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职学校农村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3-07-25 11:19庞春宁
广西教育·B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中职学校乡村振兴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学生为“三农”服务的意识淡薄、农村缺乏智慧物流和快递人才、人才培养时间短效果不理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等问题,提出通过“三阶式”农村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农村电商+物流快递实务”跨专业课程体系、“长训+短训”相结合、建设开放型的“1+1”产教融合中心等途径,培养农村物流人才,缓解农村物流人才匮乏问题,为乡村振兴服务。

【关键词】乡村振兴 中职学校 农村物流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4-0025-04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冷链物流、智慧物流等领域迅速发展,农产品得以销往全国各地,农村急需电商、农产品销售、农产品包装与保鲜、农产品冷链、农村快递、农产品流通加工、智能仓储管理等方面的核心技术人才,农村物流人才需求量大。目前,在农村从事物流岗位工作的人员多数是从其他行业转型而来,没有参加过系统、长期的物流技能训练,缺乏农产品冷链、自动化包装、智能设备、机器人配送等前沿的物流知识和技术,且人员流动性大,不利于农村物流行业的发展,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农村物流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一)中职生服务“三农”意识淡薄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三农”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目前,留在农村发展的多数是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缺乏技能和技术的人群,这部分人难以胜任智慧物流和农村物流企业岗位的工作。中职生毕业后多数选择到广东、浙江、上海等经济发达省份城市就业,不愿意回到农村发展,服务“三农”意识淡薄。笔者对广西梧州农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2021级物流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208份,回收问卷201份,有效问卷193份,有效率96.02%。调查结果显示,有83.69%的学生不愿意回到农村就业,只有16.31%的学生愿意回到农村就业创业。

(二)农村缺乏智慧物流和快递人才

目前,广西贺州市农村快递服务水平较低,农村快递尚未实现“送货上门”服务,且快递运费相对较高。快件到达时只能暂存在乡镇代理点或服务点,收件人取件时还需花费一定的费用。在农村,由于缺乏智慧物流和农村快递人才,快递从业人员对农产品的冷链保鲜、特色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环节操作不规范,导致农产品在运输、销售环节容易出现损坏。例如,广西贺州的豆角等特色蔬菜运到上海、浙江等地的一些经济发达城市时,因冷链保鲜处理不当,导致蔬菜温度过高,达不到当地市场准入标准,难以进入当地的市场销售。农村物流“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物流和快递服务水平较差,影响了农产品在外地市场的销售,导致农产品滞销严重,农民损失大,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农村物流人才培养主要以短训为主,时间短、效果不理想

农村物流人才培养主要通过“送教下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劳动力转移”“水库移民”等项目的短期培育,以及各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组织的“仓储与配送”“快递收发与配送”专项职业能力的短期培训,技能实操缺乏长期、专业、系统的训练。这些项目培训时间短,一般是7—10天,学员很难在短期内掌握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比如冷链技术、溯源技术、包装技能、智能仓储技术、快递异常件的处理等知识和技能,培训效果较差。这种短期培训的农村物流人才,难以满足农村物流企业的岗位工作需求。

(四)农村物流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产教融合度不高

在农村物流人才培养中,人才与企业岗位需求常常脱节。相对城市物流企业而言,农村物流企业对岗位和人才的需求更具挑战性,物流人才需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针对性更强。目前,中职学校培养的物流人才主要按照城市物流人才的标准进行培养,没有结合当地农村物流企业岗位需求进行培养;学校建设的智慧物流、冷链物流等实训室也没有与农村物流产业相融合,学生在学校很难有机会对农村物流方向的技能进行专项实训实习,产教融合度不高,效果不显著。

二、农村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的发展首先要解决农村人才匮乏的问题。研究农村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为农村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物流人才,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

(一)“三階式”农村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校农村物流人才的培养主要采用“三阶式”培养模式。“三阶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第一阶段是指引导学生先从思想上转变,让学生意识到农村发展有前途,愿意服务“三农”;第二阶段是结合农村发展情况,指导学生学习农产品包装、运输路线规划、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知识和技能,并到乡村物流企业进行实训实习;第三阶段是鼓励学生到农村就业和创业,留在农村发展。我校在培养农村物流人才时,按照“三阶式”模式进行培养,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一年级学生入学后就选定农村物流方向,学校对其进行为“三农”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为“三农”服务的意识;第二个学期开设农村物流方向的基础课程,让学生开始学习农产品包装、农产品贮藏和保鲜、冷链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第五学期学生到贺州市的农村电商企业、物流公司进行实践实习,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第六学期鼓励学生到当地的农村就业创业,留在农村发展,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具体做法如图1所示)。

