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熙鹏:“五德育人”,助力百年老校高质量发展

2023-08-03 07:19高林福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3年6期
关键词:育人德育思政

高林福

初入新乡市第一铁路小学(以下简称“铁一小”),两名穿戴整齐的学生迎了上来,开始介绍校园里的一景一物。一步一景,都有专门的学生在等候介紹,他们侃侃而谈、谦逊有礼、阳光自信,为历史厚重的铁一小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五年前,初到铁一小的张熙鹏所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一所百年老校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如何抉择,困扰着一众师生。如何破局突围?百年的文化如何继承和创新?诸多遗留问题如何解决?怎样实现学校高质量的发展?

“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张熙鹏形容当时的处境,他带领班子,分析“教育三问”,探析“钱学森之问”,从全局的层面、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看人才的培养,商讨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教师,培育什么样的学生。

不破不立!摆脱原来的惯性思维,他很快明确了方向:一是破解内心之困境,树立目标方向,典型引路,激发广大教职员工创先争优的积极性;二是破解外部之困境,上下贯通,协调好周边环境,争取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三是破解历史遗留问题,打攻坚战,啃硬骨头,一年一个目标,一个一个解决,五年全部完成。

在理清学校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后,张熙鹏决心把学校打造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义务教育名校,推动学校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在深入了解上级领导关于学校发展的指示,征求老领导和教职工的意见、建议后,集思广益,确立了学校的发展要旨——“治无古今,育才是急,纵观四海潮流百年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忖度毛习风神五德育人”,以此作为各项工作的指导,他还带领团队商定了新的一训三风,规划了学校五年和今后的发展之路:统文化,抓特色;强优势,树名牌;探规律,课高效;深耕耘,争第一;德育人,斯为盛。

“上下同欲者胜!”张熙鹏以其宽阔的胸襟、深刻的见解、破釜沉舟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带领铁一小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奋斗,让这所拥有105年历史的老校重新焕发出生机活力,努力实现“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的追求。

凝聚“五子精神”,为学校发展劈波斩浪

张熙鹏到任之际,适逢铁一小建校一百周年。但百年历史无据可查,只存在于教师的口耳相传中。张熙鹏认为,作为新乡市教育系统第一家建校百年的学校,需要信史有迹可循。从校史入手,寻根溯源,学校有积淀有传承,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信。因此,张熙鹏带领班子和一众教师分头行动,到郑州铁路局的档案室反复搜寻,到北京国家档案馆、南京第二国家档案馆、河南省档案局、新乡市档案馆以及天津、开封等地收集资料,解密尘封的档案;收集《民国交通志》《交通年鉴》等各种地方史志,探访老“铁路”、老校友、老教师,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铁一小的蛛丝马迹。经过多方努力,系统梳理,终于,在2018年底,崭新的校史馆呈现在众人面前。一切看似井然有序,背后却是张熙鹏校长和团队无数的辛酸和汗水。

面对困难,张熙鹏始终勇于迎难而上。十七年前的遗留问题困扰着历任领导,学校东校区拆迁,另外一所学校全部腾空交于铁一小管理,合并后,保留了原学校大门作为师生出入通道,但是位于学校门口的小卖部始终没有移交,就像脸上的疤痕一样,成为学校的硬伤,严重影响学校后续发展。他多次到市政府、区政府和市教育局、区教育局等部门反映学校的诉求,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在掌握充分的法理依据、搜集齐人证物证书证后,张熙鹏顶住压力,组织人员将该房屋拆除,为学校新大门扩建和改造扫平了阻碍,为校园文化二期工程打好基础,让百年铁一小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为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张熙鹏实施教学、行管双优人才培育工程,构建由领军型、特色型、研究型名师和优秀骨干、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梯形教师队伍阵容,省、市级名师骨干和普通教师在教师群体中占比达3∶5∶2,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五年来,铁一小市级以上骨干名师由原来的 22人增至76人,超额完成教师队伍培育任务,新增中级以上职称23人,给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提供多层次的成长平台。同时,培养了一批懂教学、会管理、敢担当、善作为的综合型干部,助力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带动学校育人队伍和育人品质的整体跃升。

与此同时,张熙鹏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立足校园建设,持续推进校园的改造升级,将铁一小百年底蕴融入校园的每一处。在他的指导下,铁一小因地制宜,打造了以中式为主体风格的校园环境,一期为徽派建筑,配套升级校舍、教室,实现物态与精神的对接,融入新乡英模群体、新乡历史文化等要素,致力把校园构建成整体、系统的学生知行合一的体验基地。

在张熙鹏的带领下,铁一小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建设再展新姿;编制数量稳定增加,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师资力量显著提升;“双引路人”培育工程硕果累累,教师积极性明显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登上新台阶。

回顾五年的发展历程,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好校长”这个问题,张熙鹏回答道,做校长应该具备“五子精神”:赤子精神——强烈的爱国心,为教育奋斗的初心,全新全意为学校师生和家长服务的赤子之心;钉子精神——做任何事,下定决心后要排除万难,坚持抓,反复抓,抓到底;卒子精神——要敢为天下先,做革命军中的马前卒,勇于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厨子精神——治大国如烹小鲜,校长应该像一位高明的厨师,善用五行,善调五味,才能真正做出美味佳肴;杯子精神——先把知识装满,然后放空杂念,放下私心,达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地。正是凭着这样的精神,五年时间,他为铁一小解决了无数个发展难题。如今走进学校,在校史馆,在古生物化石长廊,在百年槐树下,师生快乐学习,共同成长。

依托“五德育人”,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

多年的教育实践,让张熙鹏深刻领会到德育的重要意义。早在2018年初到铁一小后,他便携全体师生,深挖学校百年底蕴,梳理学校百年历史,反复调研,最终确定了“五德育人”的办学理念和育人模式,致力把学生培养为充满浩然正气的未来主人翁!

