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教研焕新

2023-08-03 04:06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3年6期
关键词:教研数字化数字

联合主办: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育局长专业发展研究中心、重庆市教育学会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课堂内外杂志社、维普资讯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教育正成为未来教育的主要趋势。5月26日,首届数字化教研融合发展大会暨研究型千校数字化发展计划发布会在重庆两江新区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金州校区)顺利举行。川渝两地30多个区县教育局及全国100余所中小学校参与大会,线上视频直播获得了近10万人次观看。

大会以“数智赋能 教研焕新”为主题,通过专题报告、圆桌论坛、样本分享等多种形式,深入探讨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融合出版、数字资源开发等话题,探索数字化教育创新发展新路径,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数字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等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强调“建设教育领域的数据资源库,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促进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大力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首届数字化教研融合发展大会暨研究型千校数字化发展计划发布会的召开,是新时代背景下对教育数字化建设新路径的探寻,将对提升一线教师教研能力、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共探数字化教育融合新路径

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强化数据赋能,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共探数字化教育融合新路径。会议当天,与会专家及区域、学校代表通过主旨报告、专题报告、圆桌论坛、学校样本等多种形式,全面深入探讨了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出版融合、数字资源开发,以及中小学教育、乡村教育等领域的数字化发展路径,精彩纷呈的专家分享不时掀起高潮。

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线上致辞中表示,教育工作者正以开放心态拥抱新时代数字化建设,他期待未来的数字化融合发展能在基础设施、数字资源、信息平台以及应用探索等方面迈上新的台阶。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周洪宇提出,ChatGPT的诞生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次重大历史性机遇,他呼吁教育工作者以危为机,提高数字素养,走向和合共生的人机交互,共筑美好未来。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然希指出,本次大会是以重庆课堂内外为代表的期刊社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课堂内外结合自身办刊特色、推動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一次积极探索。

民进重庆市委会秘书长欧阳喜指出,大会的召开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切实解决乡村教育数字化发展难题的有益尝试,将有效加快薄弱地区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助力乡村振兴。

课堂内外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信中表示,课堂内外与维普资讯联合打造的“露禾·中小学教研大数据服务平台”将作为“研究型千校数字化发展计划”的数字化载体,用数字为青少年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高质量建设赋能。

圆桌论坛上,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秘书长、教授刘来兵以“教育数字化转型如何为中小学教研赋能”议题与五个地区、学校的嘉宾,就各地区和学校的智慧教育实践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此外,大会还邀请来自全国各地部分中小学代表就一线数字化教育实践和教研能力融合发展进行样本分享,以点带面,将数字教研能力作为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抓手,共同探索数字化教育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抢占未来教育高地,引领未来教育发展。本次会议还发布了基于中小学教研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的研究型千校数字化发展计划。该计划将围绕建设智慧教研生态圈、中小学教研大数据服务平台、优秀办学教研成果孵化实施“三大工程”与数字教研资源共享、课题扶持、成果出版及宣传推广、教研能力提升实施“四大计划”来建设一批教研水平高、教研成果多、成果转化优的研究型中小学校,培养一批教研相长的研究型教师,形成以1000所学校为基石的资源共建共享、学校互学互鉴的研究型千校数字化发展生态圈,深入实践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伟大变革,切实助力教育现代化2035宏伟目标的实现。

本着服务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情怀,在研究型千校数字化发展计划启动仪式上,主办方还与雅安市教育局、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教育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千校计划在首批示范区域的落实;为四川省雅安中学、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明珠学校、重庆两江新区行远小学校、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湘南红军学校等20 所“研究型千校数字化发展计划”示范学校代表授牌,并为民进重庆市委会推荐的一批乡村学校捐赠数字教研平台服务,以数字扶持乡村教师教育教学科研振兴,用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现场之声

数字化教研于教师成长的意义是什么?相比传统教研,它的优势是什么?会议当天,来自河北、山东、湖南、四川、重庆等地的教育单位负责人、校长和一线教师,围绕数字教研发展现状、趋势等进行场外分享。我们通过一线教育人视角,实时记录“现场之声”,为数字化教研的发展开辟更多路径。

1.殷才昌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旺苍县地处四川省北部山区,学校分布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为推动区域教研发展,过往我们从三个方面着手来推动区域教研的发展:一是片区联盟、整体推进、全面发展;二是专题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其中名校网络课堂是对数字教研的有力推动,也有效解决了山区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三是采取“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开展直播教学、在线教研和在线巡课,让山区的师生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三个措施最终达到了三方面的效果:优质资源共享;优秀教师示范;优秀成果共享。同时,这次会议也给了我三方面的启发:借助名师名校助推区域教育发展;借助新媒体来拓展教育教研;借助专家资源来提升贫困地区教研发展。

2.李俊 湖南省宜章县湘南红军学校校长

在我看来,学校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研是引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成长,离不开教研;教研要有效率,离不开数字化。国家提出五育并举,建设高质量的理论体系,也需要数字化赋能。在学校管理中,数字化教研可以让教师通过网络资源来解决备课、示范课、作业批改与家校联系等各个方面的实践。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数字化来解决教师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繁琐与重复性问题,能提升教师素养,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3.余同明 安徽省霍邱县陈郢学校校长

