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CBL-PBL-Seminar的红色研学实践模式构建与实施

2023-07-22 04:20马丽香郑著彬吴冰张江林郭景莹
地理教育 2023年8期

马丽香 郑著彬 吴冰 张江林 郭景莹

摘 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深入挖掘其红色文化意蕴,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发挥CBL、PBL及Seminar在教学中的激发兴趣、主动构建、深度参与的优势,将三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构建了融合CBL-PBL-Seminar的红色研学实践模式,并以广东仁化县为例,挖掘石塘镇、董塘镇、城口镇的红色研学资源,设计红色研学实践活动,并针对该研学实践模式的应用实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CBL-PBL-Seminar;红色研学实践模式;研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3)08-0066-05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推动了自然类、科技类、地理类等多种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光荣革命历史与地域特色文化,激发对党、祖国、家乡的熱爱之情,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1]。其中,红色研学实践是将红色文化学习与研学旅行实践结合起来,是中小学生走出课堂学习红色文化和接受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新途径。

仁化县,地处广东省北部,是粤湘赣三省交界的“红三角”地区,拥有210多处红色革命遗址。在近现代革命历史进程中,无数老一辈革命家转战于此,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留下光辉足迹和宝贵精神财富。因此,本研究依托仁化县丰富的红色资源,结合当地红色旅游线路,挖掘该地区地理研学实践资源,以期让学生在红色研学实践中切实感受革命精神,激发热爱党、祖国、人民之情,并增强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进一步掌握地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融合CBL-PBL-Seminar的红色研学实践模式构建

1.CBL-PBL-Seminar红色研学实践的适切性

CBL(Case Based Learning)教学法即案例教学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提出的一种有效把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2]。这种教学模式可引导学生针对现实情境,利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即问题教学法,是教师或学生根据情境,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逐一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3]。在PBL教学法中,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到知识建构中。Seminar教学法,也称为“讨论会”“讲习会”,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4]。Seminar教学法是一种通过研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提高学习和实践实效性的教学方法。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实践课程,是学科课程内容的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5]。其中,红色研学实践是将红色文化学习与研学旅行实践结合起来,是中小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红色文化学习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新途径。但受时间短、专业化程度高、内容碎片化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红色研学实践中缺乏实际体验,或是被灌输知识和结论,以致在实际体验中交互性较差,探究性学习的效果难以达成[6]。因此,有机结合CBL、PBL及Seminar三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从CBL的引入到PBL的承接,最后到Seminar的提升,加深学生对研学内容的认知与迁移,并最大程度实现学生在红色研学实践中的深度参与。

2.融合CBL-PBL-Seminar的红色研学实践模式框架

针对红色研学实践的特征,本研究提出了基于CBL-PBL-Seminar的红色研学实践模式,如图1所示,旨在达成红色研学实践中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目标和传承革命精神的育人目标。按照研学实践的进程来划分,CBL-PBL-Seminar红色研学实践模式可分为研学实践准备、研学实践活动、研学实践总结提升三大阶段,CBL引入、PBL承接、Seminar提升总结反馈三大环节。

3.融合CBL-PBL-Seminar的红色研学实践模式的三个环节

(1)CBL引入环节

CBL引入环节包括红色案例筛选与剖析、挖掘实地红色资源,设计实践目标以及规划研学路线,设计实践内容三个步骤,是研学实践准备阶段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三个步骤实现红色研学实践的案例引入,为红色实践问题的设计做铺垫。

①红色案例筛选与剖析。红色案例的选取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研学兴致和研学问题的设计。因此,教师应整合学科知识,考虑选择符合学生现阶段认知水平,或贴近学生生活的红色案例,让学生容易进入案例氛围进行研学实践的探究。其展示形式可是红色时期的图片、红色旅游的宣传视频等。

②挖掘实地资源,设计实践目标。结合背景案例和线上资源的搜集情况,进一步进行实地考察,确定实地研学资源,依据实地研学资源确定好研学实践的知识、能力等目标。充分利用研学区域内的红色资源,通过学科知识与红色资源相互融合,提升研学实践的知识应用与育人效果,让红色文化在研学实践中深入人心。

