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主题任务单元教学策略

2023-07-29 11:44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苑小学陈锡妮
天津教育 2023年17期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苑小学 陈锡妮

在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热情,将教学重点放在单元整体教学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单元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了全新体验,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整体学习意识,还有利于学生有效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能够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层面养开展主题任务单元教学,在对单元教学方案的宏观规划中将语文学科知识有效整合起来,使学生在解决主题任务的过程中有效掌握语文学科知识、提升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核心素养导向下开展小学语文主题任务单元教学的意义,并提出具体实施路径。

一、小学语文主题任务单元教学实施意义

(一)彰显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

主题任务单元教学能够充分凸显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在单元主题任务的驱动下参与语文探究活动,获得较强的学习参与感。主题任务单元学习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通常也是建立在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因此所设计的单元主题任务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能够充分彰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素养形成

单元主题学习多是建立在对单元中多篇文章的阅读基础之上的,能够促进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提升,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在单元整体阅读中完成主题任务,能够挣脱单篇阅读时所形成的局限性思维,将口语交际、阅读、习作等内容充分融合起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固定学习模块的形成。

(三)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意识形成

大部分学生认为语文学科知识是零散的,实际上,语文知识可以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要想提升语文学习能力,仅依赖单纯的积累是无法实现的。在单元主题任务学习中,学生能够摆脱单篇学习下形成的固定思维,重新认识语文这门学科,逐渐形成整体学习意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语文概括能力、整合能力、分析能力等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主题任务单元教学设计路径

(一)主题任务单元教学设计的重要阶段

1.分析阶段:寻找单元之间的关联性,明确单元教学主题。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主要围绕“语文要素”及“人文主题”设计了单元教学内容,在单元中设计了“精读”“略读”以及“课外阅读”三部分内容,这三部分阅读内容各自承担的功能不同,精读课文能够促进学生掌握语文课程学习方法,学生在略读课文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作者写作方法的掌握,而“快乐读书吧”的设置能够课程化地为学生呈现课文阅读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教材中每个单元的编写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探索不同单元之间所存在的关联,并找到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连接点,以此来理清单元的教学主题。

2.设计阶段:内容多角度全面整合,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在设计阶段中,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确定本单元学生的学习目标及重点教学内容时具有全局性,能够对单元中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做出细致化的划分,并结合所划分的情况整合教学内容,以此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化构建与设计。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材以及学生的学情等提炼、筛选、整合教学目标中的关键概念,使所设定的单元目标更具科学性。

3.实施阶段:设置单元主题任务获得,串联单元教学内容。

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能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得到唤醒,借助主题任务为学生构建学习情境,能够凸显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学生在语文学习课堂能够实现自由讨论与表达,而不再只是无聊地学习文字知识。因此,在单元主题任务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非常重要,教师只有精心设计任务,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环环相扣。

4.评价反思阶段:重视单元评价系统构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

教师在设计单元评价时,需要重视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之间的一致性,要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贯穿评价活动。教学评价设计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引导多个主体参与进来,以使单元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完整性。不仅如此,通过设计单元评价的方式,还能够帮助教师对学生形成全面了解,教师也会反思与剖析整个教学过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完善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主题任务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施

小学语文主题任务单元教学的实施主要按照“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评价反思阶段”来进行的。其中,整个主题任务单元教学均需要建立在分析阶段这一基础上,分析阶段需要教师对教材、课标及学生学情进行分析,以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的起点及单元教学的核心内容,最终确定单元教学主题;主题任务单元教学的关键阶段为设计阶段,教师在设计时并不是单纯地将碎片化的语文知识或几篇课文组合在一起,而是要立足于真实的教学情境设计教学任务,明确单元主题学习目标,对课时目标及学习内容进行细致划分,重新构建与设计整体教学内容;实施阶段是主题任务单元教学的核心,能够使学生在自我完成单元主题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所带来的意义。实施阶段的教学活动具有递进性、连续性及多样性,它能够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单元主题的深刻认识;评价反思阶段为教师主题任务单元教学提供了方向,能够检验教师是否达成教学目标,能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情况及行为表现等进行多元化的评价,通过反思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主题任务单元教学案例

本文以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为例,提出核心素养导向下有效开展小学语文主题任务单元教学的策略。

