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小学美育建设:问题、原因及对策

2023-07-25 23:48刘欣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以美育人中小学校新时代

摘  要: 美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是较为薄弱的环节,主要存在内涵认知和定位偏差、人才匮乏、课程体系不健全、机制不完善、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其原因主要为教育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影响以及美育价值功能的认知狭隘性;美育教师培养模式的局限性以及美育课程的重要价值认识不足;大中小学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以及美育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体系。基于此,对策如下:突出“大美育”理念,构建以美育人的文化环境;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中小学校美育课程体系;建立美育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完善中小学校美育评价体系。

关键词: 新时代;中小学校;美育建设;以美育人

一、新时代中小学美育建设的问题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我国学校美育教学工作和现状问题做了总体性定位,明确将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意见》指出:“总体上看,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1 可见,我国中小学校美育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1.内涵认知和定位偏差

美育认知与定位偏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偏重于理论化的艺术理论教育;偏重于技能化的各门类艺术教育。而以促进人的感性发展、激发人的创新创造活力,以及以“立德树人”、提高人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为目标导向的中国特色美育还未形成。没有充分认识到美育的广泛性、普遍性以及深层育人模式和规律。

2.人才匮乏,课程体系不健全

专业的美育学科人才应具备贯通多学科知识的能力和深厚的美育素养。但是能将各学科交叉融合并融入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和当代美育资源进行美育教学的专业教师极度匮乏。

作为中小学美育培养的核心环节,纵观中小学美育教学现状,美育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美育课堂存在空心化现象,美育教学内容较为抽象、教学方法较为传统,美育课程设置也存在不系统、不足量、不规范等多种问题。从课程层面来看,美育课程无法承担起深层育人功能。美育课程与实践活动缺少统筹规划甚至脱离断裂,导致美育实施较为被动,美育被边缘化。1

3.机制不完善,评价体系不健全

“大中小一体化”的学校美育体系建构尚未完善,缺乏针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美育目标的阶段性和多样化设计,循序渐进的、学校美育目标的一体化尚未建构形成。

此外,中小学美育还欠缺与家庭、社会的协同育人机制。当前中小学还未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局面,缺乏校内与校外、课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相互协同联动。完整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有效合作和协同美育模式、美育管理体系和管理机构亟待建构完善,美育机制方面与国家的美育政策要求并未完全匹配,还存在较大差距。2

美育评价体系是对美育教学、管理、校园美育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美育工作进行监督和检验的长效机制。3 目前中小学校美育评价体系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匮乏等问题,比如表现为以“单向度”的教师评价作为对学生审美素养进行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内容也仅涉及教学质量,而美育管理、校园美育文化建设等方面鲜有涉及。4 与此同时,中小学校美育评价体系不健全,缺少完善的评价中小学美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评估监管形同虚设。5 最为关键的是,美育的深层育人本质难以被量化,现阶段单一的美育评价体系难以对其进行全方位准确和深入细致的评价。

二、新时代中小学美育建设中问题的成因

1.教育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影响以及美育价值功能的认知狭隘性

其一,教育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影响是导致美育内涵认知和定位偏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社会对教育的追求更多地偏向于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和竞争力,导致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过度注重应试和职业技能,忽视了美育对于人文素质和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

其二,美育价值功能的认知狭隘性也是造成美育内涵认知和定位偏差的原因之一。对美育的认知和理解侧重于艺术技能和理论的传授,而忽略了美育对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以及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

2.教师培养模式的局限性以及美育课程的重要价值认识不足

美育教师培养模式的局限性导致了美育人才匮乏,主要原因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师培养存在地域和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例如,一些发达地区学校能够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包括教育设施、财政力量和教学用具等,从而有更好的机会和条件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美育教师。与此相反,一些较为贫困的地区学校则缺乏先进的美育设施、教学设备和场所,这限制了美育的发展和师资的培养,使得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因而导致不同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良莠不齐。同时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也较为薄弱,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第二,教师培养体系不完善。目前中小学美育教师培养主要依靠本科教育,但是这些本科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理论与实践不相匹配、教学方法落后等,无法满足教师实际工作需要。此外,由于美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教师具备多学科的综合素养和广泛的知识背景,但目前中小学美育教师培养体系还不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再者,中小学美育课程还仅仅停留于艺术教育的维度,无法承担起美育具有的培养创新创造思维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重要功能。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重应试、轻素养的教育现状使教育者仅仅将美育课作为智育的辅助和补充,甚至将其作为工具和手段只為更好地促进其他课程或专业的发展,美育课经常被其他课程“挤占”,缺乏系统性的规划指导、要求部署以及科学合理的监管评价机制。同时由于美育潜移默化的育人特征,难以被“量化”和“成果化”,缺乏统一的目标指引,缺乏课程培养体系的总体性规划和阶段性设计,无法充分发挥其综合协调的全面育人的重要作用。1