③规划研学路线,设计实践内容。依据研学实践目标、学生学习需求和路程耗时等要素,明确研学路线和实践内容,增强线路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为研学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和最大程度完成实践内容创造条件。

(2)PBL承接环节

研学实践问题是研学实践准备和研学实践活动开展之间的纽带。PBL承接环节包括三个步骤:教师提出预设性问题、学生探究预设性问题、学生探究生成性问题。这三个步骤,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研学实践的重要体现。

①提出预设性问题。教师根据研学实践目标和内容提出的预设性问题,是指引学生进行研学实践的主线,同时也为学生整体构建知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预设性问题的设计,应关联学生所学知识,还应紧密结合研学路线,让学生能够“边走边研”。同时,研学问题的有效预设不等于深耕密植,教师不应刻意设计“层层推进、起承转合、一唱三叹”的过度推敲的问题链。而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留白”中得以充分发挥。

②学生预设性问题探究。学生对预设性问题的探究程度,决定了研学实践目标的达成程度。学生在研学实践中对教师提出的预设性问题进行探索、分析,是达成研学实践目标的过程,也是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运用知识的过程。

③学生生成性问题探究。生成性问题体现了学生在研学实践活动中的灵活性。通过实地观察、与当地居民沟通等途径,学生可自行扩大研学实践问题的探究范围,在研学实践中充分挖掘当地资源,深入认识当地红色文化及其传承性。

(3)Seminar提升环节

Seminar提升环节包括小组讨论,撰写报告和研学成果汇报两个步骤,是提升研学实践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研学实践结果评价的主要依据。通过这两个步骤,回答研学实践中的预设性与生成性问题,梳理研学过程的收获,并激发集体的研讨,提升研学效果。

①小组讨论,撰写报告。依据小组成员的研学实践记录,对研学实践的预设性及生成性问题进行探讨,最终汇总、撰写成研学实践报告,为研学成果汇报与研讨做准备。

②研学成果汇报。学生在研讨会中,汇报各组的研学成果,分享研学实践的收获,并在讨论中相互修正和补充研学实践的成果。

教师总结、评价各组的研学成果,并进一步阐述红色研学实践目标,让学生自检是否达到研学实践的预设效果。最后,教师再根据研学成果汇报的整体效果及反馈,回顾并改善研学实践的目标、内容设计及资源提取等环节,使研学设计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实践。

二、融合CBL-PBL-Seminar的红色研学实践案例设计

本研究依托广东仁化县的红色资源,结合CBL-PBL-Seminar教学方法进行红色研学实践设计,让学生在红色文化氛围中,将地理学科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汲取红色力量,赓续红色精神。

1.CBL引入

(1)案例选取

选取仁化县红色旅游的宣传稿片段作为红色研学实践的背景材料。

仁化县结合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及连片打造环丹霞山美丽乡村示范区,成功打造了省级红色村党建示范点董塘镇安岗“红色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石塘古村、城口红色小镇、红山镇新白美丽乡村等一批老区美丽乡村,让老区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如今,随着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的建成开放,前来仁化县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人数与日俱增,带旺了各红色文化游路线、红色游景点的旅游人气。而当地的石塘堆花米酒、柑橘、沙田柚、冬笋等优质农产品成为“抢手货”,带动了老区群众发展致富,促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通过背景材料,教师可了解仁化县主要的红色旅游资源,并从中选取建设较为成熟的红色乡镇(城口镇、董塘镇和石塘镇)作为研学区域,进一步结合学科知识,设计研学内容。同时,在“红色旅游”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红色研学兴趣。

(2)研学实践目标设计

本研学实践旨在通过仁化县红色研学,引导学生体验当地红色文化,結合所学知识感受红色乡镇的经济发展,以及通过对国家政策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研学目标如表1所示。

