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梭菌性疾病的防治

2023-07-29 12:19由广勇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5期
关键词:菌苗病羊羔羊

由广勇

大连市长兴岛经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大连 116317

1 羊快疫

1.1 流行特点

致病的病原是腐败梭菌,该细菌广泛存在于低洼的草地、熟耕地和沼泽地。病原菌随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进入羊的消化道。本病常发生于4~6月份,常流行于低洼地区。本病多发生于6~18月龄的绵羊,山羊则很少发生。

1.2 症状与病变

患羊突然发病,往往没有出现临床症状就突然倒地死亡。若能发现症状,其主要表现为病羊常离群独处,不愿走动,驱赶时步态踉跄,有的病羊表现胀肚并有疼痛,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病羊初期有兴奋症状,后期表现昏迷后死亡。剖检可以看到病羊真胃有出血性炎症较严重,胃黏膜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或坏死病灶,黏膜下组织常伴有水肿,胸腔、心包大量积液。

1.3 临床诊断

本病发生前没有先兆,生前诊断比较困难。病羊死后可通过剖检,观察到真胃出血性炎症的病理特征,并结合疾病的流行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则需要进行实验室细菌学检验。

1.4 预防措施

1.4.1 预防注射。在本病流行的地区,每年要定期给羊群进行免疫,预防接种疫苗。注射三联菌苗(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或五联苗(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羊黑疫、羔羊痢疾)。

1.4.2 加强饲养管理。放牧羊群尽可能不到低洼草地和沼泽地,注意羊群的饲料和饮水卫生,冬春季节注意对羊群的防寒保温,不要让羊采食冰冷和带霜的草料。

1.4.3 迅速隔离病羊。死亡病羊的尸体、粪便和周围的污染物要进行烧毁或深埋处理,被污染的场地要用20%漂白粉溶液消毒。对健康羊及时采取紧急预防接种措施。

1.5 治疗方法

因本病发病急,病程短,往往来不及治疗就死亡。对病程比较缓慢的病羊,可每只内服2%硫酸铜溶液100 mL,并配合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强心、镇静、补液等对症治疗措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 羊肠毒血症

2.1 流行特点

本病的病原是D型产气荚膜梭菌,主要存在于病羊的十二指肠、回肠内容物、粪便及土壤中。羊在采食被其污染的饲草或饮水时,病原菌随之进入到羊的消化道内,在羊机体抵抗力低时,病原菌大量快速繁殖,导致羊发病。主要绵羊多发,山羊较少发病。春季发病较少,多呈散发。

2.2 症状与病变

病羊多呈急性经过,突然发病,呈腹痛、肚胀症状,呼吸困难,昏迷,倒地死亡。有些病羊濒死期出现肠鸣或腹泻。剖检可见胸、腹腔和心包积液,心脏扩张,心内外膜有出血点。小肠和十二指肠黏膜充血、出血,肾脏易于软化呈稀泥样。

2.3 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突然发病、迅速死亡等症状及患羊死后剖检所见肾脏软化的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经过实验室检验,证明回肠内有毒素。

2.4 预防措施

2.4.1 预防注射。在本病流行的地区,每年定期免疫注射三联或五联菌苗(同羊快疫部分)。

2.4.2 加强饲养管理。不在被污染地区和沼泽地带放牧,到较高且干燥的地段放牧;秋季放牧时,应避免羊群过食结籽饲草;舍饲羊要加强运动,应粗、精、多汁饲料合理搭配,避免突然改变饲料。

2.4.3 治疗方法。对病程缓慢的病羊,可用青霉素肌肉注射,并结合强心、补液、镇静等对症治疗。

3 羊猝狙

3.1 流行特点

本病经消化道感染。主要发生于1~2岁的成年绵羊,山羊则很少发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多发生在低洼草地、沼泽地放牧的羊群,且早春和冬季发病较多。

3.2 症状及病变

患羊病程短促,常未发现临床症状即突然死亡。有时可在羊群放牧时,发现病羊卧地不起,表现不安、发生抽搐、很快死亡。剖检可以看到病羊的十二指肠黏膜充血、出血、糜烂和溃疡,病羊的胸腔和腹腔有大量积液,浆膜上有点状出血。

3.3 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及其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要作实验室细菌分离鉴定和检验小肠内容物有无毒素。

