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病原学和流行病学进展研究

2023-07-29 12:19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5期
关键词:存活猪群猪瘟

董 娜

沈阳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辽宁沈阳 110031

非洲猪瘟最早发生在肯尼亚,发生时间为1921年,逐渐流入西欧等一些国家。在2018年时,非洲猪瘟这种疫病第一次流入我国,发生在沈阳地区,疫情逐渐在一些省市扩散,为生猪养殖产业带来较大的损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把这种疫病纳入到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属于我国一类动物疫病。

1 非洲猪瘟病原学

非洲猪瘟病毒属于单分子线状双链DNA病毒,属于非洲猪瘟病毒科等唯一成员,这种病毒的基因组为末端共价键闭合,最小长度为170 kb,最大长度为190 kb,包括151个开放型阅读框,可以对超过150种蛋白质进行编码,基因组中央包括保守区数量大约125 kb,分别为左端以及右端,各为48、22 kb,且一部分存在差异,所以,毒株存在差异性基因组长度也存在差异性。非洲毒株存在多基因型特点,我国猪群感染的为基因III型。这种疫病病毒外观呈现正二十面体对称结构病毒,直径长度200 nm,构成部分包括DNA核心、含脂类囊膜以及二十面体衣壳,衣壳构成部分为1 892~2 172个壳粒,中央存在空隙,呈现出六棱镜状。成熟的病毒中包括基因转录等需要使用的酶,组成病毒粒子的结构蛋白包括P72等,P72蛋白通常出现在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晚期阶段,存在较高的反应原性以及抗原性。另外,病毒粒子中包括部分能够逃避宿主防御系统的蛋白,可以对身体内的转录因子产生良好的抑制效果,并且还可以使钙调磷蛋白磷酸酶的活性得到有效降低。

非洲猪瘟无法很好的抵抗高温,对于普通消毒剂存在较强的敏感性,能够耐受酸和碱,可以在pH值4~10的无血清培养基中良好存活。粪便中含有非洲猪瘟病毒能够存活大约几周,并且感染性比较强,污染猪圈内的病毒可以存活大约一个月,冰鲜肉等病毒可以存活大约4个月,动物尸体中的病毒能够存活大约18个月。福尔马林等一些消毒药物可以将这种病毒杀死。

2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

2.1 直接传播

主要是病猪和健康猪进行接触。针对急性病例开展研究发现,感染猪的分泌物等中包括大量的病毒,容易感染猪和发病猪通过口等接触后出现感染情况。根据有关报道显示,容易感染猪与感染猪直接接触,1~9 d后就能够被感染。若是添加围栏,那么可以防止直接接触造成的感染。在直接接触的基础上,病毒在血液中出现前,就能够通过鼻液进行检测。

2.2 间接传播

感染猪的血液等存在较多的病毒,可能对车辆等产生污染,而健康猪接触这些污染物或者食用被污染的饲料等,都可能造成感染这种疫病。

2.2.1 通过被感染的肉制品传播

非洲猪瘟病毒在冷冻肉等物品中能够存活较长的时间,这些可以当作病原体通过媒介进行传播,因此,从非洲猪瘟病毒流行地区进口猪肉及肉制品存在较高的危险性,并且在高危险地区进口生物学产品也存在较大的危险性。

2.2.2 通过被污染的环境传播

因为感染性非洲猪瘟病毒,可以被分泌及排泄,所以极易给环境带来污染,后续可能会成为病毒的来源。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非洲猪瘟病毒能通过污染物等进行传播,室温下非洲猪瘟病毒在被感染猪圈能够存活一个月,土壤中能够存活190 d,所以在发生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后,对环境开展全面细致的消毒十分关键。若是猪群处在带毒不发病状态,那么注射药物没有严格消毒等都可能导致间接传播。若是运输过带有病毒的病猪车辆没有进行消毒以及清理,那么可能导致病毒进行传播。

2.2.3 通过饮水进行传播

自然喂养被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的饲料及饮水是最小感染剂量。根据有关研究证明,流质食物和干饲料进行对比,前者感染概率更大。直接饮水的最小感染率属于干饲料的0.01%,所以饮水比喂养固体感染的概率更高。

2.2.4 通过空气传播

病猪和感染猪之间若是存在空气接触,那么就可能感染,不过这种空气传播距离存在较大的限制,通常不会大于2 m。但是在实验过程中,针对采集的空气进行研究发现,在感染后的25~30 d内,会存在分子以及病毒阳性。

