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归因,快乐成长

2023-07-21 23:15张榕月
中国教师 2023年7期
关键词:思思归因错误

张榕月

老师,您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学生没有完成课后作业,你向家长询问学生最近的学习状态,家长却说:“对不起,老师,都怪我最近工作太忙啦,没空看着孩子写作业、学习,才导致他退步了。”然后,转头对着孩子说道:“从今天开始,每天回家后我都盯着你学习。”

这样的回答是不是很熟悉?但是,在这种回答中,却隐藏着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那就是错误归因。

“归因”一词是心理学家海德提出来的,它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

错误归因就是将事情的原因找错了。

心理学家韦纳进一步发展了归因理论。韦纳认为一个人的成败原因可以归结为:能力、努力程度、身心状况、任务难度、运气、外界环境。按照性质的不同,韦纳又将以上六点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和非稳定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见表1)。

韦纳认为,一个人对事情的归因会影响他看待事情的态度,从而影响事情的发展。

就拿前文的例子来说,学生没有考好,明明是因为自己不努力,没认真学习,可家长却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这等于告诉学生,错的不是学生。那么,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还是会不努力。

错误的归因无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两大问题:一是学生总是考不好,却找不到真正的原因,于是对学习失去信心。二是学生的责任心会逐渐丧失,变得没有担当。

也许,您也从学生口中常听到这样的话:

我妈妈最近都没空看着我写作业,所以我才写不完。

我不喜欢数学老师,他讲得不好,所以我数学才考不好。

这次考试本来我都会,结果我前面那个人总是动来动去的,打扰我了,我才做错了好多题。

以上种种,说明学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问题,而是习惯于把问题归为外部原因。

还有一些学生则完全相反,他们会把所有问题的原因都归到自己身上,认为都是自己的错,于是陷入自我批判、自我否定的困境中,永远不快乐。

长期的错误归因,很容易让学生患上“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指的是一个人在某件事上付出很多努力却反复失败,久而久之,他会认为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成功,最后干脆放弃努力。

班上有一名叫思思的女孩。之前,她的数学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但升入五年级以后,她的数学成绩开始走下坡路。上课走神慢慢成了她的常态,有时甚至连课后作业也无法按时上交。为了找出原因,我和她的家长进行了沟通。我刚开口说思思的数学成绩这学期有点退步,话音未落,思思妈妈就忧虑地看着我道:“五年级数学题我现在也不会了,没法辅导她了。再加上我们家孩子是个姑娘,小姑娘就不是(学数学的)那块儿料,脑子不灵光,根本没法学懂数学。”说这话时,思思也在一旁,脸涨得通红,垂下了头。思思平时在家应该没少听妈妈说这种话。生怕再伤害思思的自尊心,我赶忙找理由结束那次谈话。

谈话虽短,却让我知道了思思数学成绩下滑的原因,同时也给我敲响了警钟。思思的家长把思思数学成绩不好的原因归为内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也就是能力。她的家長认为,女生天生就不如男生适合学数学,这不是孩子自己能决定的,孩子想学好也学不好,而且以后也无法改变。思思受家长错误归因的影响,也会将数学成绩不好的原因归为自己头脑不灵活、能力不够,认为自己如何努力也无法在数学上取得进步。长此以往,有可能会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可能考好,进而彻底放弃努力学习数学。

联想到班里其他学习困难的学生,我猜,他们中肯定也有怀着同样困扰的人。于是,我利用班会的时间开展了一次小调查。我问道:“都有哪些同学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是由于自己不聪明导致的?”10名学生举起了手,其中8名是女生。

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归因”刻不容缓。

经过思考设计,很快,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以“正确归因,快乐成长”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首先,请4名学生表演出成绩时大家讨论的场景:

A同学发现自己考得很好,说:“在我的努力下,成绩终于进步了,我太开心了!”

B同学考得不太理想,失落地说:“这次我的运气太差了,考的全是我没复习的内容。”

C同学也说:“我也是,我这次运气也很差,考试的时候电扇一直出声音,搞得我头疼死了,都没法好好写卷子。”

D同学无精打采地说:“我脑子太笨了,怎么学都学不会,我就不适合学习。”

接着,我请学生结合情景表演进行小组讨论,帮助A、B、C、D4名同学分析此次考试情况,完成表格(见表2)。

我顺势为学生分析这几种归因哪些是可控的、哪些是不可控的,哪些是外部的、哪些是内部的。学生理解了这一点,就能够明白为什么有些归因能帮助我们增强信心、不断提升,有些归因则截然相反。了解了上述归因的作用后便能顺利预测出4名同学的下一次考试情况(见表3)。

完成表格后,我请学生对照表格,反省自身,谈一谈自己平时考试过后是如何归因的,正确与否,并思考今后该如何归因。

最后,我告诉学生,努力程度是我们自己可以掌握的,成功时将原因归为努力,我们会获得自信,下次更加努力;失败时,老师也希望大家不要妄自菲薄、自我否定,要认真分析原因,确认自己是否真正努力。这样能激励我们积极调整学习方式,及时做出改变。

经过这次班会,不少学生学会了合理分析自己进步或退步的原因,也了解了归因及归因的作用,认识到正确的归因能够激发努力的愿望,错误的归因则会陷入“退步—丧失信心—再退步”的恶性循环。思思也在这次班会中重拾信心,主动发言表示自己今后会努力学习数学,抓紧时间赶上来。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每一次小测过后,我都会主动找思思和她的家长一起分析原因。思思通过正确的归因,对数学重新燃起了兴趣;思思的妈妈也不再唉声叹气,开始正视思思的学习情况,理性看待问题,积极和老师沟通学习方法。渐渐地,思思的数学成绩赶了上来,自信的笑容又重新回到了她的脸上。

错误归因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或家长沟通时非常容易出现的情况。如果经常错误归因,则会导致我们长期无法找到问题根源并解决问题。而如果我们以错误归因的方式引导学生,就容易导致学生丧失责任心,甚至出现“习得性无助”等问题。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讲解归因的相关知识,让他们了解不同的归因的结果是什么,通过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例子深入浅出地分析几种归因方式对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影响,让学生意识到合理、正确归因以及个人努力的重要作用;可以通过情景表演、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经历挫折,学习正确分析原因,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并认识到失败后正确归因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写归因日记等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成功或失败的例子进行归因,从而建立正确的归因模式。

身为教师,我们要教会学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正确分析问题原因,从而以乐观豁达、积极客观的心态面对自己的人生,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河北雄安容和乐民小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猜你喜欢
思思归因错误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在错误中成长
陆思思作品
田思思作品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The Exploration of Group Work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ist and news media
不犯同样错误
学校自评自主性缺失归因及强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