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中药汤剂内服联合外敷在痛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023-08-04 00:47程晋科刘楫帆刘长亮周正新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13期
关键词:汤剂黄柏内服

程晋科,刘楫帆,刘长亮,周正新

(1.安徽省金寨县中医院,安徽 六安 237300;2.安徽中医院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

痛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进展性、代谢性疾病,患者发病与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存在密切关系,对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均造成不利影响[1]。西医治疗痛风以降血尿酸、消炎镇痛为主要目的,多使用抑制尿酸生成药物、促进尿酸排泄药物等,对降低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2]。中医治疗痛风历史悠久,可归于“历节”“痹证”等疾病范畴,可通过单药治疗、复方治疗、外治法及养生防治等多种方法达到降低血尿酸的目的[3]。研究发现,中药内服联合外敷治疗急性痛风发作有较好的效果[4]。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自拟中药汤剂内服联合外敷治疗痛风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金寨县中医院收治的78例痛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男28例,女11例;年龄45~79岁,平均(57.83±11.35)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9年,平均(4.22±0.96)年;体质量指数21~26 kg/m2,平均(23.55±1.26)kg/m2。观 察 组 男30 例,女9 例;年 龄43~78 岁,平 均(58.26±10.97)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9年,平均(4.36±0.92)年;体质量指数21~27 kg/m2,平均(23.84±1.47)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91116号)。

1.2 诊断标准 ①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下肢小关节突发疼痛、色红、肿胀等症状,合并口渴、发热、不安、心烦等症状;苔黄腻,舌红,脉滑数[5]。②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制定: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关节超声、双能CT 或X 线发现尿酸钠晶体沉积和/或痛风性骨侵蚀可确诊为亚临床痛风;至少发生1次关节肿胀、疼痛或触痛,为痛风诊断的必要条件。在关节或滑膜液中发现尿酸钠结晶,或出现痛风石,为痛风诊断的充分条件。有不符合充分条件者,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累计赋分,≥8分者诊断为痛风[6]。

1.3 纳入标准 符合痛风的诊断标准;患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无过敏反应,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等脏器疾病者;伴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等严重关节疾病或其他疾病导致关节畸形、残疾者;伴恶性肿瘤、精神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感染性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别嘌醇片(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368,0.1 g/片)联合塞来昔布胶囊(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72,0.2 g/片)口服治疗。别嘌醇片每次0.1 g,每日两次;塞来昔布胶囊每次0.2 g,每日两次。持续治疗14 d。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内服联合外敷方剂治疗。外敷方剂:栀子20 g,大黄30 g,天花粉20 g,黄柏20 g,赤芍15 g,白芷15 g,姜黄15 g,木香15 g,冰片10 g。外敷方法:将所有药材研磨成细粉,用蜂蜜或蛋清调匀后,以纱布包裹外敷于患处,连续治疗14 d。内服中药汤剂:胆南星12 g,栀子10 g,当归10 g,羌活10 g,赤芍20 g,黄柏20 g,败酱草30 g,莪术6 g,土茯苓30 g,三棱6 g,制川乌6 g(先煎),制草乌6 g(先煎),木瓜10 g,延胡索10 g,甘草片6 g,秦艽12 g。水煎服,每剂煎取300 m L药液,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续治疗14 d。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主要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血尿酸水平<416μmol/L;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明显,血尿酸有所下降;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7]。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中医证候积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评估标准如下。A.关节肿痛:0分表示无痛感,2分表示较为疼痛,4分表示严重疼痛,6分表示剧烈疼痛。B.发热:0分表示体温正常,2 分表示体温在37.5 ℃左右,4 分表示体温在37.5~38.5 ℃之间,6分表示体温>38.5 ℃。C.口渴:0分表示无口渴,1分表示轻微口渴,2分表示口渴多饮,3分表示口渴严重,喜欢冷饮。D.出汗:0分表示不出汗,1 分表示微汗,2 分表示大汗。E. 心烦:0分表示不心烦,1 分表示心烦意乱。F. 小便性质:0分表示浅黄色,1分表示黄色,2分表示黄赤色,3分表示血尿。G.舌质:0 分表示淡红色,1 分表示舌红色,2分表示舌红干燥,3 分表示舌红绛且异常干燥。H.舌苔:0分表示薄白苔,1分表示薄黄苔。I.脉象:0分表示正常,1分表示滑脉,2分表示滑数脉,3分表示滑疾脉。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痛风症状越严重[8]。③血尿酸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使用尿酸酶法检测。④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两组患者转氨酶升高、消化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例数/总例数×100%。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痛风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2)血尿酸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尿酸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痛风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表2 两组痛风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血尿酸水平(μmol/L) 中医证候积分(分)观察组 39 治疗前 550.37±19.47 16.85±3.63治疗后 308.16±10.52△▲ 2.96±0.34△▲对照组 39 治疗前 549.49±21.04 16.78±3.59治疗后 351.32±11.17△ 8.71±0.46△

