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层次理论下幼儿科普绘本设计研究

2023-07-22 10:59赵海舟姚远邢建康
设计 2023年11期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艺术设计

赵海舟 姚远 邢建康

摘要:利用幼儿情感与认知发展敏感期特征,开展幼儿科普绘本情感化设计研究。运用情感层次理论,分析幼儿在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上对科普绘本情感需求,构建绘本设计理论与方法。探究出情感层次理论下的幼儿科普绘本图画和文字设计理论与方法,并创作绘本《宝宝爱变形》。通过对幼儿科普绘本进行情感化设计研究,使绘本设计满足幼儿对其情感需求,促进绘本对幼儿的科学启蒙。

关键词:艺术设计 科普绘本 情感化设计 情感层次理论 弹塑性力学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3)11-0054-04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大力发展儿童事业。其中,儿童科学素质养成受到全社会高度重视。我国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提到应提高儿童科学素养,重视开展学前科学的启蒙教育。幼儿阶段(3-6岁儿童),是人类情感、认知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人类启蒙成长的重要时期。幼儿思维方式,具有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而以图画叙事表达为主的儿童绘本,是被国际公认为最适宜幼儿阅读的图书形式[1]。幼儿科普绘本,则是以绘本的形式向幼儿普及科学知识,科学启蒙教育是它的价值核心。幼儿科普绘本的设计发展关乎儿童成长与国家未来。

目前,幼儿科普绘本的研究在西方国家已较成熟,相比之下,我国幼儿科普绘本的发展起步较晚,研究水平薄弱,专门针对幼儿情感发展需求的科普绘本情感化设计研究仍存在空缺。基于情感层次理论的幼儿科普绘本设计,发力点在于呵护幼儿的天性,实现幼儿科普绘本设计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使幼儿对绘本产生积极情感,进而促进绘本对幼儿的科学启蒙。因此,运用情感层次理论,深入分析幼儿对科普绘本不同情感层次上的需求,探究能够满足幼儿不同情感层次需求的科普绘本设计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一、概念阐述

(一)幼儿科普绘本概述。绘本,是由图画为主要叙事方式的书籍形式,非常适宜不认识字或识字量较低的儿童阅读,尤其是幼儿。

绘本的主要构成要素包含图画和文字,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图画的主要构成要素包含内容和形式。图画的內容,主要由题材和主题构成,题材是图画所表现的事件及情感,主题是设计创作者的主体思想与客观题材的一种融合。图画的形式,是图画内容存在的样式,主要由内在与外在视觉语言构成,内在视觉语言主要包含版式布局设计要素,外在视觉语言主要包含角色、色彩设计要素[2]。幼儿科普绘本,是向幼儿普及科学知识的一类绘本,通过一系列图画向幼儿展现科学的世界,实现对幼儿的科学启蒙。

(二)情感层次理论概述。由美国学者唐.纳德.诺曼所提出的“情感层次理论”,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情感化设计重要理论之一,它着重分析人类情感在设计中的影响地位及关键性作用,并建立了从人类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三个情感层次维度进行设计的理论[3]。

情感层次理论中的设计不仅包含产品方面设计,更是一种广义上的设计,蕴含设计哲学的思想理念,而这种理念无疑被幼儿科普绘本情感化设计所需。

二、幼儿对科普绘本情感需求分析

(一)幼儿对科普绘本本能层需求。幼儿本能层的需求主要源自幼儿对外界的感知觉发展,并且以感知觉中视觉需求为主。幼儿对科普绘本本能层需求,主要源自幼儿感觉中的颜色视觉发展和知觉中的空间知觉、观察知觉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对绘本的外观需求。绘本外观主要由图画形式的设计来表现,如图1。

(二)幼儿对科普绘本行为层需求。幼儿的行为层需求,是幼儿在对设计作品发生使用行为过程中产生的感受需求。根据人类情感与行为的关系,人类情感的发展直接作用于行为。因此,人类行为层需求与人类情感的发展息息相关。幼儿对科普绘本行为层的需求则主要源自幼儿高级情感中道德感、理智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阅读体验的需求。科普绘本给予幼儿的阅读体验主要由图画内容的设计来表现,如图2。

(三)幼儿对科普绘本反思层需求。幼儿的反思层需求,是在其意识、思维的最高水平下产生,关于推理性、解释性等思维的需求,以及满意及记忆方面的需求。通常情况下,只有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设计作品,才会使幼儿产生满足感与认同感。因此,幼儿对科普绘本反思层需求,主要源自幼儿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四个认知方面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幼儿对科普绘本阅读使用全过程对于满足感、认同感的需求,即对科普绘本整体性需求。绘本给予幼儿的整体性感受主要由图画和文字的设计共同表现,如图3。

