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鸟生商

2023-07-25 09:38门召平
华夏文化 2023年2期
关键词:玄鸟图腾证据

门召平

“玄鸟生商”神话是中国最早的感生神话之一。作为人类最底层的文化史现象,感生神话与图腾信仰联系密切。在图腾观念中,生育信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玄鸟生商”实际上是卵生信仰。研究“玄鸟生商”可以对先秦时期“天命观”的形态进行考察,有助于探究对中国早期图腾信仰的情况。“玄鸟生商”神话的具有多重意蕴,难以为单一的证据所把握,因此需要结合多重证据进行解读,重视实物材料和图像材料,把不能“言”的实物图像和可以“言”的文字资料结合起来,融合多种学科的知识,对文本进行科学的分析。

有鉴于此,本文将使用四重证据法对“玄鸟生商”的神话进行研究。四重证据法是文化人类学倡导的研究古史的方法,最早由上海复旦大学叶舒宪教授提出。四重证据法的界定是:“一重证据指传世文献。二重证据指地下出土的文字材料,包括甲骨文、金文和出土的竹简帛书。三重证据指民俗学、民族学的相关资料,包括口传的神话传说,活态的民俗礼仪等。四重证据则专指考古发掘的或传世的实物及图像。”(叶舒宪:《鲧禹启化熊的神话通释——四重证据的立体释古方法》载《兴大中文学报》,2008,(23))

一、一重证据:传世文献中的“玄鸟生商”

一重证据,指古代流传下来的传世文献。有关玄鸟生商的说法,最早出自传世文献《诗经》。《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玄鸟》篇出自商颂,是商朝遗民的宗庙祭祀之歌,首先就是商人的起源:“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毛传:“玄鸟,鳦也,一名燕,音乙。”郑玄笺:“天使鳦下而生商者,谓鳦遗卵,有娀氏之女简,狄吞之而生契。”(毛亨传、郑玄笺:《毛诗传笺》,中华书局2018年,第494页)又《商颂·长发》云:“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郑玄笺:“禹敷下土之时,有娀氏之国亦始广大,有娀女简狄,吞鳦卵而生契。”(同上,第496页)因为商人的始祖契是由玄鸟所生,所以契又被称为玄王。如《诗经·商颂·长发》云:“玄王桓拔。”毛传曰:“玄王,契也。”(同上,第496页)这是玄鸟生商的雏形。这些记载反映了早期商族是以“玄鸟”作为自己的图腾,同时也反映了早期商族尚未完全脱离母系氏族社会。

《吕氏春秋·音初》对这一传说描有着更为详细的记述:

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台,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谥隘,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反。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实始作为北音。”

在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到,在早期的传说中,契作为商的始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感天而生”,战国时期的屈原给契安排了一个父亲—帝喾。《楚辞·离骚》云:“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王逸注:“谓帝喾之妃,契母简狄也。”(王逸:《楚辞章句》,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26页。)《离骚》又云:“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王逸注:“帝喾次妃有娀氏之女生契。”(同上,第27页)又《天问》:“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贻女何嘉?”王逸注:“简狄,帝喾之妃也。玄鸟,燕也。贻,遗也。言简狄侍帝喾于台上,有飞燕坠遗其卵,喜而吞之,因生契也。”(同上,第79页)又《九章·思美人》:“帝辛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诒。”王逸注说:“喾妃吞燕卵以生契也。”(同上,第123页)屈原把简狄、玄鸟、帝喾整合在一起,帝喾的妃子就是契的母亲简狄,契就有了父亲。

秦汉时期又有了简狄在沐浴时吞吃鸟卵而生契的变化。《史记·殷本纪》: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列女传》:

“契母简狄者,有娀氏之长女也。当尧之时,与其妹娣浴于玄丘之水,有玄鸟衔卵过坠之,五色甚好,简狄与其妹娣竞往取之,简狄得而含之,误而吞之,遂生契焉。

通过上述传世文献的记载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玄鸟生商”的内容不断变得复杂,最后形成了一个时间、地点、人物完备的故事,但是其主题却始终没有发生改变。“玄鸟生商”神话不断复杂的过程,体现出“天命”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作为商人后裔關于自己民族起源的重要记忆,“玄鸟生商”的神话传说深入人心,是追溯商民族历史渊源的重要叙事,为商民族历史传承的基础。这说明人们对“玄鸟生商”的认同,也反映出商朝以鸟为图腾崇拜的事实。这一点与出土的竹简和甲骨卜辞反映的情况吻合。

