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汉军旗人蒋攸铦诗歌研究

2023-08-02 11:02陈文琪
青年文学家 2023年17期
关键词:法式组诗诗人

陈文琪

蒋攸铦是清代的汉军旗人,出身名门,世代簪缨。作为蒋氏文学家族的中心人物,他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曾在多处任职,忧国忧民,勇于任事。在处理政务之暇,他爱好诗文创作,著有多部诗文集。蒋攸铦在文学创作上以诗歌为主,广结益友,多与各族诗人进行交游唱和,多次参加法式善组织的雅集活动。他深受其师翁方纲“肌理说”的影响,精于考据之风,诗歌主题丰富多样,内涵深厚,具有其独特的诗歌创作特色。

一、蒋攸铦的生平事迹及著作

蒋攸铦(1766—1830),字颖芳,号砺堂,辽东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人,隶汉军镶蓝旗籍,先世由浙江奉化迁辽东,居于宝坻。蒋攸铦作为清中叶重要人物之一,曾任云南布政使、江苏巡抚、两广总督、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他的主要历史贡献包括:查禁鸦片,率先提出杜绝鸦片的想法,为后期林则徐进行全面禁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选贤举能,他尤好举荐才德出众之人,如陶澍、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皆曾被其举荐,受其影响极深。

蒋攸铦少时读书过目不忘,经史之外,授以赋诗。乾隆四十九年(1784),他考中进士,选庶吉士。乾隆五十二年(1787),散馆授翰林编修,屡典文衡。张维屏的《国朝诗人征略二编》卷四十三载:“十八岁乡试中试,出翁覃溪学士之门,是科诗题‘仙露明珠,刘文清公阅公卷,诗云:‘月静珠腾海,天高露洗秋。击节称赏,谓:‘此人当作太平宰相。”

到中年,他屡任要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两江总督。身为辅国贤臣,他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历经雍青扬闽越滇黔,足迹几遍天下。道光十年(1830),朝廷以蒋攸铦对两淮巨枭黄玉林一案办理错谬为由,部议革职,严加议处,道光帝加恩以侍郎降补。是年十月,他失意而终,病死于赴职途中,谥号文勤。

蒋攸铦除为清朝建立了丰功伟绩外,对文学创作也有自己独特的造诣。他著有《黔轺纪行集》一卷、《绳枻斋诗钞》十二卷,辑《同馆律赋精萃》六卷。《八旗文经》卷二十三录其《书先府君吏隐集后》,卷二十八录其《谢颁遇变》《谕旨陈言奏》。《清诗纪事》中收录其《仙露明珠》《虔州》《同乐园》《赠张维屏》等诗。

二、蒋攸铦的诗歌主题与思想内容

蒋攸铦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作《黔轺纪行集》,于道光十一年(1831)刻《绳枻斋诗钞》十二卷,有吟咏唱和诗、颂圣纪恩诗、山水纪行诗等类。

(一)吟咏唱和诗

乾隆、嘉庆时期,诗坛领袖法式善在其住处建“诗龛”,众人所投赠诗句,皆悬龛中。蒋攸铦多次参加由法式善组织的雅集活动,与当时诗坛上的文人交流唱和,使各民族文化相互融通。因此,在蒋攸铦的诗集中有大量的交游唱和之作,如“得意忘言地,拈花欲笑人。三生储慧业,七宝现全身。悟道闻无隐,惊传句有神。一龛虚白界,孰主孰为宾。弥勒非吾伴,心通万卷禅。求仙嗤已俗,成佛任生天。坛坫森旗鼓,云山阅岁年。祭诗应作社,同结瓣香缘”(蒋攸铦《时帆前辈属题诗龛二首》)。“时帆”为法式善的别号,此诗是蒋攸铦赞法式善诗龛之作。法式善曾言“诗龛非禅栖”(法式善《存素堂诗初集录存》),此诗中“弥勒非吾伴”“求仙嗤已俗”等句便可体现这一点。诗人将法式善所筑诗龛描述为“虚白界”,体现了诗龛主人内心的纯净无欲。在蒋攸铦眼中,“诗龛”不是一教一舍所能限制的,法式善创建诗龛是对文学创作的热爱。“祭诗应作社,同结瓣香缘”两句,体现了诗人对诗龛主人的崇敬之意。

蒋攸铦爱好诗文创作,广结益友,经常参与雅集活動,因此吟咏唱和这一类诗与其他诗相比甚多。

(二)颂圣纪恩诗

颂圣纪恩这一类诗,在蒋攸铦的诗文集中也不在少数,他因被提拔重用,对清王朝感恩戴德,如下面这首诗:“贞元运合协尊亲,亲率耆筵拜紫宸。千叟竞瞻天子父,三朝都是太平民。含饴佳话人增寿,锡类鸿规物共春。从此十年遵典故,蠲租诏已颂如纶。”(蒋攸铦《诏举千叟宴恭纪》)“千叟宴”之名是由康熙第一次举行的千人大宴而来,此宴盛于乾隆时期,是皇帝为笼络臣民而举办的大型酒宴,是清朝规模最大、参与宴席者最多的御宴。康熙、雍正、乾隆在位之时,是清朝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改革众多,社会稳定。蒋攸铦作此诗对此三位皇帝的德行教化与恩泽进行颂扬,其中“三朝都是太平民”“蠲租诏已颂如纶”等句是对其下令减免租税、治理得当而使国泰民安之政绩的称颂。

