种。基于此气候条件和地貌特征,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吕梁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农产品类型丰富,亩产高、品质优,发展态势良好。且丰富的农产品类型为吕梁市“一县一业、协同发展”的发展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础。就农业而言,主要农林产品特别是白酒、核桃、红枣、小杂粮生产基地在全国闻名遐迩,有“红枣之都”“沙棘之府”“核桃之乡”等美誉,而汾酒、竹叶青两大白酒品牌更是中外闻名。

“一县一业”战略指导下,吕梁市全面促进特色农产品培育、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和标准化市场体系的建设,2021年全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335.2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4.73千公顷(详情见下表1),形成了马铃薯、核桃、小杂粮等八大农产品主产区,成功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园。现代化、标准化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由过去单纯的唯数量发展模式向现在的质量效益发展模式转变,由传统的单一生产经营模式向现代化立体式生产经营模式转变,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持续涌现,推动当地农业特色化、功能化发展。

表1 吕梁市2021年全市主要农林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就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农业方面:加强秸秆的回收利用,综合利用率提高至86.42%。高标准农田、绿色无公害杂粮基地的建设大有成就,人工种草和退耕还草面积显著增长。真正实现了以技术增加产量、以科技带动农业。林业方面:累计完成荒山绿化300余万亩、退耕还林20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24%提升至2021年的27.6%,生态环境大为改善。而红枣、沙棘等经济林总收入逐年增长,成效颇为显著。在化肥及农药使用以及绿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吕梁市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矿产资源丰富,资源密集型产业欣欣向荣

作为传统的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吕梁市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由北向南横跨全境的吕梁山脉,在漫长的地质构造过程中,生成了丰富且多类的矿产资源,全市范围内已发现矿产40种,产地407处。

立足独特的资源禀赋,经过多年发展,吕梁市初步形成了以冶金、煤炭、焦炭等传统资源型产业为支撑,电力、铝系、高新技术等新型环保型产业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工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持续调整,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此外,伴随着吕梁市产品升级换代和大力实施产业发展战略,其主要工业产品实现大幅增长。截至2020年,吕梁市大型企业47家,中型企业99家,小微企业442家,共同作用促使吕梁市第二产业向好向快发展。2021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 071.4亿,同比增长9.2%。其中第二产业占1 351.4亿元,同上年相比增长10.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2%。不难看出,地区经济发展中,以工业、建筑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已然是吕梁市支柱性产业,带动能力强,主导作用明显,可以说是吕梁市经济发展的命脉。

3.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稳中有进

吕梁的建制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历时千年之久,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古建筑、古遗址、石刻壁画等文物古迹数不胜数。其境内层峦叠嶂、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景观,晋陕大峡谷的磅礴美景,作为研究酒史文化不二选择的酒都杏花村以及诸多国家级重点风景区,皆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对吕梁市旅游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转型发展战略的提出,旅游业逐渐成为重点发展产业。吕梁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景区景点的建设已颇具规模,截至2021年年末,建成古遗址、壁画等文物古迹5 90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处,省级以上重点自然景区5处。2021年,全市重点监测景区接待人数151.3万人次,门票收入2 764.5万元,经营收入3 971.4万元,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十三五”的五年,是吕梁市等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年。“十三五”期间,旅游产业增长迅速,成为全市最活跃的产业之一,期间4A级旅游景区数量较往前大幅增长。旅游相关基础设施持续完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总里程464公里,总投资达50亿元,其建设已基本完成,总投资113亿元的旅游公路网络建设同样卓有成效。同时,综合交通运输网不断完善,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交通运输体制机制稳步开展。另外,品牌建设持续推进,乡村旅游亮点突出,使得城市活力增强,人气不断聚集,旅游氛围愈加浓厚,为吕梁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极大程度促进了新时期吕梁市的转型发展。(见表2)

表2 吕梁市2016—2020年游客人数与旅游收入

(二)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产低效且不具规模

规模经济又叫规模效应,指经济效益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持续提升。于吕梁市而言,其农业的发展虽颇具特色,但由于种种限制,而迟迟没有实现规模经济。