(二)打造“农村电商+农村物流”跨专业数字化课程资源

如何让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市民餐桌,关键要看物流,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很多农产品出现滞销现象,例如近几年贺州市的砂糖橘价格低廉,无人问津,在产地0.5元/斤都没有客户来收购,果农损失严重。而笔者2020年1月份在陕西杨凌进行调研时,发现当地超市的砂糖橘销售价格是6.99元/斤,而且很受当地客户的青睐。本地与外地市场的销售价格差别如此之大,其中很大原因是销路不畅。为了解决此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加大农村电商直播、电商运营等网上销售力度,再通过物流将农产品运输到全国各地,进而有效破解农产品滞销的困境。中职学校在培养农村电商人才时,可以将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专业相结合,进行跨专业联合培养。比如可以在课程设置时加入农村电商、电商直播等学科知识,加入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打造“农村电商+物流快递实务”的跨专业课程。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承接销售订单,再进行物流包装、快递发货等一体化的实操训练。课程要全面优化与整合,如开发农产品电商直播、农产品流通加工、农产品包装、冷链物流等核心数字化课程,让物流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数字化平台上观看微课,观看实操视频,学习规范的实操步骤和流程。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开发农村电商和农村物流的工作手册及活页式读本,以便学生将学习卡片、工作手册等资料带到仓库实践、实习,方便学生忘记流程时随时复习。教师在教学中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结合工作情境开展教学,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分析和掌握学生的实训情况,能够对学生实训结果进行有效测评,实现“生态课堂”。

例如,我校在农村物流人才培养中,将物流专业课程与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相结合,物流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共同开发了农产品快递实务这门课程的活页式读本以及课件和微课等数字化资源,并将这些数字化资源上传到“学习通”“智慧校园”等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的前两章节“农产品网络销售”“农产品数据分析”由电子商务教师完成授课,课程后四章节“农产品包装”“农产品收件实务”“农产品寄件实务”“农产品派件实务”等内容由物流专业教师完成授课。农产品快递实务这门课程在物流和电子商务专业均有开设,同时在实训时也进行跨专业的合作教学,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淘宝、抖音等平台店铺注册网店,并定期到与我校合作的农产品基地进行直播,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店铺接收到的订单交给物流专业的学生来完成,包括商品的包装、寄件、发货、售后服务等,共同为“三农”服务,为乡村振兴做贡献。打造跨专业的数字化资源,方便学生在数字化平台上学习跨专业的知识,有利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学生(“农村电商+物流快递实务”跨专业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三)“长训+短训”相结合,培养学生多元化技能

“长训”指中职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短训”是指对农村农业人员进行短期的培训。在农村,很多人不愿意脱产进行长期培训,因为长期不生产、不工作,会造成家庭收入减少。在农村物流人才培养中可以采用“长训+短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通过中职学校的长期培育,向农村输送物流人才,并将短训做强做大,培养具有多元化技能的农村物流人才。多元化技能是指对全日制学生和农村物流从业人员进行短期培训时,除了培养物流专业的基本技能,还进行电子商务专业、会计成本核算等多种技能培训,使其既懂得物流专业知识,又懂得电商和会计专业知识。我校在培养农村物流专业人才时,在全日制学历教育中开设农村物流方向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在农产品销售、物流管理、成本核算、农村会计、农产品包装、冷链物流技术等方面的技能,每年为农村输送物流人才200人以上;并通过“高素质农民培养”“水库移民”“送教下乡”等短期项目,每年培训农村物流人才达3 000人次以上。在短训培训过程中,我校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模式,建立长效的服务机制,对参训学员进行长期的跟踪服务,教师把最新的技术和技能制作成抖音视频或快手短视频等学习资料,上传到平台或者小程序,让学员随时可以查看、学习。在农村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还可以通过城市企业帮扶农村企业的模式,带动农村物流的发展,进而促进农村物流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例如京东物流公司到富川、贺街等村镇进行农村电商、电商直播、物流仓储、供应链、冷链技术等方面的乡村物流知识培训,将京东物流最先进、最新的技术和标准送到田间地头,进一步提高农村物流人才的技术技能,从而促进农产品销售,带动农村就业创业(多元化技能培养如图3所示)。