第二,由于某些地方教育资源贫乏,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因师资和教学条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无法提供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美育第一课堂教学资源,艺术课程形同虚设、内容浮泛。2教学资源的贫乏导致教学课堂空心化,进而致使学生无法从课堂中直接获得美育相关知识,从而无从提升自己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大中小学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美育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体系

大中小学的美育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这导致中小学美育缺乏连续性和顺畅性,无法形成系统性和渐进性的“大中小一体化”的美育培养体系。主要原因在于中小学美育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与高校美育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课程设计方面,中小学美育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高校美育则更加注重理论探讨和研究。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中小学美育注重基础素养的培养,例如绘画、音乐、舞蹈等基本技能,而高校美育则更加注重人文和哲学思想的研究,涉及更广泛、更深入的文化领域。最后,在教学方法方面,中小学校美育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来达到教学目的,而高校美育则更加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通过研究和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综合素养。

针对中小学美育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匮乏以及美育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目前中小学校美育评价主要由学校进行,缺乏来自多个方面的评价主体参与。这导致评价结果可能只从学校内部的角度来进行评判,评价标准也只是局限于学校美育课程的安排和美育教学质量等内部因素,缺乏对学生参与美育活动、艺术表现等方面的评价。当前中小学校美育评价内容大多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对于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缺乏全面的评价。这种现象是由于美育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完整性和多样性的原因所导致。

其二,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体系。目前,中小学校美育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导致评价主体的标准和方法也存在差异。一方面,不同的评价主体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和重点,导致评价结果的偏差性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由于美育教育本身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形式,需要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但目前中小学校美育评价缺少这样的体系和标准,评价内容和指标匮乏,因此导致评估监管形同虚设。

三、新时代推动中小学校美育建设的实施对策

1.理念层面:突出“大美育”理念,構建以美育人的文化环境

针对美育内涵认知和定位上的偏差,加强中小学校美育建设,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大美育”的指导理念。美育不是简单的艺术教育,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都是审美的对象和教材,家庭、学校、社会、自然等场所都是美育的教育场域。美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优秀的审美素养、较强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力,具备审美理想、优秀品质、健全人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因此,中小学在美育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美育的育人功能和培根铸魂的重要价值,摆正美育的位置,充分挖掘其他学科中的美育资源,将美育教学体现在各门学科、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学校应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融通结合,充分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和方针,努力形成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建立全面综合的审美教育。1

“大美育”的理念是美育的社会化或社会的美育化,美育的主体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应着眼于更广阔的社会空间,立足于“大美育”的顶层设计,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多位一体的美育协调育人机制,充分发挥不同主体各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职能作用。为促进美育的实施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中小学校应与政府单位、社会机构、公益组织、艺术团体开展广泛合作,建立艺术展览、馆藏参观、主题讲座、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等美育的课外实践活动体系。2 推动学校与社会的互联互通,紧密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合作联系,打造“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大美育文化环境,推动美育的实施、实践与长足发展。

2.实践层面: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中小学校美育课程体系

中小学校要根据美育课程需要配全美育教师,着力创设条件,如采取课题牵引、专题辅导、培训进修等方式提升美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应立足于当前中小学校美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从实践层面完善中小学校美育课程体系。其一,开设艺术课程。中小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要大力加强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课程建设,着力打造一批高质量的美育精品课程。其二,拓展以文化、艺术、人文类课程为主体的美育课程,充分挖掘其他人文学科中蕴含的美育资源,发挥艺术、人文类相关学科的优势,以专业教育带动美育通识教育。其三,开设史论类、鉴赏类、批评类、实践类等多种不同形式的优质美学批评课,使中小学生具备基本的审美认知和审美实践能力。

