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中小学党史教育一体化:原则、价值与路向

2023-07-30 11:22皮上玉谭晓兰
文教资料 2023年7期
关键词:党史教育一体化

皮上玉 谭晓兰

摘 要:新时代深化拓展大中小学党史教育成效,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应遵循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三全育人”的原则要旨;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文化自信、爱国奋斗、守正创新的价值引领;建构起教材、课程、教师、资源和评价一体化的赋能路向;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确保红色基因代代传。

关键词:大中小学 党史教育 一体化

自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召开以来,全国大中小学纷纷采用各种方式关注和推进党史教育工作。大中小学党史教育一体化建设既是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要求的科学论题,也是本来就存在于大中小学教育目标中的一项专题思政任务,事关当下青少年红色血脉能否延续、红色基因能否代代相传的问题。基于此,新时代推进党史教育一体化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科学设计教学活动,注重落实各学段党史教育的重点内容和要求的有机融入,以系统思维和方法“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小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

一、原则遵循

大中小学开展一体化党史教育,充分发挥党史铸魂育人功能,这是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基因的内在要求,也是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三全育人”原则,筑牢意识形态阵地的要旨所在。

(一)立德树人原则

大中小学要从全局谋划的高度紧紧抓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个关键,把“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好,从而实现党史教育在大中小学螺旋式上升、阶梯性衔接和分层级贯通,为加快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教育引导机制提质赋能。

一方面,要培育有信仰和情怀的真人。大中小学党史教育一体化建设能够让学生进一步站稳政治立场,领悟先辈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所蕴含的精神信仰;能够让学生甄别各种错误思潮,具有敏锐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能够让学生有强烈的政治担当,正确理解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内在统一性。另一方面,要培育崇德、力行的人才。大中小学党史教育一体化建设要让学生继承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道德情操和良好品行,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律己修身的私德。大中小学坚守初心、担当使命,厚植青少年知史爱党爱国的情怀,让他们在党史的浸、熏、染、育中汲取精神力量,逐步树立正确的党史观。

(二)以文化人原则

青少年党史教育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文化教育活动,红色文化教育是贯穿其中的中心线索。在百年奋斗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我们党的精神谱系,成为激励一代代中国人胸怀理想、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这一精神谱系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展示了崇高的精神风范,也凝聚成独属于中国人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形态,关涉着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工作所内蕴的思想理论、术语观点与实践方式”[2],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先进性、人民性,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滋养,为提升大中小学生对党的历史认同提供了鲜活的资源。

大中小学校要依据不同学段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充分利用各种红色文化资源,将主题教育活动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及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讲述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让青少年将“红色烙印”根植于心,进而能够做到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三) “三全育人”原则

全员联动、全过程驱动、全方位互动既是我国学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深化青少年党史教育的助推器。

大中小学要统筹、协调好各方面力量,建立起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引导机制,不断提升青少年的党史学识和素养,进一步坚定其政治信仰与责任,增强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全员育人是指学校所有部门、全体教职工都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的育人责任。作为统筹各方面育人力量的学校,要建立起相应的组织和协调机制,发挥好育人共同体的作用。全过程育人要求学校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阶段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特点,既做好学阶衔接、一体贯通,又能层级递进、一以贯之,还要着力建设好党史教育的教材、课程、教师、资源和评價一体化的赋能机制。全方位育人要求学校充分发挥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网上网下等育人平台和空间载体作用,并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制度与评价体系形成立体多维的大中小学党史教育运行机制。

二、价值呈现

新时代要引导青少年铭记党的光辉历史,加强理想信念、文化自信、爱国奋斗、守正创新的价值引领,让党史教育为新时代每一个中国人人生赋值、为中国社会定规、为中华民族塑魂。[3]

(一)筑牢理想信念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他们生逢盛世,具有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等特点,是中国梦的筑梦人,也是圆梦人。

近年来国外各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打着“理性反思”“重新评价”“还原真相”等幌子,以“口述”“回忆”“揭秘”等形式颠倒是非,散播错误观点和信息,否认党领导人民的百年奋斗历史,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欺骗性,影响大中小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对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而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百年党史,为大中小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百年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丰富的营养剂。

