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发酵法与滤膜法对生活饮用水微生物的检验价值

2023-07-24 00:57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发酵法滤膜埃希菌

雷 艳

(天祝藏族自治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甘肃天祝 733299)

现阶段“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由“法定行为规范”“水质指标浓度量限值”两个部分组成,前者是为保证饮用水相关指标与相应要求相符,约束、规范集中式供水单位生产流程;后者主要目的是保证饮用水中所含各种物质不会影响公众健康与生存质量[1]。但从现下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工业生产使得生活饮用水质量较差,不达标现象较为严重。传统过滤消毒等处理方法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生活饮用水中的微生物含量,但从整体效果来看,依然不够理想,需相关部门对相关监测工作予以更高的重视,尽量减轻饮用水中有害微生物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危害[2]。因此,探索精准、有效的生活饮用水检验方式,保障居民饮水安全极为重要。本研究以300 份生活饮用水水样、未经处理水样展开研究,分析对比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中多管发酵法与滤膜法的检验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2 年1 月至2023 年3 月检测人员从水厂中采集的300 份生活饮用水水样以及未经处理水样作为实验对象,分别运用多管发酵法(150 份)与滤膜法(150 份)进行检验。多管发酵法、滤膜法检验的水样中均包含管网末梢水60 份、出厂水60 份、二次供水30 份。两组水样来源、数量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较。

1.2 仪器与设备

载玻片;锥形瓶;显微镜;试管;冰箱;抽滤设备;天平;分度吸管;0.45 µm 孔径滤膜;小导管;平皿;培养箱等。

1.3 实验方法

1.3.1 滤膜法操作步骤

①滤膜灭菌法:将滤膜置于烧杯内部,向其中添加蒸馏水,煮沸3次后,灭菌处理15 min,待水被煮沸2 次后,更换水,清除容器内残存的试剂,再次将水煮沸。②水样过滤:使用无菌镊子对灭菌滤膜进行夹取(粗糙面向上),将其置于无菌滤床上,在滤器中注入100 mL 水样,将阀门打开,进行抽滤处理。③水样滤过后,抽气5 s,关闭滤器阀门,夹取滤膜,将其放于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上,滤膜细菌残留面朝上放置,放到恒温箱内进行培养。

1.3.2 多管发酵法操作步骤

①按照培养基配方,称取成品乳糖发酵培养基直接溶解于1 000 mL 水中,并将pH 值调节为7.1 ~7.5,混匀后分装到试管中,置于高压蒸汽灭菌器中115 ℃灭菌15 ~20 min。灭菌结束后取出放于冰箱中存储待用。②将1 mL 饮用水水样加入制备好的单料乳糖蛋白胨培养液(10 mL)试管中,后将10 mL 饮用水水样加入双料乳糖蛋白胨培养液(10 mL)试管中,将9 mL 饮用水水样加入无菌生理盐水(9 mL)试管中,充分混匀后,将1 mL 混合液加入单料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中,放于恒温培养箱(37 ℃)中培养(时长24 h)。③培养结束后,试管内不存在产酸、产气表现,则代表大肠菌群阴性;如果产生产酸、产气现象,则需展开如下步骤:对于产气、产酸接种管,将其置于伊红美蓝琼脂板上,转种,并放于培养箱中培养24 h。随后细致观察菌落形态,将淡紫红色不存在金属光泽且中心颜色较深或者紫黑色、有金属光泽的菌落展开染色处理,并经镜检核实。

1.4 观察指标

统计2 组水样内细菌检出情况和检验合格状况。以国家饮用水标准为依据,水样细菌总数不超过100 MPN·mL-1。检测指标包括耐热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肠杆菌科。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由SPSS 27.0 软件处理,计数(水样中细菌检出状况;两种方式水样检验合格率)资料由数(n)或率(%)表示,χ2检验,P<0.05 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样中细菌检出状况

由表1 可知,多管发酵法耐热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肠杆菌科的检出率比滤膜法更高(P<0.05)。

表1 水样中细菌检出状况对比[n(%)]

2.2 两种检验方式水样检验合格率

由表2 可知,两种检验方式水样检验合格率(多管发酵法为95.33%;滤膜法为78.00%)相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

