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腹泻症状、病因与防治的探讨

2023-07-29 12:19张铁英姜学武李德先孙考仲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5期
关键词:轮状病毒猪只断奶

张铁英,姜学武,王 军,杨 福,李德先,孙考仲

1.吉林省永吉县万昌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永吉 132200;2.吉林省永吉县黄榆乡综合服务中心,吉林永吉 132200;3.吉林省永吉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吉林永吉 132200;4.吉林省永吉县畜牧兽医总站,吉林永吉 132200

目前,腹泻在猪群中仍然易发多发,而且诊断、防治难度大。该病一直困扰着养猪行业,是影响生猪正常生长和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生猪腹泻的常见症状、致病因素与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以期对养猪行业防治生猪腹泻起到积极作用。

1 常见症状

1.1 细菌性腹泻

1.1.1 大肠杆菌病

1.1.1.1 仔猪红痢

患有红痢的仔猪不爱吃奶,排出灰黄色或灰绿色稀便,之后排出的粪便混有坏死脓糊状物质,气味恶臭,颜色呈红色。发病仔猪体温一般在41 ℃以上,多数仔猪因高烧、脱水而很短时间内死亡。

1.1.1.2 仔猪黄痢

患有黄痢的仔猪,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稀便,腹泻较为严重,仔猪吃奶量少,直至停止吃奶,体重迅速下降,猪只消瘦、眼球凹陷,最后死亡。

1.1.1.3 仔猪白痢

患有白痢的仔猪,患病初期进食、体温以及精神状态比较正常。但是,排便较稀并呈白色或灰白色,粪便气味恶臭。之后,逐渐出现腹泻,猪只食欲不振,最后因消瘦、脱水、虚脱而死亡。

1.1.2 沙门氏菌病

1.1.2.1 急性型

急性型即为败血型,其在仔猪断奶前后多发,有的猪突然死亡。患病时间较长的猪,体温约41~42 ℃,精神不振,不吃食,便痢,呼吸困难,猪耳根部位、腹部皮肤有紫斑,多数猪病程2~4 d,病死率很高。

1.1.2.2 亚急性型

皮肤上长有绿豆大痂样皮疹,病变特征为坏死性肠炎,主要表现为盲肠、结肠以及回肠炎症。体温高,有眼屎,患眼结膜炎。初期便秘,后期腹泻,粪便为黄绿色或灰白色恶臭稀便。猪只渐瘦,皮肤湿疹,患病数周后有的死亡,有的成为僵猪。

1.1.2.3 慢性型

慢性型症状与猪瘟相似,体温达40 ℃左右,精神萎靡不振,食欲明显下降,打冷战,猪只扎堆取暖,有眼屎,腹泻较重,粪便较稀且呈淡黄色或淡绿色,粪便气味恶臭,经过多日腹泻,后期排粪出现失禁现象。部分病猪胸腹部有丘疹,猪毛蓬乱无光泽,皮肤出现暗紫色。后腿无力,行走摇晃,病程2~3周。

1.1.3 梭菌性肠炎

发病仔猪排红褐色稀便,并有一股难闻的腥臭味儿,共济失调的病猪,行走摇晃,呼吸困难,病程3 d左右大部分猪死亡。剖检发现肠道出血,空肠内满是气体和红色液体,红色液体中有组织碎片。肠壁上的病变部位为深红色,跟非病变部位明显不同。

1.2 病毒性腹泻

1.2.1 感染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常年皆可发生,但在秋冬至初春比较多发,具有多点暴发、反复发生、迅速传播、传染流行等特点。带毒猪与病猪为主要传染源,通过猪呼吸、粪便、吸吮的乳液、鼻腔的分泌物等传染。发病率最高的是2周龄以内的仔猪。

1.2.2 流行性腹泻

这种腹泻病多在秋冬季发生,春季也可以发生,各品种各年龄段皆能感染。比起胃肠炎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传播速度较慢。成年猪死亡率不高,通常临床表现为呕吐、厌食,有的猪只突然发生腹泻,严重地导致死亡。

1.2.3 轮状病毒感染

猪轮状病毒性腹泻,在各年龄段猪只都有感染,一般多发在寒冷季节。轮状病毒通常与病原性大肠杆菌、胃肠炎等混合感染。轮状病毒多感染8周龄以下的仔猪,经产母猪、种公猪、成年猪通常隐性感染。感染猪只腹泻剧烈,脱水速度快,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粪便多为糊状或水样状,病程3~7 d,因为迅速脱水,营养吸收差,逐渐消瘦而死亡。

1.2.4 冠状病毒感染

猪只冠状病毒最高感染率可达到100%。一般种公猪、母猪和成年猪表现为隐性感染,很少表现出发病症状。仔猪出生一周内死亡率极高,能够到达100%。仔猪出生8 d内,发病率一般在50%~80%。新生仔猪腹泻先兆一般表现为食欲不振、严重腹泻、脱水、呕吐,排出糊状或水样粪便,病程一般在3~7 d。

