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数据 合理决策
——以数学项目学习『我是图书采购员』为例

2023-07-26 05:48崔英梅彭亚红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采购员复式统计表

文 崔英梅 彭亚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三会”核心素养,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数据意识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形成数据意识有助于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1]。数据意识是“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主要表现之一。那么,在小学统计内容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呢?下面以数学项目学习“我是图书采购员”为例,探讨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数据的意义和价值。

一、选题分析与目标确立

“我是图书采购员”是基于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复式统计表》设计的数学项目学习。统计教学一直强调要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决策的过程。复式统计表是数据整理的一种方法,而整理数据是分析数据、做出合理决策的基础。因此,在《复式统计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更要让学生意识到整理数据的必要性,体会到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做出判断和决策的重要性。恰好“家委会”要为班级购买一批图书,为学生提供了现实问题情境,且图书采购情境有助于学生产生调查需求,并实施调查,统计数据。所以,设计数学项目学习“我是图书采购员”,确立如下学习目标:

1.结合为班级设计图书采购方案的实际情况,经历实地调查、网络检索等多种方式收集数据,用统计表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复式统计表,会填写复式统计表,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

2.经历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设计合理的图书采购方案的过程,体会依据真实、可靠数据做出判断和决策的重要性,意识到理性消费的意义。

3.在小组合作问题解决过程中,能够按时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在尊重他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

二、项目启动情境与驱动问题

“图书采购方案”征集通知是“我是图书采购员”数学项目学习的项目启动情境,包括项目背景、驱动问题,项目成果及标准等内容,还隐含着学生拟扮演职业角色、项目成果的服务对象等信息。从项目启动情境中可以看出,学生获得“采购员”角色,项目成果“图书采购方案”为充实班级图书角提供参考意见;“图书采购方案”至少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图书符合学生需求前提下最省钱,且总金额不超过500 元;驱动问题是“如何购买到同学们需要的图书,并且最省钱”。

三、项目任务与实施过程

数学项目学习“我是图书采购员”围绕驱动问题,分为三个阶段实施,每个阶段主要由1 课时课堂教学和1~2 个长任务构成。

1.项目分析:以终为始,制订计划

项目分析是数学项目学习的开始。在“产品”导向下,以终为始,将项目学习的最终成果及其标准作为分析问题起点,在明确整个数学项目学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的基础上,制订研究计划。

任务1-1:理解成果及其标准

教师给每位学生分发“图书采购方案”征集通知,学生一边认真阅读通知,一边圈画关键信息,独立思考:最终成果是什么?成果要达到哪些标准?围绕最终成果和标准,全班交流自己圈画的关键信息,理解“我是图书采购员”项目最终要设计出一份“图书符合学生需求前提下最省钱,且总金额小于或等于500 元的购书方案”。

任务1-2:分析问题

根据“图书采购方案”及其标准,小组讨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解决策略,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结果过程中,逐步明确设计“图书采购方案”的基本步骤。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的必要性,意识到用数据说明他们设计的图书采购方案的必要性。

任务1-3:制订计划

教师提供“我是图书采购员”数学项目学习计划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根据设计“图书采购方案”的基本步骤,做好组内分工协调,制订出小组的具体调查研究计划。制订调查计划需要考虑的元素很多,对首次接触项目学习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此任务作为一个长任务,在学生充分讨论基础上制订计划,期间,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指导,使各组调查研究计划具有较好的可实施性。

2.项目研究:数据调查与整理

项目研究是基于项目分析具体开展探究与成果产出的过程。各小组根据计划,具体实施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设计“购书方案”。

任务2-1:数据调查和整理

数据调查是一个长任务。其中,图书需求调查,教师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 年版)》[2](以下简称《指导目录》),给学生确定适合所在年级学生阅读的图书选择范围,以保障调查数据有意义。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指导目录》,利用“问卷星”调查平台实施调查,收集数据,各小组再按一定的标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整理;购买图书渠道和优惠方案调查,各小组分别通过实地调查和网络调查,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信息。

任务2-2:理解优惠方案算法

各小组汇报购买图书渠道和优惠方案调查结果,结合具体情境,解释“满减”“满赠”“优惠券”“8.5 折”等优惠方案的实际意义和算法。考虑到学生没有学习小数的四则运算内容,计算过程中允许使用计算器,或使用购书平台计算功能。

任务2-3:整理数据

教师提前提出用统计表整理数据的要求,学生在实际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发现已学的单式统计表存在局限性,尝试自主“创造”出功能更强的复式统计表(可以手绘统计表,也可以使用Excel 等软件制表),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体验数据整理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借助各小组的数据整理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填写复式统计表,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

任务2-4:分析数据,设计“购书方案”

各小组根据用复式统计表整理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图书需求的数据特点,再结合“图书采购方案”标准,做出合理的决策,设计“图书采购方案”。这个过程需要小组同学充分讨论,因此,设计“图书采购方案”是一项长任务。

3.项目展示与总结:评选购书方案

项目展示与总结是项目学习的结束,通过展示最终成果,检验驱动问题的解决程度,并对项目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任务3-1:成果展示与评价

教师提示小组互评时,对照成果标准,检验各组的“图书采购方案”是否符合要求。各小组利用PPT展示设计“图书采购方案”的调查研究过程,用数据说明小组最终确定的“图书采购方案”的合理性。最后,在符合成果标准的方案中,通过投票确定班级“图书采购方案”。

任务3-2:总结与反思

教师播放小视频,回顾项目学习历程,引导学生着重从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数学知识应用、问题解决过程、自我表现、小组合作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

四、项目反思

数学项目学习“我是图书采购员”源于学生校园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学生在“如何购买到同学们需要的图书,并且最省钱”问题驱动下,围绕设计“图书采购方案”,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基于数据整理的实际需求认识复式统计表,体会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依据统计表进行数据分析,设计图书采购方案过程,意识到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做出合理决策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关键在于要让学生体会到数据的意义和价值。数学项目学习“我是图书采购员”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过程中,切身体会到数据的意义和价值。第一次,学生通过分析设计“图书采购方案”需解决的问题,意识到“用数据说话”的必要性;第二次,学生通过调查图书需求,认识到“用数据表达”的意义;第三次,学生通过调查购买图书渠道和优惠方案,体会到“用数据对比”的重要价值;第四次,学生通过依据统计表进行数据分析,设计采购方案,深刻认识到真实可靠的数据对科学合理决策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采购员复式统计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略谈“垂直互动”复式教学的作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澳门复式住宅
神奇的统计表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6400t液压复式起重机
招聘采购员
浅析出口外贸采购员岗位工作的重点与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