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

2023-07-21 09:17刘敏
教育界·A 2023年16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摘要】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形成,还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统一。文章以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3为例,探究如何落实多种教学策略以解决当前地理教学中国家安全意识培养浅层化的现实困境。

【关键词】高中地理;国家安全意识;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刘敏(1984—),女,江苏省高邮市三垛中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国家加强国家安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在此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需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国家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利用地理调查法、地理观测法等多种实践策略不断挖掘地理知识与国家安全的内在联系,进而促进学生地理素养和国家安全意识的形成。

一、国家安全意识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一)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形成

家国情怀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与国家安全意识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公民关注国家兴衰、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包括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等。一个人国家安全意识的形成,对其家国情怀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因为有了对国家的忧患意识,才能激发其家国一体、家国同心的信念,才能使其为社会的发展而努力[1]。地理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现代社会中,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要想帮助以高中学生为代表的青少年群体树立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是有效的途径[2]。

(二)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越强,就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地理课程主要利用对学生所处的国家、区域、省市的地理环境进行教学,并将其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做对比,进而激发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一方面,地理教学可以通过展现我国的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我国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能源危机、经济发展转型问题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总的来说,无论是从正面还是从负面来进行教学,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学生国家认同感的提高[3]。

(三)培植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新时代爱国主义实施纲要》指出:“要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深入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和外部安全。”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心中的民族基因。国家安全教育对于爱国主义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爱国主义的情感、认知和行动相统一的爱国主义价值观对中学生的日常行为、情感和认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国家安全意识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现实困境

(一)国家安全教育存在浅层化倾向

有的学校高中地理教学对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视度不高,教师难以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4]。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基础知识不牢固的情况,难以从实际角度出发探究国家安全与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最终导致国家安全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浅层化现象[5]。部分教师对于教材中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存在认知偏差。以鲁教版地理教材为例,国家安全教育相关知识大多存在于选修3。由于部分教师将选修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备选,导致教师并未着重为学生讲解领土安全、信息安全等相关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6]。

(二)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前需要做好大量的教学准备工作,深入剖析教材内容,将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点备课,尽可能地挖掘时事新闻中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国家安全新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从实际教学角度来看,当前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并没有从多个维度出发深入探究地理知识与国家安全内容的内在联系。部分教师虽然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展示涉及国家安全的教学内容,但并沒有做到点面结合。这不利于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培养。

(三)国家安全教育与地理教学融合度不高

从实际教学角度来看,部分地理教师在将国家安全教育与地理教学融合的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部分教师难以结合地理知识或地理规律引导学生透过表象了解相关内容与国家安全之间的联系。例如,在教学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3第一单元时,部分教师仅仅为学生讲解耕地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但并未引导学生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探究耕地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导致学生难以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不断拓宽自身学习视野[7]。

(四)教学评价方式存在滞后性

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优化,教学评价方式也需结合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但从实际教学角度来看,当前部分地理教师教学评价手段单一,并未结合学生认知思维发展的规律落实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结合的评价方式,没有从多个维度了解学生实际学情,最终导致后续教学方向存在偏差[8]。

三、国家安全意识融入高中地理的教学原则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国家安全意识教育需要遵循学科本位原则。简单来讲,国家安全意识教学需充分凸显高中地理学科的内在特质。由于国家安全意识在不同学科中的体现形式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只有充分结合学科特点,才能真正发挥国家安全教育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挖掘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关国家安全意识的相关知识。以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以下简称“选修3”)第一单元为例,虽然教材叙述的自然资源内容较为完整,但与国家安全有联系的较少。因此,教师需要依托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辅助教学资源,或利用视频制作软件制作线上学习视频,将教学内容以生活化或地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9]。

从学科能力角度来看,高中地理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知觉能力、地理特征综合分析能力,还需引导学生充分结合国家资源安全、国家环境安全等诸多要素,从实际生活角度出发探究各类事件之间的联系。例如,学生需要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发展情况,探究自然环境对国家安全产生的正向意义,以及可能潜在的不良因素对国家安全造成的影响。总体来讲,只有充分体现高中地理学科本位,才能进一步发挥国家安全意识的教育价值[10]。

