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学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策略探究

2023-07-25 11:30廖州萍
广西教育·B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三全育人中职学校

【摘要】本文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从整合资源、建设制度机制、搭建育人平台、创设公益课堂、构建全员育人体系及丰富活动内容等方面,以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论述中职学校实施发展型资助育人策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 资助育人 三全育人 发展型资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4-0064-04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工作指南》(教财厅函〔2020〕8号)强调:“要将资助与育人工作有机结合,构建资助育人机制。”在资助与育人工作中,资助是手段,育人是最终目的,学生资助不仅要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困失学,而且要润心育德、扶困扶志,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在中职免学费、国家助学金等国家资助政策的帮扶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了物质上的帮扶,但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存在经济依赖、心理自卑、感恩意识缺失等现象。那么,中职学校如何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在给予学生物质资助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精神、职业规划等全方位指导,发挥资助育人“受助—自助—助人”的发展功能,提升育人工作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为例,探讨“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学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实践策略。

一、健全制度、搭建平台,为全过程、全方位资助育人提供保障

资助育人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中职学校要从新生入学直至学生升学(就业),全程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实现资助育人的全程化,还要将经济帮扶与资助育人结合起来,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机制,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规划不同年级、不同特点学生资助育人的工作重点及途径。

(一)以制度管理为抓手,落实资助政策,全程、全方位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我校通过建立制度机制明确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职责,做到工作有制度保障、有方案指导、有清晰流程、有监督反馈。主要内容包括进一步梳理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及奖学金评定等奖、助、免工作流程;进一步明确学校资助教师、学籍教师、班主任等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职责,做到职责上墙;设立学生资助工作举报箱,接受师生咨询和监督;制订资助育人行动方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制订具体的育人方案,助力学生成长;成立受助学生志愿服务队、拟定服务队管理办法及活动计划,组织学生开展优秀学生先进事迹宣讲、新老学生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育人活动,调动和激发受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构建“受助—自助—助人”的资助育人模式。

(二)搭建“济困助学·育心育德·提技强能”资助育人平台,为开展发展型全方位资助育人活动提供保障

我校以精准资助为手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各方力量为支撑,整合“三全育人”优势资源,搭建“济困助学·育心育德·提技强能”多元化、发展型资助育人平台。一是济困助学,通过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精准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及时发放国家资助金,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负担;与此同时,通过学校服务中心、学校食堂、学校超市等校内资源创设勤工俭学岗位,鼓励受助学生通过劳动获取生活费,缓解生活压力。二是育心育德,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对受助学生进行心理帮扶,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团辅活动及心理主题讲座等方式,帮助受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树立阳光积极的心理状态;通过学生社团、学生德育活动为受助学生创设多彩校园生活,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学生资助工作全过程。三是提技强能,借助学校创新创业中心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指导,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充分发挥系部、专业教师团队力量,在专业技能教学中加强对受助学生的关注和帮扶;同时,加强勤工俭学管理与培训,增强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由此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创设资助育人公益课堂,构建全程、全方位资助育人课程体系

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纯朴善良、求知欲强,但部分学生存在自卑怯弱、不善言辞、文化基础薄弱、入校前接触的教育资源有限等问题。我校结合学生生活、心理、学业、就业等问题,尝试创设资助育人公益课堂,开设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法制安全、劳动素养等主题培训,将思想引领、人文关怀、情感共鸣融入资助育人全过程,落实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帮助受助学生树立信心,提升面对突发事件的判断力和适应能力,不断提高受助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方面,我校依托系部专业特色,打造品牌公益课堂。我校采用课程化学习、系部管理模式,为受助学生搭建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成长平台,通过打造“一系(部)一品”,即一个系部(部门)打造一门及以上精品课程或开展一个资助育人品牌活动,帮助受助学生成长成才。如体育教学部开设户外素质拓展公益课堂,通过网球、攀岩等阳光体育活动,帮助受助学生接触更多体育项目,了解更多体育知识,提升身体素质,培育体育精神;艺术设计系、文化旅游系开展艺术类公益课堂,通过开展绘画、插花、舞蹈、声乐等艺术活动,提升受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另一方面,我校分年级、分群体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公益课堂体系。我校根据学生发展需求,从新生入学直至升学(就业),分年级、分阶段开展全程、全方位的资助育人培训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引领、阳光生活、能力拓展三大类。如第一学期开展新生适应性心理讲座及各类心理团辅活动;第二学期开展“我奉献 我快乐”主题培训;第三学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培训;第四学期开展“初入职场礼仪培训求职面试”主题培训等。我校通过开展“感恩励志”“诚实守信”“我和我的祖国”等思想引领类课程,帮助受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拓展人生视野;开展心理团辅、绘画插花技巧、户外拓展训练等课程,创设积极阳光的成长氛围,帮助受助学生培养阳光向上的心理,感受生活之美;开设礼仪、普通话、摄影写作、求职面试等能力提升类课程,帮助受助学生增强综合素质,提升職业技能。

三、构建全员育人体系,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资助育人合力

资助育人要以“育人”为出发点,学校发放补助金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物质帮扶,同时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帮扶、精神帮扶、技能帮扶,以实现润心育德、扶志提能的育人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应聚焦全员育人的视角整合育人资源,充分发挥校内各职能部门、全体教职工,甚至学生群体的力量,使学校、家庭、社会提升协同育人效能,形成教育合力。