三、情感层次理论下幼儿科普绘本设计理论

幼儿科普绘本的设计,是运用图画、文字设计对所要传达给幼儿的科普题材内容,进行视觉语言上的叙事性表达。依据情感层次理论下幼儿对科普绘本的情感需求,分别进行情感层次理论下幼儿科普绘本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的设计。本能层上的外观设计,是以满足幼儿感知觉中颜色视觉、观察知觉、空间知觉发展需要为目标的绘本图画形式设计;行为层上的阅读体验设计,是以满足幼儿高级情感中道德感、理智感发展需要为目标的绘本图画内容设计;反思层上的整体性设计,是以满足幼儿认知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发展需要为目标的绘本图画形式、内容,以及文字设计[4,5]。

(一)本能层图画形式设计。从幼儿颜色视觉发展特点分析,幼儿通常对鲜艳、明亮、强烈对比性的暖色调色彩较偏爱,并且色彩中需带有一定细节内容[6]。从幼儿空间知觉发展特点分析,幼儿常常对简单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知觉表现最佳,对所熟悉物体或空间环境的远近关系能够辨别清楚,而一般意义上空间透视关系中的深度与距离不太了解,对方位的知觉水平也十分有限。从幼儿高级知觉-观察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观察目的性、观察持续性、观察细致性整体水平较低,只对存在于图画中的事物具有独立的知觉,不具备把各个事物联系起来的能力。幼儿只能够对事物外在、空间位置联系进行感知,而无法感知内部联系[7]。综上分析,幼儿科普绘本本能层图画形式设计如下:

1.根据幼儿颜色视觉及观察知觉发展特点,色彩设计宜选取鲜艳、明亮、大面积纯色的暖色系色彩为主基调,以及具有强烈对比性的色彩搭配,并且在色彩设计中带有一定细节内容。亮丽、醒目的色彩设计,可满足幼儿对颜色的视觉需求,吸引幼儿的观察注意。

2.根据幼儿空间形状、大小及观察知觉发展特点,造型设计宜采用圆润、近似简单几何形态对事物造型进行概括化处理。概括性、近似简单几何造型设计,能够强调事物轮廓、突出事物特征,可满足幼儿对事物的知觉需求,利于幼儿对事物的辨别与观察。

3.根据幼儿空间深度与距离、方位及观察知觉发展特点,版式布局设计宜采用夸张幽默叙事风格、连续性镜头叙事表现法、单一线性叙事表现法,同一空间叙事表现法的整体布局设计,跨页、满页、水平构图、图画包含文字的图文关系、画面内容单页体量和总体量较小的构图设计。版式布局的整体布局和构图设计,可满足幼儿对事物空间关系的知觉需求,符合观察概括能力的发展阶段[8,9]。

(二)行为层图画内容设计。从幼儿高级情感中道德感和理智感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规则意识已开始逐渐形成,并伴随着责任感、义务感等道德情感的产生。并且幼儿通常具有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贴近幼儿生活的图画内容,更能给予幼儿启发,身边熟悉、有趣的事物更能引起幼儿的思考与发问,满足幼儿理智感的发展需求;熟悉的画面会给幼儿带来强烈认同感、代入感,幼儿还常常喜欢扮演其中角色、挖掘自己同其他角色的关系,进而建立规则,以此满足幼儿道德感的发展需要[10,11]。综上分析,幼儿科普绘本行为层图画内容设计如下:1.根据幼儿理智感发展特点,科普题材宜选取在科学界具有权威性,不存在争议的知识内容。科普知识应蕴含在幼儿常见事物或现象中,这种事物或现象被幼儿所熟悉,极易引发幼儿思考与探索。

2.根据幼儿道德感、理智感发展特点,科普主题表现设计,宜采用通俗、易懂、幼儿熟悉的简单情节,对绘本所要传达的科普题材内容进行叙事,其设计应遵循起、承、转、合的基本叙事原则。随着内容情节的推进,不断满足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求知欲,促进幼儿理智感的发展,以及积极情感的产生,以此形成对幼儿科学启蒙的良性循环。比如故事发生的环境宜选取幼儿熟悉的家庭、幼儿园、戶外公园等场所;故事中的角色宜选取经常陪伴在幼儿身边、幼儿常见的父母、老师、伙伴以及宠物、玩具等;故事线索宜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如幼儿日常可观察到的有趣现象、经常发生的行为等。

