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

2023-07-24 02:23任喜萍
当代经济管理 2023年7期
关键词:高质量金融科技

任喜萍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北京 1007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重要论述。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突出强调了继续深入实施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等重要举措。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在我国迅猛发展,为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按下了“快进键”。在《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更是提出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等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我国乡村地区金融市场受抵质押物缺乏、金融机构较为单一、基础设施设备不足以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出现金融市场双方信息不对称、成本和收益不匹配等矛盾问题。然而,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可持续改变、重塑传统金融服务方式、产品体系及管理模式,克服了乡村金融市场先天不足的可能性,为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广覆盖、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解决方案。可见,金融科技已成为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特别是在推进数字乡村、数智乡村等方面的作用极为突出。为此,本文深入探析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关系与理论逻辑,明确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挑战,提出发挥金融科技优势来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这对探索我国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文献综述

在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必要性方面,有学者认为传统金融体系在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时存在流程复杂等一系列问题,不能满足金融市场受众需求[4]。但金融科技所衍生的移动支付、小额信贷平台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农户生存条件[5],有效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风险定价不足等金融痛点问题,提高了乡村客户在金融服务过程中可获性与便利性[6]。可见,金融科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加速推动了我国农村金融转型发展[7]。为此,学者们开始逐渐关注金融科技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有学者实证指出,金融科技可消除收入不均等化,对提高弱势群体的金融可得性与增加收入具有积极推动作用[8]。同时,金融科技对农民工资收入、经营收入和转移收入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财产收入促进作用不明显[9]。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呈现出明显“U”型关系,当前正处在显著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有利阶段[10]。还有学者指出,金融科技可进一步优化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中发展[11]。但也有学者持怀疑态度,认为乡村居民在面对新事物、新科技时,表现不信任与谨慎的态度对金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具有一定阻碍作用[12]。

然而,随着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深入应用,也面临着不少现实问题。有学者指出,由于金融与科技相结合在创新金融业态、增加金融供给的同时,具有风险叠加效应与风险传染性[13],产生新的数字不平等,形成数字普惠金融悖论。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呈现出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缓慢、金融基础设施不足、农民金融素养较低以及粮食金融体系面临瓶颈等问题[14]。还有学者指出,金融科技监管难度大、数据治理体系不完善、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低、科技人才匮乏等问题[15],这些问题导致了金融科技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不能得到充分有效发挥。为此,针对目前已出现的现实问题,有学者逐渐关注金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对策研究,提出金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三端联动推进模式及发展路径[16]。也有学者认为,金融科技是一把双刃剑,须平衡数据价值开发与数据安全治理、金融创新与风险管控、金融生态构建与场景嵌入等各方关系,构建 “金融为民、科技向善”的金融服务体系[17]。同时,应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金融科技监管与消费者保护,健全农村信息体系和金融机构风险控制体系等[18]。

综上所述,以上研究从不同方面对金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进行探索,取得一些学术成果,为本研究开展提供一定参考借鉴价值。但是,以上研究尚未探析金融、乡村与科技三者间关系,特别是缺少系统性分析金融科技发挥其资源配置效应和创新效应为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为此,本文在深入分析金融、乡村与科技三者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探析金融科技利用先进数字技术优势发挥资源配置效应和创新效应为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并进一步讨论当前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为探索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现实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

二、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关系与理论逻辑

金融科技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正以强劲地发展势头渗透到“三农”领域,为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方面,金融、乡村与科技三者间具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为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客观现实条件。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利用先进数字技术优势发挥资源配置效应和创新效应,为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一)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关系