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拓展美育第二课堂,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艺术展览、文艺汇演、主题讲座、艺术类社团等形式,积极举办和美育相关的艺术活动,丰富美育的教学形式,扩展美育的教学内容,并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学会审美,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力。另外,还应大力发展学科美育,将美育渗透进各学科教育教学中,注重美育的德育导向,将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发挥美育的思政育人作用。此外,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和信息技术开展美育工作,通过电脑、网络等多媒体手段,扩大优质美育资源的覆盖面,加大美育资源的宣传推广力度,及时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创新中小学校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网络平台的美育资源的学习,使优质的网络资源为美育服务。

3.制度层面:建立美育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完善中小学校美育评价体系

第一,应完善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协同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联动机制,各中小学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确保全员共抓共管,落实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形成各部门协同联动、争创争先、活泼高效的工作总基调;定期开展美育活动,研究美育相关学科专业发展,为美育学科发展做好规划设计;跨学科、跨部门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育人合力;设立美育教学管理的专门部门,制定相关教学条例和规章制度,从上至下进行规范化分层管理,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针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美育目标的阶段性和多样化特征,努力建构“大中小一体化”的学校美育工作体系,推动学校美育目标的一体化发展。

第二,要完善以“家庭—学校—社会”为一体的、相互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家庭和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美育发展,各中小学要积极与政府文化部门、文化艺术团体、艺术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校内外联动机制,从而进一步激发“师生家校社”不同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产生合力共同推动美育工作开展。

第三,应积极完善中小学美育评价体系。针对美育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匮乏等问题,首先,应明确评价内容的综合性,既评价学生的艺术理论知识、技能和审美素养,还评价学生的审美认知水平和审美创造能力,又评价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价值观。其次,强调测评对象的多元性,即允许教师、家长、专家和学生参与评价。最后,也最为关键的是,保证测评方法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多样性,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知识技能评价和感性、逻辑评价、审美素养和人格养成及完善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

The Problems,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Construc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New Era

LIU Xin

(College of Humanities,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Abstract: Aesthetics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s relatively weak, and there exist such problems in it as connotation recognition and positioning deviation, shortage of talent, incomplete curriculum system, imperfect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and unsound evaluation system. The root cause of these problems lies in the utilitarian influence on educational values and the narrow understanding of the value and function of aesthetics education, the limitations in the cultivation pattern of aesthetics education teachers and the poor understanding of the vital value of aesthetics curriculum, and a lack of effective linking mechanism betwee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colleges and the shortage of uniform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systems.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se problems can be listed as follows: building a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aesthetics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teams in aesthetics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for aesthetics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establishing collaborative linkage mechanisms for aesthetics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aesthetics education in those schools.

Key words: new era,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aesthetic education construction,educating people with aesthetics

基金項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2020年高校人文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幸福观教育研究”(项目编号:SK2020A037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欣,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美育与劳动美学研究。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最后登录日期:2023年1月23日。

1  宋梦园,程岭:《“五育融合”视域下学校美育的实践路径研究》,《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1年第11期,第92-95页。

2  朱雯:《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美育机制与体系创新》,《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第69-72页。

3  咸国军:《新时代高校美育评价体系建设探析》,《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1年第4期,第7-12页。

4  张俊列,杨靖雪:《当前学校美育课程开发的价值指向、问题与对策》,《教育科学研究》2022年第1期,第55-59页,第66页。

5  殷世东,余萍:《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价值、逻辑及路径》,《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第4期,第12-18页。

1  程先国,熊顺宏:《学校美育的问题及突围》,《中国德育》2022年第15期,第8-11页。

2  阮庆贺:《中小学美育存在问题及对策》,《广西教育》2021年第37期,第140-142页。

1  王敏,曾繁仁:《高校大美育体系的现代化建构》,《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第7期,第7-10页。

2  王敏,曾繁仁:《高校大美育体系的现代化建构》,《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第7期,第7-10页。

猜你喜欢
以美育人中小学校新时代
试论精细化管理在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关于加强和完善中小学校食堂管理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基于以美育人的学校社团文化建设
职业技术学院之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