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2023-07-29 12:19史立君于祯海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5期
关键词:耳病圈舍猪群

徐 颖,史立君,于祯海

1.东丰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吉林东丰 136300;2.东丰县小四平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东丰 136300;3.东丰县大阳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东丰 136300

养殖生猪,若猪群中有传染病,势必阻碍生猪健康生长,甚至造成生猪死亡。养殖行业的发展不单单顺应人们对猪肉产品的具体需求,还能够给农民增加收入带来积极影响,继而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以及农业建设,为此应高度重视生猪养殖,整体性研究相关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健全传染病防治体系,推动养殖行业的飞快发展。

1 生猪传染病的类型与流行特征

1.1 类型介绍

第一点是呼吸道综合征,主要影响因素是饲养管理或者环境应激影响,此内容时常被淡化,更多对病因和病原学进行关联,影响着生猪饲养管理的有效性。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出现,一方面可以定位为原有的病原体,包含肺炎支原体或者猪圆环病毒,对应病毒包含多杀性巴士杆菌、沙门氏菌等,降低生猪群体的抵抗疾病能力,增加其有内源性继发性感染的可能性;第二点是免疫抑制性病症,造成生猪有免疫抑制的影响因素相对多一些,最为常见的便是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对生猪个体的免疫器官、细胞产生侵害影响,降低了生猪的健康水平;第三点是繁殖障碍性传染病,比如猪繁殖或者猪瘟以及呼吸综合征,另外猪流感、弓形虫病或者乙型脑炎也被列入在障碍性传染病体系内。

1.2 流行特征

第一点是病原多元性,具体生猪的饲养和管理中,传染病往往是较多类型病原同时作用造成的,特别是细菌或者病毒,相关混感状况不单单使得生猪传染性的诊断面临难度,也不容易被养殖户发现,引发疾病大范围传播;第二点是病情繁琐,病情繁琐是传染性疾病的主要流行特征,病原体涉及不相同致病机制,多个症状共同作用会使得病理变化不是非常明显,让诊断疾病和防治疾病的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增加患病生猪死亡的概率。

2 猪传染病的防治思路

2.1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有效防治

养殖生猪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高致病性蓝耳病,此种疾病有一定传染性特征,传播的速度也具备迅速特征,因此应该执行综合化的防疫方案,对高致病性蓝耳病从根源上进行控制。对于高致病性蓝耳病,有地方性流行的现象,特别是出现在高温的夏季,增加疾病产生率。相关病毒会使得生猪的生长受到影响,归属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的范畴,病毒在空气或者昆虫以及接触病原等媒介下加以传播,还表现出一定的精液传播、胎盘传播。通常此种疾病出现在处于妊娠时期的母猪身上、新生仔猪身上,感染的时间不固定,持续感染可以达到一年时间,若经常更新猪群可能引出暴发流行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后果。

在实际防治中,应选取针对性防疫方案,给猪群进行疫苗注射,对猪群的圈舍环境有效管理,引进科学的环境卫生消毒项目,妥善处理病情,监督和控制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出现、传播。利用中西医结合的形式进行病症治疗,及时控制并发症出现,强调凉血和清肺止咳等要点,即选取清开灵和阿莫西林混合,以肌肉注射的形式进行,每日治疗1次,连用3 d。在患病猪的病情比较严重时,配合葡萄糖与清开灵输液,必要情况实施肾上腺素进行肌肉注射,持续对患病猪干预5 d,整体上提升生猪群体的抵抗能力。

2.2 伪狂犬病的有效防治

对于生猪出现的伪狂犬病,属于诸多类型哺乳动物或者鸟类经常感染的传染病,患病生猪体现出中枢神经系统障碍,部分感染生猪有皮肤瘙痒症状,患病猪的年龄有不相同特点,基本症状表现也是存在不同的。处于哺乳阶段的仔猪,其有典型发热情况、神经症状,极有可能死亡。在生猪处于成年状态下,感染伪狂犬病会表现出隐性,且处于怀孕阶段母猪有流产的变化。对患病猪注射高免血清可以缓解症状,可是有药物耐受性的生猪会在体内长时间存在此种病毒,养殖户应选取隔离饲养的形式干预,平时饲养阶段制定隔离检疫的体系。采血要实施实验室检验,圈舍地面或者饮食用具、饮水用具都应定期被消毒处理,对患病猪排泄的粪便和尿液经过发酵池处理。捕杀圈舍内的鼠类动物,每年开展3~4次生猪的的采血检查,净化种猪群。以血清学的方式对阳性生猪进行干预,阳性母猪生产的仔猪要按照隔离饲养的思路进行,配合针对性伪狂犬病疫苗。育肥仔猪在出生后的一个月内,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弱毒苗注射,指导生猪出栏。选取高免血清以及黄芪多糖注射液混合,控制患病猪死亡,开展针对性免疫接种。利用氢氧化钠以及酚类消毒液完全消毒,起到灭鼠的效果。