金融科技是乡村经济稳定健康增长的动力,也是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城市金融市场趋于饱和,而乡村金融市场却拥有巨大市场供给缺口。金融机构等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来瞄准“三农”领域,抢占乡村金融市场份额,提高涉农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加快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步伐。一是从金融与乡村关系来看,金融直接面向乡村、服务乡村,在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和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乡村发展都离不开金融支持。同时,由于乡村地区地域广阔且拥有巨大市场,乡村市场也为涉农金融业带来更多发展机会,两者具有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关系。二是从金融与科技关系来看,金融具有天然的数字化基因,既是科技创新的参与者,又是科技创新的推动者。金融借助科技力量来拓宽金融服务边界,提高了金融服务收益与效率。同时,科技通过不断向金融领域渗透,也为自身打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三是从乡村与科技关系来看,科技是乡村振兴发展的推动剂,其科技农业、智慧农业是未来乡村经济发展主要方向,而数字金融服务平台服务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与服务等环节,加快我国乡村经济快速释放与发展。总体来看,金融、乡村与科技三者的聚焦点在于“三农”,全面提升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三者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乡村金融服务循环体系(见图1),通过三者共同施力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图1 金融、乡村与科技的内在关系循环体系

(二)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

金融科技利用先进数字技术优势发挥资源配置效应和创新效应,为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见图2)。其中,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资源配置效应主要表现在金融科技缓解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提高金融风险控制能力,降低金融交易成本等方面。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效应主要表现在革新生产技术与方式,新兴技术推动金融消费市场变革,金融科技创新溢出促进三产间技术融合等方面。

图2 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框架

1.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资源配置效应

苏北地区屋顶绿化发展滞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屋顶绿化快速发展,需要突破观念,把城市屋顶绿化纳入城市生态环境结构和功能建设整体考虑;应加大宣传力度,引起群众和政府的足够重视;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将屋顶绿化纳入法制管理体系;实行政策激励与强制执行相结合,增加投入,拓宽投资渠道,调动业主和开发商的积极性,鼓励全社会参与屋顶绿化;建设精品示范工程,定期举办各类培训、讲座,培训屋顶绿化的相关建设人才,鼓励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推进屋顶绿化建设步伐,创建生态环保的园林城市.

第一,金融科技缓解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是乡村地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不良贷款率高的重要原因。2017—2022年,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呈波浪式发展趋势,从2017年的3.16%上升至2018年的3.96%,之后下降至2022年的3.22%,远高于其他类型商业银行(见图3)。金融科技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可对农业农民数字足迹进行记录与追溯,有效缓解乡村地区信息不对称难题。一是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可高效辅助金融机构来获取完整的乡村客户信息,对其进行精准画像,提供高效快捷的涉农金融产品与服务。二是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数据处理识别能力与建模能力,全方位记录乡村客户征信记录,精准感知和充分满足不同乡村客户的服务需求,提高风险预测准确性,以解决涉农金融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三是利用云计算等技术来模拟乡村客户的金融活动并制定有效可行的销售方案,切实提高服务乡村长尾客户的效率和能力,进一步提升乡村金融服务对象的深度与广度。可见,金融科技可缓解乡村地区金融市场交易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等问题,实现乡村地区金融市场稳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图3 2017—2022年各类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数据来源:根据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统计数据整理。

第二,金融科技提高金融风险控制能力。金融科技借助大数据技术可对乡村客户进行全面动态信用评价,突破传统信贷中依赖抵押、担保等风险规避手段,有助于形成金融风险共担机制。一是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能有效帮助金融机构识别乡村客户的信用风险、诈骗风险,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效率。在理想情况下,人工智能投资顾问能根据乡村客户的风险偏好定制专业化服务,形成多类型交易策略。二是利用云计算、人脸识别等技术对乡村客户进行全面动态信用评价,有效识别并追踪违约乡村客户,提高其违约成本。另外,基于历史数据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监督与预测,提高了金融风控能力并降低了金融风控成本。三是金融科技平台能将乡村地区的投资者和借贷人直接关联起来,降低乡村地区银行信贷压力与信用风险,形成多类型金融机构风险共担局面。可见,金融科技可提升金融机构的信用评价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促进金融科技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扩大乡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与精准营销。