(一)整合校内资源形成育人合力,开展资助育人工作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时间长,接触的对象主要有学校教师、同学及后勤服务工作者等。做好资助育人工作,不能单靠学校资助部门和资助教师,还要整合校内其他资源。一是学校应引导教职员工关心、关爱受助学生,帮助受助学生健康成长。如心理教师关注受助学生的心理状态,开启心理帮扶,及时帮助受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培养学生阳光的心态。二是学校各职能部门要相互配合,发挥部门工作及资源优势给予受助学生帮扶指导。如宣传部门通过大力宣传资助政策、受助学生成长成才事迹,激发受助学生励志图强、自强不息;后勤服务部门增强育人意识,关心关爱受助学生。三是可以将热心资助育人的教师吸纳到资助育人主体队伍中,通过公益课堂、结对帮扶等方式给予受助学生具体细致的学业指导、技能帮扶。四是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引领作用,借助朋辈育人力量,宣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典型事迹,让受助学生与榜样面对面交流等,激发受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和成长。

(二)挖掘校外育人资源,协同开展资助育人工作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帮扶和家庭教育,学校应充分加强与社会、家庭的联系,挖掘社会和家庭的育人资源,形成育人合力。一方面要挖掘校外教育平台、实践平台育人资源,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到校外开展志愿服务、劳动实践、研学等活动,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育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家校沟通,充分发挥家庭的育人功能。如通过班级家长群宣传资助政策及补助金发放情况,发布学生在学校和班级活动中的成长记录照片,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促进亲子交流;通过日常沟通,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生活学习情况,遇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帮助学生成长;通过寒暑假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及家庭氛围,进一步了解学生及家庭需求,同时宣传国家政策及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事迹,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点燃希望和梦想。

四、拓宽育人载体,丰富育人内容,实现全方位资助育人

(一)以资助政策宣传月为载体营造育人氛围,开展育人活动

资助政策宣传是提升受助学生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途径。学校应以资助政策宣传月为契机,加强资助政策宣传,开展受助学生座谈会,结合学生心理状况、学习生活实际开展心理帮扶、感恩励志、诚实守信等主题教育活动,将思想引领、人文关怀、情感共鸣等融入资助育人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励志成才、筑梦逐梦。一是利用好平台加强资助政策及励志典型宣传。通过校园公众号、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发放资助政策宣传册等方式,大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及受助学生成长成才典型事迹。二是开展学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求调查。通过个别访谈、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学校资助育人现状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求调查,深入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生活、学习、情感和精神等方面的现状及需求,为进一步增强学生资助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供依据。三是开展感恩、励志、诚信、担当等主题征文、演讲、书画、摄影系列活动,引导受助学生学会感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传递爱心,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四是组织受助学生参加心理团辅、户外拓展、阳光生活类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以班级活动为载体,开展资助育人主题班会及微主题系列活动

班级活动是育人活动的重要载体,包括主题班会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活动内容包括德育、文体、科技、劳动等助力学生成长的活动。我校通过班级活动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融入班级、融入宿舍,增强自信心,提高人际交往、沟通协调等能力。在我校的“知恩感恩”“诚实守信”“热爱劳动”“励志成才”主题班会及微主题活动中,各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如选取贴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生活与心理特征的主题,将主题班会课与微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开展“梦想墙”“我的自画像”“温暖瞬间”“期待”“我的成长故事”“榜样在我身边”等主题班会或微主题活动;通过演讲、辩论、情景剧表演、文化墙展示等灵活多样的活动,以及理想信念教育、自信教育、挫折教育、赏识教育等微主题励志教育活动,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开展遵纪守法、行为规范、助人为乐、真诚待人、文明礼仪等微主题诚信教育活动;开展感恩资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遇见等微主题感恩教育活动;开展工匠精神、劳动美、微志愿服务等微主题劳动教育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学校进一步激励受助学生勤奋学习、勤练技能。

(三)以学生社团为载体,以志愿服务活动为导向,构建“受助—自助—助人”的育人模式

我校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组建志愿服务队并开展系列活动,引导受助学生在活动中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提升自我,加强受助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朋辈引领、互帮互助的氛围。我校积极开展团队管理及活动,提高受助学生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处理问题等能力,如开展“衣旧情深”“落叶清扫”“卫生监察”“垃圾清零”“光盘行动”等校内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保护母亲河”“大手牵小手”“关爱特殊群体”等校外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组织受助学生志愿者发挥专业所长及兴趣特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组织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开展家电维修志愿服务、组织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开展爱心缝补、组织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健身服务等志愿活动,帮助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增强技能,收获志愿服务的快乐。受助学生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增强劳动观念,运用专业技能树立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感恩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构建资助育人“受助—自助—助人”的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

资助育人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家庭的发展,而且关系着国民素质提升、社会和谐稳定。中职学校开展学生资助育人工作要逐步从“保障型”向“发展型”转变,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制订育人计划,给予学生经济、物质资助,同时从心理、精神、职业规划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指导帮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高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1]薛群彬.“立德树人”视野下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构建[J].黑河学院学报,2019(1).

[2]李萱.“三全育人”背景下地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探究[J].就业与保障,2021(13).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学生资助专项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学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策略实践研究”(2021ZJY1382)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廖州萍(1983— ),湖南祁阳人,文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学生资助及德育工作。

(責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三全育人中职学校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