(3)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痛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4 讨论

现代诊疗技术不断发展,现代医学对痛风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当前临床已经充分认识到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痛风的病理发展过程[9]。国外研究亦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定义为相同疾病的不同状态[10]。在痛风的治疗过程中,虽然别嘌醇等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对降低患者尿酸水平、遏制痛风病变、延缓疾病发展等均有良好的效果,但始终存在药物耐药性与不良反应等问题。中医治疗痛风多从脾、肾入手,认为痰湿、瘀浊为痛风的主要病因,辨证为痰浊阻滞型、痰热阻滞型、湿热蕴结型、肝肾阴虚型等不同证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11]。本研究充分借鉴全国名老中医蔡圣朝先生治疗痛风的经验,采用中药汤剂内服联合外敷的方案治疗痛风,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蔡圣朝先生认为,痛风的主要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以风、寒、湿、热、痰、瘀为标,长期发展导致痰瘀互结,发于肢体经络,引发关节疼痛症状,因此应以补益脾肾、养血活血为治疗之本,兼用祛风散寒、清热除湿、舒筋通络等治疗方法[12]。本研究所用自拟中药内服汤剂中,土茯苓、败酱草为君药,二者合用,有清热解毒、祛湿散瘀之功;赤芍、黄柏为臣药,其中赤芍清热凉血,黄柏清热解毒;栀子、胆南星、羌活、当归、秦艽为佐药,其中栀子清肝利胆,胆南星清热化痰,羌活祛寒止痛,当归通经活络,秦艽清热止痹;川乌、草乌、甘草为使药,川乌、草乌通络止痛,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清热祛湿、通关利节、强脾健肾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土茯苓可参与炎性反应、免疫反应、胶原分解代谢、血压调节等多项生物过程,能通过多个关键靶点参与痛风性肾病的治疗[13]。败酱草具有抗炎、镇痛、体外抑菌等药理作用[14]。黄柏在降低人体血尿酸水平的同时,能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保护人体心肌血管功能[15]。赤芍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对改善人体血流动力学具有积极的作用[16]。当归可通过阿魏酸、川芎内酯D 等活性成分,影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细胞能量代谢,对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展[17]。秦艽含有山柰酚、β-谷甾醇、龙胆苦苷等有效成分,可作用于相关靶基因,影响炎症因子释放及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凋亡[18]。本研究以大黄、黄柏等药物研磨成粉后调敷于患处,活性成分经由皮肤直达病所,充分发挥药物功效。相关研究亦证实,双柏散(大黄、黄柏等制成)对减轻痛风患者关节疼痛程度、降低患者药物使用剂量均有积极作用[1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尿酸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自拟中药汤剂内服联合外敷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水平;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本研究治疗的安全性较高。本研究还存在样本量较小、缺乏随访研究的问题,后续需扩大研究规模,并以更长远的角度观察中药内服联合外敷对痛风治疗效果的影响。此外,本研究未对不同证型痛风患者的疗效进行深入研究,后续仍需筛选研究对象,并深入比较中药内服联合外敷对不同证型痛风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痛风患者采用自拟中药汤剂内服联合外敷治疗能明显改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汤剂黄柏内服
内伤内服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伤寒论》对于现代中药汤剂制作的启示
黄柏炮制品的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内服外敷防疫情
美丽的黄柏山
黄金分割法结合动态设计优选盐黄柏提取工艺
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8例
溶石汤剂治疗胆结石46例