第三,金融科技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乡村地区大多处于偏远山区,金融服务营业网点较为分散且服务流程复杂,导致金融交易成本过高。依托互联网、移动支付、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加速应用,有效突破网点局限,提升金融服务触达乡村居民的能力,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一是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使得网络线上边际交易成本接近于零,显著减少乡村金融机构网点运营成本,其线上惠农金融服务平台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显著,为3 745.1亿元,同比增长8.8%。二是通过云计算、征信数据共享平台等降低信息搜寻成本,整合碎片化的金融需求信息并形成规模优势,降低乡村地区金融机构筛选成本、人工干预成本。三是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可识别乡村居民的教育水平、经济能力与消费偏好等,并进行动态实时监控,提高乡村客户金融服务供求匹配度,降低金融交易搜寻成本与监督成本。区块链技术具有公开、透明的特点,有效降低了乡村地区金融信息管理成本。可见,金融科技有助降低乡村金融机构筛选成本、交易成本与监督成本等,提升了对偏远地区乡村客户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为后续乡村地区金融发展提供稳健的续航力。

2.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效应

第一,革新生产技术与方式。创新理论认为,革新生产技术与生产方式是经济稳步发展最根本的作用力。金融科技创新是激发金融创新内在动力,为其提供操作便捷、程序简便、逻辑清晰的数字化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推动金融资本积累不断增加。依托金融科技手段,实施“数商兴农”行动,有助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技术进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加快乡村振兴发展步伐。

第二,新兴技术推动金融消费市场变革。金融与科技相互结合会产生新经济范式,金融科技正在逐渐改变现行乡村金融消费市场格局。金融科技以新兴科技为支撑,提供惠农利民金融产品与服务,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流程优化和提质增效的作用。同时,金融科技可推进乡村特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价值和功能融合,形成新消费热点,改善乡村居民消费结构,促进乡村居民消费升级,实现乡村经济稳定健康增长。

第三,金融科技创新溢出促进三产间技术融合。金融科技具有提高技术、信息与资金的融合能力,促使新技术更加稳准快应用于乡村三产融合中,形成金融科技的创新溢出。金融科技可引导产业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三次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推动乡村相关产业结构间与结构内升级,培育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增强市场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得金融科技真正成为乡村居民发家致富、乡村振兴的有力工具。

三、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挑战

金融科技快速发展虽对乡村振兴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但在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仍面临着金融数据问题频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金融科技人才短缺、金融科技监管发展滞后等突出问题,阻碍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步伐。

(一)数据困境:乡村金融数据问题频发

金融数据是推动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基本要素。就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城乡间存在着明显“数字鸿沟”问题,尤其是乡村地区的数据孤岛、数据安全隐患等问题更为突出。一方面,乡村数据孤岛现象较为明显。我国乡村居民经营活动复杂且多样,采取农业农村数据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出现提取数据质量低、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同时,金融机构内部会有多套业务系统,缺乏成熟涉农数据要素平台,限制数据对外开放与共享,导致各平台难以做到对乡村客户进行全面精准画像。特别是部分农商行与政府数据对接较难,无法充分有效利用金融大数据分析乡村客户的客观需求,这对助推乡村振兴产生一定抑制作用。为此,数据孤岛现象、数据难以共享等问题是当前金融数据治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重点。另一方面,乡村数据安全隐患相对突出。金融数据通常会包括个人身份、金融资产和交易行为等一系列敏感信息。伴随着移动互联的日趋普遍,乡村客户的消费交易数据会被全面记录。一旦发生网络攻击、数据泄漏与丢失等事件,将会严重损害乡村客户利益,影响着乡村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与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目前缺乏一部针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乡村客户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尚待完备,在电子商务、网络直播等方面也存在法律空白。可见,如何确保乡村金融机构在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的同时,保证数据安全及数据隐私问题已成为金融科技乃至未来建设数字乡村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二)设施滞后:乡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

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需要强大的金融基础设施支撑。目前,我国乡村地区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征信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较为落后,远低于金融科技发展需求,使得金融科技难以全面融入乡村经济。一方面,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近年来,我国乡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状况虽有较大改善,但一直落后于城市地区,尤其是部分偏远乡镇存在5G网络覆盖死角、宽带有限、信号不稳定等硬件问题。截至2022年6月,我国城市、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82.9%、58.8%,较2021年12月分别提升了1.6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但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仍相差24.1个百分点。另外,我国乡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乡村地区普遍存在金融机构网点分布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缺乏推进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通道载体,部分乡村居民也意识不到用互联网来办理金融业务,使得金融科技助推乡村振兴发展难以发挥。另一方面,乡村征信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建设完善的征信服务体系是金融科技应用于乡村金融市场的基础。但基层乡村金融机构受到技术水平落后、人才与资金限制等原因,导致难以依靠自身力量采集、储存和维护乡村客户信用数据信息,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乡村个人、中小企业征信体系。与此同时,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地区人口流动较为频繁,大量青壮年户口虽在乡村,但生产和消费活动却以城市为主,个人信用信息分散且不够完整,这都导致金融机构无法获得多维度、及时且准确的信用数据,限制金融科技在乡村地区有效发展。据统计,中国人民银行管理的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征信系统,但仍有近4亿人口尚未被纳入该系统,这其中大多数人口分布在我国县域地区。可见,完善建设征信服务体系是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设施,必须得以高度重视。