二、二重证据:出土文字材料所见玄鸟

出土的甲骨文金文资料,以及新整理的东周时期以来的竹简帛书等统称为“二重证据”。甲骨卜辞中存在较多关于商人鸟崇拜的痕迹。目前,我们已知的商代先公世系如下图。第七代先公王亥是一个特殊的人物,在卜辞中他是第一个称王的人,前面的先祖在卜辞中都是单字成名,没有王字修饰,自王亥始称王。

商代先公世系表

王亥其人多见于传世文献,如《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

有困民国,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河念有易,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

王亥不仅在典籍中多次出现,也多见于甲骨卜辞中。甲骨卜辞中的“王亥”二字一般分开书写,少数情况下合并书写,如 (《合集》30447),更多的是在王亥之“亥”上增加一个鸟字,甲骨文的鸟字一般为“隹”( ),这是基本的鸟的古字形,和鸟有关的字,大都由它组成,如 (《合集》34293)、 (《合集》34294)。这些字形的出现表明,《山海经》记载的王亥食鸟之事在殷商之时就已经开始流传。对具有鸟特征的王亥,商人的祭祀十分隆重,所用牲畜很多,有时甚至用人祀。下面是甲骨卜辞中关于祭祀王亥用牲的记载:

(1)庚辰卜:侑王亥一窜牛(《合集》19812反,师肥)

(2)丙戌卜,殻贞:燎王玄圭?一(《合集》11006正,宾一)

(3)贞:铖王亥十牛?一二告(《合集》14755正,宾一)

(4)贞:登王亥晃…(《合集》475,典宾)

(5)贞:侑于王亥,惠三白牛?(《合集》14724,典宾)

(6)贞??于王亥祷年?三(《合集》10106,宾三)

(7)□酉卜,贞:燎于王玄五牛?二月。(《合集》14741,宾出)

(8)己卯卜:祷雨于王亥?一(《屯南》2282,历二)

(9)癸已卜:侑于王玄?(《合补》9577,无名)

在《合集》14724—版中,商人用三头白色的牛作为祭品来祭祀王亥。《礼记·檀弓上》:“殷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礼记·檀弓上》)常玉芝认为:“该辞卜问特用白牛祭祀王亥,说明商人对王亥是非常重视和非常尊崇的。所以,后世商人要将鸟图腾的符号加在高祖王亥的亥字上。”(常玉芝:《商代宗教祭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16-20、198-203页)商人对祖先的崇拜浓厚,祭祀先祖之礼隆重,而王亥身为商人远祖,对商族的发展有着巨大功劳,其名的书写为“人鸟融合”的形式,商人鸟崇拜似乎可以得到证明。

除了甲骨卜辞之外,春秋战国时期的竹简帛书也记载有“玄鸟生商”的故事。上世纪90年代,上海博物馆抢救回一批珍贵的战国楚简,其中有一篇名为《子羔》。《子羔》明确记载了“玄鸟生商”,简文部分摘录如下:

子羔问于孔子曰:“三王者之作也,皆人子也,而其父贱而不足称也与?抑亦诚天子也与?

孔子曰:“契之母,有仍氏之女也,游于央台之上,有燕衔卵而措诸其前,取而吞之,娠三年而划于膺,生乃呼曰‘钦,是契也。”

其简文中,子羔对三王(禹、契、后稷)的真实身份产生怀疑,认为他们并非“天子”,实乃“人子”,只是由于父亲身份卑贱,不为人知而已。孔子的回答仍是我们熟悉的“玄鸟生商”,只是细节不同。在上文《吕氏春秋·音初》中有燕遗卵、简文也有燕卵,另外郑玄、王逸等人也认为玄鸟即燕。那么为什么契的感生物一定是燕卵呢?孙作云在《殷先祖以燕为图腾考》回答到,殷人“崇拜燕图腾,而国号为殷,盖殷即燕也。不用说,殷,燕同是影纽双声字,而且几乎是同音字。殷一作衣,一作郼,衣郼也同在《微部》影纽下,盖三代殷之得称,……,国名或族名原来皆是图腾。”(孙作云:《殷先祖以燕为图腾考》见《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854页。)正是由于燕是商人崇拜的图腾,所以商人才将燕卵作为始祖契的感生物。