1.2.5 伪狂犬病毒感染

猪只体温可达41~41.5 ℃,困倦昏睡,双眼眶呈红色,有的猪只表现为呕吐或腹泻症状,粪便为黄色稀便,严重的呈水样状腹泻,嘴里流出许多泡沫,腹部有紫色斑点,嘴角、眼部出现水肿。有的猪精神恍惚,走步摇晃,有的猪腿麻痹,四肢趴行或后退,站立不稳或不能站立。间歇性癫痫,抽搐发作时脚弓反张。随着病猪逐渐停食并出现呕吐,尾巴、腹部随后也发生震颤,共济失调,流涎吐沫,倒地死亡。

1.3 寄生虫性腹泻

1.3.1 蛔虫性腹泻

发病初期表现为呼吸急促、稍有咳嗽、消瘦、营养不良、贫血、被毛弯曲粗乱,无光泽,生长缓慢,随着虫体增加,猪只出现呕吐、吐沫子、拉稀等症状,严重时出现肠梗阻,腹部剧烈疼痛,拒绝饮食,精神沉郁。

1.3.2 鞭虫性腹泻

鞭虫性腹泻一般在猪只45日龄后发生,轻度感染时症状表现为被毛粗乱、水样腹泻、贫血。感染严重时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进食减少、贫血以及腹泻不断加重,并且稀便中带有黏液。

1.3.3 结肠小袋纤毛虫性腹泻

结肠小袋纤毛虫性腹泻常见于断奶仔猪,不良环境、恶劣气候、腐败饲料为该病诱因,病猪症状一般表现为水样腹泻,稀便中带有脱落的肠黏膜以及黏液等。

2 致病因素

2.1 环境因素

受季节、天气变化以及早晚温差过大等多种因素影响,猪只很容易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发生腹泻。断尾、剪牙、去势、防疫等管理失误或突发事件引起猪只应激,也可以导致生猪腹泻。另外,刚断奶1周内的仔猪,与其他窝仔猪混群生活,饲养条件与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出现仔猪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等,加之仔猪体质差、免疫力不强、自我体温调节能力弱,受环境骤变影响,很容易因功能紊乱而腹泻。

2.2 饲料因素

断奶仔猪从吃奶变成吃料,会导致仔猪应激而采食量较少,进而出现饲料营养利用率低、肠胃消化不良,从而造成仔猪腹泻等疾病。应在仔猪原圈舍用饲料喂7 d左右,再逐渐改变仔猪生活环境,与其它窝仔猪进行混群饲养,让其逐渐适应更换饲料和饲养环境等。

2.3 管理因素

猪舍内外部环境、饲料以及消毒等方面管理上不去,直接或间接引发生猪疾病,尤其是有的猪舍面积小,养殖密度高,猪舍内阳光照射不足,致使猪舍内阴暗潮湿,滋生细菌。实践证明,猪舍环境越差生猪腹泻的发病率越高。加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使断奶仔猪逐渐养成定量、定时、定点的进食习惯。另外,猪舍的湿度、光照、温度、通风等因素,对猪只的饮水、饮食、排泄和休息等均有一定影响,猪只不适应这些因素也会引起腹泻。

3 防治措施

3.1 防治并举

猪场建设要远离工厂、屠宰场、养殖场以及人口密集区,选择全价优质饲料,营养搭配合理。确保饲料安全,严防饲料发霉变质。适当添加微生态制剂,用以调节猪只肠胃功能。不能长期使用抗生素防病治病,以免造成猪只肠胃菌群失衡,影响猪只肠胃健康。

3.2 因病施治

3.2.1 细菌性腹泻

猪只未患黄白痢时,可用疫苗进行预防。对于患黄白痢的猪只,可选择乳酸环丙沙星、硫酸新霉素、安普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35日龄仔猪未患副伤寒时,可使用仔猪副伤寒疫苗1头份口服。对于仔猪患副伤寒时,可以选用氟苯尼考等药物治疗;对于仔猪患有血痢时,可以给予链霉素加上甲硝唑配合治疗,必要时给予止血敏注射;患有痢疾的猪可选用林可霉素、痢菌净等药物予以治疗。

3.2.2 病毒性腹泻

轮状病毒感染的腹泻、流行性腹泻以及胃肠炎导致的腹泻多在寒冷季节发生,可以在未进入寒冷季节之前,对母猪采取腹泻二联苗注射2次,期间间隔20 d左右。因为没有特效药进行治疗,可以对症进行补液,使用抗菌药物,再用碳酸氢钠避免酸中毒。根据免疫规划、免疫程序,认真做好猪瘟、伪狂犬等疫苗的注射工作。

3.2.3 寄生虫性腹泻

定期开展驱虫工作,每年驱虫种公猪3次、后备母猪1次、妊娠母猪20 d进行1次、保育猪7 d进行1次、育肥猪2个月1次。对于蛔虫性腹泻,在仔猪补料成功后使用左旋咪唑、伊维菌素进行驱虫,一般1个月1次。对于鞭虫性腹泻按说明书使用伊维菌素、酚嘧啶等拌料饲喂,每天1次,连用2次即可见效。

猜你喜欢
轮状病毒猪只断奶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方法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高锌在断奶仔猪日粮上的应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