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创新融合探索

2023-07-24 15:02张媛媛林武辉黄荣勇
高教学刊 2023年20期
关键词:海洋强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张媛媛 林武辉 黄荣勇

摘  要: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海洋科学专业发展迅速。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号召下,广西大学海洋科学专业将思政教学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课堂。该文针对目前其专业知识及思政教育教学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以学类核心课、专业必修课及选修课分别举例进行专业知识与思政教学的创新融合探索,旨在提高海洋科学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度,为海洋科学专业本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洋强国;海洋科学专业;课程思政;创新融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0-0053-0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rategy of building a strong maritime country, marine science has developed rapidly. Under the call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ourses, the marine science major of Guangxi University has integrat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to the teaching classroom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i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innovativ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examples of core courses, professional compulsory courses and elective courses. The purpose is to improve th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marine scienc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undergraduate courses of marine science.

Keywords: Maritime power; Marine scienc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novation integration; teaching reform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海洋科学专业导师制课程实施模式研究——以本科生和研究生团队合作为基础”(2023JGB111);广西大学2023年本科专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计划项目“基于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的导师制课程创新优化研究——以海洋科学专业为例”(无编号);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科教融合的海洋科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022JGA104);广西2022年自治区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南海岛礁重大国家需求的海洋遥感技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校企合作平台研发”(XGK2022002)

第一作者简介:张媛媛(1981-),女,汉族,吉林舒兰人,工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海洋环境污染控制。

*通信作者:林武辉(1987-),男,汉族,福建泉州人,理学博士,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海洋(珊瑚礁)放射性核素测量与示踪、滨海核电站的海洋/大气放射性观测与评价。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具有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因此,培养具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跟踪和探索海洋领域重大科学问题能力、开发海洋资源以及保护海岸带与海洋生态环境能力的海洋专业类人才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之一[1]。

海洋科学是19世纪4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海洋事业的发展,海洋科学专业教育在中国形成了一个高潮。先后有多所高等院校开设海洋科学专业,该专业为理学专业,主要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并掌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生态保护等知识体系及技能[2]。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开始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3],旨在將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每门课程的传授过程中,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让学生在掌握事物发展规律、丰富专业学识及技能的同时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如何将每门课程与思政教学更好地融合,探索创新融合体系,开展具有海洋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海洋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应解决的重点及难点之一[4]。

本文以广西大学海洋科学专业课程教学为例,对专业教学及思政教学进行现状分析,剖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学科特点提出主要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等在教学过程中的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的创新融合方法,为促进海洋科学学科教学改革及学科正向积极发展提供参考。

一  海洋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开展现状及问题剖析

我国开设海洋科学专业的部分高校的办学及科学研究定位为针对某特定海区的海洋自然现象、资源开发及生态保护等。南海位于我国大陆南方,自然海域面积约350万km2,为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水最深的海区。南海有丰富的滨海和海岛旅游资源、海洋油气矿产资源、港口航运资源、热带亚热带生物资源,是中国最重要的海岛和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分布区[5]。其中,珊瑚礁被誉为海洋“热带雨林”,珊瑚生态系统是全球初级生产量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然而,近年来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珊瑚礁正面临被“团灭”的危机。致力于南海尤其是北部湾海域珊瑚礁及生态系统的研究,2014年9月,广西大学成立海洋学院,以珊瑚礁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为研究主线,以珊瑚礁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和我国南海岛礁开发利用的重大现实需求为总体目标,培養能够对南海岛礁开展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的科研型人才。办学几年来,在完善各门课程专业知识授课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目前,主要专业课程及思政教学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  缺乏思政教学理念及内容的关注与研究

在以往的本科教学过程中,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依靠思政政治理论课来进行,专业课很少涉及,组织形式存在明显缺陷。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及党中央的倡导下,思政教学走进专业课堂[6]。但部分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学与专业知识融合的初衷理解不够透彻,造成了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的思政教学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对于专业课授课过程中的思政教学理念及内容缺乏关注,更没有进行系统地研究,这是造成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脱节的根本原因。因此,作为海洋科学类专业课任课教师,应将思政教学作为专业课程的育德内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也明显上升。”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发展中大国,建设海洋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海洋科学专业课程应有许多相关专业内容与当前国家政策相结合,教师应在积极关注时事政策的基础上,将其恰当地融入相应的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并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促进思政教学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

(二)  缺乏思政教学成果总结及反思

从思政教学走进专业课堂实施以来,广西大学海洋科学专业教师积极响应教育部要求,坚持履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基本方向,在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开展思政教育。但缺乏对于思政教学成果的总结,在课程结束时,往往仅对专业知识的授课效果通过期末测评及平时表现进行总结分析,而对于思政教学的教学方式及所起到的作用没有进行及时总结,对现存的问题及改进方式没有进行深刻反思。思政课程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政及专业知识的同步教学应在向学生传播知识、传播真理的同时传播思想、塑造灵魂。而由于缺乏思政教学成果总结及反思,教师和学生往往不够重视思政内容,失去了专业知识授课过程中思政内容融入的内涵,没有将价值观引导寓于理论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没有从两者有机结合的教学活动提升师生的思想素养。因此,应对思政教学成果进行积极总结及反思,总结可以汇报、考核等方式进行,并对结果进行反思,以更好地全面推进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建设,使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得到正确的精神指引。