三、三重证据:萨满与娅王文化中的鸟崇拜现象

三重证据特指非文字的文化证据,一方面包括民间的口传文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包括民族学和民俗学方面的文化旁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汉族地区保留的原始崇鸟习俗较少,比较盛行的崇凤习俗,也是附庸于皇权龙文化之下。如汉代,就曾规定,皇后乘坐的车称为凤辇,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都戴凤冠,皇宫的建筑称为凤阙或凤楼,皇后仪仗用的华盖称为凤盖。

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都保留着鸟图腾崇拜的文化痕迹。作为氏族崇拜物和标志, 鸟图腾常常对群体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在东北地区,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内流行萨满教,萨满教崇信动物神灵,其中鸟是备受尊崇的图腾神、守护神和自然神,亦被作为灵魂的象征和天界与人间传递消息的使者。萨满巫师作法时的服饰、法器、舞蹈、咒语、祭祀礼仪等无不与鸟有关。(郭淑云:《满族鸟崇拜及其对北方民俗的影响》载《西北民族研究》1996年第2期)巫师在跳神作法时,要戴上特别的“神帽”,帽顶上的飘带表示鸟魂在飞翔,头上和腰上的铃铛代表鸟的叫声。(庞进:《中国凤文化》重庆出版社2007年,第150页)萨满巫师还在神服的肩上装上两只小木鸟,鸟的双头向着巫师的耳朵,以向巫师传递神的信息,并执行巫师的指令。巫师的衣饰多有鹰的图案,跳神的动作也模仿鹰的飞翔。有的巫师把仙鹤当作灵魂的乘骑工具,跳神时还会想象有各种野鸭神、天鹅神、布谷鸟神等鸟类神明前来助威。(吕大吉何耀华《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鄂温克族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04页)

我国西南地区,古代属于百越地区,当地少数民族众多。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隆安县,当地留行《娅王節传说》和《母谷节传说》,娅王即鸟王,在传说中为了向上天祈雨而自愿牺牲。因此,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日过娅王节(姆王节)。他们认为,娅王是在农历七月十七得病,十八日去世,十九日为她备棺材,二十日下葬,所以各家都在七月二十娅王下葬日过节以纪念娅王。隆安县每个壮族村寨都建有庙堂,称大王庙,供奉的大王虽然没有塑像,但世代相传都说是娅王,有的庙宇还立有娅王神像。(梁肇佐雷英章:《稻作文化与隆安壮族娅王崇拜》载《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3期)至今居住在湘、桂、黔三省交界地区的侗族人民,自称自己的祖先是“鸟人”,即由鸟蛋孵化变成人的,并且每年八月十五,这里的小伙子们都要在头上、身上插满羽尾,跳起芦空舞来祭典庆贺。(陈勤建:《中国鸟信仰的形成、发展与衍化》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这些习俗有力地证明了鸟崇拜的存在,属于早期鸟图腾信仰遗留,是原始信仰的精神遗产。

四、四重证据:双鸟朝阳与妇好鸮尊

第四重证据专指出土的或传世的古代文物和图像。就鸟图腾崇拜而言,1973年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第四重证据——“双鸟朝阳”象牙蝶形器,非常能够说明问题。

1973年该器物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长16.6厘米、宽5.9厘米、厚1.2厘米。正面用阴线雕刻出一组图案,中心由一组同心圆组成,包含大小不同的五个圆,外圆刻有光芒,形似太阳。两侧刻有昂首相望的双鸟,面向太阳,成对称形。四周钻有六个小圆孔,上四下二。

