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新时代首都发展的绿色基底

2023-07-21 16:59高大伟
学习与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生态文明

[摘要] 新时代十年,北京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市域绿色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全市建成了“千园之城”,北京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市民绿色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新征程上,北京将聚焦绿色空间拓展、森林功能完善、花园城市建设、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持续为首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绿色动能。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和谐共生

[中图分类号] D616; X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3)07-0063-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平衡、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应有作为,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应有担当。

新时代十年,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北京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家底”不断增厚,绿色已经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新征程上,北京市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京华大地形成更多生动实践,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北京贡献。

砥砺奋进新时代,首都园林绿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首都生态环境建设,亲力亲为推动北京绿化美化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11年参加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活動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北京市委市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首都园林绿化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市域绿色空间结构不断完善,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绿色获得感显著增强,建成了“山区有绿屏、平原有绿海、城市有绿景”的生态宜居城市。

绿色空间大幅拓展,不断夯实宜居之都生态基底。新时代十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接续实施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全市累计新增绿化面积24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38.6%提高到44.8%,城市绿化覆盖率由46.2%提高到49.3%,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绿色空间布局基本形成。北京一道绿隔地区城市公园达到109处,二道绿隔地区建成郊野公园44处。城市副中心新增绿化面积26万亩,建成各类公园30余处。平原地区形成万亩以上森林湿地40个、千亩以上绿色板块498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20年累计造林营林921.9万亩,山区绿色屏障不断加厚。

绿色福祉持续提升,首都迈入“千园之城”。新时代十年,北京市统筹城市更新和疏整促专项行动,新增城市绿地7293公顷,完成留白增绿、战略留白临时绿化8800公顷,建成城市休闲公园309处、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609处、城市健康绿道1405公里,全市公园总数达到1050个,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全市林果、花卉、种苗、蜂蜜等园林绿化产业年产值达126.3亿元。全市持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工程带动、政策支持、绿岗就业等方式,带动40万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平谷、延庆等7区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市公园风景区年接待游客3.6亿人次,年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500余场,建成首都园艺驿站100余家,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优质生态产品、优秀生态文化需要。

资源管护从严从实,全力打造生物多样性之都。新时代十年,北京市持续提升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外来物种入侵等灾害防控能力,严厉查处涉林涉绿违法犯罪行为,科学有序恢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全力守护首都生态安全。加强资源养护管理,实施山区森林抚育经营700万亩,对201万亩平原生态林实行差异化管理,对9.3万公顷绿地实现精细化管护。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国首个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揭牌。全市现有维管束植物2088种,陆生脊椎动物608种,其中鸟类达515种,已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草木苍翠、虫鸣鸟啼、鸢飞鱼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场景,正是北京这座城市生态发展理念革新的真实写照。

感悟思想伟力,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首都园林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十年,首都园林绿化建设成效显著,其最根本原因在于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全市园林绿化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使命担当、宗旨意识、价值追求、科学路径、底线约束,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胸怀“国之大者”,担起服务首都核心功能的使命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国之大者”,明确要求“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北京作为首都,历来与党和国家的使命紧密相连,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担负着重要职责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0次视察北京、18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北京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坚定做首都工作关乎“国之大者”理念的学习者、践行者、推动者。2012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实施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的重大决策;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后,2018年市委市政府以更大决心和魄力开展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全市园林绿化系统坚决落实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攻坚克难高质量完成两轮百万亩造林任务。这体现了紧紧围绕“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的根本要求,彰显了以首善标准立标杆、树旗帜的决心信心。

坚持人民至上,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园林绿化关乎首都人民的幸福生活。全市园林绿化系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起乡愁”指示要求,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事项,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持续推进疏解建绿、留白增绿,建成东城安德、西城广阳谷等一批群众身边的城市森林、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8.7%。温榆河公园、城市绿心公园、奥北森林公园等一批大尺度森林湿地公园建成开放,成为区域性生态绿肺和市民网红打卡地。大力培育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丰富了“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市民园长、绿色志愿者等市民参与形式;形成了“森林音乐会”等10余个各具特色的自然教育品牌,辐射人群近百万人次;建成了八达岭森林体验中心、西山自然观察径和休憩教育区等不同类型的自然教育示范区10处;西山林场、松山自然保护区等11家市属林场和苗圃被纳入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营造出生态文明全民共建、共享、共治的良好氛围。