此处再举二诗:“桂轮香到菊花天,矍铄重登京兆筵。国老鹓班留四老,华年蕊榜先三年。频番奉使储桃李,耄耋经研富简编。屈指八旬犹五载,琼林佳话待新篇。”(蒋攸铦《和翁覃溪师恩加三品衔重宴鹿鸣四首》其一)“驹隙谁云岁月迟,简书万里忆经师。虎桥烟树人千古,棘院风光彼一时。通籍亦叨逢卯宴,抡才窃效味辛知。鸿文待扣钟镛奏,愧乏扶轮大路椎。”(蒋攸铦《和翁覃溪师恩加三品衔重宴鹿鸣四首》其四)“重宴鹿鸣”即重赴鹿鸣宴,此宴特指清朝对考中举人满六十周年者的庆贺仪式。翁方纲曾任散馆授编修,历官内阁学士,在多处主持乡试,且曾在广东等地任提督学政,著有多本诗文集,作诗两千八百余首。通过此诗中“简书万里忆经师”“鸿文待扣钟镛奏”等句,我们可以看出蒋攸铦借此次重宴,作诗来奉答师恩,颂扬老师学问之深并进而感念老师的教诲。

(三)山水纪行诗

此类诗大都出自《黔轺纪行集》中,是蒋攸铦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视学贵州时作。这一诗集实为游记,间附以诗,于所历山水名迹,无不加以考核。此集中的纪行诗视野宽广,多宁静安乐之意。他途经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对沿途所经之处的景色、民俗等均有涉及,尤以贵州最为详尽,对此地的风景描绘细致而优美,对民风民俗的描写真实而传神。

此处举一组诗:“清渠夹镜送征骖,莲叶青青稻叶含。远树四围天淡沱,水田飞鹭到江南。绿阴深处见人家,茅屋炊烟一缕斜。蒲外水风晴亦雨,不须鼓吹借鸣蛙。芳堤点染白羊踪,风味依然裴晋公。大石桥边故园景,诗情多在钓船中。磁瓯野店两三枝,想见红衣出水时。更喜晚来尝玉屑,清芬端是俗人医。”(蒋攸铦《磁州道中四首》)从此组诗题目便可看出,其为“道中”所作。磁州,今河北省邯郸市,诗人经过此处,被道中的乡村景色所吸引,有感而发。整组诗极具画面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人善于运用色彩感强的辞藻,如“绿阴”“红衣”等,所选意象相互呼应、融为一体,用环境创造诗歌意境,进而构建意蕴深厚、独具特色的乡村图画。“大石桥边故园景,诗情多在钓船中”两句,通过意境的构造,含蓄地传达了诗人对自己家乡的思念,语言真挚,展现了蒋攸铦细腻的情感,含蓄蕴藉而意味深远。

蒋攸铦不仅在为官时勇于任事,在生活中还具有寄情山水的雅致,因此山水纪行这一类诗歌的数量也是众多的。

三、蒋攸铦的诗歌创作特色

蒋攸铦一生宦游各地,所作诗歌数量较多,创作主题较为丰富,诗歌特点并不单一,在他人生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诗歌创作特点。他的前期诗歌风格清新淡雅,后期逐渐转向典雅凝练。他受老师翁方纲“肌理说”的影响极深,一度将考据之风引入其诗歌创作。

(一)清新淡雅、自然晓畅

“清新淡雅、自然晓畅”乃蒋攸铦前期诗歌的主要风格。翁元圻在《绳枻斋诗钞序文》中评述:“体物之工,则《秋柳》诸咏欲夺渔洋之席。”由此可见,蒋攸铦《秋柳四首和孙寄圃前辈韵》一诗是受王士禛成名之作《秋柳四章》的影响而作的和诗。诗云:“三月繁華絮已浮,人情摇落始知秋。金城远别萦新梦,玉笛闲吹赴瞑愁。几缕烟光供画品,半庭月影为诗留。不须红豆生惆怅,攀折临风可自由。”(其一)“舞腰消瘦力逾微,枝叶相连自可依。小阁帘垂汀雨急,短亭人去陇云飞。且偕篱菊风华老,莫讶江枫色相非。眠起寸心终不谢,灵和殿里验春归。”(其四)孙玉庭,字寄圃,曾任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与蒋攸铦交好。诗人作此组诗时身处都城,而友人孙玉庭在兰州边境,那时蒋攸铦刚入翰林,正值青年,文学创作的风格还是清新淡雅的。他见到秋柳便开始怀念远在边陲的友人,于是写下了这组饱含离别之意的诗作。整组诗自然晓畅,情感浓郁。第一首诗奠定了整组诗因怀念而忧伤的情感基调,多运用 “玉笛”“红豆”等表示离别相思的意象,可见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深切。在后一首诗中,诗人则将笔墨着重放在“柳”上,如“枝叶相连自可依”一句,意境凄凉而情感哀伤。