“五德”,涵盖五个层面,即办学宗旨:立德树人;校训:明德惟馨;校风:崇德尚善;教风:怀德育英;学风:进德修业。依托“五德育人”,張熙鹏为铁一小规划了切实可行的四维实施路径,即思政教育、特色教育、智慧教育、优质教育,深入贯彻课程思政理念,着力下好思政一体化建设“一盘棋”,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张熙鹏介绍,铁一小全面规划了学生小学六年“素养”,制定了《新乡市第一铁路小学新时代学生思政素养规划表》及《新乡市第一铁路小学德育活动节气图》,开展各项活动,系统地培养学生在“德”中养责、在“智”中培能、在“体”中强身、在“美”中怡情、在“劳”中修心,为学生小学六年发展,乃至终身成长奠基。

走进铁一小的课堂,其丰富的教育教学形式令人耳目一新。语文老师引导学生自编自演话剧,让学生深刻体会父母深沉的爱;数学老师以人民币为例,引导学生体会发行钱币的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目前,铁一小的思政课教师已编写出一套涵盖一至六年级的思政课校本教材,有效增强了学校的育人效果。

诸如此类的课程思政元素,在铁一小的课堂上说不完、道不尽,张熙鹏介绍起“爱国”元素的融合:在语文课中阅读祖国,在数学课中认识祖国,在美术课中描绘祖国,在音乐课中歌唱祖国……形式不一,指向明确。“我们规划了学生思政素养,在队会中体验祖国,在国旗下演讲祖国,在古诗中寻找祖国,在传统文化中感悟祖国,在研学中丈量祖国,构建出整体的思政育人格局。”他表示。

如今,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完善课程思政体系已成为新乡铁一小思政建设工作的有力抓手,并以此制订了“新乡铁一小新时代学生思政素养”规划:一、二年级,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以愉快、积极的心态面对校园生活;三到六年级,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让学生热爱祖国、关爱自然、尊重公德、遵守规则、珍爱生活、热爱生命,逐步成长为忠诚爱国者、使命担当者、终生奋斗者、微笑生活者。

张熙鹏强调,抓好思政教育,要把握好整体、局部和学段的衔接。“我们在学段间构建纵向思政一体化,即在大、中、小学段开展思政一体化建设,打破学科界限,打通学段壁垒,探索不同学科、学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衔接贯通,相互借鉴补充,夯实功底,讲好教材,上好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培养与祖国同心同向同行的人才。”

如今,铁一小抓节日时时育人、抓活动事事育人、抓阵地处处育人、抓队伍全员育人、抓课程全科育人、抓文化全面育人、抓体系全程育人、抓媒介创新育人,真正形成了“大思政”育人格局,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推行智慧教育,培育新时代创新人才

走进铁一小特色STEM教室,该校五年级学生余晨瀚自豪地展示着他精心创作的“月球探测车”。另有很多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创作的科技作品,如“未来校园”“月球农场”“逃生舱”等,令人眼前一亮。小小的创作,包含着大大的梦想。

集大成者得智慧!“教育可以创造美好生活,科技可以改变未来。培养有智慧、善创新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经过谋篇布局,调研论证和慎重决策,我们要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智慧育人之道!”张熙鹏表示。2019年,为了紧跟“互联网+”的发展步伐,为热爱科学、热爱探究的学生提供成长、成才的空间,在张熙鹏的引领带动下,铁一小勇开先河,引入STEM教育,通过借势、借力、借智,走出一条智慧育人、创新成才之道。2019年5月15日,作为河南省中小学创客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实践学校,铁一小举行了隆重的挂牌仪式和STEM教育学创空间启用仪式。

据介绍,铁一小智慧育人的重要载体和切入口就是STEM教育,它包含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注重跨领域学习、合作、沟通、思辨、创意、信心6C原则。张熙鹏还赋予了STEM教育新的内涵:STEM教育应增加社会、态度、环境和梦想等人文因素,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实施“STEM+”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未来承担起社会责任,成为有用之才、栋梁之材。STEM教育和铁一小坚持的四维办学路径刚好契合:坚持走面向未来的创新发展之路,走强化责任意识的自主发展之路。铁一小始终致力于培养未来充满浩然正气的“主人翁”,学生最终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整个学校呈现出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

得益于张熙鹏的引领和全校师生的团结奋进,近年来,铁一小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河南省首批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中小学书香校园、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面对荣誉,张熙鹏表示:“我们将继续深化‘五德文化创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文化、强优势、探规律、深耕耘、徳育人,努力拓宽学生成长成才空间,争取获得更大的突破和成功!以昂扬的姿态、以独特的气韵屹立于新乡教育之林。”

张熙鹏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铁路小学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工作期间,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管理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新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新乡市教育系统优秀思政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猜你喜欢
育人德育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思政课“需求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