践行“两山”理论,持续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剖析了经济与生态在演进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打破了发展与保护对立的束缚,树立了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立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的新理念。全市园林绿化系统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积极盘活园林绿化资源,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在园林绿化产业拉动绿色增长方面,全市林果、花卉、种苗、蜂、林下经济等传统产业蓬勃发展,观光采摘、自然教育、森林康养、创意文创、展会经济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以林为业、生态增收。在以惠民政策带动农民脱低增收方面,全市出台完善涉及生态补偿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山区、平原生态林养护管理吸纳8.7万农民就业,退耕还林后续政策惠及农户9.5万户,新型集体林场创造就业岗位1.1万个,绿岗就业已成为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绿色引擎。

坚持系统治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家园。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我们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加快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工作方法和根本思维方式。全市园林绿化系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尊重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持续维护生态平衡,增强循环能力,努力展现生态和谐之美。在绿化建设中注重因地制宜,“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在潮白河、永定河流域营造了林水相依生态景观;在温榆河公园、黄村公园打造了林田相融合的特色景观;在浅山区促进山体休养生息,恢复了“绿不断线”的景观风貌。在植物配置时注重“复层、异龄、混交”,栽植一定比例的食源、蜜源植物和浆果、坚果类树种,结合地形整理营造小微湿地、人造灌木丛等生态保育小区,为鸟类和小动物提供食源、栖息和庇护场所。通过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式的保护、修复、治理,全面提升了北京市域内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完整性、稳定性、多样性。

严守生态底线,健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体系。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提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西方工业化进程中发生过很多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这就是大自然对人类不计后果攫取自然资源的惩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历史教训,提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十年,北京市先后制定、修订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及配套制度,健全了以《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为主体,《北京市公园条例》《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为框架,一系列配套制度为支撑的较为系统全面的园林绿化法规体系。建立首都特色林长制体系,压实了各级党政领导保护发展园林绿化资源的责任。以“零容忍”态度开展执法监督,坚决捍卫首都生态资源安全底线。

接续奋斗新征程,全力绘就大国首都壮美生态画卷

党的二十大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生态文明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鲜明提出未来五年要基本建成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实现生态文明显著提升的奋斗目标。首都园林绿化系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北京实践的主力军,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首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绿色新动能。

以科学绿化为路径,持续厚植生态基底。坚持生态优先、科学绿化原则,积极恢复森林、湿地,持续拓展绿色生态空间,不断优化完善绿色空间布局。全市森林覆盖率逐步提升至45%,加快实现全域创建森林城市的目标。在城区,结合城市更新、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大力实施代征绿地绿化、留白增绿、疏解建绿、拆违还绿。在平原地区,持续拓展绿隔地区生态空间,建设美丽乡村千村千林,因地制宜实施填空造林、断带补齐、湿地恢复,优化打造大尺度森林湿地。在生态涵养区,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相結合,科学恢复林草植被。

以精准提升为手段,践行森林“四库”理论。全面提升森林碳汇能力,创新管理模式,实施“地被变革”,提高城市绿地养护管理可持续性;按照“近自然林”理念,调整平原生态林林分结构,恢复森林原真性;强化山区森林健康经营,实施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林水相依,结合海绵城市推进小微湿地和雨洪湿地建设,持续推进温榆河、南苑森林湿地重点项目,建设大尺度森林湿地,优化湿地生态功能。大力推动传统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自然体验、森林康养等新兴业态,持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多渠道强化森林粮库、钱库功能,带动绿岗就业增收。

以花园城市为蓝图,加快推动绿城融合。以生态文明为引领,通过全社会参与、精细化治理,促进生态生活生产空间有机融合、城市绿色发展,不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树立全域公园理念,打造以燕山长城、西山永定河绿色空间为城市风貌背景,以“一屏三环五河九楔”为骨架,以“城乡公园—自然公园—城市绿道”为脉络,以历史名园、文化遗产、生态文化为特色的城市公园体系。实施全龄友好公园改造,建设无界公园,完善郊野公园配套设施,引入“森林+”场景,提升公园绿地服务功能。加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培养教育,营造全民共建、共享、共治的良好氛围。

以改革创新为引擎,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健全首都特色四级林长制责任体系,完善园林绿化资源管理长效机制。创新资源管护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新型集体林场。全面提升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能力水平。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科学保护恢复生物多样性,稳步推进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北京基地、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注重科技攻关,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建设科技园林、智慧园林。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以首善标准打造行业高地,探索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

[2]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3]蔡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北京篇章[N].北京日报,2022-07-04.

(作者简介:高大伟,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党组书记)

责任编辑 / 陈   宁

猜你喜欢
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探讨
基于遗址保护的城市和谐共生机制研究
神圣的复兴 精美的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