大中小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课程教学、课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循序渐进地学习党的历史,深入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会进一步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大中小学生在学习并传承红色文化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感受到党自成立以来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人民,会进一步“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坚定‘四个自信’”[4],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实践中。

(二)坚守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区别于其他国家或民族的鲜明文化特征和独特精神标识。对自己的文化是否自信,是判断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精神上是否真正自立自强的基础,如果不珍惜、不坚信自己的文化,那么这个国家与民族是根本立不起来、发展不起来的。青少年作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揚者,一定要对我们的文化有坚定的自信,自信中华文化不会弱于西方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党史能够为大中小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提供鲜活的资源和丰厚的滋养。学生通过学习党史,会感受到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初心的人民情怀、民族复兴的责任担当、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会了解中国共产党坚定初心的精神密码,进一步明确这些红色基因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同时也会切身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寻找“如何救中国”的斗争史,深刻体验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探索中始终坚守民族复兴的价值追求。大中小学生在党史学习中会深刻体验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用共产主义思想重聚民心、用伟大革命精神重振民智、用社会主义文化重塑民魂的,懂得正是共产党从根本上扭转了国家、民族的命运,带领中国人民挺起脊梁,走上自立自强的新阶段。

(三)厚植爱国奋斗

爱国奋斗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青少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教育的动力基因,是维护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自强不息、拼搏创造的精神力量。大中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继承中华民族这种独特的精神密码,从小就把爱我中华的种子种在心灵深处,这既是个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也是党的期望、民族的重托。党的历史是一部苦难与辉煌交相辉映的史诗,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5]但一代代共产党人心怀家国、不畏强敌,凭着一股“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锤炼了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党史学习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奋斗教育的宝贵资源。大中小学生通过学习党史了解党百年奋斗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以及优良传统等,感受百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一个光明的中国、为了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顽强拼搏的奋斗历程,亲耳聆听为了可爱的中国而无惧生死的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以及为新中国建设发展而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的动人事迹,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深沉的爱国情怀,进而转化为主动担当、不懈奋斗的决心和勇气。

(四)赋能守正创新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6]守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创新就是“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7]坚持守正创新,既是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主旋律”,也是党把握历史主动、永葆生机活力的思想基石所在。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的历史,为培养青少年的开拓创新精神提供了最生动的教科书和最好的营养剂。在系统的党史学习中,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守正创新中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切身感悟党的几代领导核心是以怎样巨大的理论勇气创造性地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

从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到全面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再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定位,青少年可以感悟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和真理魅力,深刻理解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明悟不断守正创新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主动增强守正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路向思考

大中小学党史教育一体化建设要遵循学生成长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地逐步推进,以教材、课程、教师、资源、评价的一体化党史教育为有力抓手,让党的红色基因一点点潜入学生的心田,自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

(一)推进教材一体化建设

教材是开展教学的基础,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文化传承和塑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指南”[8]。

第一,要体现出学段之间螺旋式上升的趋势。这项重要的工作须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相关专家组成一体化编写团队,统筹考虑、系统谋划,编写体现学段区分度、教育递进性的思政课教材,实现“知情意信行”五个德育环节的阶梯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第二,可针对学段特点编写党史教育辅导教材。除了用好教育部统一编写的“四史”教育读本、“读懂新时代”等系列丛书以外,各地教育部门可依托地方富有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从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出发,“把握不同的侧重点,体现出同一教学主题的阶段性和层次性”[9],自主编写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辅助读物。第三,应不断整合其他教材中的党史教育内容。大中小学的其他课程中都涉及一些党史方面的知识内容,如中小学语文、历史课就涉及大量的党史相关内容,要加强对其内容的整合,从党史育人的角度统筹考虑,按学段特点统一编写辅助读物,实现在教材内容建设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合力育人。

(二)推进课程一体化建设

在教材一体化的基础上,大中小学校要不断推进课程目标、内容等的一体化建设力度。

第一,要进一步推进课程目标的一体化。小学阶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培养为主,重视启蒙性和普及性的学习。初中阶段,以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增强其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为目标,可着重开展常识性、体验式学习。高中阶段,以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目标,以系统化的学习为侧重点。大学阶段,以不断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矢志不渝地听党话、跟党走为目标,“主要引导学生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知识体系,重在开展理论性和研究性的学习”[10]。第二,要进一步推进课程教学的一体化。可综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党史的兴趣。如小学阶段,可以讲故事为主,让学生了解党史中的重要人物及事件。初中阶段,在讲故事的基础上,适当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浅层次的理论分析;高中阶段,可史论结合地讲解党的历史;大学阶段,可突出自主式学习。第三,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要打破课程壁垒,深度挖掘各类课程中的党史育人元素和育人资源,例如中小学语文、地理、历史、音乐、美术等课程包含丰富的党史教育资源,可对其有效整合,建立健全这些课程与思政课密切协同的机制,形成党史育人合力。