首先,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银行贷款门槛高,手续繁杂,并非获取资金的最优选择。民间征信不确定性大且容易产生信任危机,吕梁市知名企业仙塔集团曾因为被担保企业的原因而受到牵连,导致银行账户被冻结。政府对地区农业的扶持力度有限,这就导致农业发展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使得农业产业化发展停滞不前,难以实现规模效应。其次,广告宣传资金投入有限,品牌效应难以发挥作用。大多数企业的营销模式不能及时创新,缺乏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这又导致其营销渠道狭窄,产业链拓展极其有限,同样制约着生产的规模化扩大。再者,人才资源在吕梁市农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作用不明显。据统计,虽然吕梁市农业企业数量庞大,但只有极少数企业可以达到国家标准,从业人员质量参差不齐,人才数量严重不足。而且从业人员多沿用往前的经验,较少接受新理念新知识,也是企业难以规模发展的原因之一。[4]

综上,多种因素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不少有潜力的企业偏安一隅,产业链难以有效延伸,给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造成诸多困难。

2.工业所需资源日渐枯竭且利用率低下

吕梁作为传统资源型城市和全国老工业基地,“因矿设市”,最初的发展极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源的富集,产业大多为资源密集型,发展方式多为粗放型,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与低碳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现如今,吕梁市资源的开采量已达可开采资源储备的三分之二,甚至更多,资源日渐枯竭。[5]要想保持既有的经济发展速度,要继续走传统的发展模式,剩余资源量已不足以维持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转;再者,对资源不加节制开采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是难以修复的,甚至会诱发一系列自然灾害,对整个社会造成的影响极其恶劣。所以,城市转型发展势在必然。

虽然吕梁市依靠资源、依靠工业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奇迹,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产业结构较为单一,支柱型产业仍以高耗能企业为主,边际效益逐年下降,对资源的利用率始终较低。如吕梁市煤炭资源蕴藏量惊人,但对其焦化行业产生的副产物利用率较低,产品附加值低,高精尖产能比重低。钢铁行业的发展虽历史较长,但大多企业至今仍处于产业链的下游,无法独自完成资源的开采、产品的精细化加工以及销售。而水泥行业、建筑材料产业起步较晚,其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科创能力后天不足,没有形成规模优势。[6]

另外,与晋陕蒙能源“金三角”区域内(如表3所示)多个城市相比,吕梁市地方财政收入、人均GDP等均处末位,影响力较弱,所以,城市转型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7]

表3 2021年吕梁市与周边主要城市对比分析(1)注:除人均GDP、年末常住人口外,单位皆为亿元

3.对旅游业认识不足且交通运输体系滞后

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吕梁经济对既有发展模式形成了依赖,以至于现在,仍有不少人仍对资源密集型发展模式抱有幻想,认为“挖煤经济”依然可以沿续往昔经济发展的辉煌。该群体对未来大趋势下经济发展模式的认知只停留在浅层次,认为旅游产业只是经济调整时期的权宜之计,旅游产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填补第二产业发展下的空白,而不是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产业,更别说更新认知接受全域旅游这种全新的旅游业发展理念。思想的滞后直接导致相关工作力度的欠缺,这是导致吕梁市旅游业长期以来萎靡不振的重要原因之一。

“十三五”期间,吕梁市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和承载水平有所提升,为吕梁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较强的支撑,但仍然存在交通系统的支撑能力与城市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矛盾突出的问题。首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客运服务时效性低,公路网络通达性差,航空运输市域辐射能力不足,未能形成区域开放性的网络格局。其次,综合交通运输服务能力有限:交通运输一体化衔接不畅,联运体系尚未形成。旅客联程运输发展滞后,旅游客运组织分散。货物多式联运发展缓慢,物流系统功能不完善。最后,交通运输支撑保障体系处于转型发展初期,交通运输发展融合不足,交通运输体系韧性有待升级,交通治理政策体系不顺。可见,诸多交通问题影响着吕梁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交通运输体系的转型成为必需。