(四)建设开放型的“1+1”农村物流产教融合中心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职学校农村物流人才培养可以通过校企共建开放型的产教融合实训中心,采用“引企入校”和“村中建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建设“1+1”模式是指在学校共建1个开放型的农村物流实训基地,在农村田间地头建立1个开放型的物流实践基地。“1+1”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向政府、企业、学校开放,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实践生产和技术服务等功能融为一体,多方协同共育农村物流人才。教师将课堂搬到校外的农村物流企业、仓库或田间地头,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结合工作场景进行教学,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并以智能化和数字化赋能学生实训,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分析学生的实训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训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实现“生态课堂”。学生到田间地头进行实践实习,深入农村物流企业了解物流工作流程,掌握全方位、全环节的农村物流知识和技能,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

例如,我校与贺州市韵达快递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了“韵达快递驿站”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学生可以在实训中心进行农产品快件包装、收件、派件、面单打印、异常件处理等方面的技能训练,还可以在韵达快递驿站实训室开展农产品直播销售等实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帮助贺州市农户销售红薯干、红瓜子、砂糖橘、脐橙等农产品。贺州市韵达快递有限公司还可以在实训中心进行正常的快递业务经营,贺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这个开放型的快递实训中心进行“快递员”国家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快递收发与派送”专项技能培训等社会培训。又如,我校与贺州市正大公司在八步区铺门镇建设了“田间”农村物流实验基地,学生到这些实验基地开展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直播销售、包装、保鲜、冷链贮藏、冷链运输等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进一步强化了专业技能。校企共建服务乡村振兴的“1+1”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服务乡村振兴的效果显著。

(五)着力培养“一核两技”师资队伍

教师在农村物流人才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学校要着力打造一支精专业、爱“三农”、懂“三农”的“一核两技”师资队伍。“一核”指以服务“三农”为核心的思想理念,“兩技”指农村物流核心技术和物流专业核心技能。在农村物流人才培养中,学校要强化教师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引导教师乐于到农村参与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实践学习;学校也要指导教师不断学习智慧物流、智能仓储、人工智能技术、无人配送技术、农产品冷链等物流前沿核心技术,并将核心技术运用在农村发展中;还要引导教师在企业的实践学习中加强专业核心技能的学习,不断促进农村物流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创新。

此外,中职学校还要通过“招、引、聘、培”等方式培养农村物流专业教师。校企互聘教师,即中职学校聘请企业专家到学校上课,解决学校农村物流师资紧缺问题,并将企业先进的技术带进课堂;同时企业深入了解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学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共同培养专业人才,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的问题。同时,中职学校可选派物流专业教师到企业授课,指导企业员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企业员工的理论知识水平。例如我校聘请了贺州市韵达快递有限公司、贺州市申通快递有限公司等企业经理到我校上课,讲解农产品包装、生鲜派件、冷链运输等知识内容,深受学生的欢迎;学校物流专业教师也受邀到贺州市韵达快递有限公司、贺州市申通快递有限公司、德邦物流等企业进行授课,讲授快递、物流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指导企业员工考取叉车工、快递员等级证书。校企互促,进一步提高了师资水平,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农村物流专业人才。

总之,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针对农村缺乏掌握农产品销售、农村物流、冷链物流、农产品配送、运输路线规划、物流成本控制等核心技术的物流人才问题,我校通过构建“三阶式”农村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农村电商+物流快递实务”跨专业课程体系,采用“长训+短训”相结合、建设“1+1”产教融合实训中心等方式培养农村物流人才,解决了农村物流企业人才匮乏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赋能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李显,彭淑敏.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物流发展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1(2).

[2]刘文静,罗凤,邓贵霞.我国农村物流人才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0(3).

[3]张晶.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农村实用技术,2020(7).

[4]夏丽丽.智慧物流背景下校企融合的物流人才培养路径[J].广西教育,2021(11).

[5]朱莎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物流发展探析[J].中国市场,2020(9).

[6]梅林.新时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水运,2019(7).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职学校农村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GXZZJG2021A032)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庞春宁(1986— ),女,汉族,广西博白人,本科,学士,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职智慧物流、冷链物流、农村物流。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中职学校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德育工作浅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