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会—加减乘除的智慧

2023-08-02 11:02付令
青年文学家 2023年17期
关键词:秦昭王渑池和氏璧

付令

那位大无畏的藺相如在渑池铿锵有力地道出:“请秦王为赵王击缶。”秦昭王的脸色想必是红了又白了,白了又黑了。谁说文人手无缚鸡之力,贪生畏死?君不见,相如以身许国,不避斧钺。

渑池会后,步入人生巅峰的中年蔺相如回望来时的路:做了好多的加法。比如,胆量和见识同样重要,全面发展的圭臬从小学课文《将相和》延伸至今。所以,这次编辑老师说采风活动在渑池举办,我当然是参与了。毕竟自己的写作起步很晚,去年初才步出专业领域,开始写散文和诗歌,成为“斜杠中年”。不是说人生不要怕折腾吗。

蔺相如熟谙此道。门客,也叫食客,那哈巴狗似的生活没有意义。要博览群书,要行万里路,天分加汗水,蔺相如成功地构建了自己的内隐知识体系。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他在点滴中积累着,内心的呼唤亦越发强烈。

他就没有做过减法吗?当然有。离乡别家,一步三叩首,寄人篱下。少了尊严,少了自由身,看多了脸色。这一切只因他,看准了当时职业发展的阶梯。一块和氏璧,遇上一个糊涂主公,玩物丧志,居然不想献给同样起了玩心的君王。赵惠文王治罪,你缪贤又居然想逃到燕国,你敢逃,燕国敢接吗?幸好,相如及时制止,让主公向赵惠文王背斧请罪。君臣重归于好,也让相如脱颖而出。这个读书人过于老成,减去了私心杂念,一心辅佐君王,他减得恰如其分。

乘,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当蔺相如举起和氏璧的那一刻,想必也在赌一把。你秦昭王居然恃强凌弱,耍起了无赖,当小孩子过家家吗?既然你言而无信,不愿交出十五座城池,又想吞掉和氏璧,那我也不客气了。秦昭王会真的会看到和氏璧化为齑粉吗?这个男人举起和氏璧的时候感到异常沉重—这不是一块璧,而是一个国家的江山和尊严!也只有他配得上使者的身份,是一个真正的外交官。被放大的人生,被放大的一介草民。坚韧生长,不需要理由。

那一秒钟,有众人惊诧而恐慌的眼神,这一众人有秦国群臣,也有赵国随行。敢笑我“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你眼前这位就敢说敢做!不就是一块玉吗,你没有诚心诚意,我唯有玉碎,一块疯狂的石头而已。或许秦昭王在那块碧玉的柔光里看见了儿时的同伴,或许照见了自己倔强的影子,顷刻间已被拿捏得死死的。那年,蔺相如五十岁,秦昭王四十五岁,一个知天命,一个已然不惑—别玩儿了,别摔坏了。完璧归赵乘以渑池会,两场外交胜利,蔺相如声誉日隆,登上了人生巅峰。这属于现今常所说的化学反应。

人生也要做除法。廉颇将军生了妒忌、鄙夷之心,蔺相如当然看在眼里,但在行动上一再回避。“别太窝囊”,下属看不过去,就差说出口。蔺相如望着远方,长叹一声,“我连秦昭王都不怕,还怕一个本国武官吗?但文武官员如果斗起来,那朝野、秦国可是有得好戏看了。”这不只是具有崇高声望的两人间的内耗,是两大派系,是文武官员的巨大衰减,是做了实力的除法。躲是一种智慧,躲的同时还放话出来才是大智慧。不光规避了当前的直接矛盾、个人矛盾,还化解了长远的、各层级的矛盾,以国家利益为重,保证了团结,保存了未来发展的实力。廉颇果然大受感动,像缪贤一样背背斧头做样子是不够了,得升级为负荆请罪,二人成了刎颈之交,于是“将相和,平天下”。除法不是简单的减法,抛除私心杂念,祛除沉疴痼疾,大道至简。蔺相如做了除法,在悲愤中走完了他的一生。一切皆可抛,给人生做最后的注解:分母为零的除法。

历史已随流云散荡,今天的渑池街上,和风细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已经很好地做了加减乘除。让城市添点绿意,互联网发展促进环保进程,绿色智能技术深入应用,这是加法;减去高排放和污染,淘汰落后产能,这是减法;找准风口,筑巢引凤,带来产业升级,乘风破浪,这是乘法;扫黑除恶,扫黄打非,这是除法。反腐倡廉,朗朗乾坤,交上一份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这是历史先贤的智慧,更是今人的智慧。

渑池,我来了。

猜你喜欢
秦昭王渑池和氏璧
鸡鸣狗盗
河南渑池:技术培训促花椒产业提质增效
电法在水源地勘探中的应用——以河南渑池电厂为例
和氏璧
平庸近臣很贴心
百姓爱戴,君王生气
中电工程西北院设计的华能渑池热电联产工程1号机通过168小时试运行
完璧归赵
美玉和氏璧
完璧归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