(三)  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相互脱离,未能形成有机结合

在对广西大学海洋科学专业课课堂调研时发现,部分教师将专业知识及思政内容分成独立的两个模块,不但没有将二者有机的融合,甚至有些内容相关性极小,思政教学没有恰当地选准专业教学中的结合点,演变成生硬的说教形式,使学生不能主动自觉地接收思政教学内容,没有形成正确的引导方式。事实上,无论是专业还是思政知识,都应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问题与参与意识,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要用好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适当地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深入基层、参与实践。比如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常面向社会举办的海洋科普教育,有了实际经历,参加过的教师可以鲜活实践为素材,打开课堂视野,在授课过程中以思政及专业知识两个角度让学生从当前热点问题出发,发挥专业课程中思政政治教育的吸引力。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何利用专业知识更好地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而奋斗。

(四)  缺乏思政教学改革宣传推广及质量评价

教学改革旨在促进教育进步,提高教学质量,不仅包括在专业知识授课方面的改革措施,对于思政教学也应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思政教学改革。然而,从广西大学海洋科学专业现有的教学改革实施措施上看,由于缺乏对思政融入专业知识教学课堂后的教学成果总结及反思,故缺乏思政教学改革的宣传与推广,专业教师未能使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协同效应,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环节中不能及时体现与思政教学的有机融合及不断的改革与推进。更加缺乏对思政教学内容加入专业课堂的客观质量评价。因此,应注重思政教学改革的宣传推广,使教师和学生深入理解思政教学对发挥专业课程的价值渗透作用及大学生价值引领作用。并应对开展的思政教学改革成效进行积极客观的质量评价。评价可采取调查问卷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思政教学设计中的积极性,关心学生想了解及学习的思政内容及方式,并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深化改革。另一方面,应积极听取并采纳其他教师提出的宝贵意见并认真反思,从而进一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内涵,帮助大学生提高道德品质及公民责任感。

二  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的创新融合体系探索

针对广西大学海洋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开展现状及问题剖析,对主要学类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的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的创新融合进行了系统地探索,旨在能够使各类专业课程都能够将思政内容更切合地与专业知识相融合,从而使两部分教学内容相辅相成,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

(一)  学类核心课程与思政教学的创新融合方法

目前,广西大学海洋科学专业由学院教师任教的学类核心课程包括海洋科学导论、物理海洋学、海洋生物学、普通地质学等。其中,海洋科学导论为新生第一学期接触的专业课程,作为引导性课程,在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课程覆盖学科面广,在一门课中将学生未来需要學习的各门专业课程的内容高度总结,因此不仅内容繁多,且对于大一新生还缺乏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教学难度较大。但此门课作为学生认识海洋、学习研究海洋的入门课程,学生的关注度很高。然而,在海洋强国的背景下,海洋科学导论课程可更好地与思政教学相融合。广西大学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对于北部湾的开发建设、向海经济的发展及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可以在各个知识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特别是对于南海岛礁的建设意义、维护祖国领海完整,都可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将抽象的专业知识赋予爱国的色彩,由此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海洋科学专业知识的渴望,对于本科阶段后续各门课程的授课具有引领性的意义。

物理海洋学、海洋生物学、普通地质学等核心课程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对数学、物理、生物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其中物理海洋学课程难度最大,数学公式推导较多,更应该在适当的知识点引入思政教育,使枯燥的专业知识赋予精神内涵。例如,对于海洋内波这一知识点,除了在理论上对内波的形成、传播等进行讲授外,可对内波对核潜艇的安全性进行讲解,并进一步引申到我国南海的军事武装防御,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海上军事力量的强大。海洋生物学及普通地质学课程多采用多媒体技术,各种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及地质地貌形态使学生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吸取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知识点可以与南海的岛礁建设思政教育进行融合,如对于南海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讲解,可向学生简单介绍,近年来受人类开发利用活动的不断增强和全球气候变化日渐加剧的影响,中国南海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境不同程度地遭受了破坏与退化,南海典型珊瑚礁、红树林和海草床生态系统已经连续多年处于亚健康状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保护蓝色国土的重要意义。再如,地质形貌相关知识点中南海大部分岛屿属于珊瑚礁, 20世纪70年代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相继出兵侵占了南沙部分岛礁,引发南海争端,由此教育学生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够抵抗外敌侵略,这一思政教育可与海洋地质相关的知识点融合贯穿。因此,在各学类核心课的专业授课过程中适当穿插相关的思政教育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更将理论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使学生获得更好的专业知识及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素养,为今后走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7]。