表2 两种检验方式水样检验合格率对比[n(%)]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多管发酵法耐热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肠杆菌科检出率比滤膜法更高(P<0.05),两种检验方式水样检验合格率相比,数据差异显著。可见,多管发酵法在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中的检出率、灵敏度要高于滤膜法。究其原因,多管发酵法为一种新式生活饮用水检验方法,此方式可清晰鉴定出饮用水中的大肠杆菌以及其他菌群,且在水质量鉴定上质量较高,效果理想。对于此检验方法,其结果准确性会随数据可靠程度、试剂稀释倍数等增加而持续缩小。由此可以看出,在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中,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根据结果数据决定。为最大限度降低生活饮用水污染程度,相关工作者要从源头入手,强化对水源的监管,并做好相关宣教教育工作。罗永亮[3]以186 份生活饮用水样本(2017 年3 月至2018 年3 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丰水期93 份、枯水期93 份,分别实施滤膜法、多管发酵法检测,研究发现,多管发酵法枯水期耐热菌群、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耐热菌群(94.62%);大肠埃希菌(91.40%)]比滤膜法检出率[耐热菌群(79.57%);大肠埃希菌(58.06%)]更高,多管发酵法丰水期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耐热大肠菌群(80.65%);大肠埃希菌(96.77%)]高于滤膜法检出率[耐热大肠菌群(79.57%);大肠埃希菌(93.55%)],由此可知,两种检查方式均适合用于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中,且多管发酵法优于滤膜法。罗永亮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同。

生活饮用水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必备资源,其质量对人的机体健康、生活质量存在直接影响。近些年,受生态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使得水污染问题越发突出,人们对饮用水质量方面要求不断提高。从我国国情来看,我国水资源储量较高,但受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地域分布不均等因素影响,使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少,水资源合理运用在当代社会中有着重要价值。与此同时,随工业进程的推进,致使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重,此情形也对现有水资源质量造成了直接影响,使得我国存在水资源匮乏、水质较差等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极有可能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4]。鉴于此,相关部门应强化生活饮用水检测工作,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于此基础上应用针对性策略,及时控制、整改污染的水源,防止造成严重后果。此外,水质检测工作还可避免流行病传播,通过对饮用水中微生物进行检测,查看有无传染病等不良因素,从该角度来看,对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展开检测存在极高的社会价值。从检测方法层面分析,当前所用的检测方法有滤膜法、多管发酵法等,多管发酵法主要指稀释水样后培养菌落,以稀释浓度差异为依据分别对菌落进行观察,对单位体积数进行统计对比[5]。滤膜检验是指过滤器过滤水样,把滤膜放于培养基中培养,随后统计滤膜大肠杆菌单位体积数。此两种检测方式各具优、缺点,相比于滤膜法检测,多管发酵检测合格率更高,而滤膜检验操作难度较低,效率较高,两种方法均适合用于饮用水微生物检测工作中[6]。但检测结果比较显示,在未处理水样检验时,多管发酵法细菌检出率高于滤膜法,而在检测生活饮用水期间,相比于滤膜法检测,多管发酵检测水质合格率更高,代表多管发酵检验灵敏度较高,可较为精准地检测出细菌菌落[7]。

本文依据持续优化措施对饮用水微生物检验工作展开更为深入的分析,发现影响微生物检测质量的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点。①实验室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因素。由于微生物检验工作对检测人员的素质、技能层面要求较高,若检测人员技能生疏或经验积累较少,其必然会对检验结果质量产生一定影响[8]。②标本因素。如果水样采集人员难以及时将样本送至检验室,易使样本遭受外界因素污染,或储存不当使得细菌死亡等,均会影响检测质量。所以检验前质量保证工作对检验质量存在关键性影响,疾控中心或者相关部门需加强对该方面的重视,针对性展开培训,降低检验前相关因素对检测质量的影响。③仪器因素。微生物检验工作中使用仪器较多,仪器校准、保养等皆均有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精度。④试剂因素。试剂质量对微生物检验质量有着关键性影响[9]。所以,相关人员必须强化试剂质量控制,从而减轻试剂因素对检测质量的影响。为使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疾控中心以及相关部分还可针对性组建专业化的检验团队,科学分工,构建完善、科学的规章制度,提高检验人员的责任感,调动其积极性。定期组织专业化培训,及时对检测人员知识库进行巩固、更新,从而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检验质量[10]。

综上所述,多管发酵法、滤膜法均适用于生活饮用水检验中,可有效检验出水中微生物菌落数,但与滤膜法相比,多管发酵法检出率更高。

猜你喜欢
发酵法滤膜埃希菌
抽气负压发酵法对丁酸梭菌生长及芽孢形成的影响
溶胶-凝胶法制备高性能ZrO2纳滤膜
A case report of acupuncture of dysphagia caused by herpes zoster virus infection
快速酶解发酵法制备豆酱时酶解条件的优化
体外发酵法评定不同茬次和生长年限苜蓿的营养价值
522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和危险因素分析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荷负电手性壳聚糖纳复合滤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种荷正电纳滤膜的制备
尿液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I类整合子分布及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