2.3 圆环病毒的有效防治

养殖户饲养生猪,应充分提升饲养摄入质量,感染相关病症的生猪,其自身免疫力水平会降低,因此平时管理中应保障采食饲料中有蛋白质和维生素,增强生猪饲料营养支持,给仔猪提供湿料,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实施全进全出的管理方案,避免来源和年龄有差异的生猪之间有混养现象。关注饲养管理,确保圈舍干燥,减少猪群的饲养密度,提高圈舍的通风性,控制环境对生猪生成的应急刺激。科学实施分群管理、混养管理,强化圈舍外部生物安全保障,对空气的质量进行改善,减少圈舍内氨气的实际浓度。养殖户不要给猪群饲喂变质饲料,严格调查引进生猪的种类,配合行之有效的生物安全方案贯彻隔离监督工作。在生猪有圆环病毒病时,要对其加以淘汰处理,养殖的多个环节都要引进消毒工作,由于圆环病毒病能够对常见的消毒剂产生抵抗反应,因此要以广谱消毒药物为主进行消毒,科学起到预防圆环病毒病的作用。治疗中,选取白金肽肌肉注射,对本品充分稀释和摇匀,制作混悬液,合理调整药物使用剂量。

2.4 胸膜肺炎的有效防治

养殖户为了避免生猪出现胸膜肺炎病,要确保圈舍内通风良好,提高圈舍内的空气质量。避免生猪生成应激反应,给猪群提供充分营养作为支持。落实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出栏后对圈舍充分消毒,空栏7 d后再次使用。及时治疗患病生猪,包含青霉素、四环素或者新霉素等,采取注射的方式给药,提高患病生猪的治疗效果。在圈舍中有发病生猪存在的情况下,应在饲料中增加抗生素,产生良好的预防作用,控制新病例出现。即便抗生素可以减少患病猪死亡的现象,然而基础治疗患病猪可能携带病菌,在治疗中应关注生猪是否有呼吸困难问题,利用血清检查方式判断生猪健康状况。合理调整药物剂量促进生猪健康生长,配合带菌猪的隔离与治疗,增加可以提高生猪身体抵抗力的药物,不断提高猪胸膜肺炎的防治效果。

2.5 细小病毒病的防治

生猪群体中出现细小病毒病,直接造成生猪有繁殖障碍,即被理解为繁殖障碍病。细小病毒病引发母猪感染,特别是出产母猪感染后有可能出现死胎或者畸形胎,然而母猪却不存在显著症状。细小病毒病的相关病原以细小病毒为主,存在着对消毒药物以及酸碱药物的抵抗力水平。现阶段此种生猪患病类型缺少针对性治疗手段,为此要在不存在患病猪的养殖场中引种,必要情况下需要对生猪进行隔离,后续开展多次血凝实验检查,在血凝抑制滴速表现为阴性的情况下,才可以对生猪之间混合饲养。初产母猪在具体配种之前,要对其加以必要化的免疫接种,全方位对细小病毒病加以预防和治疗。

3 提高生猪养殖中传染病预防的关键点

3.1 更新与时俱进的生猪患病防控思想

养殖阶段,养殖人员要对传染病从根源上加以防控,结合生猪养殖的基本要求,整体上掌握养殖知识,对实际的防控思想和观念进行革新。跟随传染病的变化趋势创设健康化饲养形式,饲养关键点是使得生猪的免疫力得以提升,围绕生物安全性加强可靠性的细节管理,减少生猪传染病大面积传播,避免患病死猪流入市场,控制传染病传播。

3.2 关注生猪养殖的疾病排查

生猪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养殖户应关注日常检查,控制患病猪病情传播。养殖工作者应适当增加排查力度,监测生猪饲养的全部环节。相邻区域存在传染性疾病时,应强化排查力度,基于饲养具体要求明确有效的排查疾病计划,动态了解传染病的出现和流行特征,真正落实养殖管理。对病死猪进行实验室观察,对相关疾病类型进行优化,通过完整地防控机制做好生猪养殖项目。

3.3 强化生猪养殖管理

养殖户应对圈舍的环境进行优化,加强饲养管理力度,对圈舍内存在粪便和污水及时排除,让生猪拥有充分的营养作为支持,体现饲料营养提供的均衡性。考虑到生猪养殖过程中传染病的出现概率比较大,直接降低了生猪的身体健康,所以应采取规范化的疫病防控思路,关注生猪的身体健康,按照综合性防治生猪传染病的方法降低生猪患病率。

猜你喜欢
耳病圈舍猪群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猪蓝耳病的防控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部分漏缝地板的母猪圈舍可铺设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