(二)  专业必修课程与思政教学的创新融合方法

海洋科学专业必修课程是除学类核心课外学生必修掌握的课程,是培养海洋科学人才的根本,包括海洋生态学、海洋地质学、海洋遥感、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及化学海洋学等。此类课程的学习建立在专业基础课与核心课的基础上,对海洋进行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并掌握海洋自然规律及研究与开发海洋自然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科学方法等。专业必修课每门课程都具有鲜明的专业特征,如海洋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海洋生物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海洋生物及其与海洋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在授课过程中,可举例说明涉海行业发展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如西南入海新通道平路运河建设的政治及经济意义,如何在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做好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等。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畅所欲言,提出具有科学依据的解决方案。海洋地质学则可将专业知识点与国家领海的范围、国家的能源尤其是南海的油气勘探现状与发展贯穿于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领悟到成为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对于我国成为海洋强国的重要意义。在海洋遥感的授课过程中,可将卫星遥感专业知识与我国航天事业的腾飞进行有机融合,在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及化学海洋学的授课过程中,可在对于海水富营养化引发的海洋赤潮的专业知识讲解过程中,融入赤潮频发折射出人类活动对海洋带来的危害进行扩展教育,使学生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政治理念,引导学生从我做起,宣传保护海洋精神,与公众共同爱护海洋,履行作为海洋科学专业人才的政治使命和担当。

(三)  专业选修课程与思政教学的创新融合方法

海洋科学专业选修课程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及需求进行有选择地学习的课程,包括珊瑚礁科学概论、海洋气象学、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环境化学、海洋鱼类学、海洋微生物学和岛礁工程概论等12门。其中,珊瑚礁科学概论是广西大学海洋科学专业的特色专业课程,该课程将珊瑚礁作为一个系统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绍,使学生掌握珊瑚礁学科的基础知识、发展过程,也了解珊瑚礁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和新动态。该门课涉及内容较多,同时可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也较多,如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变化、海洋酸化及生态系统退化等环境问题,岛礁工程建设等的科学问题都可以与海洋强国战略、向海经济的发展进行有机融合。由此将不同学科方向的专业知识及我国现有的政策战略创新地融入珊瑚礁的内涵、精髓和前沿进展,更有助于学生在吸收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意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海洋气象学是研究海上大气的物理信息,以及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海洋气象学既涉及大气又涉及海洋,因此是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共同研究的领域[8]。学习该门课程的前提是学生应掌握物理、数学、流体力学等相应的基础知识。在授课过程中,多个知识点可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如海流、台风的形成与我国极地建设、深海探索科学研究,更可以将专业教师参与的极地考察与深海探索作为思政教育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关注点从单一的专业知识扩展到课程之外的家国情怀,更深刻地认识海洋科学专业[9]。其他各门海洋科学专业选修课,均可在授课过程中,在适当的专业知识点融入相应的思政内容,与学生在专业知识及思政教学内容上积极互动,建设有精神、有知识、有生命力的专业课堂[10],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深刻地体会到祖国南海具有大量可开发利用的生态及经济价值,应在大学期间珍惜每个学习的机会,提升自身对海洋的开发及保护意识,提高海洋科学方向的创新能力,努力成为合格的海洋科学人才,为祖国的海洋强国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  结束语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海洋科学人才的教育质量关乎我国海洋强国事业的发展前景。德才兼备的海洋科学人才是开设海洋科学专业高校的培养目标。因此,海洋科学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创新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使学生在获得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发展海洋经济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加坚决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坚定建设海洋强国政治理念,是海洋科学专业各专业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积极思考的问题。任何专业教师在及时有效地将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的同时,应重视思政教学质量,通过学生课堂及课后反馈及时开展思政教学成果评估,不断地进行思政教学改革,发展具有海洋特色的思政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姚莹.中国共产党海洋思想的国际法解读:发展历程、实践彰显与法治愿景[J].南海学刊,2022(8):44-58.

[2] 李洪武,劉志媛,刘均玲.海洋科学特色专业建设思路[J].内江科技,2011(2):4-5.

[3] 刘杨.“鲁棒控制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1(50):57-60.

[4] 吴亚平.“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科技与创新,2020(19):100-106.

[5] 李飞星.中国南海渔业经济发展战略探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30-37.

[6] 王涵.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反思[J].管理观察,2017(30):138-143.

[7] 洪志忠,别敦荣.学习素养视域下的大学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64-71.

[8] 刘书伟,王燕,张田田.劣构性问题空间构建策略与民族地区创新人才培养——以海洋气象学课程为例[J].内江科技,2022(43):35-36.

[9] 王磊,甘秋莹,彭旭钢.具有海洋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以“海洋气象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14):125-128.

[10] 高江勇.高质量本科教学的发生——为何需要及何以实现互动式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84-90.

猜你喜欢
海洋强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明代海上力量缘何称雄东方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