具体而言,河姆渡文化蝶形器的解读作用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空间方面,中原地区位于黄河中上游,生活于此的部落多以牛、熊、蛇等作为图腾,后逐渐融合出龙图腾,学者称之为华夏集团。长江中下游一带,属于中国的东南部,生活着东夷族群,多以鸟为图腾,历史学家称之为东夷集团,后世记录的崇凤文化,其源头或来自于此。

其次是时间方面,商代出土的鸟形器具不止一件,但是其时间约在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50年,而河姆渡文化时间约在公元前7000年到公元前5000年,要大大早于夏商時期,应该可以看做是中原地区鸟形器具的一个直接起源,其文化传播意义重大。

最后,鸟形器物和鸟纹器物,是鸟图腾崇拜的最佳表现方式。这也是鸟形器物和鸟纹器物能够同时在东南和中原地区出现的因素所在。而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鸮尊,则是鸟图腾崇拜观念的极佳图解。

从距今5000年的河姆渡文化的蝶形器,到距今3200年的商朝鸮尊,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是中国古代传世典籍的有力补充。最先流传的玄鸟神话一定是与鸟图腾崇拜观念密切联系在一起,后来才有其他方面的相关传说。这是借助非文字的出土文物考察鸟图腾崇拜思想发生和演变的基本思路。

下面略述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鸮尊,及其和玄鸟生商的关系。

妇好墓出土的鸮尊,并不是单独一件,而是外形、尺寸、纹饰基本相同的一对器物,属于商代晚期青铜器。妇好鸮尊造型其头微昂,圆眼,宽啄,高冠,胸略外凸。双翅并拢,两足着地,尾部下垂与其两足形成三个支点,使其保持重量的平衡。头的后方开有一个半圆形的孔,可放置盖。其后有一把手,称为鋬。(孟璐茜:《妇好鸮尊所属的鸟兽形尊的源流及其文化内涵》载《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报》2019年第1期)

关于墓主人妇好,卜辞中关于妇好的卜辞有很多,下面仅摘录几则:

辛丑卜,争贞:今载王登人,乎妇好伐土方,受有祐。五月。(合集6412)

□午卜,卜宾贞:王 妇好令征夷?(殷墟书契续编4.30.1)

壬戌卜,宾贞:帚好娩, ?(合集13997)

甲戌卜,亘贞:帚好与父乙,   ?(英国所藏甲骨集149)。

辛巳卜,争贞:今者王共人呼妇好伐土方。(合集6412)

辛子卜,□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英》150正)

辛未,卜战,鼎帝妃;其皆利戎伐巴方;王自东□伐。□□于帝妃位。(合集6480)

从中可以看到妇好曾经多次指挥商朝军队,在商朝对周边方国土方、夷方、鬼方等的征服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另妇好为商王武丁之妻,其身份尊贵可想而知。马承源在《中国青铜器研究》中认为:“商代青铜器鸱鸮的图像,应看作是表示勇武的战神而赋予辟兵灾的魅力。”可见,这个商朝晚期的鸟兽造型表明:鸮在商人眼中并不是一般的飞禽,应该是尊贵的神鸟。西周时期的鸟兽尊数量更多,造型也更加精美,更加写实化,如山西晋侯墓出土的西周鸟尊,但春秋战国时期鸟兽尊数量趋于减少,品类也逐渐单调。

五、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运用四重证据法研究商朝鸟崇拜现象,对现有资料进行系统性梳理和相互对照,弥补单一资料无法解释或误解的疑问,以期形成新的诠释,为四重证据法在历史学研究中的有效性提供了一个例证。社会史研究的最大特征就是其系统性、体系性,涉及到信仰、观念、习俗和礼仪所构成的整个社会生活。对社会历史的研究需要进行整合的研究和全局性的把握。对此,传统研究方法局限在文字文献和田野调研的范围里,无法真正得到清晰认识,也就无法进行立体性的认识,以及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的文化阐释。四重证据法强调四重证据之间的互动作用,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实现实证研究与人文阐释研究的结合。

(作者:辽宁省大连市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邮编116000)

猜你喜欢
玄鸟图腾证据
《这条比较傻》等
再来一瓶
关注食品安全
春分
上篇 宅殷土芒芒
玄鸟(七绝)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手上的证据
“大禹治水”有了新证据
手上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