4.企业科创能力不足,发展模式滞后

吕梁市的发展离不开其所蕴含的丰富矿产资源,而长时间单一的发展模式,使得其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科技创新能力较弱,进而导致吕梁市内以资源型为主的高耗能企业多,而以加工型为主的高新企业少,碳排放量逐年上升。众多中小企业“先天不足”,存在资金投入低、引才环境差等突出问题,导致域内其他中小工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弱、科创能力差,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利润率长年不见起色。另外,企业发展模式因循守旧,对于政策提出的“双碳”目标仅停留在纸面上,没能真正地付诸行动。更有一些企业,为了完成双碳目标而采取拔苗助长的方式:先增后降、以大规模停产、限电等运动式方式强行推动减碳工作,却忽略了对人民生活水平的保障。发展模式、发展理念的落后使得众多企业既没有资金也没有技术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那么企业碳排放量过高就成为了双碳路上的难题。所以,在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理念驱使下,急需提高企业科创能力,改善企业发展模式,从而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三、促进吕梁市转型发展的路径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见,近年来,吕梁市虽然致力于一、三产业的发展,但是仍然没有改变以第二产业为主,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以高耗能企业为主的发展模式。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之前的发展模式不再适用,要想在新形势下实现经济的稳步发展,吕梁市需要加大一、三产业发展力度,致力于企业的转型。应从多个方面入手,结合双碳目标,提出促进吕梁市转型发展的有效建议。

(一)农业:增加投资、拓展产业、绿色发展

现代农业的竞争,已然从产品之间的竞争悄然转变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发展模式下竞争的不足,使农业规模化发展。立足全市农业发展基础,坚持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全政策链扶持,培育壮大八大特色农业产业,推动精深加工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首先,政府应该根据吕梁市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类型与特色采取恰当的扶持和服务保障措施,差异化制定满足当地发展需求的规划。在此基础之上,加大资金的投入,明确资金的去向,规范资金的使用。其次,政府作为中间调节者,要协调好金融机构与企业、农民之间的关系,引导金融机构和信贷企业向中小企业、向农民倾斜。信贷业务中,给予其优惠政策,适当延后其还款期限,最大限度支持地区农业的发展。同时,政府加强监督,规范金融机构业务流程,防范金融风险,保障资金安全。

转型发展过程中,虽然是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放在首位,但同时必须兼顾绿色低碳可持续。将绿色低碳嵌入农业生产全过程,提升农业资源利用率,对废弃农业资源进行回收利用,最大程度降低碳排放,实现在双碳背景下农业的绿色发展。

(二)工业:自主创新、能源利用、科技赋能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提出对资源型城市原有的结构调整和发展思路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双碳战略提出之前,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多依赖资源,对碳排放的关注较少。以吕梁市为例,发展思路是“抓住煤、延伸煤”,建设特色煤及煤加工产业集群,但是,这依然属于高耗能产业,碳排放依然很高。随着双碳战略实践的不断深入,要求吕梁等资源型城市对原有产业模式进行有舍弃的改造,探索并构建以清洁能源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其中,亟需转变发展思路的是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

面对资源的日渐枯竭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吕梁市应该未雨绸缪,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既要通过技术手段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又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一方面优化能源结构,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的支撑引领作用,通过引进新技术加快企业的升级转型[8]。首先,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清洁能源进行代替,充分挖掘吕梁山脉的风力资源和太阳能,积极打造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为主的产业发展体系。其次,控制煤炭资源的使用量,提升其使用效率,倒逼煤炭企业转型升级。贯彻新发展理念,鼓励科技创新,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附加值,紧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趋势,对资源循环利用、科学开发。同时,对工业废料回收再利用,进行无公害化处理,最大程度减少碳排放。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大力推动“智能+”技改,做优做绿煤炭、焦化等传统产业,加快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综合竞争力,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大力发展工业4.0和数字化工厂,加快传统产业和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积极推动能源全产业链发展。以此,在行业转型过程中,最大程度减少企业碳排放,策应双碳战略的深入实践[9]。

(三)旅游业:更新理念、整合资源、夯实基础

吕梁市人文景观历史底蕴丰厚,自然景观或雄浑、或妩媚,千姿百态应有尽有,但是由于独立发展、恶性竞争,导致旅游业长期的萎靡不振。所以,对旅游资源的整合势在必行。首先,对旅游资源有序开发,差异化发展,避免旅游产业产生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其次,破除封闭的自循环,积极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多产业协调互助、优劣互补,充分发挥吕梁市旅游文化资源丰富的特点。另外,旅游资源的整合要坚持整体开发、统一管理的原则,探索“政府为主,企业为辅”的经营模式,即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管理由政府来做,经营以及业务的拓展交由企业,这样可以极大程度上减少旅游资源的浪费以及旅游市场的混乱无序,使资源配置最优。[10]

