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民间艺术与小学美术结合路径

2023-07-29 11:44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君山路小学
天津教育 2023年17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新课标美术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君山路小学 张 玮

针对新课标中的素质培养内容,民间艺术与小学美术的结合有利于丰富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与形式,给予学生更丰富的小学美术学习体验,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发展。本文阐述了民间艺术应用状况,分析了民间艺术与小学美术的结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课标下民间艺术与小学美术的结合路径。

民间艺术包含着重要的民间美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可以体现生活中劳动人民的智慧。因此,基于新课标促进民间艺术与小学美术的结合,将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民间艺术的学习角度及其蕴含的生活角度完成小学美术知识的学习,从而透过民间艺术视角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最终丰富学生的美术学习经验。

一、民间艺术的应用概况

(一)民间艺术的应用特点

1.鲜活的生命力。

分析民间艺术的含义与内容可以发现,由于民间艺术诞生于劳动人民的生活中,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展现民间艺术鲜活的生命力。比如皮影戏这一民间艺术,中国皮影人物关节灵活,在优秀民间艺术表演者的操纵下,皮影人物往往具备现实生活中人的姿态,其行坐顾盼、舞刀挥剑、腾云驾雾、打斗驰马等动作栩栩如生、出神入化,令观看者拍手叫绝。同时,皮影戏的故事内容大多来源于劳动人民对生命的畅想,不仅拥有形形色色的人物性格,还有着多样且包容的人物形象,突出了皮影戏的灵魂,即劳动人民鲜活的生命力体现。

2.地理的差异性。

我国地大物博,民间艺术往往呈现具有地理差异的个性化特点。比如,针对中国织锦民间艺术,不同地区的地方风格影响着多姿多彩的织锦手法与样式。如蜀锦产于四川,常常拥有质地坚韧、五彩缤纷的独特地方风格;而苏州宋锦则与苏州美景和文化涵养相契合,以古朴雅洁等特点著称于世;云锦则产于南京,与南京浓厚的人文气息和悠久历史的文化特点相契合,锦纹瑰丽、犹如云彩且富有装饰性,多为古代皇家御用,具有华贵的气质。

3.生活的应用性。

仔细研究民间艺术的发展与渊源可以发现,民间艺术往往诞生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具有较为强烈的生活性应用特点。比如,针对广为人知的泥塑艺术,其作为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之一,所运用的艺术原料往往是生活中常见的泥土,而采用的工具或制作形式也大多是手工,看似粗糙、实则精巧,如秦汉时期的众多陶俑、陶兽、陶船等,泥塑艺术的诞生伴随着一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表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谋生工艺;明清时期或民国时期的泥塑艺术在儿童玩具范畴中的发展,则让泥塑艺术更深入地走入广大人民群众的具体生活中,小至儿童、大至古稀老人都可以欣赏这一门艺术,还可以运用泥塑艺术制作普通家具或玩具等,突出了泥塑艺术的生活应用性。

(二)民间艺术的应用意义

1.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帮助学生透过民间艺术形式感知民间艺术发展中蕴含的深厚历史,以及古代劳动人民和近现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与丰富的生活内容,促使学生更深入、广泛地认知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传统艺术,增强学生的民族归属感。比如,针对川剧变脸这一优秀独特的表演艺术,学生透过此学习其中的美术概念、美术知识和美术理念,将有利于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知美术的发展和艺术的诞生。传说古代人类在面对凶猛野兽时,为了追求生存、吓退怪兽,而在自己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勒出不同的凶猛形态,最终赶走野兽,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进而逐步演化成目前我们看到的川剧变脸。具有历史意义的传说讲述,将有利于帮助学生透过这一门艺术形式而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深深地为我国祖先的智慧所折服,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以及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2.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民间艺术之所以称为艺术,不得不提及其中蕴含的深厚的美学价值,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有利于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和审美品味。比如,针对民间彩画的艺术形式,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帮助学生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更深入地理解彩画对实用性物品的美感装饰意义及其突出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如一个普通的陶器或圆弧形的容器,手工艺作者在此落实民间彩画艺术,一方面可以为该手工艺品或生活物品增加巧妙的装饰美感,增加生活物品与整体造型的契合度;另一方面分析彩画的细节内容,还可以发现,彩画所描绘的人物造型和物品造型随着陶器的弯曲以及弧形界面的伸展而呈现出更具动感、丰满、灵巧的人物形象与生活场景,如此促使物品与彩画艺术合二为一,二者相辅相成,最终在实用价值的基础上突出彩画民间艺术赋予陶器或容器的观赏价值。

二、民间艺术与小学美术的结合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美术教师缺乏民间艺术应用经验

对小学美术教师的基础情况、专业素质以及教学能力等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美术教师在本科或硕士期间常常主修与绘画相关的专业,对民间艺术的学习较少。与此同时,分析民间艺术教学资源的开发进程与项目情况可以发现,虽然政府、教育局、学校等方面对本土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持以支持的态度,但由于民间艺术资源开发具有一定的未知性,因此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较多问题,导致民间艺术开发进度缓慢,不能被小学美术教学充分利用,导致小学美术教师对民间艺术教学资源的应用经验较少,难以达到理想的美术教学效果。