(三)人才紧缺:乡村金融科技人才短缺

金融科技人才是推动整个金融科技应用、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有生力量。目前,我国乡村地区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极为匮乏,乡村居民金融意识与金融素养较低,抑制了金融科技在广大乡村地区的纵深发展。一方面,乡村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短缺。由于受收入水平和高等教育普及度等影响,在广大乡村地区金融科技复合型专业人才非常稀少,使得大部分金融创新技术在城市试点应用,制约了我国金融科技在乡村发展。与此同时,国家虽鼓励专业金融科技人才下乡,但却留不住这些人才扎根乡村,解决现有的乡村地区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缺乏问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乡村居民金融意识与素养较低。金融行为源于金融意识,但我国乡村地区金融教育体系不完善,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导致乡村居民风险意识、消费权益保护意识淡薄,且没有相应法律加以约束,导致侵害乡村居民金融消费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频频发生。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农民工中有87.4%人口学历水平在大专以下,农村留守人群学历水平明显降低。乡村居民对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众筹等新概念和新模式认知度低,对数字金融产品流程、条例和优缺点等方面缺乏足够了解,老年人群体中拥有智能手机程度与使用意愿偏低,无法利用智能手机来完成金融服务,这些因素都阻碍了金融科技在乡村地区的推广与应用。与此同时,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影响,我国很多乡村居民仍偏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现金交易习惯,对数字金融产品存在较强排斥心理,尤其在中西部地区更为突出,这也限制了金融科技对乡村振兴支撑作用的发挥。

(四)监管机制:乡村金融科技监管发展滞后

近年来,金融科技更新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改变了乡村地区金融服务模式,但现有的监管制度滞后于金融科技发展速度,传统金融监管手段难以契合风险防范与管控要求,存在一定监管真空地带,限制了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前进步伐。一方面,金融科技监管存在监管重叠与盲区现象,导致乡村地区金融科技风险更加隐匿。金融科技属于多层次的技术叠加,具有跨行业、跨地区的发展特征,其风险一旦爆发,极有可能产生系统性风险。由于分业监管是根据监管对象来确定监管主体来开展监管行动,监管部门容易出现监管重叠、监管套利及信息披露存在差异等问题。同时,在金融监管压力之下,导致乡村地区金融机构利用多业务渠道将业务转移到监管要求更低市场中,使得风险更加具有隐匿性,将损害乡村居民金融消费利益。可见,金融科技在深入影响金融服务范式的同时,也应加大识别和防范风险的难度,推动完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这将有助于降低金融科技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难以满足监管金融科技的发展需求。随着金融与科技的不断耦合发展,对技术风险有效控制是金融科技监管主要内容。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可获取更为准确的乡村客户信息,有效地提升涉农金融资源利用率。但是,我国人工智能等技术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乡村地区企业并不具备独立建设云计算能力。2019年京东金融由于保留用户图片缓存出现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使得网络诈骗等风险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我国仅在《网络安全法》中确立数据流动基本规则,对数据收集、整理、传输、存储、使用以及监管等方面,未作出详细规制。另外,现阶段在金融监管机构内拥有掌握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人才不足,也成为制约监管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如何借助新技术来应对金融科技监管的难题,已成为未来金融科技监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四、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更多资源涌向乡村地区,吸引一批新产业、新主体扎根乡村。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已成为金融机构实现涉农金融“弯道超车”的重要举措。为此,发挥金融科技优势来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选择,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着力消除数字鸿沟为重点,强化金融数据治理工作