数字化教研对教师成长的最大意义在于,让学校与外面世界保持更为广泛与更为及时的交流。数字化教研可以让学校教研突破时空的限制,老师可以通过平台向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进行学习。我们学校从一所乡村薄弱学校发展成为当地老百姓心中的优质学校,主要在于教研。为了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十分重视教研,旨在以教师的全面优质来带动学校的全面优质。未来,我们学校的教研也将融入更多数字化元素,借助数字化教研使学校获得更好发展。

4.鲜小刚 重庆市璧山区大路中学校校长

过往,我们学校充分践行着数字教研新模式。此次会议也让我看到,数字化教研将助力教师迈上更高的台阶。首先,数字教研大数据平台为受赠学校提供了海量的期刊文献、专家讲座、教研成果等资源,为乡村教师的发展提供多样化选择,有效实现了资源共享,有助于教师个性发展。其次,“千校计划”成员单位和相关专家、媒体平台、教育资源数据库等教研生态圈的建构,有助于构建教师自修、合作共研的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自我反思,及时研讨,提高专业素养。

5.邹向静 山东省威海市羊亭中学副校长

和传统教研相比,数字化教研更高效。比如,学校老师在备课时,修改教学设计以后就能立即在教室进行播放。学生可以通过平台生成错题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家长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对孩子的成绩进行监测。这些都是数字化教研所带来的便利。此外,威海还有名师讲堂,根据每个周的教学进度来推课,一堂课在25至30分钟,主要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相应的讲解。它能让乡村学校的师生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从而促进他们的成长。

主旨报告

李 军

中宣部传媒监管局原局长,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

主题:以建设一流期刊为契机,打造教师教研创新高地

聚焦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发展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离不开教研的改革,教研焕新首先是理论创新、学术创新,这都需要期刊作为支撑。教育和出版是一对双胞胎,它们具有一致性,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立德树人的初心与使命。我們要以高品质学术期刊发展为目标,推动教育、出版和科技深度融合,赋能期刊转型发展,以深化全民阅读为抓手,推进基础教育创新,让孩子们更近地感受到人文的光辉。

连保军

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主题:数字化背景下教育融合出版发展新模式

如何充分应用与融合数字技术,重塑教师工作和成长的发展路径,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重大问题。迎接数字化发展,中国教育报刊社自主研发建设了舆情检测、策划、采访、编辑、刊发、传播、评价等七位一体的融媒体生成和传播平台,推出了数据新闻、短视频新闻、主题榜单等新型内容产品。同时,我们深刻把握用户特点,注重用户体验,持续探索“媒体+”三大服务,在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上摸索适合教育发展的道路。

王 晨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语文世界》杂志社社长兼总编

主题:建设校园融媒体矩阵,夯实校园文化根基

校园文化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新发展阶段,要想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我们必须重视校园媒体的力量。一方面,借助数字平台建设校园融媒体矩阵,提升内容生产、传播推广水平。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校报校刊在校园文化中的引导作用,厚植校园文化底蕴,让校报校刊为老师的教学方法提供交流渠道,为学生作品提供发表平台。

张双鼓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咨询专家

主题:用数字教研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育数字化战略是决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实现教育学习革命、质量革命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创新路径。现阶段,我国正在扎实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以高水平的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李祚山

重庆市教育学会教师发展专委会副理事长,重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

主题:教育数字化与教师发展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既是个人成长需求,也是教育发展的需求。长期以来,教育数字化在课程和教学运用中出现了“一公里长,一厘米深”的现象,大量数字技术浅尝即止,无法深入到教学的关键环节、关键步骤当中。数字技术和课程教学如何深度融合,是教育数字化转型下一步的关键。我们要统筹推进数字教育“学-教-管-评-测”五大应用场景,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全要素、全领域之中,高度聚焦教育教学变革。

专题报告

主题:ChatGPT对教育生态的冲击及应对之策

周洪宇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

2022年11月,ChatGPT的横空出世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其对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刻的。本质上,ChatGPT是一种大型的语言模型,采用的是从人类反馈中强化学习的一种训练方式,对人类的语言进行理解和处理,具有较强的内容生成能力,它对输入的各类问题进行回复,能够与用户进行多轮的对话,并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的任务。由于ChatGPT具有强大的解题和写作能力,所以一经问世就成为教育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面对ChatGPT的出世我们需要关注四个问题,首先是态度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对待ChatGPT,目前教育界主要有三种主张,一种是全面禁止,明确规定不能使用ChatGPT,另一种是乐观、审慎的态度,认为可以有限制的使用,最后一种便是积极拥抱的态度。我认为,对待ChatGPT我们应该采取慎重的态度,这与我们教育的性质和功能有直接的关系,教育具有双重功能,第一是适应,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不适应就不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这是基本的要求。同时教育还具有超越的性质,教育之所以有重大的使命就在于它不仅需要适应而且能够超越。