蒋攸铦具有作诗的才华早已被前人指出,法式善在《梧门诗话》中评道:“少年入词馆,风度冲雅。”可谓一语中的。

(二)典雅凝练、意味深远

随着蒋攸铦生活环境的变化,他的诗歌创作风格一改前期的清新淡雅之风,逐渐转向含蓄隽永、典雅凝练,多有感而发。武棠跋《黔轺纪行集》载:“而诗之雅健雄深,犹其末焉。”例如,蒋攸铦的《于役桂林舟中柬春松》:“三年珠海挽奔湍,桂管山川壁上观。愧乏奇文能制鳄,幸偕仙侣得骖鸾。岭高伏莽萌芽易,地瘠求刍抚字难。回忆前尘惊老大,成阴桃李又春阑。”此诗为蒋攸铦写给好友魏成宪的信札。魏成宪,字宝臣,号春松,浙江仁和人,与蒋攸铦同年进士,二人交好。诗人在首句先与友人交代作此诗时的时间和地点,接着向其倾诉自己因未能写出“奇文”而心生愧疚,但又因有他这样志同道合的伙伴而心怀宽慰。蒋攸铦作此诗时,距前往贵州视学时已十九年,过去在初夏时到往此地,如今恰逢四月之春,因公务奔走又至于此,但诗人此时的心境却与以往不尽相同。十九年前的清朝尚处太平盛世,那时诗人多倾情于游历山川古迹,并无忧患意识,但此诗“岭高伏莽萌芽易,地瘠求刍抚字难”一句,便蕴含着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担忧以及对百姓的同情之感。诗人在尾句抒情,故地重游,回顾往昔,惊觉时间流逝,感叹自己年事已高,春意也已阑珊。整组诗的表达含蓄而凝练,甚是典雅。

蒋攸铦作此类诗时,通过描写所见的自然景物,将自己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嵌入其中,进而形成意味深远的诗歌特点。

(三)精于考据、切实严密

蒋攸铦师从翁方纲,受翁氏“肌理说”的影响颇深,文学创作尽显肌理之质。翁元圻在《绳枻斋诗钞序》中写道:“其考证之精,则五凤残碑,足订史表之讹。”可见其作诗必考其精详,知其原委,有切实严密之诗风。例如,他在入沅州界时作《抵沅州和王文成公题罗旧驿韵》一诗后,又以《夜郎考》列后,从《史记》《隋书·地理志》等历史、地理古籍中引证;至贵阳时,又载以《贵阳考》一文,对“贵州”之名进行了考证,皆以实有可据,此处列举两首:“仲家苗女好楼居,彩布横腰若绶纡。堪笑湘江惟六幅,长裙百褶更何如。吹撤芦笙夜未阑,花毬腾掷月场宽。春来卖剑求黄犊,娶媳全输黑牡丹。”(蒋攸铦《黔阳竹枝词八首》其一)“称体桶裙无襞积,垂云剪发作齐眉。羊楼缥缈青衫叶,人在鹪鹩水一枝。健妇锄犁号土人,田歌亦解敬如宾。匏笙谱就丰年曲,丛拜村头五显神。”(蒋攸铦《黔阳竹枝词八首》其八)

“竹枝词”为一种诗体,本是巴、渝一带的民歌,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与诗人思想情感的发展变化,其内涵也不断扩展,作品类型也不再是单一的民歌民谣。蒋攸铦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进行创作,详细考察了当地的民风民俗。他在贵州时发现当地苗族种族甚多,且他们的衣饰风俗更为新奇,于是将途中的所见所闻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下来。此组诗反映了贵州苗族人民的真实生活,诗中“彩布”“长裙”等词尽显苗族服饰之众,“花毬”一词体现其民族特有的娱乐项目,“丛拜村头五显神”一句又记载着本土人对五显神的信仰。诗人将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内容质实而风格雅丽,体现了诗人对苗族民族特色的详尽考核。

此类诗记载的民风民俗及其他具有历史性的信息,为后世对清代各方面的研究保留了宝贵的资料。

蒋攸铦作诗,可谓别具一格,他深厚的家族渊源与其特有的文学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影响颇深,他个人的经历也可被视为清代汉军旗人群体的一个缩影。段兆鳌在《黔轺纪行集跋》中论其诗“有是集存其梗概,足为稽古之助”,可见蒋攸铦的诗文创作精于考据,为后人对古代事迹的考证,以及对清代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猜你喜欢
法式组诗诗人
可见光(组诗)
苍凉组诗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影片《白日焰火》的法式表达
法式高腰伞裙,“遮肉与优雅”两得
法式新格调
法式轻奢优雅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