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植入《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2023-07-27 07:08蒋荣立郑菊花
广州化工 2023年8期
关键词:分析化学无机文化

高 源,蒋荣立,郑菊花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近年来中国矿业大学结合学校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校所有学科专业中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具有特色的“动力中国·课程思政”体系。

《无机与分析化学》是我校理科、工科第一门化学基础必修课,涉及化学、化工与制药、能源与材料、环境等多个专业。主要介绍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使学生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分析方法和正确表述分析结果,并且理论联系实践地结合能源科技方面的应用,为解决生产与科学研究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在课程中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锻炼学生养成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形成创新思维;通过化学与人类的关系教育学生热爱科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但是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教学目的,主要原因是无机与分析化学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最先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知识点较高中时期是个飞跃性的变化,学生在面临着专业课学习的压力自我管理能力较差,通常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加之课程内容繁杂、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和掌握,容易产生学习的懈怠与负面情绪。如何改善这种状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素养,这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3]。

作为施教者,立足基础理论课教育,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行动与精神上的纽带,巧妙地衔接到基础课教学中,真正意义上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为今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能源资源的动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生产实践的结果,更是前人智慧、情感与审美意识的结晶。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四大发明、医药典籍、古往今来科学家事例,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智慧[2]。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在《无机与分析化学》这门以科技性和实用性见长的学科里,核心思政元素可以从文化传承、开拓创新、社会责任、家国情怀等方面挖掘。用好基础课教育教学平台,做好学生的文化传播工作,紧密结合学校办学传统,突出学校能源资源特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基础扎实、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高素质人才,让学生成为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的推动,科技沟通与创新的参与者[3]。本文梳理了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的经典化学史(图1),概括了中华传统文化植入《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中的现实意义。

图1 化学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1 开放包容的民族精神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精彩纷呈,与世界各民族文化交融交流中吸收着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养分,“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这种包容、向上的文化正是科技创新的催化剂。在讲授《无机与分析化学》绪论中无机化学研究的内容时,以我国芯片行业的卡脖子难题为例,讲述无机材料硅由于良好的半导体特性,广泛地应用于制造各种半导体元件、芯片的基地材料,但是芯片生产技术高度垄断,进而引出华为等科技公司在技术垄断的情况下,坚持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全球的先进科技并吸引国际人才,坚定科技创新的信心和决心,坚持开放合作与自主创新两手抓,在光刻胶、大尺寸硅片和电子封装材料等领域实现快速突破。华为公司就是秉持自力更生与借鉴世界科技创新成果相结合的包容文化特性,准确把握科学技术世界性、时代性的特征,以全球视野,包容豁达思维推动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加快流动,形成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快创新资源汇聚的新高地[4]。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包容不仅体现在“乐见其成”,欣赏他人的创新成果、尊重他人的创新成果,也植根在开放包容的分享机制中,以无机与分析化学作为理论依据取得的创新性突破、成果,更是在化学发展史中绽放光彩。古有“四大发明”中的火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欧洲,与世界分享,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今有青蒿素借助“一带一路”的引领,作为中国送给世界的礼物,迈出国门推广全球;再到2020年爆发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以来,中国工程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面对外界质疑的杂音,能够顶住压力、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最终成功研制出了新冠疫苗,使疫情控制成为可能,世界多国也在逐步推进接种中国疫苗,在本次疫情防控和疫苗外援中我国科研人员为全球疫情控制作出了重大贡献。用这些实例讲述开放包容的精神,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具备包容、认知和适应文化多样性的意识、知识、态度和技能[5]。

2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促进人类科学进步

对待工作认真执着、一丝不苟,对待任务与要求精益求精、专心致志的工匠精神,是华夏文明生生不息,不断进步的文化积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纵观近现代无机与分析化学发展,一批批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科学家,更是秉承着工匠精神,为化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世界瞩目的创新[6]。我国的象征之一陶瓷,经过了五千年来流传沉淀,是各个时代的文化特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讲述物质结构基础章节时,展示陶瓷的精美图片,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也了解到不同釉色里面元素组成及含量,在漫长的制陶生产实践中,是手艺人经过不断改进和提高得到的一件件超越实用品的艺术品[7]。