3.4 预防措施

3.4.1 预防注射。在本病流行的地区,每年定期免疫注射三联或五联菌苗(同羊快疫部分)。

3.4.2 加强对羊群的饲养管理。羊群尽可能不到低洼草地和沼泽地放牧,注意羊群的饲料和饮水卫生,冬春季节注意对羊群的防寒保温,早春和冬季避免清晨过早出牧,不让羊群采食冰冷且带霜的草料。

3.5 治疗方法

因本病急性病例的病程短,来不及治疗就死亡。对病程缓慢的病羊,可每只内服2%硫酸铜溶液100 mL,并配合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强心、镇静、补液等对症治疗措施,具有一定的疗效。

4 羊黑疫

4.1 流行特点

绵羊和山羊均可感染本病,常以2~4岁膘情较好的肥胖羊最易感。本病常发生于春夏季节和肝片吸虫流行的低洼潮湿地的放牧地区。B型诺维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羊常在采食饲草时,其病原菌随饲草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并潜伏于肝脏,当肝片吸虫在羊的体内迁徒时,破坏肝脏组织,使潜伏于肝脏的B型诺维梭菌的繁殖获得适宜的条件,进行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而致病。

4.2 症状及病变

临床症状与羊快疫等相似。病程短,大多数病例是病羊突然死亡,没有临床症状,仅有少数病例病程1~2 d,最多也不超过3 d。病羊一般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呼吸困难,常在昏睡状态下安静死亡。剖检可见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充血,肝脏表面和肝脏的深层有数目不等的灰黄色坏死病灶。

4.3 临床诊断

在肝片吸虫流行地区,发现病羊急性死亡或处于昏迷状态下死亡,并通过剖检肝脏的特征性病变,即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本病需要作细菌学检查和毒素检查。

4.4 预防措施

4.4.1 在本病流行的地区,定期免疫注射菌苗。羊黑疫菌苗有二联苗即羊黑疫、羊快疫灭活菌苗。

4.4.2 加强对羊群的饲养管理,羊群尽可能不到低洼草地和沼泽地放牧,注意羊群的饲料和饮水卫生。对肝片吸虫流行的地区应对羊群定期驱虫。

4.5 治疗方法

因本病急性病例的病程短,往往来不及治疗。对病程缓慢的病羊,可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强心、镇静、补液等对症治疗措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5 羔羊痢疾

该病是以羔羊剧烈腹泻和小肠溃疡为主要特征,新生羔羊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对养羊业危害较大,可造成大批羔羊死亡。

5.1 流行特点

本病的病原是B型魏氏梭菌,可经消化道、脐带和创伤感染。常呈地方性流行,2~5日龄的羔羊发病最多,7日龄后则很少发生。羔羊出生后护理不当,羊舍卫生条件差,阴冷潮湿,气温骤变,羔羊营养不良等,均能诱发本病。

5.2 症状及病变

本病的潜伏期为1~2 d。发病初期,羔羊表现精神不振,不愿意吃奶,很快就发生腹泻,发病后期便中会带血,或完全为血便。病羔体质衰弱,卧地不起,如治疗不及时,常会在1~2 d内死亡。也有的病羔羊腹胀但不表现下痢,或仅排出极少的稀便,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吐白沫,最后昏迷,若抢救不及时,数小时或者十几个小时内死亡。剖检可以看到病羊尸体严重脱水,真胃的内容物里有未消化的乳凝块;小肠黏膜充血,并有多处溃疡;肠道内容物呈血色;心包积液量多。

5.3 临床诊断

根据羔羊的发病日龄、剧烈腹泻和小肠溃疡等特征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细菌分离和毒素测定。

5.4 预防措施

加强妊娠期母羊,增强母羊体质,提高羔羊的初生体重,以增强羔羊机体抵抗能力。羔羊出生后要加强护理,保证及时吃到初乳,羊舍要清洁干燥,温度适宜,避免羔羊寒冷和受潮。

5.5 治疗方法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一般对病羊可采用对症治疗,并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控制并发症。

猜你喜欢
菌苗病羊羔羊
羊咳嗽怎么治
布氏杆菌病的疫苗种类
羔羊的试图(外三首)
仔猪白痢的临床表现及免疫方法
致羔羊腹泻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十招巧识病羊
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辅助治疗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47例疗效观察
孤独的羔羊
六看识羊病
识别病羊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