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粮精粗比对小尾寒羊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2023-08-02 03:33冯东亚冯晓敏孙跃博李瑞强刘志高
中国饲料 2023年14期
关键词:小尾寒羊精饲料肉质

郭 威,冯东亚,冯晓敏,孙跃博,李瑞强,刘志高

(1.濮阳市农业农村局,河南濮阳 457000;2.濮阳市南乐县农业农村局,河南濮阳 457400)

粗饲料是肉羊养殖过程中重要且耗费量较大的营养来源,精饲料是舍饲肉羊养殖中最耗费成本的饲料,占养殖成本的70% 以上(张素梅,2020)。适宜的精饲料可以保障舍饲肉羊营养全面,缩短肉羊养殖周期。肉羊营养主要由品种耐粗饲特点、饲料原料来源、精粗搭配比例和不同生理阶段营养需要等因素决定,是一种较为复杂且综合因素较多的饲养管理。适宜的精粗比可以促进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对饲料原料的分解,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效率(占今舜等,2020)。本试验以小尾寒羊断奶公羔为试验动物,探寻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小尾寒羊生长性能和肉质品质的影响,为健康、优质肉羊生产提供适宜的精粗比参考。

1 试验与材料

1.1 试验时间、地点和动物 试验于2021 年1月4 日~3 月9 日在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健民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试验动物为60 只健康、体重相近[(17.94±0.21)kg] 的小尾寒羊断奶公羔。

1.2 试验设计 试验将60 只试验动物随机分成3 组(试验Ⅰ组、Ⅱ组、Ⅲ组),每组4 个重复,每个重复5 只羊。试验Ⅰ组、Ⅱ组、Ⅲ组日粮精粗比分别为4 ∶6、5 ∶5、6 ∶4。

1.3 试验日粮 试验日粮参考肉羊饲养标准(NY/T 816-2004),精饲料日粮配方及其营养水平详见表1。试验Ⅰ组、Ⅱ组、Ⅲ组的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详见表2。

表1 试验精饲料配方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表2 不同试验组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4 试验管理 试验小尾寒羊均采用全舍饲饲养方式,预饲期5 d,正式期60 d。试验期间,不同试验组羊只的饲喂方法(每天2 次,分别在早上8 ~9 点、下午5 ~6 点,自由饮水)、圈舍清洁、日常消毒、驱虫和免疫等操作相同。

1.5 检测指标 以重复为单位,每天对各重复小尾寒羊的日粮供应量、采食后料槽剩余量进行称重、统计。正式期开始前称重各重复小尾寒羊的空腹重量,试验结束第二天早上进行空腹称重。日均增重、日均采食量、料重比等指标的计算方法参照高智雄(2020)。试验结束后,待羊只称重后,每个重复随机挑取3 只小尾寒羊,颈静脉放血致死后进行屠宰,肉质pH、熟肉率、失水率等指标的计算方法参照王子苑(2015)。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程分析,采用Duncan’s 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精粗比对小尾寒羊生长性能的影响由表3 可知,试验Ⅱ、Ⅲ组终末重较试验Ⅰ组提高了6.54% 和12.03%,试验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Ⅲ组日均增重较试验Ⅰ组显著提高13.54% 和29.69%(P<0.05)。试验Ⅱ、Ⅲ组日均采食量较试验Ⅰ组显著提高10.64%和18.09%(P<0.05)。适量增加精饲料饲喂量可降低料重比,试验Ⅱ组较试验Ⅰ组料重比降低2.55%,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显著降低8.95%(P<0.05)。

表3 不同精粗比对肉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不同精粗比对小尾寒羊肉品质的影响 由表4 可知,刚屠宰后pH 无显著差异,但随着肌肉糖酵解的发生,试验Ⅱ、Ⅲ组pH24较Ⅰ组显著提高11.81% 和13.06%(P<0.05)。试验Ⅱ、Ⅲ组熟肉率较Ⅰ组提高2.53% 和4.15%,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试验I 组相比,试验Ⅱ组失水率降低6.96%(P>0.05),试验Ⅲ组失水率降低13.38%(P<0.05);试验Ⅱ组肌肉剪切力降低6.66%(P>0.05),试验Ⅲ组显著降低8.23%(P<0.05)。试验Ⅱ、Ⅲ组粗灰分较Ⅰ组降低3.35%和7.74%,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Ⅲ组粗蛋白质、粗脂肪较Ⅰ组分别提高3.84%(P>0.05)和9.39%(P<0.05),粗脂肪显著提高10.51% 和15.58%(P<0.05)。