第二个值得我们关注的就是,ChatGPT介入教育生态之后会带来哪些挑战和变化?毫无疑问它带来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深刻的、多样的。其中有四点较为明显,首先便是自主学习迎来新定义,它可以给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交互性的帮助,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有利条件。第二,教师教学迎来新变革。从课前看,可以协助老师备课、设计大纲、陈列知识点、丰富教学内容、模拟课堂进行语言翻译。课中可以充当人工智能的助教,为师生提供一个即时反馈的平台,增加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课后可以参与作业的批改、评价,帮助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第三学校课程也将迎来新的挑战,课程体系上,必须更加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尤其是数字技能的培养,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应该更加重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应该立足于知识学习并超越知识学习,在课程实施上,应该利用好人工智能的技术。第四是人才培养标准迎来新的转向,随着ChatGPT介入教育生态,人才的培养目标正加速由传统的“知识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创新型人才”转变。

我们在看到ChatGPT带给我们利的同时也要看见它带来的弊。首先它会造成知识的异化,ChatGPT理解能力有限,有可能产生不正確的信息。同时还可能造成知识的碎片化和导致普遍性知识的瓦解,甚至危及人类对知识的信仰。除知识的异化外,ChatGPT还有造成学生主体性异化、教学过程的异化、数字伦理、数字教育治理等风险。

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从顶层设计层面,我们应加强自主研发,完善顶层设计。坚持自立自强,加强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不断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构建有效的数据管理机制;同时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标准规范体系。从本质上,我们需要辨明技术本质,回归育人本位。数字技术在本质上是一种工具,人类使用数字技术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育,如果任其自由无序的发展,技术也很有可能成为反对人类自身的力量,所以我们需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管控。第三,提高素质素养,走向和合共生的人机交互。在教师素质素养上,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使用观念,提高素质意识,增强素质胜任力,不断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学生的素质素养方面,努力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可控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字技能,制定一套适合我们国情的素质素养指标体系,将学生的数字素养纳入综合评价指标。第四,坚守数字伦理,共造美好未来。

总之,随着ChatGPT的爆火,大型的语言模型和生成性的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已经介入了教育生态,并为当前教育现代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化冲击为契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学术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技术与教育并非对立关系,技术进步与教育发展完全应该、也可以实现同频共振、和谐共鸣。

圆桌论坛

刘来兵(主持人)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秘书长、教授: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赋予了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新的使命任务。请问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这一背景之下,我们应该如何借助技术为中小学教研赋能?

严国锋

(重庆市璧山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严国锋:数字化赋能教研,即要让教师认同技术能够为教育教学服务,认同技术是能够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增长,而且是高效的增长。同时数字化教研需要教研部门与技装部门达成深度合作,实现从供给驱动到需求驱动的转型。最后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研的基本范式需要转型、变革和重构,深度融合数字化技术,形成多空间、多维度、多层次的教研形式。

竹林强

(四川雅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竹林强:在数字化教育转型背景之下,教研发展需要及时进行机构改革,将信息中心与教研合并,为教研提供硬件保障。同时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积极开展大规模、跨区域的联合教研活动,让教研活动突破时空限制,惠及更多人,助力更多人的教研成长。依托线上直播平台、教研平台、评课平台,让每一个老师、教研员、专家都能平等地参与教研活动,从而构建一种民主化的、平等化的教研文化和教研氛围。

伍泽民

(四川广安市广安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

伍泽民:推动数字化教研的转型,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认知和意识的问题,思维决定出路,认识带来行动,因此要帮助全体教职工树立数字化教研、数字化教育的强烈意识,从而使他们主动地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其次是从硬件投入解决校园的数字化建设速度和通道问题。通过完善校园的网络、校内资源平台,建设教师上课终端、办公终端、校园治理系统、备课终端以及家校联系的终端,形成数字化教研、学校治理和家校沟通的无缝对接和高速连接。最后,充分应用现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平台把数字化教研一步一个脚印,抓细、抓到位、抓出成效。

罗敏

(四川南充市蓬安实验小学校长)

罗敏:以信息技术推动教师教研发展,首先需要充分利用线上学习平台,以海量的优质资源助力教师学习成长。但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向内输入还需要向外输出,因此实现数字化教研还需要解决教师教研成果输出的通道问题,让教师在生成资源的过程中赋能自身成长。第二方面,利用网络的交互性,推进优质资源的均衡发展,以此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最后借助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功能,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的差异化,学生达成学习的个性化。

刘涛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集团)青云小学副校长)

刘涛:数字化背景下的教研范式要达到精准教研、同步教研、实时教研、实效教研,就需要围绕知识终端和技术终端去研究知识系统的最优化,把知识、技能、认知点深度挖掘。为实现教育数字化的转型,学校积极优化教育资源,探索教育数字化的资源应用,用双创平台建设了一个全景式教学信息化共享平台,构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实现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数字化的教研功能说到底是教育教学的服务功能,最终还是要依赖教育工作者的本属发展和技能的创新,所以教育工作者要发挥主体意识,借助技术为教学服务。总而言之,数字化教育应该赋能于社会的需要、赋能于个体的成长,和时代同频、和世界同步。

猜你喜欢
教研数字化数字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数字看G20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