(三)反思层图画及文字整体性设计。从幼儿记忆发展特点分析,幼儿具有无意记忆、形象记忆为主的特点。幼儿通常在无预设目标及指定方法情况下对事物产生记忆,同时通过所感知到的事物形象加以记忆,这种记忆方式具有较强直观性。从幼儿思维发展特点分析,幼儿阶段是形象思维的产生与发展阶段。幼儿掌握概念通常只包含事物表象、不能反映其内在实质,同时幼儿的判断思维和推理能力水平仍然较低。从幼儿想象发展特点分析,幼儿主要以无意想象、再造想象为主。幼儿由外界刺激引起无预设目的想象,且极易受到个体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另外,幼儿通常由再造想象来获取间接知识。幼儿的再造想象通常有赖于成人语言描述或外界环境,独立性较弱,充满无意性。从幼儿言语发展特点分析,幼儿阶段处于基本掌握口语阶段,幼儿所掌握词汇中,代表具体事物的实词占比远高于具有抽象意义的虚词。幼儿通常较多使用简单句,以及带有修饰性的语句。综上分析,幼儿科普绘本反思层图画及文字整体性设计如下:

1.根据幼儿记忆、思维、想象发展特点,图画整体性设计,宜采用夸张幽默、拟人化设计手法,使图画充满鲜明性、直观性,有利于幼儿对图画产生记忆,从画面中获取有效信息;使图画充满生动性、亲切感、温馨感,有利于稳定幼儿情绪,促进幼儿的想象发展。夸张幽默、拟人化图画整体性设计,满足了幼儿记忆、思维和想象的认知发展需求。

2.根据幼儿言语发展特点,文字设计宜采用生活化、口语化、具象化的语言风格,贴近幼儿真实生活,易理解,易激发阅读兴趣;采用实词,简单句式,以及对话兼备自述式表述方式。以上文字设计满足了幼儿“口语化阶段”的认知言语发展需求。

四、弹塑性力学题材幼儿绘本设计实践

(一)主题设计。弹塑性力学是研究固体受力、温度等影响而产生变形及其变形规律的一门科学,作为向幼儿传达的科普题材,此内容在科学界具有权威性,不存在争议。幼儿生活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物体变形现象,并且被幼儿所熟悉,极易引发幼儿思考与探索,是科学启蒙的优选题材[12]。故事情节由宝宝和爸爸之间展开,从幼儿的日常生活视角出发。幼儿玩耍皮球以及皮球会被幼儿捏变形的现象时有发生,以此为弹塑性力学科普知识的叙事切入点。将幼儿日常所见物体变形现象进行分类,通过不同类型变形现象传达弹塑性力学理论,由情节交代内涵理论,构成变形故事的“起”“承”“转”“合”,并为绘本取名《宝宝爱变形》,如图4。

(二)角色设计。根据主题内容,对主题中的角色形象进行设计。角色一“宝宝”,爱玩耍、爱思考的宝藏男孩,形象圆润可爱、聪明伶俐。“宝宝”着连体衣,简单几何化、两头身夸张造型,充满轻松与幽默感;并配有带天线的帽子,寓意善于接收科学知识,充满直观性、形象性与生动性,如图5。角色二“爸爸”,博学、可亲,既是宝宝学习探索过程中为宝宝答疑解惑的“百科全书”,又是宝宝生活中陪伴宝宝玩耍的“好伙伴”,是宝宝成长里的“良师益友”。“爸爸”造型比宝宝圆润感略减,佩戴眼镜,形象朴素稳重,突出爸爸成熟的形象,具有安全感与亲切感,如图6。

(三)版式设计。开本采用正方形,18cm×18cm尺寸。整体布局上,运用单一线性、连续性镜头叙事表现,使画面丰富直观、结构紧凑;运用同一空间叙事表现,使画面条理清晰易懂;节奏丰富多变、和谐统一。构图上,采用了扁平化、去透视、排列单一性较强的构图形式,并以水平构图为主,同时运用跨页与满页设计;将图画作为文字的衬底,使文字全部存在于图画内部,使图文结合更加紧密。根据主题内容,分别针对弹塑性力学系列相关科普理论设计相应主题场景,并在各场景中加以文字设计。

原理1:物体受到载荷,在应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应变,直观表现为物体的变形。场景设计:采用“咦!红皮球不圆了”引起幼儿兴趣,宝宝向爸爸发问“红皮球为什么不圆了”引发幼儿思考,爸爸回答“因为变形”切入主题,引出科学知识,如图7。

原理2:红皮球变形属于弹性变形,遵循胡克定律,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即应力越大,应变越大;应力越小,应变越小。场景设计:爸爸对变形做进一步解释,“红皮球受力大,变形大;红皮球受力小,变形小”,进行科学知识普及,“不只红皮球,所有东西受力都会变形”,进一步拓展知识,启迪幼儿思维,如图8。