旅游业从崛起到繁荣,必不可少的是与之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因此,在更新理念、整合资源之后,夯实基础已是迫在眉睫。吕梁市应该在广泛吸纳社会资金,进行多元化投资的基础上,建立完备的交通网络,完善旅游区公交线路、旅游公厕等景区必需品。此外,建立景区停车场、高星级宾馆酒店、游客集散与咨询中心等,最大限度提升游客体验感,进而达到扩大景区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的目的,提升旅游质量,促进产业转型。[11]

(四)交通运输业:建立高品质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当前,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发展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对于吕梁而言,应抓住交通强国、中部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历史机遇,结合全省“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的战略空间布局,充分发挥交通的引导和支撑作用,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形成高密度网络化的基础设施布局,促进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有机衔接,提升吕梁市的对外交通可达性,是新发展形势下支撑和引导吕梁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

首先,吕梁市要想发展,与地区内外的对接联系是重中之重。所以,构建综合运输大通道是首要选择。综合运输大通道不仅是吕梁市对内对外联系的主动脉,更是各类运输方式中资源配置效率最高、运输强度最大的骨干网络。同时,需要强化区域铁路网的建设,积极融入山西中西部盆地城市群,提高与周边城市的联系效率。另外,扩大干线铁路货运能力供给,逐步推动铁路专用线和集运站建设,助力吕梁市货物运输结构调整。

另外,航空运输方面,应全力提升航空枢纽能级,促进航空发展转型。同时优化机场交通系统,强化机场与中心城区、周边地区、景区的交通联系。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加强公交和出租车的运力保障,探索与公交站、长途客运站等客运枢纽一体化的开发模式。内河航运发展方面,着力改善内河航道通航条件,提升航道等级。以黄河沿线经济辐射面大的集镇为重点,加大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提高渡口码头通行能力,满足新形势下交通战备的需要。

建立高品质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强吕梁市各地区以及吕梁市与山西各市的联系,是吕梁市“十四五”规划的重头戏,同时也是吕梁市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

(五)推进能源革命,革新发展模式

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在践行双碳目标过程中,能源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所以,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大力实施优势转换战略,坚持“增气减煤、控量提效、延长链条”的发展思路,构建上下游一体化的能源产业链条,构建清洁低碳用能模式,有效降低产业综合成本,大幅提升区域和产业竞争力。

一方面,坚持深化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煤炭产业“减、优、绿”综合发展,全面提高煤炭供给体系质量。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吕梁市煤炭市场需求变化,从严控制新增产能,实现煤炭产能动态平衡,最大程度减少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主动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能源消费革命摆在战略优先位置,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不断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为打造绿色吕梁打下坚实基础。坚持节能优先,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挂钩,对高耗能产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约束。同时有序推进煤炭等量减量替代,推动建成区实现“禁煤区”全覆盖,并逐步扩大范围。此外,加快绿色能源技术攻关,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挥吕梁市绿色清洁能源院士工作站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低碳发展环境,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六)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双碳背景下的城市转型,除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以及打造绿色发展的产业体系、经济体系之外,加快形成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同样重要。倡导节约、低碳、循环的绿色生活理念,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消费,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低碳生活助力低碳发展。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合理规划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步道等慢行系统。同时推动孝义、汾阳开展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建设,加快城镇、农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持续扩大装配式建筑应用规模。适时实施全面禁塑,杜绝白色污染。大力弘扬生态文化,组织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商场、绿色景区、绿色饭店等各种主题创建活动,加快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进而形成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以促进双碳目标的持续建设与完成。

四、结语

吕梁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其资源经济在整个城市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转型发展对自身、对全国而言都意义非凡。而碳中和碳达峰战略是根据国际和我国新的发展形势而提出的时代新目标,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所以,资源型城市应该在双碳目标的指导下,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扩大产业规模推动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集聚人才、科技创新促进城市发展的绿色低碳可持续,最终实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猜你喜欢
吕梁市资源型转型
吕梁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吕梁市:召开第一届特约监察员聘请会议
吕梁市土蝗发生趋势预报
吕梁市科协举办功能食品开发研讨会 同时吕梁市第一家科技工作者之家共建单位挂牌
转型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