(三)推进师资一体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高素质、有信仰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第一,可建立师资队伍一体化培训基地。“各地要结合本地区特点和实际,利用区域特色资源和优势,建立大中小学教师党史或‘四史’教育一体化培训基地”[11],制定“四史”教育的一体化培训计划,定期对大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大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第二,要畅通各学段教师队伍沟通交流渠道。通过“分课程、跨课程、跨学段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以及集体研讨、教学展示等一体化联合联动机制,实现各学段教师之间的结对互通、经验分享、资源共享。第三,加强培训其他课程教师的党史育人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门课程都要“种好责任田,守好一段渠”,各地方、各层次学校可通过集体政治学习、专题研修、实践研学等方式,提高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自觉意识;还可通过组织好集体备课或开展课程思政比赛、观摩等形式,引导教师自觉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统一。

(四)推进资源一体化建设

我国许多省、市、县、乡都蕴藏着丰富的党史教育资源,如何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是大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一体化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第一,可建设共建共享的党史教育资源平台。可由教育部门统筹,整合省域、区域内的党史教育资源,按学段编写系列党史教育读本;同时,围绕课程内容分单元、分专题开发建设丰富多样的党史教学案例库、教学素材库等,并通过党史教育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及学生的需求。第二,建立共建共享的党史实践资源平台。各地可成立由省(市)委宣传部门、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共青团、纪念馆、红色遗迹、大中小学等组成的红色文化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协同挖掘、开发、宣传、使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共商共建共享中实现党史教育力量、资源、实施的一体化。第三,建立共建共赢的党史研究资源平台。教育主管部门可利用当地党史教育及实践资源平台,通过线上或线下等方式,在大中小学各学段教师中“定期開展交流、对话、研讨、沙龙等教研互动活动;或联合开展一体化建设方面的专项课程研究,不断提升一体化建设方面的研究水平”[12]。

(五)推进评价一体化建设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已“成为新时代各阶段、各主体开展教育评价改革的核心任务与方向”[13],党史学习教育一体化也不例外。

第一,要建立一体贯通的评价导向。党史学习教育评价一体化要做好顶层设计,打破学段间“各自为政、分段育人、分层评价”的固化评价桎梏,统筹一体化过程中各学段及课程的教育要素、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科学设置相对应的指标体系,从不同角度构建衔接贯通的评价导向。第二,要形成一体多元的评价主体。纵向维度上,要破除“唯教师”的单一评价主体设置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横向维度上,可建立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学校、家庭间的合作评价机制,将评价视域从校园延伸至社会和家庭,通过横向评价体系联合联动,凝聚起学校、家庭、社会的评价导向力量。第三,要建立多维的评价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字智能手段,采取多元评价与核心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检视教育内容和形式、科学评价教育质量及成效,在混合式评价改革中打造线上与线下评价的双维反馈系统。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3(2):43-47.

[2] 李维军,董平.习近平关于红色文化重要论述的意识形态逻辑析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10-117.

[3] 张智.试析中国人民从精神被动到精神主动的历史嬗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4):58-63.

[4] [5] [6]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9,19,12.

[7]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0.

[8] 杨增岽,王博.一体化背景下“四史”教育进课堂[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1(10):12-16.

[9] 宋学勤,罗丁紫.论“四史”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21(3):73-79.

[10] [11] [12] 聂瑞筠,周婵媛,乐慧颖.构建大中小学“四史”教育一体化建设新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22(1):12-14.

[13] 徐秦法,张肖.破立并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评价的理性审思[J].江苏高教,2022(9):81-85.

基金项目:2022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重点项目“‘强师计划’目标下师范生正确党史观的当代建构研究” (22A0496)。

猜你喜欢
党史教育一体化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