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之下的暖

2023-08-02 11:02吕莹
青年文学家 2023年17期
关键词:菜园背影回家

吕莹

据说,父亲年少时有两个梦想:一是成为军人,二是成为厨师。梦想与现实往往有些出入,父亲后来一生致力于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是他最自豪的事情。

又是一个平常的周末,一大早我接到父亲的电话,让我回家吃饭。没能成为厨子的父亲做的饭很好吃,这也是近几年的事。从教育事业上退下来的父亲开始回归家庭,有了大把的时间,除了阅读他的藏书,还建起了小菜园,研究起如何烧菜。父亲的小菜园是家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红彤彤的辣椒、绿油油的菠菜。随四季更迭,菜的品类也不断翻新呈现。

令我没想到的是,这个周末并不平常—回家的道路被臨时封闭。我打电话告诉父亲,暂时没有办法回去,听父亲的声音,我觉察出他有点儿失落。原来,他早早地把自己好不容易养大的一只鸡收拾好,准备做给我们吃。我劝他:“那没什么,您自己吃吧。”父亲却说:“我把它冻起来,等你们能回来的时候,我们再吃。”我无话可说,因为我知道说了也无用。我草草地把电话挂断,心里五味翻腾。说不清是因为母亲赴浙看娃,我对一人在家的父亲有些牵挂,还是因为父亲冰冻起来的那深深的爱。也许是那零度之下蕴藏着的温暖,让我模糊了双眼。

回想年轻时的父亲,我总是想到《亮剑》中的李云龙,《历史的天空》中的姜大牙等人物。要在战争年代他去当兵,他应该能成为最勇敢的将军。父亲是个能“咬钢嚼铁”的硬汉,从小到大,除了祖母过世,没见父亲哭过一次。在他成家后,唯一的一次哭,还是听母亲说的,我并未见到,因为是我出嫁的那天。据母亲所说,父亲哭得很厉害,怎么劝都劝不住。“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没有女儿的人,可能无法感同身受,这也许就是父亲对所女儿特有的深沉的爱。

看我女儿和她的父亲相处,确实感到以前的父亲不同于现在,越从上辈算起,越觉以前的父亲是严肃的、古板的,孩子在他们面前多数是听话和乖巧的。我在小时候总觉得父亲是无所不能的英雄,对父亲的爱是一种信仰,他的话大多是听的。

近几年,父母渐渐变老,感觉又有所不同。古老相传,母亲给了我血肉,使我成长;而父亲却给了我骨骼,使我站立。这种暂时无法理解却受益终身的爱使我慢慢成长,而这种爱是父亲一生的付出—他渐渐两鬓斑白。

那年冬天的事让我记忆犹新。父亲突发心脏病,正在单位忙碌的我接到母亲电话,顿时心乱如麻。当我飞奔到医院的时候已是泪流满面。父亲被推进了手术室,幸而当时在大学任教的弟弟放寒假回来,陪我一同等在手术室门外,能让我稍稍心安。无论在爷爷这个家族还是姥爷他们家族,父亲都排行老大,他不仅照顾弟弟妹妹,还承担起照顾父母的义务。父亲同样是我们小家的脊梁,用他坚韧的双肩撑起家的重担。父亲太累了,现在轮到我们担起照顾他和母亲,撑起这个家的时候了,想到这里,我感觉自己能坚强地面对未来。

等来的消息令我们喜极而泣,父亲的手术一切顺利,很快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终于又见到了父亲。他见到我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有些事,能放下就放下吧。”我瞬间懂了,但还是和父亲确认了一遍他的意思,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怕父亲看到,装作有事出了病房。“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哪怕到了生死一线的刹那,父亲想到的还是儿女。父亲的豁达与智慧我是钦佩的,并愿意平生效仿,如《苦乐年华》里的歌词:“生活是一根线,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呀。”我想我会如父亲所愿,抚平生活的疙疙瘩瘩,一路愉快地哼着小曲。

后来,回家的路终于畅通无阻,还是吃到了父亲做的留好的鸡肉。要回家的时候,父亲照例去了小菜园,因为他每次都要我带回新鲜的蔬菜。望着父亲的背影,我看到父亲确实年纪大了,背也不再那么挺直、宽阔了,而是瘦瘦的、弯弯的。这让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想着父爱大抵是相似的,泪水禁不住又模糊了双眼。

猜你喜欢
菜园背影回家
两个背影
背影
背影
小小菜园有惊喜
疯狂大菜园
我家的菜园
回家的路(外一则)
1670天后,回家
菜园里
过年回家,他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