第一,加快构建乡村数据资源开放与共享机制。打破数据孤岛有利于实现乡村数据互联互通,推动大数据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一方面,建立跨部门数据开放与共享机制。结合乡村振兴发展趋势,构建起乡村数据资源采集、存储、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体系框架,积极引导企业逐步开放乡村数据资源,推动涉农金融数据同税务、工商及司法等部门间进行互联共享。同时,完善平台数据接口连接系统,实现乡村数据资源的统一集成、优化整合、智能服务与共建共享。另一方面,全面优化调整科技创新服务资源。积极引导农信社、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打造集线上、线下服务于新兴农业生产经营一体化的乡村金融服务生态体系,为农业农村数据精准应用打下牢固基础。

第二,建立健全乡村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对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完善乡村数据标准化建设。金融数据标准化是识别和共享数据的重要基础,应鼓励构建乡村数据中心,制定通用数据分类、采集与统计口径,提高不同部门间数据的可比性。二是加快乡村数据加密机制建设。金融科技企业应不断完善数据加密、入侵检测以及技术风险规制等制度,重点关注乡村数据信息真实性验证和电子认证等技术风险。在积极鼓励公共数据脱敏共享的同时,加快乡村个人数据隐私保护的立法。三是建立金融科技预警监测制度。应推进涉农事项在线办理,建立数据要素分级评估、分级保护机制,加大对现有乡村金融机构异常的资金流动和风险点的实时侦测与预警。

第三,加快建设乡村数字服务平台。金融科技是乡村现代化信息建设的创新力量,建设乡村数字服务平台有利于提升乡村信息公开的村民知晓度、参与度。一方面,完善乡村“互联网+政务”平台,围绕乡村居民需求对数字服务平台进行资源整合,积极拓展信息采集和共享功能,及时全面了解乡村居民需求,提供“千人千面”金融服务,促进数据高效流转与配置,提升乡村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运营模式。由政府负责制订运营指导意见、技术标准规范、监督检查等内容,社会资本负责业务经营和管理,协调好乡村数据保护和数据共享间关系,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新业态,可借鉴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

(二)以推进数字化建设为支撑,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加快乡村智能化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在乡村地区运用金融科技手段的有力支柱。一是切实完善乡村网络设施建设。政府应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共同推动5G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向“三农”领域延伸,便利乡村居民使用网络了解金融信息、办理业务等,提升乡村通信网络质量和覆盖率。二是加大移动终端、智能终端和电子机具设备在乡村地区的投放量。支持乡村电子商务平台的推广和使用,将线上支付、网络融资等功能相结合,优化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通道。三是进一步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积极推动数字乡村、数智乡村的快速落地,形成广覆盖、高速率、智能化的数字乡村基础设施体系,提升金融科技在农业生产、公共服务、应急管理等领域的覆盖面和渗透性,进一步激发乡村活力与潜力。

第二,加强乡村征信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乡村征信体系和大数据信用环境,有利于降低乡村金融服务成本,为涉农产业营造更为健康的经营环境。一是推动乡村征信数据库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统一信用数据采集标准,扩充金融信用数据库接入机构,搭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电子信用信息库。同时,依托数据挖掘等技术对乡村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和风险评估,提高涉农信贷风险的识别、监控、预警和处置能力。二是完善征信共享平台建设。由省级统筹乡村信用体系平台建设,将农信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息导入信息共享平台,避免各级平台重复建设与开发。建立“政府+人民银行”“政府+平台运营”等信用体系模式,形成有效统一信息共享平台。三是健全乡村征信行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乡村征信机构评级制度,确保乡村征信机构合理充分评价涉农企业的信用资质,提升数据资源使用价值。同时,应以《征信业管理条例》为基础,探析适应金融科技征信发展的法律规范与相应细节,明确征信部门信息安全保障义务及法律责任。

第三,健全乡村金融基础设施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增加财政支持力度,优化财政资金结构。应将重点工程项目向乡村地区金融新基建领域适度倾斜,加大对乡村数据安全中心等信息保障设施的资金投入规模。二是加强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用优惠政策如贷款贴息、税收抵免等方式来激励企业加大对乡村地区信息技术的投入,提高乡村自助金融服务设备数量。三是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其中,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支持乡村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网平台数量和智能手机普及率,实施提速降费与优化网络质量,降低乡镇小微企业使用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成本。