事实已经说明,当今人类长久以来建立的技术发现和科学发明,火药、造纸术、陶瓷及青铜器等,大部分来源于中国,我国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精华部分已经是我国新技术繁荣和世界现代社会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在近现代分光光度分析法的课堂讲述时,列举色谱分析的先驱者卢佩章先生的光辉事迹,向学生讲述他开创中国第一台微量体积色谱仪、腐蚀性气体色谱仪等重大贡献,以此引导留学生领悟到,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需要有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而这些创新离不开对细节的精雕细琢和对卓越品质的极致追求[8]。中国制造与创新的非接触原子力显微镜技术,为微观下分子相互作用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实验途径。显微镜中的最大难点在于核心部件的制造,制造的难点在于工艺,需要不断地修正、实验、检测,有局部缺陷的位置需要手工细细打磨。正是耐心、专注与坚守的工匠精神,突破了国产化高端科学仪器的制备瓶颈,获得全世界的认可。把这些生动鲜活的例子分享给学生,让他们认识到科学技术创新来自于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奋发进取、潜心研究和精益求精,既要有全身心地投入和深耕细作的精神,也要有长期的坚持和持久的耐心。鼓励学生秉承老一辈的精神,让“中国制造”走进世界市场,能把“中国智造”的工匠精神融入世界文化[9];更要秉承着这种工匠精神,学以致用,促进研究成果尽快服务于世界经济发展,造福于世界人民大众,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添砖加瓦。

3 迎难而上的文化自信引领人类创新飞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坚持的“四个自信”,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自信是最基础最深沉最持久的文化符号,也是在世界文化中坚定中华文化自信的文化渊源[10]。通过无机与分析化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化学发展史中中国化学家的贡献,了解中国化学家坚持本民族文化自信的美德。比如侯德榜作为民国时期的无机化学家,为了解决当时中国缺碱的情况,冲破国外技术封锁,放弃国外的优越环境回到中国,在恶劣的条件下带领科研团队,不断摸索得到了制备高品质纯碱的工艺[11];在讲述原子轨道能级图徐光宪规则时,介绍徐光宪先生结合国家建设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量子化学、配位化学、萃取化学、稀土化学等领域取得了成就;尤其是围绕国家战略需要,提出了适于稀土串级萃取理论,引导稀土分离技术的全面革新,催进了中国从稀土资源大国向高纯稀土生产大国的飞跃。徐光宪先生在科学研究中坚持“立足于基础研究,着眼于国家目标,不跟外国人跑,走自己的创新之路”的信念,正是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完美诠释。

这些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所处时代的工业基础和教育基础远比不上今天。但正是有着从跟踪模仿到超越引领的信心、勇气和智慧,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为当代科技发展领先世界奠定了基础。在原电池章节里,结合新能源领域的热点问题,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锂电池存在的锂资源储量少、价格相对较高等问题,介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电池研发等关键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技术,在市场中占据大量份额,帮助学生树立解决实际问题的理想,增强学生学习乃至以后从事能源行业的自信心[12]。分享这些事例告诉学生,当今的中国、以及全世界,面临着全新的历史任务,要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继承、发扬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精神,迈出自信的步伐。

4 结 语

《无机与分析化学》这门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我们要利用好这门课程,将中国传统文化跨越学科、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在基础课中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方法,全面立体展现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开放包容、精益求精、文化自信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这种价值观深植学生心中,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未来在能源资源领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让我们的民族文化魅力在化学教学中绽放光彩。

猜你喜欢
分析化学无机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分析化学实验中常见废液的处理与回收
光化学蒸汽发生法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无机渗透和促凝剂在石材防水中的应用
加快无机原料药产品开发的必要性和途径
谁远谁近?
高职分析化学模块化创新教学开发与应用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TRIZ创新理论在分析化学教学实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