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的临床应用

2023-08-02 07:01陈根献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髋部股骨头螺钉

陈根献 冯 刚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所有骨折中非常常见的类型,在各个年龄群体中均可发生,老年者是此类骨折的高发群体,发生原因如摔倒、交通事故等,骨折发生后会引起患者发生疼痛等反应,还很容易引发髋内翻畸形,所以股骨粗隆间骨折确定之后需要积极予以治疗[1]。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PFNA(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动力髋螺钉内固定都是常见的手术方式,两种手术方式在操作方法和手术效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一些临床案例表明,PFNA能够获得比动力髋螺钉更佳的疗效,但是其具体的疗效还缺乏数据支持[2-3]。为此,本文选择我院治疗的60例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20年8月我院治疗的60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①纳入标准:患者存在明显的明确外伤史;患者均对本次治疗知情了解,自愿参与;经影像学、症状体征检查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②排除标准:患者合并有严重感染、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患者为股骨干骨折以及其它类型骨折。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差异将本组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Evans[4]分型、骨折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过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且经患者知情同意。

表1 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临床资料的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骨折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常规麻醉后在患者股骨大粗隆顶点上2 cm位置顺着股骨外侧实施纵向切开,以此充分的暴露患者发生骨折的详细部位,按规范钝性分离大粗隆及粗隆下外侧骨皮质,再对患者予以牵引复位,将定位导针打入骨折患者的外侧骨皮质前后位中点,C型臂透视满意后,先打入拉力螺钉,再安装上侧方钢板。

1.2.2 观察组 骨折患者采用PFNA治疗,具体措施为:全身麻醉后,患者仰卧于牵引床上,牵引复位,C型臂透视满意后选择本次的切口位置在大转子顶点,常规做一个长度为5 cm的切口,进一步将臀中肌分离,将3.2 mm引导针穿过切口置入,常规对患者股骨近端实施扩髓处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长度、直径合适的PFNA主钉插入股骨,选择11 mm钻头开孔并完成PFNA刀片的锁定,按照规范将主钉尾帽安装好后对切口进行清洗和缝合。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应用3 d抗生素,对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随访,统计分析患者的Harris评分。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进行检测和分析。②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下地负重时间、显性失血量、卧床时间、隐性失血量和手术并发症,显性失血量=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计算通过Gross方程进行计算。③对比两组Harris评分,指标包括:疼痛、畸形、功能、运动范围,总分值范围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关节功能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经正态性检验后,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应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较对照组短,骨折愈合快,显性失血量(术中出血加术后引流量)少,但隐性失血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应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应指标比较()

组别n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引流量(mL)隐性失血(mL)总失血量(mL)卧床时间(d)负重时间(d)骨折愈合时间(d)观察组3066.22±11.46165.38±22.5564.18±12.49515.45±42.78755.26±55.6721.46±3.4588.26±13.18101.75±15.18对照组3094.08±13.71288.47±33.4188.25±15.26336.22±34.48699.21±52.6433.39±4.1998.87±12.46131.64±17.39 t 8.53916.7266.68617.8674.00712.0393.2047.092 P<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2<0.001

2.2 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 60例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分)

组别n疼痛功能畸形活动范围总分观察组3039.63±0.5541.31±2.343.86±0.544.46±0.2488.47±5.35对照组3036.72±0.5237.92±2.422.85±0.573.31±0.3578.37±6.92 t21.0585.5167.04614.8426.324 P<0.001<0.0010.0010.0010.001

3 讨 论

髋部骨折是指股骨头或股骨颈、髋臼等髋部骨骼骨折。髋部骨折的发生原因一般是由于高能量直接作用或者低能量反复作用造成的。高能量直接作用如车祸、高处坠落,低能量反复作用如骨质疏松、长期行走等。此外,老年人因为骨质疏松、视力和平衡能力下降等原因,髋部骨折的发生率较高。髋部骨折常常伴随着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等症状。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最常见的类型,占髋部骨折的50%以上[5]。老年人髋部骨折后,由于受到全身状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恢复期较长,治疗难度较大。髋部骨折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影响,患者可能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活动受限,甚至长期需要助行器等帮助行走。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髋部骨折往往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血栓、心血管疾病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治疗的难度和风险。此外,由于髋部骨折治疗常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可能会有感染、出血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导致治疗周期延长、治疗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髋部骨折的发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发生以后需积极进行治疗。

动力髋螺钉是一种手术治疗髋部骨折的方法,通过将拉力螺钉打入股骨头和股骨颈骨折处,利用拉力螺钉的滑动加压和侧方套筒钢板一起来完成骨折的固定,从而达到治疗髋部骨折的效果,而动力髋螺钉主要适用于一些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但对于一些粉碎性、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则可能不太适合。

PFNA是一种用于治疗股骨颈或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PFNA手术需要在专用骨科牵引床上进行,对术者技术要求高[6]。该技术是穿过股骨大粗隆顶点将主钉插入股骨髓腔内,通过螺旋刀片固定股骨头、股骨颈从而达到稳定骨折的作用。这个过程中,医生会在手术中使用X射线或其他影像学技术来确保钉子的准确位置和角度。PFNA的主要作用是稳定骨折,并促进骨折愈合。钉子的插入可以固定骨折的位置,减少骨折移动,使其可以愈合。钉子还可以分散身体负荷,减少骨折处承受的压力,从而减少骨折的疼痛和不适感。相对于动力髋螺钉治疗技术,PFNA具有更多的优势:首先,PFNA治疗方法手术时间更短:PFNA治疗方法是通过股骨头钻孔并将钉子插入股骨髓腔内进行治疗的方法,相比之下,DHS需要将一条长螺钉穿过髋关节并插入股骨头内,手术时间更长;其次,PFNA治疗方法手术创伤较小,PFNA的切口较小,术后疼痛较轻,术后恢复也相对较快,这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尤其重要,因为患者往往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此外,PFNA可以更好地保护股骨头和骨质,减少手术后的骨折和骨坏死的风险。相比之下,DHS需要将长螺钉穿过股骨头内,可能会破坏骨头组织,增加患者术后的骨折和骨坏死的风险。近期的研究表明,采用PFNA治疗的患者术后康复时间也更短,可以更快地回到正常的日常活动,这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患者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来达到独立行走的能力[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随访12~24个月,观察组骨折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已经成为临床首选[7-8]。

综上所述,采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优于动力髋螺钉治疗的效果,更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髋部股骨头螺钉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一种浮动不脱出螺钉组件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
26例下胫腓螺钉断钉取出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