(一)前期分析

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主题为“自然之趣”,该单元的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形成对静态描写及动态描写这两种写作手法的初步认识,并且能够掌握如何将景物的变化描绘出来。本单元呈现的四篇课文均为名家所作,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为学生展现了四季的景物,并通过从不同角度的描写景物使学生感受到别样的景致。由于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重要时期,思维正在快速发展,而且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能够长时间保持学习注意力,细致观察实物。学生早在三、四年级时就已经学习了如《翠鸟》《海上日出》等包括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的文章,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知识,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时,首先,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文字转化为画面,使学生通过画面感受静态美与动态美。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细腻描写。最后,教师设计主题任务促进学生学习与感受。

(二)设计教学目标

对本单元的阅读及写作训练要素教学确定后,需要对单元的教学重点进行明确,即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如何使用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展现景物的变化。设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后,教师应细致划分单元学习要点:第一,认识本单元中出现的生字词及多音字,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了解单元中出现的生字词的含义;第二,能够通过教材中的注解,对单元中的三篇课文进行理解并背诵,能够发挥资金的想象力去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美景,体会作者写作时所采用的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手法;第三,对课文中采用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的句子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品味、分析这些句子;第四,对某种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进行仔细观察,将观察的重点放在景物的变化上,将观察的结果用文字描绘出来。

(三)教学实施

1.整合教学内容。

教师对语文教材进行分析后,明确了单元教学的主体,即“探索自然中的乐趣”。同时,整合了教材内容:《古诗词三首》与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具有相同的题材,因此可以进行整合;单元中的文章根据主题以“去哪儿”为主线联系在一起。

2.设计单元主题任务活动。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为学生设计以下单元主题任务活动。

(1)任务一:品读诗词中的美景,感悟美景中的情感。

活动一:单元导读。在对本单元进行学习之前,引导学生对人文学习主题进行深刻感受,通过阅读单元导语的方式结合导语页面图片理解“四时景物皆成趣”;从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明确单元学习的重点;构建教学情境,串联单元主题学习任务,使学生整体性的感知单元学习内容;为学生布置前置性的习作任务,要求学生对观察景物的时间、景物的变化等进行详细的记录。活动二:品读诗词。对过去学习诗词时所积累的经验进行回忆与总结;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与注释,对诗人所描绘出的画面进行详细,形成对诗意的初步理解,体会诗歌中呈现出的动态与静态描写手法,并感受这样描写所带来的效果;对每首时刻中所出现的关键词与独特之初进行深入挖掘,感悟诗人的写作情感,完成对诗歌的理解与背诵。

(2)任务二:观察天地之间的动态、静态美景。

教师在设计此任务时分别对应了三个活动。其中,《鸟的天堂》与《四季之美》是精读课文,需要学生重点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月迹》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学生重点掌握运用方法。要想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动态描写及静态描写,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翠鸟》及《海上日出》,感受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其次,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单元中的文章,再通过朗读感受作者所描绘出的独特风景韵味;再次,引导学生以联系上下文以及借助课后习题的方式,对作者用文字描绘出的画面进行想象,感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之美;最后,引导学生阅读《春》《三棵银杏树》《夏日的雨后》等名家名篇,要求学生在阅读后与同伴交流这些名篇的精妙之处,并总结景物描写方法。

(3)任务三:描写眼中所见美景,感受景物变化之美。

这个任务中需要学生结合单元所学知识,将景物变化所表现出的美感写出来。首先,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所记录的“景物观察单”,理顺写作思路,明确想要突出的景物特点及想要表达的情感;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同伴交流单元课文中作者使用的写作方法,重点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例句,确保学生在描写景物时能够具有顺序性及条理性,完成一篇完整的景物描写作文;最后,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写作成果,与同伴积极分享自己的文章,并进行相互评价,从而对文章进行进一步完善。

(四)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

通过教学评价,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测,在主题任务单元学习中设计教学评价需要保证教学评的一致性,如对本单元设计教学评价时,教师可以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第一,是否书写工整并使用规范的标点符号;第二,是否进行正确分段,语句是否通顺;第三,文章中是否运用了三种及以上的修辞手法;第四,文章是否具有严谨的结构并按照顺序呈现出场景;第五,文章是否描写出了景物的变化。评价可以由自评、他评、师评、家长评等方式组成,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及教学智慧的提升,使教师立足于教学前分析、教学目标制定、实施课堂教学以及课堂评价语言等方面,思考教学是否有效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小学语文主题任务单元教学,无论是教师的授课理念还是授课内容,均取得了极大突破与创新,模式化、灌输式的语文教学方式被主题任务单元教学模式所取代,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因此,在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的本质特征,为学生设计主题学习任务,不断优化教学形式,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有效开展小学语文主题任务单元教学,使学生在探究单元主题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