四、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国家安全教育策略

(一)结合学情设计针对性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严格遵守地理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教师需结合当前学生实际学情,设计国家安全教育各项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将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各项要求细化,并与选修3教材内容中的各个章节进行紧密结合。

以选修3第二单元“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然保护区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等相关知识后,还需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探究常见的生态问题。如:因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破坏,包括生物物种锐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因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导致气候变暖、造成酸雨污染;因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学生需学会探究各类生态问题对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造成的严重影响。

在此期间,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学情设计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对于学困生,他们需要能够根据不同生态区域表现探究生态环境问题,并从多个维度分析背后原因,如土地荒漠化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原因在于土地荒漠化会减少土地可耕作面积,影响农业发展;对于普通生和优等生,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例如他们需要详细探究干旱少雨、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诸多因素对土地产生的影响,并自主寻求解决办法。

(二)聚焦国家安全热点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聚焦国家安全热点问题的方式,拓宽学生学习渠道和视野。以选修3第二单元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内容为例,教师可结合学校当地的农村区域情况,为学生讲解我国农村地区乡村景观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如我国早期发展过程中,部分农村地区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建设较差,导致当地经济发展受到阻碍。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当今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有效滿足了民众生活的基本需求,还通过加快旅游业发展、产业融合等多种方式,提高了当地经济效益。农村地区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发展,是因为当地政府及民众紧紧抓住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力度。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不仅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还能有效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促进对外贸易的顺利开展。

(三)落实多元教学方法

多元教学方法的落实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从多个维度学习地理知识。因此,教师在将国家安全教育与地理学科教学进行融合时,应当注重为学生开展多元的实践活动。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地理调查法、地理观测法和问题解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科学合理且多元化的教学课堂。

以地理调查法为例。地理调查法的开展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所处地理环境确定调查对象。倘若学校所在城市为沿海城市,教师则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中“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的内容,让学生探究当地的海洋资源情况。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互联网平台查阅相关资料,或向当地有关部门进行数据咨询等方式探究当地海洋资源近几年来的发展实情,以及各类因素对海洋生物数量变化产生的影响。学生需利用数据整合和数据处理等多种方法,将数据资料变得更加直观、可视化,以此提高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以地理观测法为例。教师在教学完“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这一课后,可引导学生观察当地的大气污染情况,分析各类污染物与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学生需正确看待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探究解决跨境污染的对策。

问题解决法的落实主要体现在教师需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石油与国家安全”为例,学生需要从宏观角度出发,思考我国对外汽油资源依存度较高的原因,探究石油对外依存度较高与我国能源供应安全之间的联系。

(四)构建新型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应构建新型教学评价体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进行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是指教师既需要观察学生学习动机以及学习行为,还需观察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以此从多个维度评判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完“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一课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行为动机展开教学评价。教师需要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机,如观察学生在探究海洋问题与环境保护内容时,是否能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方式正确理解过度捕捞和海洋垃圾对海洋生态安全产生的不良影响。然后,教师需要开展随堂测试,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最后,教师需提出总结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如“维护国家海洋空间资源的意义是什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过程性与终结性结合的评价方式能够帮助教师有效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支撑。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与国家安全教育有着密切联系。要想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科学合理培养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教师不仅需要注重教学策略的落实,还需从社会热点问题、教学评价体系等多个维度出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张祎铭,武秀艳,李树军.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8(5):111-115.

[2]邵伟,张建国. 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优势及路径[J]. 地理教育,2022(增刊2):126-128.

[3]董明明,曾早早. UbD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地理逆向教学设计:以“中国的能源安全”为例[J]. 地理教学,2022(1):38-41.

[4]孙源成,常珊珊. 海洋强国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实施海洋教育的基础与路径[J]. 地理教育,2021(12):8-12.

[5]高学通,牛继强. 探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国家认同教育[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16):4-6.

[6]王鑫鹏,朱雪梅,程懋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的探索[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22(3):85-90.

[7]李倩颖.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路径分析[J]. 新课程导学,2019(30):72.

[8]朱翔. 课程标准中的国家安全教育: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例[J]. 基础教育课程,2018(13):8-11,16.

[9]周健. 加强高中地理教育培养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研究[J]. 成才之路,2018(4):24.

[10]李健. 高中地理与国家海洋安全教育的最佳知识点切合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19):68.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