(3)研学路线及实践内容

本次研学区域包括仁化县的石塘镇、董塘镇、城口镇三个乡镇,考虑各镇的研学内容设计和来回路程耗时,确定研学时长为两天。研学实践地点分布路线如图2所示,实践活动设计如表2所示。

2.PBL承接

(1)预设性问题

结合研学地的自然、历史、产业发展现状和地理学科知识等,发布以下五个预设性问题作为学生本次研学实践中需探讨、解决的问题:①革命先辈们在广东仁化各镇都有什么经历?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②为什么在红色革命时期,城口镇是仁化县的秘密交通枢纽?③研学地的空间分布格局有何特征?其建筑有何特点?今后如何进行古镇建筑的开发建设与保护?④研学地有哪些重要产业,其产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如何?⑤在红色小镇的建设中,城口镇、董塘镇和石塘镇发展了哪些红色文化产品,如何进一步发展、传播当地的红色文化?

(2)生成性问题

生成性问题是学生在研学实践中自主发现、探讨、拓展的问题,使学生在一个地域的研学更加深入。由于学生是在全镇域内“边走边研”,在这过程中能够观察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城镇配套设施等。学生在即时生成的实地体验中,产生好奇心,并通过网上信息搜索、与当地居民交谈等方式,更加了解了仁化红色古镇的历史、发展与建设。如双峰寨四周护城河流向、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姐歌的历史发展和保护情况等,都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研学地的红色文化。

3.Seminar提升及总结反馈

学生整理红色研学实践活动中的问题探究结果,围绕研学地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等进行研学成果汇报和师生研讨。在此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通过师生研讨、反馈,使研学实践问题进一步深入、拓展,深入感受、掌握仁化县红色文化和地理学科知识。

同时,根据研学实践目标和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从位置信息、精神文化、空间布局与建筑特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产业五方面,通过学生自评、学生组内外互评、教师评价的多元化评价形式对学生本次研学的表现进行评价,如表3所示,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实践中的长处,增强学习信心,使研学体验更加充分。除定量评分外,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研学实践表现给出定性综合评语,让学生能更明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效提高研学实践效果[7]。

三、结语

在实际的红色研学实践中,影响研学质效的因素有很多,融合CBL-PBL-Seminar的红色研学实践模式主要涉及活动主体、研学案例、研学问题、研学研讨总结四个角度。因此,本研究将教师、学生、研学背景案例、研学问题、研学结果研讨作为CBL-PBL-Seminar融合下红色研学实践效果的影响因素。各影响因素共同影响着红色研学实践效果,同时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图3)。具体而言,各个影响因素与CBL-PBL-Seminar红色研学模式实践效果间存在正反馈,即提高教师研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挖掘与学生认知水平贴切的案例、注重研学问题与学生认知水平的契合度,预设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在研讨中拓展研学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发挥学生在研学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等,即可在各方面形成合力,最大可能提升红色研学实践的质效。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厚重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本文基于CBL-PBL-Seminar三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以广东仁化县为例设计红色研学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地理学科优势,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研学实践中,增进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的认识,在研学实践活动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EB/OL].(2016-12-19)[2022-3-1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612/t20161219_292354.html?eqid=87ea803c00000d2800000003 642e3c9d.

[2] Barnes L B, Christen C R, Hansen A J. Teaching and the case method [M].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4.

[3] 罗柳青. 基于PBL模式的乡土地理教学案例探究 [J]. 地理教育, 2022(S2): 71.

[4] 王红红. Seminar教学法与德育的融合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0(15): 56-58.

[5] 段玉山, 袁书琪, 郭锋涛, 等. 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一)——前言、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 [J]. 地理教学, 2019(5): 4-7.

[6] 车云, 袁书琪, 陈清. 以智能航空研学基地为平台解决当前研学旅行存在问题的探索 [J]. 地理教学, 2020(15): 54-57.

[7] 孙裕钰. 基于实践活动的高中生地理实践力表现性评价研究 [J]. 地理教育, 2022(2): 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