(二)小学美术教师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

分析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可以发现,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趋于固化,教师的教学理念亟待更新,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较为传统,导致实际的美术教学效果一般,甚至不佳。受传统教学观念以及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小学美术教师认为美术学科是没有价值的,因此在具体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并没有竭尽全力,往往过度侧重于美术的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美术实践、美术运用以及美术创作,最终导致学生美术学习水平不均衡。

(三)学生对民间艺术存在刻板单一的印象

深入实际的美术教学调查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可以发现,大多数小学生对民间艺术存在较为刻板、单一的印象,甚至对此产生误解与鄙夷。比如,部分小学生认为民间艺术等同于传统的手工艺,且传统手工艺人大多是已然老去的老手艺人,而小学生不应该学习这部分知识,没有充分认识到民间艺术的传承价值,同时对民间艺术的了解以及学习缺乏一定的兴趣,无法有效调动学习积极性。另外,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和信息时代发展的影响,当代小学生往往追求更新颖、更刺激的事物,对具有深厚历史价值、厚重文化价值以及深刻传承价值的民间艺术往往难以快速发掘其中的价值与乐趣,最终无法接受民间艺术并向往民间艺术。

三、新课标下民间艺术与小学美术的结合路径

(一)优化小学美术审美鉴赏项目

美术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生展开美术学习的基础。基于新课标的指引,为促进民间艺术与小学美术的结合,教师要积极地优化小学美术审美鉴赏项目,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比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彩泥世界快乐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联系泥塑这一民间艺术形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微课教学法等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纪录片、视频展示等深入认知与接触泥塑这一民间艺术,丰富学生对泥塑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形式为学生展示优秀的泥塑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促使小学生落实知识迁移,从彩泥的捏造转化为泥土的捏造,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发展学生的美术素养,开阔学生的美术认知视野。

(二)深研教材内容,突出民间艺术

教材内容是实际美术教学活动的根本,教师应立足于美术教材,挖掘民间艺术开发资源,从而突出民间艺术与美术教材的联系。因此,基于新课标的指引,为促进民间艺术与小学美术的结合,教师应深入研究实际的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根据其中提及的某一细节或课程主题,引导学生落实“以小见大”,从美术教材中的细节或主题出发,积极联系多样化的民间艺术。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对折剪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数学学科的轴对称特点,突出美术蕴含的科学性;联系民间艺术中的剪纸艺术形式,通过纪录片和教学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展示精彩绝伦的剪纸艺术,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发掘其中的传承价值;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窗花和剪纸等在生活中的应用,突出民间艺术的生活价值。

(三)联系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教育信息化2.0 时代的到来,同时基于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特点以及现代化教学技术的直观形象性特点,教师应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与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呈现更精彩的教学内容与民间艺术,营造和谐、多元的美术欣赏环境和学习氛围,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因此,基于新课标的指引,为促进民间艺术与小学美术的结合,教师可以积极联系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和丰富性特点,拓展美术教学内容与民间文化资源。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彩墨脸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搜索相关的民间艺术内容,引入川剧变脸这一表演艺术。首先,教师搜集关于川剧变脸的纪录片,通过纪录片的片段剪辑为学生呈现突出且易于理解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广泛认知,增强学生对川剧变脸的理解。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教学形式,如聆听传说故事、真正观看川剧变脸艺术等,鼓励学生从历史角度、生活角度和观赏角度分别认识到川剧变脸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在网络资源中收集关于脸谱的历史,从远古时期原始人的黥面等生活习俗讲起,分析唐五代时期在乐舞和戏剧中的粉墨妆、宋金元三代时期伴随元杂剧的兴起而发展的素面艺术和花面艺术,以及围绕京剧分析具体的脸谱艺术知识,从而拓展实际的脸谱教学内容。

(四)联系地理差异,渗透民间艺术

分析民间文化内容可以发现,民间文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且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民间艺术风格、流派、形式等也不尽相同。因此,基于新课标的指引,为促进民间艺术与小学美术的结合,教师可以积极联系本土资源所蕴含的民间文化,或从地理角度帮助学生广泛地认知民间艺术,最终提高民间艺术的渗透教学效果。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布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民间艺术中的布偶艺术,如针对粤西的木偶种类,教师可以突出粤西木偶双眼的灵动性,为学生展示粤西木偶可以按照表情创造出睁眼、闭眼、瞅眼等眼部动作,从而达到顾盼传神的艺术效果,有效激发学生对布偶的创作灵感与创新精神;针对河北地区的吴桥民间木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现河北地区乃至北方地区的木偶风格,即头部夸张简练且具有特色,相较于粤西木偶的精巧,吴桥民间木偶则更拥有粗线条的美感,从而帮助学生从南北地区差异角度认知民间艺术。

四、结语

基于新课标的指引,为促进民间艺术与小学美术的结合,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措施,如优化小学美术审美鉴赏项目;深研教材内容,突出民间艺术;联系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联系地理差异,渗透民间艺术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最终丰富学生的美术修养。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新课标美术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
民间艺术
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