2.3 通过生物媒介进行传播

非洲猪瘟病毒可以在钝缘软蜱中通过水平或者垂直进行传播,能够在蜱体内存活时间达到2个月,被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钝缘软蜱可能出现虫媒传播。例如苍蝇等一些吸血昆虫,在吸取病猪血液后能够存留非洲猪瘟病毒24 h,且可以传播非洲猪瘟病毒,这和非洲猪瘟病毒在猪群内进行传播存在较大的关系。根据有关研究可以证明,猪在进食感染非洲猪瘟病毒苍蝇后,会将病毒传染给容易感染的猪只。但是苍蝇传播媒介的空间分离性存在较大的限制,其会在某个群体内进行传播,大概率不会在农场之间进行传播,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苍蝇在遥远农场之间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小。

3 非洲猪瘟综合预防和控制措施

现阶段,有关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层面,首先是在宏观角度来说,建立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疫情风险控制体系,针对现阶段国内非洲猪瘟流行情况以及带来的影响,需要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并且建立政府、生猪养殖人员以及合作社相结合的非洲猪瘟疫情风险防控体系。确保生猪养殖足够集中,构建完善的生猪养殖产业链,健全生猪养殖场的业务链程度,强化其自身抵御疫病的能力;其二,需要在生物安全角度对养殖场开展指导,使其掌握各种防控措施。可以在建立猪场和加强管理两个不同角度入手,完善猪场的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等,且加强对养猪场、饲料以及饮食安全的重视,避免疾病的传入。

3.1 建设猪场以及加强布局管理

在选择猪场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畜牧业发展规划》等有关要求进行建设,不能在生活饮水源区、风景苑等区域内建立养猪场。在建设猪场的过程中,应该坐北朝南,根据地势从高到低,和主风向从上到下可以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区域,各为管理区域、生产区域、生活区域、粪污处理区域和隔离区域,每个区域之间需要使用矮墙等进行分离,区域之间间隔不能少于50 m,养猪场内的净道以及污道不能混合进行运用。

3.2 加强对进场人员以及车辆的管理

外来人员以及车场不能进入猪场,生产人员在进入猪场时,需要先更换相应的衣物以及鞋靴,并且使用消毒剂清洗干净,且开展雾化消毒处理,在进入隔离区后需要更换隔离服,在离开时需要将隔离服留在隔离区或者开展无害化处理。养猪场内的车辆不能出场,场外运输物资车辆需要在进场前开展严格的消毒工作。

3.3 加强对猪群的管理

猪场需要运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法,尽可能不在场外引进生猪。如果一定需要引进,应严格执行检疫程序,进场后要开展隔离处理,在隔离的过程中对非洲猪瘟病毒开展检测,确定生猪为健康猪后,才可混入猪群中饲养。加强对饲养密度的控制,对猪舍内的温度与湿度进行调节,确保其处在合理范围内。加强通风、消毒,不给生猪饲喂泔水,需要确保饲料及水源的安全。在处理粪污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病死猪需要立即开展无害化处理,避免感染更多的猪群。

3.4 加强对传染源的控制,将传播途径切断

在针对易感猪群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加强对传染源的控制以及将传播途径切断是一种基础防控措施,其中比较常见的方法为注射疫苗,这不仅仅是最常见的方法,而且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此,想有效控制非洲猪瘟,养殖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细节的重视,运用多样化控制手段,加强对非洲猪瘟病毒的预防。

3.5 加强移动关的限制

非洲猪瘟病毒传播力以及入侵能力相对比较强,极易跨地区进行传播。在疾病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针对这种疫病加强调整,譬如,高风险区域不能向低风险区域进行运输,这种做法可以产生良好的控制效果,不会造成大范围的传播以及严重的后果。养殖场有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检查,一旦发现疫病,需要立即进行控制以及处理,在此期间不能调动,若是因为调动出现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那么需要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

3.6 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

现阶段,我国在开展无害化处理的过程中,常用的方式包括焚烧等。然而出现猪瘟后,会导致传播和扩散十分严重,最实用的方法为就地掩埋,这种方法可产生良好的效果,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短,并且处理成本比较低。针对一些存在混合特征的猪群,需要立即运用有效的处理措施以及方法。在养殖中,如果发现病猪,应将其和健康猪进行隔离,防止感染健康猪,且需要开展全面的消毒,确保可以在干净卫生的环境中对猪群开展饲养。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防止发生猪瘟,另一方面可以减小养殖场的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存活猪群猪瘟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飞利浦在二战中如何存活
浅谈猪瘟防治
131I-zaptuzumab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存活的影响
猪群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