原理3:弹性力学中,弹性模量小的物体容易发生变形,弹性模量大的物体不容易发生变形。塑性力学中,强度小的物体容易发生塑性变形,强度大的物体不容易发生塑性变形。场景设计:采用“有些东西容易变形,有些不容易变形”,通过列举不同弹性模量和不同强度的幼儿熟悉物体,将理论进行具象化表达,如图9。

原理4: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如果撤消外力后,物体能够完全恢复原状,叫作弹性变形;不能完全恢复原状,叫作塑性变形。

场景设计:采用“有些东西变形可以恢复,叫弹性变形;有些变形不可以恢复,叫塑性变形”,通过列举不同幼儿熟悉的物体变形现象,向幼儿传达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的科普知识,如图10。

原理5:在工程技术领域,有些设计利用弹性变形或塑性变形,有些规避弹性变形或塑性变形。场景设计:采用“有些变形好极了,有些变形糟透了”,科普弹塑性力学的工程应用。最后采用“变形是无处不在的,宝宝爱变形”,启迪幼儿科学思维,激发其科学探索精神,如图11。

(四)色彩设计。宝宝角色采用大面积高饱和、高明度暖色调红色设计,鲜艳而醒目,突出宝宝的主角风采;爸爸角色采用明度、饱和度适中的偏冷色彩设计,符合爸爸的人设特征,并对宝宝起到衬托与协调作用。主场景设定在充满绿意的户外自然环境中,以蓝天、白云、湖水、绿草地为背景,黄绿、青绿为主色调,色彩冷暖属性偏中性。既是被幼儿所接受与喜欢的色彩,给人健康、安全之感,充满生机与活力,又可以起到烘托环境,衬托主角的色彩效果,如图4-11。

综上所述,以弹塑性力学为题材的幼儿科普绘本《宝宝爱变形》,图画形式设计满足了幼儿颜色视觉、空间知觉和观察知觉的发展需求,实现了本能层上对绘本外观的设计;图画内容设计满足了幼儿道德感、理智感发展需求,实现了行为层上对绘本阅读体验感的设计;文字设计满足了幼儿言语认知发展需求,图画整体性设计满足了幼儿记忆、思维和想象认知的发展需求,实现了反思层上对绘本文字和图画整体性的设计。

结语

本文基于唐.纳德.诺曼情感层次理论,分析了幼儿对科普绘本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上的情感需求,以及需求的来源与体现。探索情感层次理论下的幼儿科普绘本设计理论,并创作幼儿科普绘本《宝宝爱变形》。

相关设计理论能够有效指导幼儿科普绘本设计,也可为其他类型绘本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不仅是幼儿科普绘本情感化设计方法的探索,也是情感化设计哲学理念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王丽娟. 儿童绘本的价值引导策略研究——以《小兔汤姆成长的烦恼》为例[J]. 美术教育研究,2021,(17):60-61.

[2]黄璐,张王哲. 儿童绘本创作过程与设计要素研究 [J]. 美术教育研究,2021,(08):65-67.

[3](美)唐纳德·A·诺曼. 情感化设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76.

[4]李菊红. 基于情感需求下的儿童书籍设计研究[J]. 包装工程,2017,38(16):244-248.

[5]陈香儒,万萱. 基于情感设计三层次的户外建筑投影广告研究[J]. 设计,2021,34(11):48-50.

[6]许继莹,韦雪艳. 六角轴模型视域下小学智慧教室的情感化色彩設计[J]. 设计,2021,34(07):99-101.

[7]陈鹏,闫雪. 星宿文创设计中的角色造型几何化探索[J]. 设计,2021,34(22):122-125.

[8]沈泓. 儿童科普绘本设计中的空间叙事研究[J]. 设计,2021,34(18):120-122.

[9]陈志莹,李新华. 扁平化插画与茶品牌包装形象视觉再设计[J]. 设计,2021,34(19):141-143.

[10]姚利芬. 幼儿科普绘本中的“科学性”探析[J]. 出版科学,2021,29(06):20-27.

[11]杨莉. 儿童科普主题绘本的创新性研究[J]. 工业设计,2020,(12):56-57.

[12]白坤朝,詹世革,张攀峰,等. 力学十年:现状与展望[J]. 力学进展,2019,49(00):599-621.

猜你喜欢
情感化设计艺术设计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Nirvana涅槃》
《星.云.海》
《花月夜》
动漫文化在儿童家具创意设计中的情感传递
基于用户体验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关于家居纺织品设计的情感化研究
浅谈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
由救生系统出发看水域救生新思路
浅析设计形态语义下产品的情感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