表4 不同精粗比对肉羊肉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精粗比对小尾寒羊生长性能的影响日粮类型与其饲料搭配的营养水平会对羔羊活体重、羊肉的胴体重具有一定影响。研究发现,高蛋白质日粮可以增加羔羊的活体重(程光民等,2016)。本研究发现,与精粗比为4 ∶6 的试验组相比,精粗比为5 ∶5 和6 ∶4 均能增加肉羊重量,表明精饲料可以帮助肉羊获得较好的生长发育。该试验结果与周力等(2021)、高林青等(2019)研究结果一致。

粗饲料中粗纤维含量高,适口性不如精饲料,精粗比为6 ∶4 比4 ∶6 日粮的日均采食量显著提高了18.09%。王杰琼等(2022)研究发现,太行黑山羊日粮精粗比以6 ∶4 的全混合日粮连续饲喂60 d,太行黑山羊的日均采食量显著高于精粗比5 ∶5 和4 ∶6,且随着精饲料添加量的增加,太行黑山羊的料重比显著下降。由此可见,适宜的精粗比有利于促进肉羊采食,提高日均增重,并获得较好的育肥效果。

3.2 不同精粗比对小尾寒羊肉品质的影响 肌肉占动物体重约1/2,是胴体主要成分。肉质评价指标包括pH、嫩度、失水率等(章杰等,2013)。肌纤维组成和分布影响肉品质。本研究表明,3 个试验组pH0符合鲜肉标准,肌肉贮存时间延长后,pH24低于pH0,该结果与王莉梅等(2019)、夏安琪等(2014)一致。试验结果表明,用精粗比为6 ∶4的日粮饲喂的小尾寒羊肉贮存时间较长。失水率与肉质保水性呈反比。研究发现,精饲料饲喂量增加会降低失水率,提高肉品质(吴宏达等,2014)。熟肉率越高,保水性、嫩度、口感越好。研究发现,精饲料饲喂量增加可提高熟肉率,但组间差异不显著。肌肉剪切力可反映嫩度,与嫩度呈负相关。研究发现,精粗比为6 ∶4 时肌肉剪切力最低。

羊肉营养丰富、鲜美多汁,其蛋白质含量高于猪肉,脂肪和产热量高于牛肉。肉质物理指标影响消费者感官,但化学成分对肉品质影响最大(王济世和杨曙明,2020)。肌肉粗蛋白质、粗脂肪等对营养价值有重要影响(王莉梅等,2019)。试验发现,饲喂高比例精饲料的小尾寒羊肌肉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增加。适量增加精饲料可提高肌肉营养价值,与其他研究一致(卢盛勇等2021 ;王思飞2018)。因此,高蛋白质日粮可增加胴体蛋白质含量,促进脂肪沉积。

另一方面,随着饮食结构变化,人们摄入的肉质和油脂增多,容易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血脂、降血糖作用。而日粮结构对反刍动物肌肉脂肪酸形成有重要影响,适宜的中精料可提高反刍动物肉质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梁大勇等,2009)。王雨琼等(2021)研究发现,随着日龄精饲料饲喂比例的增加,羊肉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安雪姣等(2018)也发现,长时间饲喂高精粗比日粮会降低羔羊肌肉脂肪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C18 ∶2n6c)、花生四烯酸(C20 ∶4)、α- 亚麻酸(C18 ∶3n3)。因此,从长远的养殖成本和食用者营养健康看,适宜的精粗比为50 ~60 ∶50 ~40,保持适宜的粗饲料饲喂量可降低肉羊养殖成本,并改善羊肉营养价值。

4 结论

在一定饲喂条件下,适量添加精饲料可提高小尾寒羊采食量和日均增重,增加胴体蛋白质含量,促进脂肪沉积。适宜的精粗比可以提高小尾寒羊生长性能,改善其肉品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精粗比为6 ∶4。

猜你喜欢
小尾寒羊精饲料肉质
“绿嘉黑”肉质风味与生长性能双丰收
春日水中鲜
“香煎”出好味
肉牛常用的精饲料及其加工方法
常见喂奶牛的4种错误方法
小尾寒羊产前瘫痪的诊疗
引进小尾寒羊暴发羊痘病
精饲料水平对育肥山羊玉米苞叶自由采食量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肉牛精饲料的配制及主要注意事项
小尾寒羊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