(三)以夯实乡村金融人才为驱动,提高金融服务创新能力

第一,加强乡村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建设。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是推动整个金融科技发展最重要驱动力,也是激发金融科技创新能力重要因素。一是搭建系统金融科技学习体系。围绕金融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与实际需要,高等院校在既有学科课程基础上,立足金融创新发展现实需求,设置金融与技术交叉融合专业课程。培养熟知乡村发展历程,掌握扎实金融理论、互联网应用知识等复合型知识结构人才。二是形成“政产学金研”联动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以乡村金融科技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注重培养既熟悉金融业务又懂得技术的专业性人才。三是加强乡村地区金融机构内部员工培训力度。全面支持培养本地急需的金融科技紧缺人才,充分利用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进行培训,提升员工信息技术能力、风险管理观念以及综合素质,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第二,提高乡村居民金融风险意识和金融素养。优化乡村地区金融环境,需提升乡村居民金融素养,创新金融知识宣传方式。一方面,加强乡村金融知识宣讲和教育,切实提高乡村居民金融素养。金融机构在开展“下乡”普及金融知识活动应具备针对性、时效性与实用性,根据乡村居民需求将金融知识和相关政策送到乡村地区,让乡村居民切实全面地学习了解金融知识,提供实用性金融知识与服务。同时,加强对乡村居民手机应用、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数字化应用技能的培训,培养具备现代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实操能力的“新农人”。另一方面,提高乡村居民金融风险意识。可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以及公开宣讲等方式向乡村居民进行金融科技专题教育培训,提高乡村居民获取金融知识的便利性,增强乡村居民对金融科技风险认知能力,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发展。

(四)以严格金融风险监测为抓手,完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

第一,将现代化技术渗透于监管体系。将现代化技术渗透于监管体系能提高对金融风险防控能力,促进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稳步健康发展。一方面,监管部门要根据乡村地区金融科技应用范围、权限等制定技术标准,加强对技术应用风险的防控,做好乡村数字平台的技术管理运营。同时,应根据专项技术所具有的风险特性来制定更具专业性的法律制度,提高金融科技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匹配度与精细度。另一方面,通过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充分挖掘和利用基础数据,丰富农业农村数据资源采集手段,完善涉农金融交易行为分析、异常交易识别等功能,形成完善的监管金融科技风险数据报告系统。在此基础上,利用涉农金融数据来全面掌握乡村地区金融科技风险集中度以及关联度,对风险偏好进行评估,进一步规避风险,提升对乡村地区风险动态监管水平。

第二,构建金融科技差异化监管制度。遵循乡村经济发展规律和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对金融科技应用予以差异化监管,避免监管与创新相冲突。一方面,构建金融科技差异化监管体系。在借鉴新加坡、英国等监管模式基础上,根据我国东、中、西及东北地区的乡村金融发展现状,以及不同规模的乡村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建立差异化金融科技监管体系。例如,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可试点放宽乡村金融科技企业准入条件,通过“鲶鱼效应”激发金融机构活力。另一方面,构建适应区域层面金融科技监管政策体系,以平衡金融科技创新与金融科技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乡村数据要素监管“沙盒模式”,优先将乡村金融领域推出的产品或服务纳入“沙盒”测试,使得乡村地区形成技术发展、市场需求、监管要求相匹配的监管模式,激发乡村金融市场主体活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第三,建立长效金融科技风险监测机制。针对乡村金融科技监管的痛点,秉承适度原则建立长效金融科技风险监测机制。一方面,建立监管协同机制。在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之间建立协同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数据收集、传输、整合、分析、共享的效率。例如,陕西省农信联社建设基于区块链的“两权”抵押贷款管理平台,将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产权交易中心、村委会、农商行等机构纳入区块链,实现“两权”数据在线即时传输,促进两权数据金融化。另一方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完善常态化运行监测、风险预警处置等防控体系,推动监管方式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改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让金融科技切实发挥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作用。

猜你喜欢
高质量金融科技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